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地方特色研究

2014-08-15王永亮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民间工艺维吾尔族装饰

王永亮 张 锐

(新疆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维吾尔族民间工艺的地方特色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的新疆本地民间工艺的特色。这一方面主要是通过新疆的宗教文化和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独特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工艺来说的。二是新疆各个地区之间的工艺特征。各地民间工艺在材质的应用、造型的特征、装饰的风格、色彩的搭配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地域特色。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后者,即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各地的工艺特征,它们也分两个方面:一是该地区独有的民间工艺;二是同一种类的民间工艺,不同地区表现形式的不同。前者是以材质特色为主来划分的;后者是以装饰风格为主来区别的。

一、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地方特色成因分析

(一)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地方特色的地理原因

新疆古称西域,地处亚欧大陆的腹地,祖国西北边陲,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疆内遍布沙漠、绿洲,高山、盆地,戈壁、草原,河流、湖泊等,中间一座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将其一分为二,习惯称之为南疆和北疆,北面以阿尔泰山为界与俄罗斯国接邻,南部昆仑山成了新疆与西藏的区域分界,因此新疆的地貌又被形象地称作“三山夹两盆”,两盆分别是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北疆的准格尔盆地,盆地边缘是河流冲击形成的绿洲,内部是沙漠。维吾尔族人主要生活在南疆,像吐鲁番、哈密、和田、喀什、阿克苏、库车、焉耆等地的绿洲之上居住着百分之八十的维吾尔人,千百年来他们躬耕度日,繁衍生息,创造出了世界上别具一格的维吾尔族民间工艺文化。

南北疆的地域风貌和气候环境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对民间工艺有直接的影响。南疆气候干燥,雨水稀少,中间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流动性强。沙漠周围的绿洲,土地肥沃、良田阡陌、纵横广阔,适合农作物的种植。世居于此的维吾尔人主要从事农耕生活,所以土陶制品、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等是其民间工艺的主要生产内容。北疆由于地势偏高,南来的温暖气流被天山山脉阻挡,相对来说气温较低,位于盆地中间的古尔班通沙漠处在固定和半固定状态,源于天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南坡的大小河流滋养着盆地周围的草原和绿洲。这里的居民多以牧业为生,所以毛革制品和毡类制品是他们的民间工艺特色,长期以来形成做工精细、装饰丰富的工艺特色。

绿洲之上的古镇就是新疆古代文化的一个个据点,它们之间既相互封闭又存在联系。这种相对的孤立和封闭性,是形成新疆民族文化丰富的主要因素。由于新疆面积广阔,各个绿洲据点之间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这使得各地的民间工艺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又因为它们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往来于东西方各地的商旅、僧众必须要路经此地,并要在此住脚歇息、养精蓄锐,为下一个征程储备力量。这就为各地的民间工艺交流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所以说,这些商旅和僧众的征程无意间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门,也为新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成储备了多元的营养积淀。

(二)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地方特色的文化原因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地方特色的文化原因主要包括政治、民族、宗教三个方面。政治是主导,民族是基础,宗教是信仰。三者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共同影响和制约民间工艺的发展。在政治上,古代新疆经历复杂,从公元前三世纪进入文字确切记载以来,除了汉、唐、蒙古、清代完成政治上的统一以外,其余时期都是多个政权并存。多时达到五十几个政权,他们多以城郭为中心,各自为政,互不统属,这是由其沙漠、绿洲式的地域特点决定的。这种政权的统一和并存历史,是造成维吾尔族民间工艺出现主体统一和内容多样的特点的主要原因。在政权并存的历史当中,于阗、龟兹国历经千年,信奉佛教,高昌国主要信奉摩尼教和佛教,也有道教的流行。喀喇汗王朝、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三个汗国是在宋代以后先后建立的以伊斯兰教为主的政权国家,他们用了五百多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整个新疆的伊斯兰化。这些政权国家通过军队征伐完成政治控制,强力推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这些地方传播的同时,伊斯兰文化、哲学、音乐等也先后成为当地人学习的内容,维吾尔族的民间手工艺也是在这样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

民族的多样性是维吾尔族族源的特点,也是族源文化丰富的基本内容。从早期的丁零、铁勒、回纥以及西迁的汉族等,再到元代的畏兀儿前后有几十个民族和部落融合在维吾尔族之中,这为维吾尔族多元的文化构成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这些不同的民族和部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信仰产生不同的审美观念和社会风俗。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他们经过生产方式由游牧向农耕的过渡和长期的征战、交流、融合,最终这些早期的民族和部落在被迫接受伊斯兰文化的同时,也被迫放弃之前的信仰和崇拜,接受了所有的伊斯兰文明,出现了统一的文字和信仰,最后完成了民族统一。之前各民族和部落的文化在伊斯兰教蔑视一切活物崇拜的教义下,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他们的文化和观念只能以一种隐性的、间接的方式表现在这些人的生活当中,而民间工艺就是他们赖以表现的载体。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民族文化多元化的损失,但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做大、做强的需要,历史无需假设,后人只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对今人有益的元素。

