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推广体系 拓展服务功能着力打造农业与科技的有效对接点

2014-08-15赵伟桥

中国农业信息 2014年2期
关键词:示范户服务站农技

赵伟桥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农牧局,永年 057150)

永年县地处河北省南部,辖20个乡镇、450个行政村,总人口86万,耕地面积6.4万hm2,粮食播种面积7万 hm2,其中小麦 3.3533万 hm2,玉米 3.6000万 hm2。蔬菜占地2.8000万hm2,播种面积5.1333万hm2,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十强县、国家级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

2003 年以来,该县针对乡镇技术站人员少、配置低、服务手段落后、行政工作多、不能专心专职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现状,从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实际情况出发,撤并乡镇技术站,组建区域中心站,重点推行以强化终端服务为重点的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2005年,农业部启动了 “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研究”工作,该县作为全国首批12个试点县之一,从内部管理入手,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积极创新推广方式,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广机构为主导,机构完善、人员精干、设施先进、机制灵活、服务高效的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新体系。

1 理顺体制,建立健全高效的农技推广机构

主要是按照区域种植特色,整合原有乡镇站,建立区域中心站。撤销了原来按行政区域设置的20个乡镇技术站 (每站2~5人),针对不同的特色种植区域,在全县按名关、刘营、大北汪、广府、南沿村、永合会等区片整合划分,选择交通便利、信息传播快的区域中心,设置了8个跨乡镇的区域站,每站辖2~3个乡镇。在领导上,区域站作为农业局的派出机构,其人、财、物由县农业局直接管理,实行集中办公、规范管理、专项服务,强化和突出了农技推广自身的公益性职能;在人员配置上,采取上派下提的方法,鼓励年轻技术人员下基层,实现了技术力量下移。面向全系统选拔具有该区域产业技术服务专长的农技人员,按种子、植保、栽培、土肥、蔬菜、农业信息等不同专业平衡配置,蔬菜区每站15~18人,粮食区每站10~13人,全部为事业编制、纳入财政预算;在经费保障上,县政府专门召开县长办公会,改革财政供给体制,专门为每个区域站每年下拨经费3万元,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并根据财政增长情况,以后逐年增加;在硬件设施配套上,重点针对区域站的综合检测和信息传播两个主要功能,先后争取各级财政资金60余万元,为区域站配备了多媒体声像宣传设备、土壤化验及蔬菜检测设备、种子培养箱以及电脑打印机、摄像机、数码相机、电话等培训及办公设备,并购置了科技图书,基本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在服务功能上,重点抓好与村级科技进村服务站、农民合作社、示范场、科技示范户等经营性组织进行有效的对接,通过对这些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技术和信息等方面支撑,使自身的公益性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延伸。

2 创新思维,建立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服务机制

坚持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主导、区域站工作开展为核心、多家农民合作组织 (协会)为纽带、村级服务站和科技示范户为桥梁,建立了 “区域站—科技进村服务站—农民、区域站—农民合作社—社员、区域站—科技示范户—农民、区域站—科技示范场—农民”的多元化服务体系。

2.1 明确职责,合理分工

区域站承担的主要职责是:一是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农业项目的实施;二是本辖区的农情调查,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培训,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三是结合科研、大专院校负责本辖区新技术、新品种、种植新模式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四是负责本辖区的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五是结合查询站负责本辖区的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墒情监测;六是本辖区的农民合作组织、科技进村服务站、科技示范户的培训、管理、建设等。为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区域站建立了考勤、培训、下乡工作制度、坐诊服务制度等各项制度,并根据技术人员专业特长及工作职能进行分工,明确岗位责任,对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了量化细化。

