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奶山羊泄泻症的中兽医治疗

2014-08-15郭剑波缑银行郑海鹏

中兽医学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拉稀方用症见

郭剑波,缑银行,郑海鹏

(1.陕西省富平县流曲镇畜牧兽医站,711704;2.陕西省富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11700;

3.陕西省富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11700)

奶山羊泄泻(症)为我县的常见病、多发病,仅2011年门诊统计,该病约占发病率的36%,其中羔羊为多见,占发病总数的58%。

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普遍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本地区所见泄泻流行,每年有两个高峰,第1个高峰在夏季(5~7月份),第2个高峰在秋末及初冬(10~11月份)。对泄泻病羊应及时治疗,否则会影响羊的体质,减少泌乳,甚至引起死亡。病因与病理

1 病因与病理

泄泻,排粪次数频繁,粪便稀,甚至泻粪如水,并无努责,亦无脓血者,称为泄泻。水草入胃,下小肠,行气运行则清浊以分,水渗膀胱,谷走大肠,二便通畅。而泄泻者,多为脾胃功能失调,气不运化,水谷不分,并入大肠一路,混杂而下,不能紧而成球,则泻矣。一般泄泻根据发病的缓急,可分为暴泻与久泻。暴泻有热泻、暑泻、食泻等,多发病急聚,肠鸣腹痛,暴注下迫。久泻包括寒泻、脾泻、肾泻等在内,多属脾胃素虚,感受寒邪引起。

泄泻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内伤饮食等引起。

1.1感受外邪

感受外邪与泄泻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春伤于风,夏生食泻”。“湿胜则需泻”,《素问、阴阳象大论》。当夏秋暑湿行令季节感受暑湿时邪,最易热迫大肠发生暴泻。

1.2内伤饮食

喂养不细心,增喂精料过多或喂给腐败发霉和冰冻的草料,以致损伤脾胃,脾胃不能运行水谷精微,故泄泻的粪便中混有未消化的奶瓣和草料残渣。

1.3脾胃虚弱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由于脾胃虚弱,胃不能腐熟消磨水谷,脾不能运化水液,则水湿内聚而发生泄泻。

从病理上,暴泻伤阴,久泻伤阳。因暑湿内盛引起的湿热泻,成为暑热暴泻,耗伤津液,病羊常呈现烦渴、目陷、舌赤等伤阴症侯,寒湿则相反,因阴盛阳困,故有耳及四肢发冷、脉细等阳虚不能温养四肢的症侯。若阴津亏损,阴伤及阳,阳气亦陷。病羊可迅速出现阴竭、阳绝的阴阳具伤症侯。这种因津液亏损引起的伤阴伤阳症侯,现代医学认为与泄泻引起水分及电解质损失,所呈现的脱水、酸中毒、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

2 辩证分型与临床治疗

奶山羊泄泻是根据寒热虚实临床辩证。辩证方面,一般归纳如下三型进行治疗。

2.1外感型多由于外感风寒暑,湿邪由皮肤而侵入经络,传入肠胃,以致脾胃功能失调。临床上有偏热、偏寒之分。

2.1.1偏热:盖火性急迫,逼其水谷下注,往往得不到转化而排出,多因管理粗心大意、饮喂不当、积食生热或因外感暑邪,蕴郁肠胃,内外相并而发生泄泻。症见粪便稀水样,粪色黄味臭,腹痛即泻,暴注下迫,体热口渴喜饮,烦躁不安,小便少而赤,舌色红,脉数急,多数发病急聚,腹泻频繁,此病最易引起脱水死亡。

治法宜清热利湿:方用中药黄芩13g,黄连13g,泽泻15g,茯苓15g,葛根18g,广木香9g,甘草10g等。本方能解表清里,兼有利湿作用。方中葛根、黄芩、黄连能解肌清热燥湿,加泽泻茯苓以助其清热利湿之效。

病例一:本镇昌宁村四组养殖户贾小玲,1岁母羊,于2013年5月23日就诊。主诉:今天下午发现肚胀,不吃草光想喝水,拉稀粪。症见脉数急,舌色红,口渴喜饮,烦躁不安,腹部胀满,小便短赤,粪便稀糊状,症属风热泄泻。治则清热利湿,方用加味黄连汤服二剂后,热撤泻止。为了巩固其疗效,25日又给服黄芩汤加健脾药物:黄芩12g,杭芍10g,茯苓15g,白术15g,山药15 g,芡实10g,甘草8g,连服二剂即愈。

2.1.2偏寒:寒者则气凝,无以运行水谷,故泄也。由于外感风寒,加之喂养无规律,以致脾胃运化失职。症见粪便清稀,如水样,水中有粪,含有饲料残渣,色淡味不臭,腹中绵绵作痛,肠鸣暴下,鼻流清涕,轻度咳嗽,水草不进,口不渴,伴有发热,口色清白,脉浮。治则以去寒化湿,主要采用芳香化湿药品,以疏风散寒化湿,常用方剂为霍香正气散加减:霍香15g,紫苏12g,半夏13g,茯苓15g,炒白术18g,陈皮15g,甘草13g,本方能疏风散寒兼有利湿作用,方中以霍香化浊,理气和中,紫苏散寒解表,半夏、白术、陈皮、甘草和中健脾,化湿利气。