宗教文化对维吾尔族民间工艺的多样性特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原始崇拜到萨满教、喇嘛教、摩尼教、袄教、景教、道教、佛教等多种宗教在这里流传,再到伊斯兰教独尊新疆,经过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历程,其中佛教和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人的思想、观念影响最大,教众也最多,现今留下的文物也较丰富。从龟兹石窟的佛教壁画到尼雅遗址的佛龛神像,再到楼兰古城的木简文书都可以证明佛教曾经的辉煌。如今伊斯兰教成了维吾尔人信奉的唯一宗教,由于其教义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体现在民间工艺的制作和装饰中。佛教和其他宗教的文化是伊斯兰教首先要摧毁的目标,佛教的寺院、塑像、石窟以及其他宗教的纪念物等被无情尘封在历史之中。但是,这些宗教的审美意识和文化观念却以一种隐性的、间接的方式留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而民间工艺品就是其最好的载体,这是维吾尔人思想和审美的自然流露,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三)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地方特色的经济原因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民间工艺产生、发展和形成特点的基础。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之地,这里很早就与各地有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据《旧唐书》回纥传中记载:“回纥持功,自乾元之后屡遣使以马和市缣帛,仍岁来市”。在与中亚和印度的贸易方面也是非常频繁,早期的维吾尔人将从中原贸易得来的绢、茶、瓷器、药材等东西除一部分满足自己的需要外,其余的转运到中亚、波斯和印度等地,以赚取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维吾尔人在与东西方贸易往来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和艺术的相互传播,新疆作为传播的枢纽,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对各地的文明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新疆的商业贸易方面。

农牧业发展也对新疆的民间工艺的制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疆多民族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新疆的农业、畜牧业都有很快的发展。这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在回鹘王朝时新疆的农牧业、、制陶业、纺织业等就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到了元代畏兀儿时期由于受到元代统治者的器重,新疆畏兀儿族的棉纺织品、金属制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的被调到中原进行生产加工,其工艺和花色深得中原人们的喜爱。

二、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地方特色分布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的地域特色非常鲜明。从整体上说,是带有伊斯兰装饰风格和含有浓厚维吾尔族文化内涵特色融合而成的,工艺制作程序和装饰风格区别于内地中原工艺和西方及中亚工艺的特色,具有在融合二者工艺基础上又深具维吾尔族传统文化渊源的工艺特色。这是由其独具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作用的地域优势决定的。

(一)维吾尔族民间工艺的地方性命名特色

维吾尔族民间工艺中的和田地毯、玉石,吉亚乡的艾特莱丝,喀什的土陶,英吉沙的小刀,哈密剪纸等,都是只要提到工艺品种就会和其生产地结合起来的以地名命名的民间工艺,这代表着这个地方的民间工艺特色和这个地方独特的民间工艺文化。和田古称于阗,位于塔里木盆地南垣的绿洲之上,昆仑山北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南线的交通要地,也是印度佛教文化由此东传的跳板,曾经有千年佛教历史,也是最早就闻名于世的玉都所在地,还是经过加工和改良了的丝绸的故乡。斯坦因在这里挖掘的《传丝公主》和数以万计的文书简牍和壁画文物就足以说明这里曾经的辉煌,内地洛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五千多件和田玉随葬品,可见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和田玉就流行于中原,并深得上层统治者的青睐。

喀什地区的民间工艺特点与和田相比又有不同。这里是新疆最早皈依伊斯兰教的地方,其工艺品的伊斯兰装饰味道更加独特、到位,并且讲究细节的处理。首先这里有数以万计的伊斯兰风格建筑,这些建筑中石膏雕花就是一门专门艺术。在形式上有各种的风格,像植物花卉、几何纹样,花瓶饰品、日常用具等。装饰也有多种形式,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波浪式排列、左右、上下对称式排列,适合花卉图案纹样等,做工精细、造型严谨。其次是土陶工艺,这里的土陶工艺有几百年的历史,生产出来的土陶制品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再次,英吉沙的小刀也是这里值得骄傲的工艺种类,有三百多年的制作历史,以刀刃锋利、装饰精美、造型独特著称,与伊犁的萨木沙克折刀、莎车买买提刀和焉耆的陈正套刀并称新疆四大名刀,其中这里的刀最为出名。最后,喀什莎车的艾德莱丝以色调丰富、颜色多变著称,深得维吾尔族年轻女性的喜爱,与和田吉亚乡的艾特莱丝齐名,是喀什有名的民间手工艺制品。

