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社区建设的本真

2014-08-15徐志剑尹付奎

杭州 2014年8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杭州居民

文 徐志剑 尹付奎

美丽社区建设的本真

文 徐志剑 尹付奎

编者按

2013年,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成美丽中国先行区”目标,杭州市委办公厅、政研室组织开展了以“美丽杭州”建设为主题的走访实践活动。活动取得了创新成果,现将成果陆续刊发以飨读者。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市委提出,必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杭州,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者。社区作为城市构成的基本单元和基础细胞,如何构建美丽社区,增强基层基础,已成为建设美丽杭州的重要课题。

美丽社区建设的现实价值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题中之义。美丽社区建设重在提升社区服务,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社区服务应以公共服务理念为指导,以共享为目标,普惠制与特殊制相结合,不断满足居民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提升基层社会服务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随着城市治理能力的社区化,美丽社区建设将在社区内形成包括政府组织、社区党组织、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协调合作,切实发挥社区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建设美丽杭州的必然要求。“杭改十条”提出要围绕推进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生态文明和美丽杭州建设细胞工程。社区能否实现生态安全、绿色生产和生活和谐,成为建设“美丽杭州”的题中之义和关键之举。

美丽社区的理想样板及其建设的核心要素

理想中的“美丽社区”既是美观的,又是实用的;既有浓浓的“家”的氛围,又有静静的“居”的感觉。她能让你处处感受推窗可见楼前屋后之美,时时相拥生活便捷舒适宜居之美,细细体悟邻里情深家园幸福之美。总的来说,应该是“景美”、“事美”、“人美”与“谐美”的统一体。建设美丽社区,具体要凸显以下五个核心要素:

生态宜居。应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行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水准。社区绿荫覆盖,路面干净整洁,小区环境温馨漂亮。

人际和谐。建立一种社会生活共同体,在“共同体意识”指导下,社区居民基于共同环境和利益进行频繁互动,增强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服务完善。应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构建政府、社会、居民共同参与,覆盖政治诉求、经济发展、家事治安、医疗卫生、文娱活动、环境保护等多方位的社区服务体系。

安定有序。有效引导社区事务在法治化的轨道上运行,构建组织完善、机制健全、决策民主、管理有序、平安文明、安居乐业的新型社区。

持续发展。有序引导社区资本中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环境资本三者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协调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引导可持续价值回归。

杭州社区建设的典型经验

我市在探索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社区,为美丽社区建设提供了不少典型经验。

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型(以湖滨晴雨工作室为代表)。2009年,上城区湖滨街道成立“湖滨晴雨”工作室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全区“17654”民主民生互动平台,立足公共事务的民主参与协商,探索建立党政、市民、媒体、专家“四位一体”的新机制,获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居民自治、邻里情深型(以良渚文化村为代表)。良渚文化村于2011年自发推出了杭州大型社区第一份业主“公约”——《村民公约》,以古老的契约形式,在社区呈现出以“我们”为核心的居民自治的现代理想,成为全体业主共同认同的社区行为准则,为大型社区管理创新提供了良好范本。

情感沟通、心灵相映型(以邻里社区为代表)。杭州经济开发区白杨街道邻里社区是浙江省唯一实行社区化管理的外来务工人员公寓。领里社区采取政府补贴、企业承租的模式,先后成立了团委、楼道团支部,加强与务工人员的感情交流,为“新杭州人”社区化管理提供了蓝本。

综合治理、便民服务型(以上城区平安365、下城区66810和西湖区三全十服务为代表)。上城区探索实践新型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联动指挥中心,下城区首创66810为民服务法,西湖区的三全十服务社会管理综合系统均致力于综合各方资源,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

进一步推进美丽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以建设“美丽杭州”为契机,围绕“居民自治规范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办事服务便捷化、人文环境宜居化、生活方式文明化、群众参与广泛化”的目标,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政府部门派驻社区力量为依托,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以社区服务综合治理平台为载体,驻社区单位和社区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力争用几年的时间,积极探索建设出具有时代特征和杭州特色的美丽社区。

突出“民主自治”,着力提升社区自我服务管理的能力水平。弱化社区行政色彩,实现从“行政社区”向“自治社区”的转化。弘扬社区居民的首创精神,实现从“个体意识”向“共同体意识”的转换。推行社区民主自治运作模式,实现从“控制服从”向“协商对话”的转变,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突出“机制创新”,着力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组织牵头、部门协作、社会运作”的联动模式,实现社区治理创新从“单兵突进”到“联合作战”的重心转移。适时制定出台《杭州市社区服务条例》,将社区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群众满意度考核激励机制,监督社区居委会的民主自治和公共服务工作落实情况。

突出“一体建设”,着力提升社区办事服务的便捷化程度。构建社区“一条龙”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服务标准化体系,深入打造一批品牌功能社区服务产业群,健全社区服务的财政保障机制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强化市场导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为居民提供多层次精细化品质化便捷服务。

突出“环境治理”,着力提升社区的生态宜居水平。以政府“治污、治水、治气”为契机,倡导小区绿色革命,建立社区污水的回收再利用系统。建立健全统一的环境考核指标体系和衡量标准,建立垃圾分类奖惩机制,培养居民环保意识。

突出“文化建设”,着力提升社区生活方式的文明化程度。加快推进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社区文化设施网络。积极培养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和社区文化价值观念,增强社区文化凝聚力。

突出“社会组织培育”,着力提升社区多元治理的能力水平。理顺政府和社区社会组织的关系,建立新型政社合作治理的伙伴关系。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立法,建立社区社会组织人才长效成长机制,为建设美丽社区奠定坚实的基层基础。

(市委办公厅、政研室“美丽社区”课题组)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杭州居民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研究30年:热点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石器时代的居民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院子
杭州旧影
我国社区服务的性质和服务原则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