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太极拳的内劲

2014-08-14谢远基

少林与太极 2014年4期
关键词:技击丹田太极

谢远基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其哲理博大精深,是祖国传统养生健身之瑰宝,具有独特的修身、健身、防身功能。内劲是太极拳的核心要素,研究太极拳内劲的特点和修炼太极拳内劲的方法,对充分促进太极拳的发展,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意义极其深远。

一、内劲的定义及其作用

(一)内劲的定义

什么是太极拳的内劲呢?赵堡太极拳传人郑琛认为:“内劲就是身体内部在意念的支配下中枢神经指挥身体各部骨骼肌(运动肌)运动时产生的能力。”大师王培生认为:“凡是配合呼吸和全身统一的用力都能称为劲,弛时呼气为内劲,一张一弛轮换而行,一内一外互为其根,可见决无外劲脱离内劲,也无内劲脱离外劲。”《揭开太极拳内劲的神秘面纱》一文认为:“内练一口气,打通任督二脉,能气沉丹田,直达会阴,这时就会全身血液鼓荡,气力倍增,真正的内劲也就形成了。但这种内劲的本质还是肌肉力。一种具有整体性、灵活性、爆发性、隐蔽性、穿透性的肌肉力。”《内劲法》这样描述内劲:“内助寓于无形之中,而接于有形之表,然思其理,志者气之帅也,气者体之匀也,心动而气随之,气动而力赴之。”太极名家陈鑫曾说:“以意行气,发于丹田,行于骨缝,运于肌肤,注于四梢,复归于丹田,缠绕往来,轻灵圆转,可逐渐产生绵软而又沉重,外似棉花、内似钢条的内劲,功夫越高,内劲的质量越高。”杨澄甫认为内劲是“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其实,太极拳的内劲是指以“调心”、“调息”、“调身”为主要形式修炼出的以气为主要载体,全身骨节经络灵通、心意贯穿而获得的一种能随意转换方向、变化大小的劲力。这是人体活动中通过意识调控的一种具有电磁波性质的能量,是人体内的潜能,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种常人不易觉察到的东西,却与人体健康水平有着莫大的关系。经过长期特定训练,人可以感知并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内劲。因其运转隐于丹田而不显于外,故名内劲。太极拳内劲具有聚全身气力于一点的威力,比不少有功夫人练出的“合劲”更高一筹。内劲锻炼注重以内里感觉引导动作,以丹田配合力的蓄发,从而提高神经中枢系统驾驭肌肉张弛的机能和以气催力的能力。

(二)内劲在太极拳中的核心作用

1?郾内劲是太极拳的核心要素

其一,内劲是太极拳的核心要素,是其作为中华武术气功的重要标志。没有内劲,是不能称之为太极拳的,严格意义上说是不能称之为中华武术气功的。正如民国第一高手孙禄堂在《太极拳学》中所言:“内劲是太极拳修炼的核心。”又有:“识得内功休再问,贯彻拳经千万篇。”《内功经》也云:“内功之传,脉络甚真;前任后督,行气滚滚;井池双穴,了劲循循。千变万化,不离乎本,得其奥妙,方叹无垠。”其二,练真正的太极拳其实不是从套路开始,而是从内劲的劲道开始。有的人太极拳一招一式都打得很规矩很漂亮,但却不懂内劲的劲道与技击势法,只是浪费时间在练习太极操而已。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是也!其三,任何上乘的武功,都要内外兼修,并以修炼内劲为主。太极拳作为我国最著名的四大内家拳之一,更是深具内外兼修的典范。张三丰、陈王廷、王宗岳、陈长兴、杨禄禅、武禹襄、李亦畲、孙禄堂、杨澄甫等历代太极宗师的个人练功和技击实践经历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内劲与发劲》也明确指出:“内家高境,周身一如,周身一丹田,周身一太极。胜败不在招式,只内劲饱满否,问都问不动,才算入门。内家功夫本一,任何门派真传功夫,都是一气所成,内劲所成,应用手法有了完整圆融之内劲,简单手法即可成极高妙之手法。内劲饱满圆融故出手变化莫测,形意一动即如虎扑羊,一雄狮瞬间扑向鬣狗,一扑及地,鬣狗已颈椎折断。”这些论述都说明,内劲在太极拳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核心要素。