哈密地区的民间工艺像剪纸、刺绣样式独特,做工精美,是民间节日和婚丧嫁娶时不可缺少的饰品,用来装点环境、烘托气氛。相对新疆其他地区来说,哈密地区由于地域位置的原因手工艺受汉族的影响较大,剪纸和刺绣都是从中原流传至此的工艺种类,经过维吾尔人的借鉴吸收,加上伊斯兰文化的花卉装饰审美思想,而变成维吾尔族特色的民间工艺。

(二)南北疆不同地区民间工艺的材质特征

新疆维吾尔族不同地区民间工艺材质的不同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在新疆古代由于各个地区生产方式的不同,加上各地之间的相对孤立性。各地的人们大都就地取材,制作生产、生活中必需的手工艺品,以满足各自不同的需要。像和田、喀什的种植业比较发达,就形成了以棉纺织品为主的民间工艺特点,如丝绸、土织棉布、棉纺织品以及具有在这些织品上起装饰作用的印花布工艺就是如此。当时和田丝绵织品的生产规模已经很大,对于丝棉制品的装饰是另一门手工艺,分为三类,一是印花,即维吾尔人特有的一种印染技术。有两种,多色模戳印花和单色镂空印花。二是浸染,即艾特莱丝上花纹的染制技术。三是织花,就是地毯、壁挂等织物上维吾尔人直接织到毯上的图案。

早期以畜牧业为主的维吾尔人,将毛纺、皮革制品带入了自己的生活,并且一直延续下来,像具有防潮、防湿作用的地毯、毛毡等,防寒的皮帽,放牧的马具等。喝茶用的茶壶,洗手用的壶、盆,狩猎和吃肉用的刀具等日常用品,做工讲究,装饰风格独特。现在都已成为维吾尔人非常有名的民间手工艺品,深得中外来访客人的喜爱。转入农业生产后的居民维吾尔人,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盛器,粮食、水等物品需要各种容器来放存,土陶制品虽然很早就是人们使用的工具,但是在造型和装饰上更具特色的还是喀什土陶,其造型美观、优雅,装饰朴素、大方,深具维吾尔族的伊斯兰装饰风格,现已成为很多民间工艺爱好者的藏品。

(三)维吾尔族同一民间工艺种类的不同地域特色表现

由于新疆地域广阔,历来深受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影响,加上沙漠绿洲式的地域分布,维吾尔族在统一文化和信仰的同时,各地的民间工艺在装饰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这种地域特征为维吾尔族丰富多样的民间工艺特点提供了基础。地毯,和田的和喀什的也不相同,和田地毯颜色较重,色彩对比强烈,图案严谨、复杂多变;喀什的地毯设色相对淡雅,色调柔和,图案琐碎有秩序。

木制品和金属制品各地也有较大差异。花木箱在做工和漆色方面,喀什、库车与和田就不同,前两者做工以镶嵌为主,用木条、铁皮或铜皮镶嵌箱体,图案繁杂,样式丰富,最后彩绘;和田木箱以木雕为主,雕刻图案丰富多样,排列紧密有序,箱子通体一色,庄重朴实,给人古香古色之感。摇床、木柜、炕桌、橱柜还有维吾尔族的乐器等,多以镶嵌彩绘式和原木雕刻式两种为代表。金属制品中小刀最具代表性,维吾尔族手工艺小刀主要有三种:英吉沙小刀、莎车小刀、伊犁萨木沙克折刀,其各具特点,其中以英吉沙小刀最为有名,刀刃形状和刀柄装饰上做工复杂,种类繁多。伊犁折刀顾名思义多以可以折叠的小刀出名,也有直刀,造型多样;莎车小刀兼具两者风格。不同地域的民间工艺在保留自身特点的同时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丰富维吾尔族民间工艺的花色和样式。

结语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地域性强,种类丰富,特色鲜明。通过对其地方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不同地区民间手工艺的特征,这对维吾尔族各地民间工艺的开发有直接意义。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新疆各地民间工艺特色的挖掘增砖添瓦。

[1] 阿不都克里木·热合满,马德元.维吾尔族文化简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

[2] 伊明江·阿不都热依木.维吾尔族手工业文化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7.

[3] 李安宁.新疆民族民间美术[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4] 韩连贇.图说新疆民间工艺[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5] 王伯敏.中国少数民族美术通史[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95.

[6] 《维吾尔族简史》编写组.维吾尔族简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

[7]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8] (英)奥里尔·斯坦因.斯坦因西域考古记[M].向达,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民间工艺维吾尔族装饰
农村民间工艺在现代家具中的应用与创新——评《农村艺术性民间工艺》
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鲤鱼旗装饰坠
浅析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表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工艺的传承分析及阐述
DIY装饰沙漏
民间工艺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DIY节日装饰家
维吾尔族老人长寿三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