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2014-08-15张新鸿

党史文苑 2014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原则特色

张新鸿

(中共青岛市黄岛区委党校 山东青岛 26655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全面领会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及时总结和汲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这些原则的经验和做法。这对于我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进行了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马克思在1875年所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首次提出过渡时期的理论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学说。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之后的共产主义社会又分为第一和高级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由于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而在高级阶段,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脑体劳动的对立消失,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劳动从谋生的手段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十月革命后,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着重探讨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怎样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他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的社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最初阶段(相当于过渡时期)、低级阶段、中级阶段(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两个发展阶段)、高级阶段、(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列宁之后的苏联、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没能清醒地、准确地判断本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结果在实践过程中做出一些超越阶段的事情,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强调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就把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置于现实的科学的基础之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看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依据,是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坚持这一点,有助于我们避免重蹈过去超越阶段的错误。

2.社会主义本质论。对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进行了描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未来社会必须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提出了“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按劳分配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经典论述,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精辟的回答。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出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出了计划与市场只是调节经济的手段,而不带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等新理论、新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核心论。马克思、恩格斯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要实现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从19世纪40年代末在国际范围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欧美一些国家建立民族国家范围的社会主义政党,马克思、恩格斯为建立这样的政党奋斗了一生。列宁在20世纪初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在俄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列宁建党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成为以职业革命家为核心的联系广大群众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和各项任务。从执政党建设的角度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以人为本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中国式表述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人和人的全面发展。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3]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和最高价值原则。后来我们由于过分强调阶级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这个重要思想遭到误解和曲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拨乱反正,重新恢复了人是社会主义最高价值目标。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发展作为根本,把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到最重要的位置上,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和本质特征。

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继承与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1.老祖宗不能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与时俱进。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不能否定和放弃。但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破除那些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教条式理解,纠正对科学社会主义某些理论观点的误解,剥离附加到科学社会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发挥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做好“结合”这篇大文章。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对于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恩格斯曾一再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这就告诉我们,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质是创造,照抄照搬、生吞活剥、循规蹈矩,不可能做好“结合”的文章;“结合”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执著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既可能获得成功,也可能遭遇失败,因此“结合”需要胆识和勇气。只有敢于抛弃证明是错误的和过时的思想理论,敢于从长期形成的“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从对社会主义某些并不科学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停滞、僵化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才能坚定不移地探索,坚定不移地开拓,坚定不移地结合。

3.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当前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肩负着繁重艰巨的任务、面临着复杂多样的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多样多变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诸如宪政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以及“资本社会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新官僚资本主义”等等 “主义” “思潮”交相杂陈、众说纷纭。这些 “主义” “思潮”尽管表现各异,却本质归一:诋毁、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性上,力图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半途而废,陷入“两路”绝境: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或改旗易帜的“邪路”。

针对否定、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种种论调,我们必须有很强大的战略定力,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历史的兴替得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理直气壮地揭露与批驳各种错误主张和质疑,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飘扬,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1]本刊评论员.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13(1).

[2]李健,孙代尧.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流关系论纲[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2).

猜你喜欢

马克思原则特色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特色种植促增收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