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而阅,读出自我

2014-08-14周芳元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7期
关键词:养分文字教材

周芳元

说到阅读,很自然地会想起母亲给孩子喂奶的情景,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母亲总会倾其所有,把孩子喂个饱。惊人相似的是,现在的孩子读书,很少有主动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养分的,他们大多喜欢一头扎在教师所要求的教材之中,至于教材内容是否适合自己,他们全然不顾,他们喜欢这种被喂饱的感受。

把这些称之为阅读,其实我们不难理解当代中国人的阅读现状,缺少需求、缺少发现、缺少思考、缺少想象,我们的孩子最终所得到的不过是一些乏味的压缩饼干。阅读会是什么?读者从身边的各种信息中寻找出适合自己需求的内容细细品味,缜密思考,推陈出新,成就自我。读者需求、寻找发现、客观信息、品味思考、领悟创造,通过这一系列环节,需求满足了,境界开阔了,成果出现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了,更会有真正的阅读产生。

一直都不敢相信美国的小学生能够写出我国大学生所写不出的论文,一直对我国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居世界末端心存困惑,一直对印度工程师所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一书不敢苟同。然而,当我重新去审视眼前的孩子时,事实告诉我,他们不是在阅读,他们更多像一个个回音筒和扬声器,信息经过他们的头脑,要么是原模原样被传递出去了,要么是被无形放大了。

现在的学生,有很多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们来到学校,完全是为了父母神圣的使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倘若教师不作要求,他们便无所适从了。课堂上,他们会翻阅教材,会在教师的指点下放声朗诵,但他们很少会去思考,为什么要读这些,读了这些有什么好处,这些内容是否适合自己,应该怎样去读这些。在教师的带领下,他们有口无心地重复着一遍又一遍的文字,到头来一无所获。整个过程,学生们就像是一台台机器,被人操纵而不停地运作着。当然,他们这样做或许还有一个目的,在期末考试中不会太差。学生们对要做什么很清楚,但对为什么要做却不知道,甚至连自己所需要什么都不清楚,这哪还会有真正的阅读产生。

一篇文章是作者在一定环境下内心思考的一种表述,作为读者该读出什么,是读出文章之前的客观实在,还是读出作者的内心世界,还是读出教师引导下的一些成人化思考,还是读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源于个人生活阅历的不同,一些客观实在经过作者、教师、读者,其中很多东西已是面目全非了。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没有思考,他们很难做出选择,停留在表象文字的虚华世界,他们迷茫了,不知所措了,读作者、读文字、读教师,就是不会读自我,就如一个傀儡,任由这些摆布,它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需求,没有自己的发现,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的一切,阅读俨然就是一种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事情。用心思考,每一篇文章都能带给我们一定的收获,有时候只言片语就可以令人茅塞顿开,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灵光一现恍然大悟,有时候一些不好的文字也能够启迪我们新的思考,开卷有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阅读为了什么?满足自己的需求,探求新的知识和道理,促进个人的成长。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自我,从无我到自我再到无我,然后一个强大的自我,是一种必经途径。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创造,通过对外在信息的加工提炼,分析处理,思考论证,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学为己用,学然后知不足,权然后知轻重,在思考中提升,在提升中思考,汲取各种自己所需要的养分,不断地促推着自己成长,从心而阅,读出自己,我们收获的将会是一个崭新的自我。

(湖南省浏阳市杨花中学 4103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分文字教材
教材精读
为什么植物的根茎向上生长?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树木是怎样过冬的
梦中的文字
为什么雨水多了瓜果会不甜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控失肥与控释肥有何不同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