2?郾内劲在太极拳技击中发挥的核心作用

技击是太极拳的本质属性,是其灵魂,而内劲在太极拳技击中发挥的核心作用有三。其一,太极拳的基本技击方式,是由内劲所主导的。“ 、捋、挤、按、采、 、肘、靠、进、退、顾、盼、定”等十三势是陈、杨、吴、武、孙、武当、赵堡等传统各式太极拳技击的共性,其发挥得好坏,质量高低,极受内劲因素制约影响,特别是意念和气的因素在其中占主导地位。太极拳的十三势在技击中能否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主要就是看其内劲整合外劲熟练程度如何。其二,作为高超的技击技术,虽然重力平衡原理、杠杆原理、圆弧原理、电磁原理等在太极拳技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影响太极拳技击水平高低最根本的,还是内劲的大小。只有修炼者体内可调动的内劲足够大,调动内劲的技艺足够熟练,才能达到“后发先至”、“彼不动,我不动;彼一动,我先动”、“沾连粘随”、“随屈就伸”、“乘势借力”、“引劲落空”、“蓄发相变”、“螺旋缠丝”等神奇的技击效果。其三,太极拳的基本技击手法发挥得如何,取决于内劲。太极拳术技击手法主要有20种,即:“沾、粘、连、随、听、化、拿、发、擎、引、松、放、截、扣、抓、闭、敷、盖、对、吞、敷、盖、对、吞”等,这些技击手法运用得如何,受到内劲的大小和运用熟练程度的制约。正如《太极拳论》云:“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阶及神明。”从中可知,内劲的确在太极拳技击中发挥的核心作用。

3?郾内劲在太极拳实现养生功能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其一,太极拳通过内劲的修炼来实现养生功能。《十三势行功歌》云:“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强身壮体、延年长寿的养生功能是太极拳的终极目标和最高价值取向,修炼内劲在太极拳养生功能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太极拳一开始就要求修炼内气,练习拳架时做到气沉丹田,也就是藏精、藏气、藏神。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传统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太极拳内劲的修炼,主要是练气,通过以行导气、以息导气、以意导气,使气血畅通,从而把天地间精华采进来,把人体内部病气排出去,增强人体整体性的抵抗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其二,通过太极拳内劲修炼的调心(意念),可有效地消除脑力劳动所引起的疲劳。在调心(意念)中,既充分发挥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协调全身各个系统、器官舒缓而柔和地完成动作,还可使大脑皮层运动区域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如此便改变了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域,使大脑得到充分的调节和休息,从而促进人体健康。其三,在太极拳内劲修炼时,由于采用腹式呼吸,呼吸加强加深,这样膈肌和腹肌的活动幅度增加,对胃肠肝脾等器官都起到了按摩作用,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提高了胃肠的蠕动能力,促进了消化液的分泌,增强了消化吸收功能。同时,胃肠功能的加强可预防溃疡、胃炎、肠炎、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的发生,还可增强肝、胆、胰、脾等器官功能。这样既能增加食欲,又可减少便秘等现象,极大地促进身体的阴阳平衡和健康。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强身养生功能,主要是在修炼内劲中实现的。

