APP下载

畅谈氟化工行业信息化新内涵

2014-08-15张恒英马腾飞

浙江化工 2014年3期
关键词:化工融合信息化

薛 松,张恒英,马腾飞,纪 敏

(中化太仓化工产业园,江苏 太仓 215433)

0 前言

2013 年5 月15 日人民日报一篇文章《微软、雅虎、谷歌等IT 巨头布局大数据时代》令人遐想,文中谈到:美国互联网领域近期频现较大规模并购交易,亚马逊5 月13 日宣布收购三星旗下荷兰显示技术公司Liquavista、微软继两年前以85 亿美元收购了Skype 公司后,近期又拟出资10 亿美元收购Nook Media、雅虎上半年收购5 家初创移动互联公司,总额达1600 万美元[1]。

视线转向国内,电子商务巨头阿里集团继4月29 日宣布以5.86 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后,5 月10 日宣布以2.94 亿美元正式入股高德地图,此前,阿里还收购了美团、陌陌、丁丁等社交团购类网站。

互联网并购交易近期如此频繁,一方面体现了IT 业巨头在实力和竞争力方面的博弈,另一方面则是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战略性布局。

我们不禁要问,如此大手笔战略布局,是基于哪般“趋势”?

5 月10 日,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庆祝淘宝十周年晚会上,做出了卸任集团CEO 的决定,并现场发表精彩演讲,其中有一句话似乎回答了我们疑问:“当我们还没搞懂PC 互联网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我们还没搞懂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来了”。

恍然,互联网的未来是移动互联的天下,而移动互联的未来则是大数据互联的天下,这种趋势正变得原来越清晰。当网上冲浪刚兴起的时候,我们还十分不舍品茗读报;当我们开始习惯坐在电脑前,阅读那些“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闻时,微博、微信一不留神跑来告诉我们看到那些信息已经“out”了;当我们受到海量信息冲击而感到困乏的时侯,智能化大数据服务商已经根据客户的喜好,量身烹制了一份简约精致的“数据早餐”呈放在我们面前[2]。

1992 年,美国参加竞选总统的候选人克林顿提出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今,互联信息产业在全球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产业,而且不断有新鲜的创新理念注入,维续其高速发展。同时,我们发现传统产业通过搭上了这条“高速公路”之后,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生命形态,有时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例如把实体超市搬上了互联网,就有了现在的“亚马逊”、“淘宝”、“京东”,诸如此类,后来人们赋予了这类商业模式叫C2C、B2C或B2B。

既然传统零售业能够成功搭上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那么有着几百年发展史的工业,甚至有几千年发展史的农业也能够与信息产业成功联姻吗?其实,这早成为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以后实行信息化的,而我国则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就出现了信息化[3]。21 世纪初,党在十七大就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崭新命题,时至今日,对比10 年前,我们在“两化融合”上取得了哪些进步? 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又如何探寻有效实现“两化融合”的途径及对策呢?

1 中国氟化工发展特征与信息化成果

与大化工相比,氟化工应该属于精细化工领域一个相对特殊的产业,在中国真正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历史还不足10 年。在过去的这段时间内,随着国内汽车、空调、房地产、军工等行业快速成长,跨国公司产业和技术加速转移以及萤石资源大规模开发,中国氟化工产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惊人成长,在很短时间内就走过了发达国家企业用几十年才走完的路,产品线从低端到高端、种类从气体到聚合物,整体看来“大而全”,然而,短周期快速发展也“催生”出一些问题,如短暂性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高端关键产品缺失,“一招鲜”的产品几乎没有[4]。

氟化工短暂的发展历程,似乎是国内诸多化工产业发展的缩影,但它也体现出与传统化工行业的不同特征,那就是较强的抗压性和可塑性。怎么来理解这两种特性呢? 首先是抗压性,时间回溯到2011 年上半年,受经济大环境弱势影响,国内很多产业如PVC、聚氨酯、电石、顺酐、钢铁都已经出现亏损,价格早已“躺”在谷底,然而,当时氟化工行业却出现了难以置信的历史高点,不考虑刺激政策的延后效应,应该说氟化工是在“熊市”当中,一支兼具超强赢利和抗跌能力的“优质股”,曾一度被称为“黄金产业”,从当时资本市场对沾“氟”股的追捧热度可见一斑,然而负面效应吸引了不少投机者进入氟化工行业,起灶做起实体,加剧行业的过剩,当然这是后话。其次,氟化工具备极强的可塑性。中国氟化工发展史很短,大部分企业很年轻,仍有不少高端产品国内还不具备能力生产,很多替代品、新功能、新市场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对比国内某些宣称规模和技术已经做到国际领先,但已是暮气沉沉的产品,氟化工,因为年轻,所以可为之处太多。

纵观中国氟化工十年发展历程,此间的“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高度融合,无疑是促进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下面来展示一下“两化融合”的代表性成果。