病例二:流曲镇北耕村五组康守献,2岁母羊,营养中等,于2011年9月18日就诊。主诉:昨天下午不吃,拉稀粪,今天不吃不喝,有点咳嗽,水草不进,粪便稀多沫,色淡不臭,症属风寒泄泻。治疗以疏风散寒化湿为治则,方用,霍香15g,紫苏13g,白术18g,陈皮15g,半夏15g,甘草13g,连服二剂后,外感已解,粪便正常,又给内服胃宁散80g,于9月21日出诊时追访,已病愈。

2.2伤食型

伤食则脾滞不能运化水谷,故泻。此型多由饮喂不节,羔羊离奶过早,人工喂养时无定时定量,成年羊在泌乳期喂给精料过多(尤其玉米、面粉),肠胃宿食停滞,损伤脾胃。症见:有明显的伤食现象,大便酸臭,腹痛腹胀,泄前不安宁(痛感),泻后站立不动,不吃草料,舌色淡红无光泽,脉滑。治法以祛积消食,主要采用消导之品,以帮助脾胃消化。同时结合西药输液,以防自体中毒。常用方剂为保和丸加减;鸡内金15g,茯苓15g,川朴13g,甘草15g,海螵蛸20g,本方能去积消食化滞,兼能和胃利湿。

病例三:流曲镇臧村二组养殖户师东奇,3岁母羊,于2010年5月7日就诊。主诉:昨天给喂了些剩饭,今早喂羊时发现肚胀不吃,拉稀粪。症见:脉象滑数,口色淡红夹紫缺津,瘤胃胀满,拒按,精神沉郁,大便酸臭,小便短赤,不吃不喝,症属伤食泄,治则以去积消食,方用(1)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维生素C 20mL,混合静脉注射。(2)中药用,海螵蛸20g,鸡内金15g,川朴15g,茯苓18g,甘草13g,大枣5个,研面一次内服,下午又给输液1000mL。5月8日复诊,病羊精神好转,尚有食欲,按上处方又给治疗一次,病愈。

病例四:本镇由典村郭东组养殖户郭正娃,3月龄,萨能公羊羔,于2012年5月27日就诊。主诉:此羊断奶三四天后就不好好吃,今天突然不吃,拉稀粪。症见:脉象滑,口色淡红,胃胀满,按压瘤胃回避,无精打采,大便稀糊状,味恶臭,泻前有叫声,泻后自入。症属羔羊伤食泻,方用鸡内金10g,海螵蛸15g,茯苓15g,甘草10g,研面日服二次,共服三剂即愈。

2.3正虚型

病羊久泻或暴泻引起正气虚弱,临床上可分为脾气虚,脾阴虚及脾肾两虚。

2.3.1脾气虚:由久泻不愈或时泻时止,导致脾胃虚弱或其它病后脾气虚弱泄泻,体质瘦弱和羔羊较为多见。症见:粪便稀水样,粪中混有未消化的饲草饲料残渣或奶瓣。病羊体质瘦弱无精神,厌食,四肢发凉,口唇舌色均淡白,脉缓而弱,治法以健脾扶土止泻为主,主要采用健脾理气化湿药品。方剂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8g,白术18g,茯苓18g,山药15g,扁豆12g,草叩12g,泽泻15g,炮姜12g,甘草10g。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甘草能补气健脾利湿,草叩、炮姜、泽泻能温中燥湿利尿止泻。

病例五:到贤镇修理村养羊大户张新元,3岁母羊,于2013年10月9日就诊。主诉:该羊拉稀粪两个多月,经治数次无效,现在吃点点草越泻越瘦。症见:唇色白,舌色淡白夹黄,舌质柔软无力,患羊体质消瘦,毛无光泽,大便稀糊状,粪中含有草料残渣,尿量少而清,症属脾气虚。治法以健脾理气化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并配合输液500 mL。服药五剂泻止。但病羊仍然欠精神,食欲较差,腹下稍有水肿,症属气血两虚,后改用八珍汤以健脾养胃益气。内服二剂后肿消。精神尚好,食欲正常,病愈。

2.3.2脾阴虚:暴泻或久泻引起津液亏损。症见:头低无神,或急躁不安,眼球下陷,毛不顺干燥无泽,口渴喜饮,不采食尿少色黄,水样粪便,舌色红,脉细数。治法以育脾阴。常用方剂为五阴煎加减,熟地15g,准山药15g,茯苓18g,白术15g,杭芍13g,白扁豆13g,太子参10g,连子10g,乌枚12g,甘草12g,本方能养阴健脾利湿。方中准山药、茯苓、健脾渗湿、白扁豆、连子扶脾固肠,杭芍酸敛养阴,甘草健脾和中,太子参益气补脾。