2.2 改进服务,提高效能

区域站作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核心,利用现代科技传播手段和传统方法相结合,建立 “一网一线一刊一栏一中心”, (即区域站与服务站建立网上农技咨询聊天室、设立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创建 ‘农技周刊’小报、农技宣传栏、农技110服务中心),实行 “三免四定”(即免费为农民测土提供施肥配方、免费检测菜样、免费网上发布或下载信息,实行定期培训、定期坐诊、定期召开例会、定期技术指导)。一是区域站结合进村服务站开展坐诊服务。每名农技员联系5个科技进村服务站,每周聘请市县专家定期到进村服务站进行坐诊服务,通过进村服务站搭建技术员与农户交流的平台,为农民解疑释难;与村级服务站联合组成 “农技110”服务团队,特别是规模较大、影响广泛的进村服务站,按照 “互惠互利”的原则,实行集团化联合服务,解决了技术部门“只开方不卖药”、而服务站虽卖药但技术服务跟不上的问题,使技术与农资实现双配套,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二是开展农技员下乡服务,由区域站选派技术员分包重点村,联系和培养科技示范户,组织对农民科技培训,建立服务档案,实行跟踪服务,每村每年培养10名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户的典型带动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利用赶科技大集的方式,由区域站牵头,县局各业务站有关种子、技术、植保、土肥等专家配合,积极联系有关农资经营机构、供种企业参加,形成一个全面的、流动的推广队伍,与农事季节、农民的农事活动联系紧密,有效提高了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接纳效果,同时,农资部门还带来了应时的农资产品,大大提高了技术培训和应用的时效性。三是与农业合作社建立长期联系、定期服务。区域站人员和县级中高职人员每人联系一个农民协会 (农民合作组织),引导他们推广应用新技术、新项目。对带动力强、基地大的农民合作组织,长期派驻技术人员提供专人服务,同时在基地建设、新品种、农业投入品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帮助他们制定公司章程、规划生产基地、加大技术和信息帮扶力度、实施项目推动,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了 “上联市场,下接基地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四是区域站吸收农民协会会员和科技示范户担当农民信息员,广辟服务渠道,收集和反馈农业生产和农民需求信息,及时、准确调整服务内容,区域站还深入到村通过喇叭广播、散发技术资料等,向农民进行广泛宣传,使工作目标更贴近群众所需,使任务更加具体,使服务更有针对性,推广更趋普遍性。五是 “农业科技示范场”是各区域站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和展示窗口,可以让农民直观感受到新科技带来的成果,是农民的“田间学校”。 到目前,全县共建设部级科技示范场两个,省级示范场1个,建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蔬菜育苗、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科技示范基地15个。

2.3 创新方式,延展服务

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形成了县、区域站、农民合作社、村级各种服务组织 (信息站、测土配肥查询站、植保机防队等)等为一体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实现了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有机链接。一是发展村级专业化机防组织。实行 “民办公助”的办法,对村级专业化机防队给予植保器械的支持和技术帮扶。农业局出资购进300台机动喷雾器,除县机防大队留30台以外,其余免费提供给35个村级机防队。县植保站结合各区域站技术人员查虫情开处方后,机防队按方配药,提供专业人员、带喷雾器到田间喷药。服务到底,大大提高了防治效率和效果。二是建设 “测土配肥查询站”。永年县在邯郸市农业局的支持下,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依托科技进村服务站,在全县100个村建立了测土配肥查询站,每站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电脑装有测土配肥查询系统软件,各区域站安排人员,逐村采集土样,每6.667hm2一个样, (全县每3年轮一遍),县土肥站集中送市局化验,结果及取样地点、村名、户名全部录入测土配肥查询系统,同时对所取样农户发放测土配方施肥查询卡,农户凭查询卡到查询站即可查到自己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配方。测土配肥查询站的建设已成为基层推广站服务职能的有力支撑和延伸。三是着力构建农村农业信息网络系统,成立了永年县农业信息网,由县农业信息中心牵头,在全县100余个村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每个信息站配有一名信息员、一台电脑,初步建立了县、区域站、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农民可以免费上网查询农业信息,依靠这些基本信息采集系统,推广机构不但可及时采集生产、价格、灾害疫情、农民收入等信息,而且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实现了远程咨询。同时开展电视技术讲座、电话热线咨询服务、多媒体课堂技术讲座等方式,与农民开展技术交流,促进农业技术推广。