1.1 技术融合典范

工业自动集控系统(DCS),包括自动化控制、采集、传输组件的开发利用。很多氟化工产品的原料诸如氢氟酸、氟气、氯气、卤代烷烃(烯烃)、四氟乙烯等,它们具备高毒、高腐蚀、高氧化、易爆、易挥发等极端物化特征,因此在生产控制过程中,对自动化程度要求尤其高,也正是因为有“安全至上”苛刻管理理念和完善的“无人化”系统配套,我国氟化工产业做到了,极端恶劣的工况下,吨产品人员伤亡率远低于国内很多同类化工生产行业。

1.2 产品融合典范

二维码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瓶罐装产品,它实现了产品信息可分类、可浓缩、可溯源,方便日常管理和售后服务。

1.3 业务融合典范

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它们已经成为企业密不可分的三个IT 系统,被视为电子商务平台的三个要素[5]。它们对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1.4 管理融合典范

电子办公平台(NOTES、OA)。与企业内部沟通机制,日常事务流程的梳理、规范、整合、简化息息相关。

2 新时代,氟化工的发展需要赋予“两化融合”新内涵

目前,国内氟化工行业正经历着历史上重要的调整期,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行业发展放缓,给我们带来了精耕时间,教科书般的策略很多,总体归纳起来包括全球化、平台化、重创新、提效率。然而,种种策略如果只停留在案头,那永远是梦。要圆梦,就需要我们把这些策略落实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乃至细化到具体步骤。

信息化是助推梦想实现的翅膀,而我们深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本质是创新。如今移动互联、大数据互联的信息创新浪潮已经扑面而来,如何才能抓好机会,在既有“两化”融合的基础上再来一次飞跃尝试呢? 具体思考了以下几个方面,以此抛砖引玉。

2.1 萤石开采自动化

主要指生产现场的生产过程及所用设备控制的自动化。国内萤石开采自动化程度一般较高,有些已基本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大多数矿山开采过程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在采、掘、运等各个环节上往往采用了不同的自动化系统,彼此独立,难以形成整体。如果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以改造,形成完整的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将大大提升矿井自动化水平,进一步实现“减人增效”的根本目标。这方面应该是“两化融合”的重点领域,也是效益最为明显的[6]。

2.2 安全动态管理

生产过程随时随地监控,国内4G 牌照已在年内发放,每秒百兆的传输速率,可以轻而易举地将生产“第一现场”及时呈现在移动终端上,当有人气喘吁吁汇报时,您可以告诉对方,“对不起,我可能比你知道得更多”。

2.3 即时成本监测

将DCS 实时采集数据,通过一定的程序自动转换为能耗、物耗数据,发送给智能移动终端,而智能移动终端上的“成本监测”APP,会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成本数据,同时给出调整指令,无需层层报表。

2.4 “虚拟工程师”

建立装置常态、异常态运行云端数据库,辅以类似“搜索引擎”快速筛选查询功能。现场遇到问题,查询终端“虚拟工程师”,它就会告诉现场人员,这个仪表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事情处理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第二步、…”。实际运用中,甚至留下一个随时待命的“空降”专家即可。

2.5 产供销动态监测

开发“产供销动态数据监测平台APP”,拓展决策者管理半径,去除冗余层次,提高决策效率,加快资金周转。

2.6 建立下游消费数据监测平台

与客户或者合作伙伴加强互动分享,及时跟踪产品消耗数据,应用反馈,准确制定销售计划,改善产品服务内涵,从而帮助企业缩减销售成本、增加收入、甚至寻找到扩展业务所需的新市场和新渠道。

2.7 加强与物联网产品服务商的合作

比如说车载导航、智能空调,这类产品的用户群体庞大,拥有用户就拥有市场,有利于产品宣传精准投放、提升产品在终端市场的品牌价值。

2.8 搭建企业社区化平台

在智能终端上搭建普及“企业社区平台APP”,现在员工手机普及率以及在线率远比办公电脑高,对比传统电邮层层传递,即时传递更高效、渠道更开放、更能拉近彼此距离,员工参与热情也会高,而这样带来是的好处是减少管理层次、降低管理成本,顺应“扁平化”管理要求,同时,有利于打造企业社区文化。

3 总结

总之,信息化是实现传统氟化工走向现代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提高人员劳动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新型的工业化建设应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扬弃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不失时机研判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持续提升制造智能化和管控精细化水平,如果这样做,必将为氟化工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

[1]李丽.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思考[J].中国多媒体通信,2013(8):26-27.

[2]张金杰.微软、雅虎、谷歌等IT 巨头布局大数据时代[N].人民日报,2013-05-15.

[3]汪向东.推进“两化融合”与加快工业现代化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0(3):4-14.

[4]滕名广.中国氟化工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J].化工新型材料,2002,30(11):1-6.

[5]陆江峰,陆江洁,赵玉林,等.制造业的企业级端到端信息高速公路系统[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2(6):30-33.

[6]Asur S,Huberman B A.Predicting the future with social media[C]//Web Inteugence and Imteuigent Agent Technoloy(WI-IAT).2010 IEEEI Wic/ACM Internatyonal Conference on IEEE,2010,1:492-499.

猜你喜欢

化工融合信息化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月“睹”教育信息化
融合菜
月“睹”教育信息化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