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代价值

2014-08-15吴晓彤

党史文苑 2014年2期
关键词:作风理念思想

吴晓彤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营口 115000)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正是因为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能取得巨大的胜利。所谓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公开承认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它既包括批评自己,也包括批评别人和接受别人批评,是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统一。由党员自我批评逐渐深化和发展为党员之间相互批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缺点、错误的态度。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文化内涵

批评与自我批评不管是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上,还是从党的战斗武器和自身建设的形式上看,其中都包涵文化的基因、文化的精神、文化的力量、文化的灵魂。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影响一个国家发展道路和民族振兴的精神方面的因素,如思想模式、行为方式、基本价值观等,特别是政治文化甚至包涵个人的反省、反思文化以及干部文化、廉政文化等。“反作用”的文化——即社会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运动所产生的作用和反作用。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而由文化引领的人是关键因素。中国梦、中华民族复兴,只有用文化共识连接起来审视,才能有意义、有作用、有力量。比如作风与干部文化的关系,作风建设偏重干部的外在形象,体现的是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干部文化强调干部内在修养、思想观念、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精神状态。只有提升干部文化,才能引领和培育干部作风,为干部建设注入灵魂。广大干部只有不断正思、正念、正行,才能增强发展的软实力,提升干部的核心竞争力和执政能力。当然还有廉政文化、历史文化等等。总之,批评与自我批评具有道德性、科学性、传统性价值,也就是工具文化价值。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与时俱进

回顾我们党“建国”“建社会主义”“建党”“建发展”“建我”的历程,都有一条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那就是“三字经”:旗、路、民,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了谁。

党的三大作风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建国执政理念的重要内容,其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强调的是党要如何执政,走什么路。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执政理念的核心就是“以民为本”。在政治建设上,毛泽东认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党只有不断自我批评、自我完善,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提高自我能力,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科学文化方面要实行“双百”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这些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批评与自我批评起了很大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敢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首先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思想,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是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邓小平解决的第二个重大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针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大胆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党的“三大作风”的与时俱进,其核心仍是党的执政理念三字经:旗、路、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解决之后,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了,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多元的变化。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党执政理念的创新思路,提出党要处理好多种社会阶层的关系,无论哪种所有制经济的代表者都是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针对党的建设,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执政宗旨、执政方式和执政形象的高度统一,把党的作风、党的群众路线、党的思想路线以及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等浓缩在“建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三字经”:旗、路、民的与时俱进。“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体现了在党的建设上的具体要求,实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体到党风建设上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尤其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一条,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思考,是新时期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十六届三中全会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迈进21世纪,社会发展呈现了新的特征,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发展既蕴含着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人口、环境、资源方面的约束和压力。因此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逐步显现。例如,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特别是我国出现了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化、价值观扭曲等严重社会问题。实践的变化促使执政党反思,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胡锦涛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由此引领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即合理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三发展”也是从不同的时空里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三字经”精神的。

党的十八大后,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党的执政理念由党的外部指向党的自身,党要解决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即“我是谁”“我为谁”。简言之,就是解决“建我”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极大的理论勇气、理念勇气、实践勇气,即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提出了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主要内容,这是党的一次自我革命,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决心。党中央制定出台了八项规定,中央政治局常委带头执行,扎扎实实转作风,“严”字当头正学风,求真务实改文风,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真正把握群众这条生命线、工作线、保障线;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引领全国人民把智慧和力量集中到党的各项事业中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提供强大力量,为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好思想准备、作风准备、组织准备。由此可见,实现中国梦的三大方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与党的执政理念三字经——“旗、路、民”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文化精神是一致的。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文化内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讲话中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凝聚“中国力量”的关键在于凝聚中国人,而凝聚中国人则在于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这种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就是把人民民主视为社会主义的生命。

《周易·易传》中说:“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国民之魂文而化之。文化含量是一切的灵魂。只有文化有力,才能过程有痕,才能终极成果,不可替代。那么,国人应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落实这一文化力量呢?

首先,要我们应内修传统文化,“进德修业”,就是用深邃的文化影响力来反省自我。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日“进德修业”所用的反省工夫,应该是最早的“自我批评”,这种反省反思的进修德业的思想建设,我们应该传承。

其次,我们当今的进德修业的思想建设,不能仅停留在反省、反思上,更要体现落实在行动上。我们不仅要有“自我批评”力,而且还要有“批评他人”力。“批评和自我批评”力,是我们思想建设的政治文化力。当然今天党的思想建设也不是曾子的那三个方面,而是第一,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阐释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按规律办事;第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第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思想建设的实质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促建的过程,也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力量所成就的。

上述可见,毛泽东提出的党的“三大作风”解决了建国问题;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社会主义”的“建社会”问题;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建什么党,怎么样建党”的“建党”问题;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解决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建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三方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解决了“中国梦”的问题,即用“三方略”解决“建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党的执政理念“旗、路、民”在不同时空里演化发展的具体内容。在实现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时空里展现,既有一脉相承又有与时俱进的文化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

[1]邓晓琳.党的三大作风的现实价值[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6).

[2]雷琳,张倩.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演化和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06(3).

[3]吴剑波,黄立红.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执政理念[J].求实,2006(9).

猜你喜欢

作风理念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