3 健全保障机制,确保农技推广工作高效运行

制定竞争上岗实施办法,按照年龄、学历状况、专业资格、技能水平等条件,实行人员聘任上岗制和岗位补贴动态管理制,并在区域站内通过竞争,择优选出一名站长、两名副站长。对推广岗位定编到人,实行岗位补贴,避免了占着编制不从事推广工作的问题出现。制定了一套可以客观评价技术员的工作业绩和社会服务能力的考核办法,形成了由县级主管业务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服务对象 (包括示范户、进村服务站、农业合作社)共同参与的完整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成立由主管副局长任组长,县局主要业务部门、各区域站、人事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考核组,按照年初承担的上级业务、联系乡镇、服务基层3方面工作内容,由区域站制定出3个量化百分责任制,实行业务工作考核、乡镇政府评议、服务对象打分相结合,权重分别占40%、20%、40%。考核组依据3个百分考核内容,结合站员述职报告、工作日志、培训记录、坐诊记录等材料进行抽查印证,向服务乡 (镇)村领导、科技示范户、农民代表发放评议卡,对农技人员职责完成情况、成效等进行综合考评。并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有效激发了技术人员的勤奋敬业精神,形成了热情服务、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4 拓展服务功能,着力实现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效对接

永年县以强化区域站建设为重点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现了让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民的 “零距离”。

4.1 精减队伍,强化了职能

通过撤并乡镇农技推广站,组建跨乡镇的区域中心站,使县以下的基层农技站由原来的20个乡站,调整为目前的8个区域站,使乡镇推广机构精简了60%,县级推广机构由原来的9个减少到5个,精简了44%。全县推广机构人员由改革前的238人,减少到209人,精简了12%,其中县级推广人员由原来的125人减少到 91人,下派基层站28人,区域站推广人员达到118人,基层站人员占56.5%。通过优化调整,对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人员的合理配置,实现了以老传新、以新带老、专业互补、优势整合,使区域站成为 “兵精将强”的技术推广队伍,增强了终端技术力量和服务功能。

4.2 突出示范,促进了推广

通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场 (基地),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让农户直观地接受新技术、新品种。到目前,全县共建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蔬菜育苗、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科技示范基地15个,2007年先后引进示范推广粮棉蔬菜新品种80余个,推广面积达5万hm2;推广粮食 “两晚”增产技术、小麦节水技术、棉花简化栽培、蔬菜嫁接、棉薯 (葱)间套等新技术35项,推广面积达6.67万hm2以上。

4.3 培育特色,提高了收益

区域站围绕区域产业,实施按需推广,强化技术服务,使区域资源优势得到优化调整和充分发挥,公益性桥梁和纽带作用日益显现,为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如南沿村区域站服务辖区是永年县设施蔬菜的主产区,紧邻邯郸市区,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和市场优势,该站在品种和技术创新上做文章,创建了南马庄特菜示范园,先后引进并推广 “芭莱姆”尖椒、炮椒、美人椒、泰国抗热有棱肉丝瓜等蔬菜新品种。名、特、优蔬菜新品种50多个,带动了当地的特菜生产,形成了以南马庄为中心的永年县精品特菜生产基地200hm2,农民种植效益比普通蔬菜提高30%以上。2007年永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25元,仅蔬菜一项达到18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以上。

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中,深深体会到:政府重视是关键,机构稳定是前提,机制创新是动力,加强保障是条件。近年来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完善提高,使农技推广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新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示范户服务站农技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创建农技推广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见成效①
河南省公立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站三年发展比较分析
关于库布齐沙漠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宁武县:开展“党员示范户”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