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评剧

2014-08-15李会忠

戏剧之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评剧行当剧种

李会忠

(唐山市群众艺术馆评剧 河北 唐山 063000)

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1909年左右形成于唐山。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平戏”等称谓。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影响很大。其中如解放初期小白玉霜演出的《九尾狐》,新凤霞演出的《刘巧儿》,《祥林嫂》 等,东北韩少云演出的《小女婿》,都受到普遍的欢迎。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解放以来,评剧在表演、唱腔、音乐等方面的改革工作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将男主角太过贫乏的唱腔明显的改变,创新男主角的唱腔。虽然评剧吸收了京剧、梆子的程式以及身段,甚至有一点时间明显的偏向京剧的表演方法,但是其特点仍然是以生活气息浓郁、自由、活泼等呈现,将现实生活良好的体现是评剧相对重要的特征。辛亥革命后,成兆才依据当地的时事新闻创作和改编了《杨三姐告状》《黑猫告状》 《枪毙骆虎》等,基本上奠定了评剧以演现代剧目为主的特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评剧也得到了繁荣发展,演出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现代戏,除了上面所说的小白玉霜和新风霞的作品外,还有《金沙江畔》 《野火春风斗古城》等;改革开放以后又出现《山里人家》,《黑头与四大名旦》等优秀现代剧目。 再从评剧的行当来看,她的行当是随着评剧的发展历史,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而逐渐形成的。评剧的前身“蹦蹦戏”曾经历了“对口戏”、“拆出戏”两个阶段,那时的行当也不象现今这样分明。经过1909年至1921年的重大变革,评剧渐成为一个行业的剧种之一。

评剧的行当,也依据表演的需要吸取京、梆等剧种的行当分类经验,逐渐形成现在生、旦、净、丑门类齐全的规模。评剧由于历史较短,又受剧目题材的局限,所以没有像京、梆大剧种那样具有驾驭反映帝王将相生活和政治斗争、军事斗争重大内容的能力,差不多都是反映了基层官吏及农民和市民为阶层的生活状态为主,所以各行各业的戏剧表演艺术如声腔、技巧方面,尤其是老生、小生、刀马旦、武生行的表演手段,仍需要发展和丰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评剧行业在发展阶段,特别是小生、老生、净行的表演艺术有了较大的提升。

目前的评剧逐渐发展成青衣、花旦、老旦、彩旦、小生、老生、花脸、小花脸等行当齐全的大剧种。目前还保留了民间底层生活戏的自由活波、气息浓厚等特征。评剧的唱腔常以女腔以及男腔为主,其主要是以蹦蹦戏、莲花落的音乐作为前提条件,慢慢的将京剧、梆子的唱法借鉴且吸收到评剧的唱腔中。主要是通过月明珠等人将评剧女腔创造,而男生唱腔主要是通过倪俊生等人创造出来的。通常是以莲花落、唐山民歌等民间音乐作为前提,且将河北梆子、京剧、东北二人转等方面的音乐成分呼吸吸收后,逐渐形成评剧唱腔,评剧唱腔以乡土味浓、流畅自然、较强抒情性作为主要特征。唱腔的主要结构为板腔体类型的,其节拍以无板无眼、有板无眼、一板一眼、一般三眼等构成。通常使用的是尖板、散板、流水板、垛板、二六板、反调慢板、慢板等板式为主。全方位运用打、念、做、唱等多元化艺术手段后,全面突出评剧的基本唱功。

评剧刚刚开始兴起时,相对著名的演员是李金顺以及月明珠,其作为男女花旦,有着非常好的唱作功底。如李金顺的“李派”唱腔对后代影响甚大,在其影响熏陶下,从30年代初的奉天落子时期,又产生了著名评剧声腔革新家白玉霜。她采用低腔法,为评剧的发展表现了中音唱法,形成“白派”。与白玉霜同时,刘翠霞创造了高亢脆亮的“刘派”唱法,爱莲君创造了“爱派”的疙瘩腔唱法。同时,白玉霜的竞争对手喜彩莲将“喜派”的唱法以华丽、清新的状态呈现出来。接着是通过筱白玉霜将“白派”唱腔全面的发展以及继承,当时的评剧唱腔以百花齐放的场景呈现,使评剧表现力明显增强。评剧发展到现在,已经出现了许多的评剧大家和经典剧目,其中就有《花为媒》。《花为媒》是评剧经典剧目,喜剧。

剧名的意思是“以花为媒”。风格幽默,唱词优美。几个高潮或著名唱段为:报花名、菱花自叹、闹洞房。《花为媒》讲的是一个比较浪漫的故事。大概故事情节是:王少安寿诞之日,其子王俊卿在酒席宴前与表姐李月娥相见,互诉衷情,并赠罗帕定终身。李月娥走后,王母托媒人阮妈为俊卿说亲。阮妈来到张家,张家有女名叫五可,才貌双全,一说便妥,但王俊卿心爱表姐月娥,不允张家亲事,并忧虑成疾。王母又托阮妈到李家说亲,月娥与李母喜出望外,惟其父李茂林则说王俊卿轻狂,不懂礼教,顽固拒婚。王俊卿闻知与李月娥的婚事不成,病情更重,王母爱子心切,心焦如焚。阮妈献计去张家花园相亲,以为王俊卿亲眼看见张五可的才貌后便会答应,但王俊卿病重,不能前往,乃请其表弟贾俊英代为相亲。贾俊英代替王俊卿前去张家花园相亲。张五可恨王俊卿拒婚之情,但见贾俊英英俊文雅,心中之恨,顿时雪化冰消,并赠红玫瑰,私订终身。贾俊英将张五可私赠的红玫瑰转送表兄,倍加赞美张五可的才貌,但王俊卿拒不接受,并将红玫瑰扔在地上。阮妈又向王母献策,先将张家小姐娶来,待王俊卿看到如花似玉的张五可,病必好。王母只好应允,于是婚事商定,定期迎娶。李月娥得知,痛苦万分。李母溺爱其女,乘李父不在家中,采纳了二大娘冒名送女之计,抢先将李月娥送到王家与王俊卿拜堂成亲。张五可闻知此事,心中大怒,立即闯进洞房,质问王俊卿。阮妈见状,无地自容,不知如何是好。正当此际,突然发现贾俊英,随即将他拖入洞房,于是真相大白,两对有情人各遂心愿。最终获得圆满的结局。

猜你喜欢

评剧行当剧种
评剧《女儿》
评剧《花为媒》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评剧《新亭泪》重编之思考
论博物馆对老行当档案的保护与利用
评剧《大山里》剧照
网络网际之网络新行当
“花衫”行当考辨
乱谭小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