病例六:小惠镇忠西村南段组段都顺,萨能母羊5岁,于2012年5月28日就诊。主诉:昨天下午拉稀,今天突然不吃,已拉稀粪10多次。症见:舌色红缺津,脉细数,病羊低头无神,眼下陷,贪水不吃草料,粪便稀水样,色黄,尿量少。症属脾阴虚,治以健脾育阴,方用五阴煎加减并结合西药输液1000mL,经治二日后泻止,开始采食,又服一剂痊愈。

病例七:曹村镇小贾村贺维学,2岁母羊,于2011年9月23日就诊。主诉:羊已拉稀月余,日均10次以上,现在羊吃一点草。症见:口色淡白夹黄,脉细弱,体瘦无神,腰弓,水草细微,粪便稀糊状,尿量少。症属脾阴虚,泄泻日久,阴液亏损。治疗采取标本兼施,方用健脾益气汤和增液汤加减,党参18g,白术15g,茯苓15g,元参12g,生地12g,天冬15g,麦冬12g,青代5g,甘草10g,每日服一剂,连服五剂痊愈。

2.3.3脾肾两虚:久泻不止,脾虚及肾,肾阳亏损。症见:脉细弱,舌色淡白稍夹黄,耳鼻四肢缺温,久泻不止,粪便混有饲料残渣。治以育阴维阳,温补脾肾,常用方剂为右归饮加减,炒当归18g,准山药15g,构杞12g,桂枝12g,诃子15g,乌枚12g,肉叩12g,附子7g,破故纸12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3g,吴茱芋7g,本方能健脾益气,温肾固肠。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准山药、甘温益气健脾。破故纸、构杞补火滋肾。吴茱芋、肉叩、桂枝、附子温暖脾肾。诃子、乌枚敛肠止泻。

病例八:流曲镇炭村二组王志远,4岁母羊,于2009年9月15日就诊,此羊拉稀仅三个月,经服药10剂无效。症见:脉微细,舌色微黄夹白,食欲大减,头低无神,腰弓,大便稀糊样,粪中有未消化的草料残渣,小便量少,色稍黄,呈中度脱水现象。症属脾肾两虚,治以温补脾肾,方用右归饮和健脾益气汤加减,连服三剂,并配合10%葡萄糖500mL,加维生素C20mL,静脉注射后,便泻以止,精神好转,食欲较好,小便正常,脉缓,为了巩固疗效,又给连服三剂,于9月23日出诊路过追访,痊愈。

3 几点体会

3.1经过临床治疗奶山羊泄泻1385例的体会,我们认为羊只感受外邪及气候变化为泄泻发生的外因,而脾胃虚弱则为内在因素。“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从幼集成),这说明泄泻的发生在于脾胃功能失调,其病变部位主要在于脾胃。泄泻日久,亦影响及肾、肝、肺等,特别是3~5个月的羔羊,脾虚久泻,其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如久泻脾虚损及肾阳时,则出现唇色发白,耳鼻四肢发冷,草谷不化等脾肾阳虚症状,久泻脾虚尚可引起肝气犯脾。呈现排粪前立卧不定等肝气横逆,脾失健运的症候,当脾虚影响到肺时,可出现呼吸迫促等症候。

3.2据现代医学研究,双醣酶存在于小肠粘膜上细胞锯状缘,羔羊病毒性及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均可见十二指肠粘膜有明显的变化,出现继发性双醣酶缺乏症,因而目前在治疗肠炎时,不宜过早或过多进行双醣补充。在双醣缺乏症中,乳醣酶缺乏是最主要的一种,羊牛奶均含有乳醣,故对病羊喂奶应慎重。这种见解为中兽医治疗患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3据临床治疗泄泻的初步分析,以外感偏热者多见,其次是伤食型。湿热泻多因外感暑湿,内蕴湿热所引起。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葛根芩连汤疗效显著。抗菌素控制肠道细菌感染有一定的疗效,但从临床观察,经治疗的患羊往往泻止后高热不撤,腹部胀满,经改服加味葛根芩连汤服后,里热一解,自然胀消,尿利热降而痊愈。笔者认为葛根、黄芩、黄连等清热燥湿药物具有消炎、抗感染等作用,再加广木香行气,使湿热从大小便排出,中毒症状即能缓解,不至于积蓄体内引起胀满。

3.4从临床实践体会到,治疗泄泻除采用中药治疗外,应采取中西药结合对症处理。按中兽医辩证分型,伤食型泄泻可单纯用中药消食去积法治疗,对一般外感型以采用中药治疗为主,必要时配合输液疗法。中毒细菌性肠炎,必要时可短期加用抗菌素和配合输液疗法,待危象解除后,改以中药治疗为宜,因长期应用抗菌素容易继发二重感染。虚寒型应以中药治疗为主,有伤阴或伤阳症候出现时,应积极配合西医输液等对症处理,以达到标本兼施的目的。

猜你喜欢

拉稀方用症见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WGZ1165/17.5-2型锅炉前包墙过热器拉稀管断裂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养咽止咳桑叶方
怎样防仔猪拉稀
什么原因可致蛋鸡拉稀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