二、太极拳内劲的主要特点

(一)从系统论的角度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整体性

太极拳内劲有着明显的整体性特点。首先,内劲的整体性是相对于力而言的。力出于骨筋肌肉,劲蓄于丹田经络。骨筋之拙力是局部的,僵硬的,比较容易分散的,难于传递的。太极内劲则是人体形、气、神三者的综合体,是整体性的,易集中的、灵活的,周身贯通的。其次,太极拳在内劲主导下的发力有着明显整体性特点。无论是直劲、横劲、沉劲、寸劲、抖劲、撞劲、崩劲,还是螺旋劲、钻裹劲、劈靠劲、穿透劲,都体现着整体性。正如李亦畲在《五字诀》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脚跟,主于腰间,行于手指,发于脊背,又要提起全副精神……”这说的就是太极拳内劲的整体性。对此,太极名家陈鑫也曾说:“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外达于肤。是一股,非有几股。劲,即气之发于心者。”这里陈鑫认为,“劲”就是发于心的一股气,不是很多股,具有有着明显的整体性。再次,传统各式太极拳虽然招式动作各有不同,纷繁复杂,千变万化,但其内劲却是万法归一合于气,是人体内部精、神、意、气、力之间的和谐统一。太极拳内劲运行,是以丹田为核心,通过丹田和腰带动整体,整体中的各个部分之间又节节贯穿、息息相通来实现的。最后,传统各式太极拳内劲的精髓都是练出松沉劲,这是内劲整体性的基础。太极内劲传递是通过趾、踝、膝、胯、腰、肩、肘、腕、指等九组关节实现的,这在传统经典拳论中被比喻为九曲珠。有了松沉劲,腰(丹田)这个在全身九组关节中处于中心部位才能发挥出承下启上牵动九曲珠的重要作用。因此,脚下生根、与大地之气相接的松沉劲是母劲,是太极拳内劲的基础劲、底层劲,其他劲道都是由松沉劲展开、生出的。身上如果没有松沉劲,就没有内劲的整体性。

(二)从运动论的角度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通畅性

太极拳内劲的通畅性,就是指内劲可以通达身体四梢及各部分。其一,内劲的通畅是太极拳修炼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当拳架(特别是传统各式太极拳的拳架)熟练了后,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内功由量变的积累就达到了质变的突破,实现了太极拳内劲修炼的第一次飞跃,即在某一天的某一时间,太极内劲豁然贯通。其时的第一感觉是身体内部出现一股新的力量,这股新的力量随着意念和动作在体内不停地涌动,流到哪里都很舒畅,这就是太极内劲出现了。随着功力加深,骨节和经脉畅通,内劲在身体内运行不再受阻,通过趾、踝、膝、胯、腰、肩、肘、腕、指等九组关节实现了自由传递。其二,内劲的通畅是太极拳“调心”充分作用的结果。内劲是人体活动中通过意识调控的一种具有电磁波性质的能量,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根据事物的各种变化而体现它的存在。正如太极之经典《十三势行功歌》所说:“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全不费工夫……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李亦畲也云:“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躯使。”其三,内劲的通畅是丹田充分发挥作用的结果。太极拳内劲其实好似一种水,丹田好似压力容器罐,腹式呼吸好似压力器,浑身经脉好似流水的管道,四肢是较大管道,大脑是指导气流的总机关。用大脑的意识调整腹式呼吸使内气先沉于丹田,然后使丹田部位鼓荡,加强压力器即呼吸的调整,使压力容器罐向四梢送内劲。

(三)从地球重力影响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松沉性

受地球万有引力影响,太极拳的内劲具有松沉性。其一,太极拳的内劲以松沉为重要特征。身体越是松沉越不用力,内劲就越大。所谓“一分松沉,一分内功”。反之,身体哪个部位紧了,劲就在哪个地方断。因为紧张的肌肉就像淤塞的水管阻碍水的流通。用力越多,肌肉就越紧张,产生的内劲就越少。其二,松沉性是相对的。松沉是全身肌肉放松,特别是腰胯以上的肌肉放松。但是腿部的肌肉无时无刻不在支撑身体,因此腿部肌肉的放松是相对的,是松而不懈。“松透”实际上说的是要松沉到位,松沉对不同的身体部位(如上肢或下肢)和不同动作的虚与实、开与合的转换,其要求程度是不同的。该松沉到什么程度就要松沉到什么程度,没松沉到位就是没松透。其三,培养及壮大太极内气的关键,在于能松沉。内气产生的条件就是要求达到骨骼松沉、肌肉松沉、脏腑松沉、气松沉和精神松沉。“松者,蓬松也,宽而不紧也,轻松也,放开也,轻松畅快也,不坚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他物质之特性也”。当然,这是在提起精神状态之下的松沉,是令气机启动、内气鼓荡的积极的松沉。求松沉的法则是“先梢后根”,也就是先手腕,脚脖松开,灵活自如,再继续锻炼膝和肘的放松,而后至肩、胯等等的放松。其四,能松沉,才有能量。不能松沉,就没有能量。这是内劲的能量。所以,太极拳大师杨澄甫每日教授郑曼青等徒弟时,必重复十余次提醒道:“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

