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防范与处置机制建设初探①

2014-08-15雷建辉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7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事故体育

雷建辉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人们更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体育教学伤害事故一旦发生由此而引发的经济、法律纠纷随之而来,旷日持久的协商解决方案和补偿办法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因此建立超前预防、信息畅通、协调配合、部门联动、反应敏捷、工作高效的处置机制尤为重要。

1 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诱因

(1)从体育设施等方面来看: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国家对教育投人不断增加,教学的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随着各大专院校不断扩招,有关方面对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投人就显得相对滞后,很难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学校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缺乏、器械陈旧、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这在客观上成为诱发事故的潜在因素。

(2)从观念层面来看:体育教学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学校体育管理人员、有关的教学人员以及学生自身对这问题的重视不够,从而出现思想上的麻痹和疏忽,造成对教学中的一些关键环节的忽视,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大量的实例显现,很多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都与思想观念上的麻痹松弛有关。

(3)从制度层面看:目前我国针对体育教学伤害事故所制定的法律规范尚不够完善,现实的针对性不强。从目前体育教学中可以作为规范的法律法规来看,可以引以为用的仅有《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其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体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宪法》等,虽然有部分条款与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有关,但毕竟缺乏直接的现实针对性,一旦发生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很难找到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依据。这种状况不仅对学校体育教学不利,而且也对事故中受伤害者不利。

2 建立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形势研判机制

2.1 科学研判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工作形势

由学校体育教学部门牵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形势,关注师生诉求,科学提出对策建议,积极促使教学中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及时解决。

2.2 强化校园舆情监测

健全校、系、班体育教学信息员网络,及时掌握各种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信息,及时解决反映的体育教学伤害问题。

3 建立体育教学规范操作机制

一要深钻教材,缜密进行教学设计,严格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步骤,针对性的确定练习手段和方法。

二要融入学生,掌握学生身体现状,合理规划运动负荷。

三要课前合理规划场地,有效利用场地器材,防止授课时互相干扰。

四要依据课程内容,充分进行热身,调动身体机能达到良好竞技状态。

五要授课时教态自然,态度端正,作风严谨,纪律严明,一丝不苟,实施时精讲多练,示范时动作规范,保护帮助时做到有爱心,始终保持细心、耐心、恒心。

六要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加强运动损伤和意外伤害事故理论知识传授,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救护能力。

七因多为室外活动,实践性强,活动范围大,活动视野广,课堂难组织,故要求学生自律性要强,必须服从指挥,听从指令,规范练习。

八要定期检查场地、设施,引导师生爱护场地器材,消除事故隐患。

九要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掌握学生是否有某些不适宜剧烈运动的疾病,以便在安排有关活动时加以控制,并要求家长定期为学生做检查,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4 形成体育教学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4.1 强化教师责任意识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面对求知欲强的莘莘学子,倘若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责任,那会导致自己一事无成,也会影响对学生的培养,既妨碍学校正常教学,又影响了学校发展,通过正面教育和制度激励,强化责任意识,要让教师领悟责任意识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有效保障,责任意识是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

4.2 加强教师业务学习

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校体育教学顾问,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达到积累经验,提升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4.3 夯实体育教学辅助人员职责

教育引导体育教学辅助人员提高认识,加强责任心,严格管理,认真履行职责,定期检查维修体育设施(如铁网围栏、篮球架、足球架、排球架、健身器材、单双杠、电器开关、吊顶天花板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4.4 加强事故预防心理教育

对于体育教学的所有参与者,务必进行事故预防心理教育。从事故预防心理学角度分析,事故预防是有规律可循的。孤立考察一次事故发生,均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但全面系统地分析众多事故后,就会发现偶然性背后存在着必然性,都是事出有因。这些“因”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的。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责任事故占绝大多数,其中由于思想问题有意制造事故者极少,多数都是由心理素质和当时心理状态原因造成的事故,习惯上称之为“思想麻痹大意”。因此,加强事故预防的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5 建立体育教学工作经费投入机制

5.1 加大体育教学工作经费投入

学校在经费使用上,要优先满足体育教学工作所需,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的场馆,配齐各种质量优良的体育器械器材,提高器材使用的安全系数,为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定期投入维护保养场地器材及更新易损器材所必要的专项资金,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5.2 学校和家庭共同提供资金,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基本手段,充分利用保险工具处理学校发生的安全责任事故,有利于防范和妥善化解各类校园安全事故责任风险,学生不幸发生意外伤害时,让意外伤害保险为家庭转嫁风险,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5.3 通过运动会冠名、企事业单位赞助、学校划拨等形式积累资金,设立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处理专项基金,专款专用,以便迅速处置突发事故

6 建立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协同处理机制

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实行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原则。发生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后,学校统一指挥,系统联动,各相关部门要立即深入现场开展工作。一般党政办负责综合协调;体育教学部门负责紧急处理伤情并积极联系医院;学生管理部门、学生所属系部负责安抚家属;财务、后勤保障部门负责资金及物资供应等工作;宣传部门做好新闻舆论的引导工作。

7 建立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工作考核考评机制

7.1 科学制定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工作责任书

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科学、规范,指标量化,易操作的责任书。

7.2 注重体育教学工作过程考核

体育教学主管部门代表学校定期对教师体育教学工作督查检查,建立台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现对体育教学工作过程全程监控。

7.3 推行体育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和工作失误追究制

对发生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个人,在年终岗位目标责任考评时不能评为合格等次,取消评优树模资格,并视情节轻重予以相应处罚。

8 完善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建设机制

(1)事故处理体制机制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还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客观上为防范和处理伤害事故造成了障碍。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对体育伤害事故防范与处理办法的研究和探讨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教育法》、《体育法》及《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对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责任追究及法律救济等作具体界定,使体育伤害处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在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建设机制方面,还应当着力引入先进的理念,构建高效实用的事故处理运行机制。例如,当前国外已被普遍采用的风险管理体制,就是一种可行的伤害事故处理模式。

安全是靠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维护的,只有全方位理解、合作、支持并靠完善的体制机制方能实现,学校安全,重于泰山。防范体育教学伤害事故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我们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1]戴安国.体育课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认定[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2]黄潇潇,蒋科.浅析体育课伤害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运动精品(学术版),2011(6):100.

[3]张维全.浅议体育教学中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5):127-130.

[4]张晓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6):91-93.

[5]方益权.论学校事故及其处理和防范[J].政法论坛,2002(1):93-100.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事故体育
学中文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我们的“体育梦”
亮相台反思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案例剖析
高中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成因和负面影响
浅析体育课教学中伤害事故及责任认定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