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联合尿多酸肽治疗血液肿瘤疾病作用机制浅析

2014-08-15刘凤春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癌基因甲基化白血病

刘凤春

吉林省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四平136000

尿多酸肽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研究出一种新型药品,它主要是通过从健康人尿中萃取出,是一种含有多种有机酸和多肽成分的非细胞毒性药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肿瘤生物的治疗中。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尿多酸肽的主要是由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分化帮助剂和分化诱导剂组成[1]。为了进一步分析中药联合尿多酸肽治疗血液肿瘤疾病作用机制,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0名经中药联合尿多酸肽治疗的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0名经中药联合尿多酸肽治疗的白血病患者,其中包括13名男性和7名女性,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44.56±3.11)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伴鼻出血,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后出院。出院之后采取间断输血治疗,此后不久患者因再次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到院复查,检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增加,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便再次入院治疗,并进行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等相关检查。

1.2 方法

患者第二次入院时进行DA方案化疗 (DNR 40 mg dl 20 mg d2-3;Ara-C 200 mg dl-7)诱导缓解,给予患者尿多酸肽注射液静脉滴注,剂量为200mg,持续治疗两周。同时给予患者重要治疗。具体内容为:复方浙贝颗粒,每次10 g,3次/d,再次期间对患者进行骨穿、血常规等相关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和加用益髓颗粒,剂量为12 g,每天3次[2]。此后患者的乏力、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得到有效的控制,头晕现象消失,睡眠状况良好。

2 尿多酸肽作用机制分析

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尿多酸肽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作用机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引起肿瘤的原因与细胞的分化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而得出的新的结论,同时目前对于肿瘤的研究中的热点。通过分析尿多酸肽的构成成分可以发现,尿多酸肽中含有一个重要的成分即尿赤素,而尿赤素对于tRNA甲基转移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它能够有效的抑制异常甲基化复合酶,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维甲酸诱导癌细胞的终末分化,也不会对正常的细胞生长和分化造成影响[3]。据有关临床资料表明,导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抑癌基因失去了活性,而导致抑癌基因失活的原因又主要是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这种抑癌基因的定义范围很广,包括P15基因在内。而尿多酸肽则能够有效的抑制甲基转移酶的活性,从而帮助P15在内的抑癌基因恢复活性,最终使细胞的周期调节功能得到恢复,以达到治疗的最终目的。

尿多酸肽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另一种作用机制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于肿瘤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杀死肿瘤细胞,即令肿瘤细胞凋亡。化疗便是根据这一机制达到治疗的目的。尿多酸肽的成分中含有较多的肿瘤多药耐药细胞株KBV2000,这种细胞株便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着良好的效果[4]。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通过尿多酸肽治疗后,便出现了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分析加入尿多酸肽的96 h后便出现了细胞凋亡,而且细胞凋亡的数量与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著名的医学研究者蔡安明等认为尿多酸肽可以通过降低survivin基因而达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目的。

最后是尿多酸肽可以有效的逆转肿瘤细胞耐药,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一些肿瘤细胞在治疗过程中会逐渐产生耐药性,从而使得DNA处于甲基状态,而尿多酸肽则可以有效的改变肿瘤细胞的甲基化状态,这就对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起到了逆转的作用,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这一结论,我国众多医学研究者也提出了类似的结论。王晓丹等认为尿多酸肽可以有效的抑制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生长及细胞的过度增殖以及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从而诱导了肿瘤细胞凋亡;还有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廖明徽认为尿多酸肽可以有效的改变肿瘤细胞的甲基化状态。总而言之,尿多酸肽对于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具有一定的效果。

3 中药制剂作用机制分析

复方浙贝颗粒和益髓颗粒是血液肿瘤治疗中的两种常用中药制剂,并具有良好的临床有效,特别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免疫性血小板较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性贫血的治疗中。白血病患者早期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痰核和瘰疬等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逐渐会表现出发热、瘀斑等症状,从中医角度上讲,这些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瘀”“痰”[5]。中医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在很早的时候中医便有“痰瘀同源”的说法,如果患者脉络不通、瘀血停滞、气不往来,慢慢的就会导致津液不布,最终聚成痰饮,因此患者就会表现出痰瘀。因此,在治疗上要选择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的药物。而复方浙贝颗粒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汉防、川穹和贝母,这三种药物联用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的效果,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4 小结

血液肿瘤疾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在治疗上比较困难,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8年,全球大约有1270万人为癌症患者[6],其中的死亡人数为760万,死亡率超过了50%。而在所有的癌症中,血液肿瘤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其中典型的便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免疫性血小板较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性贫血等等。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正是随着血液肿瘤患者的不断增多,如今全世界众多医疗机构纷纷加入了对血液肿瘤的研究队伍中。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化疗,即使能够治疗成功,往往也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而由于病情的复杂以及患者发现和就诊时间晚等众多因素,对于这类型的诊断效果依然不够理想。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是我国传统的医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意义。而随着西医的冲击,中医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来,中医再次重新获得人们的关注。中西医结合是临床医学领域中的研究重点,通过调理人体代谢过程、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在结合西药的治疗,从整体上进行康复治疗。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中药联合尿多酸肽治疗血液肿瘤疾病主要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逆转耐药等机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能够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1]田杰,陈信义,李冬云,等.中药联合尿多酸肽治疗血液肿瘤疾病作用机制浅析[J].中医学报,2011(10):1153-1155.

[2]郑鸿,陶莉,肖谜.尿多酸肽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2(11):2267-2269.

[3]颜劲,朱兰惠.尿多酸肽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5):531-532.

[4]陈建新,王轩,周越,等.尿多酸肽治疗1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7):632-634.

[5]王红兵,王亚丽,刘德生,等.尿多酸肽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及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E-cadherin基因甲基化的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0,(5):445,446,452.

[6]田杰,李冬云,许亚梅,等.尿多酸肽在血液肿瘤疾病中的应用—附2例典型病案报道[C].//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475-478.

猜你喜欢

癌基因甲基化白血病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抑癌基因LRIG1对PC-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探讨抑癌基因FHIT在皮肤血管瘤中的表达意义
抑癌基因WWOX在口腔肿瘤的研究进展
肝癌组织hSulf-1基因表达与其甲基化状态的关系
应用磁珠法检测并提取尿液游离甲基化DNA
SOX30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甲基化分析
阅读理解Ⅰ
全甲基化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