(四)从运动方向的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圆活性

其一,太极拳的内劲具有圆活性,就是指气流在身体内运转方向可随人体姿态的变化、意识的引导、内气的转换而不断变化,有柔而刚、弹抖柔韧,有韧而弹、浑厚雄悍、不易捉摸之妙。正如《十三势行功要解》云:“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其二,太极内劲的灵活多变,其速度、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可因敌而变,可轻重、可刚柔、可快慢、可虚实、可忽隐忽现,变幻莫测,来去无踪。正如陈鑫说:“前后左右,上下四旁,转接灵敏,缓急相将。高擎低取,如愿相偿,不滞于迹,不涉于虚,至诚运动,擒纵有余,天机活泼,浩气流行。”其三,太极拳的内劲圆活性源于经脉中所行之气血的圆活性。人体的气血之运行连绵不断,步步深入,圆活灵巧,内劲也是如此圆活灵巧,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之长。虽然其外示安逸、内则圆活而生刚强,富有精神和能量。正如《太极拳论》所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挨着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此乃太极拳内劲发挥的至高境界。

(五)从发力形势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柔刚性

太极拳的内劲具有柔刚性,指的是内劲具有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刚柔相济、外柔内刚、刚柔互用的特点。其一,内劲之柔刚性来源于内气的柔刚性。内劲并非后天之拙力,而是通过长时间周身放松、拉长,用柔缓的动作在去僵求柔中练出的先天自然之气(即丹田之气)所产生的,其具有刚柔相济性。其实质是以腰为轴,牵动丹田充溢之内气,在瞬间发出的爆发之劲。所谓“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轻如杨花,坚如金石”,“极柔软,然后极坚刚”是也!其二,内劲之柔性与内劲之刚性密不可分。正如拳经云:“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臂膊如棉裹铁,乃绵里藏针之艺术。”陈长兴在《太极拳十大要论》也说:“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然而气有强弱,势分刚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气弱者取乎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然刚柔既分,而发用亦自有别。四肢发动,气行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 、捋、挤、按,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正如内劲贯通的人都能清楚地感觉到的那样,太极拳内劲的确是外柔内刚、刚柔相济的。

(六)从运动速度的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快速性

太极拳内劲的快速性,就是指气流在身体内运转的速度非常快。其一,内劲的快速性,首先来源于太极拳“调心”即意念的快速性。可以说,当功力达到一定境界后,意念有多快,内劲就有多快。正如《太极拳论》曰:“意之所注,气即至焉。”又曰:“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其二,内劲的快速性,来源于意气力整体的高度统一。太极拳内劲以丹田劲为本,包括非顺即逆的缠丝劲、刚柔相济的韧性劲和螺旋震荡的弹性劲等,这些都要求运用逆腹式呼吸法和丹田内转功法达到意气力三者协调统一,即意到气到,气到劲到,气按意走,劲随气行,气劲合一。其三,内劲潜转,特别是在技击运用时,可以达到疾如闪电境界。正如古人云:“高手用劲,不见其形,疾如闪电,一发即收,一出手必如雷动电发,使敌不得尽其守御之。蓄而后发,如闪电一发即收,一击即中,中之之顷,疾如掣电。”这都说明了内劲的快速性。

(七)从运动动力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很强的能量性

太极拳的内劲具有很强的能量性。其一,内劲运转其实就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内劲是神、意、气的化合体,其基础则是气。有关科研工作者与武术气功师合作,通过各种实验,已证实气是血液、正负电子和体液在体内流动产生的一种具有磁电、光液、微粒流等物质的能量,其中还含有一定的信息密码。其二,从现实角度而言,在我们练习太极拳时,有人的手掌或身体其他部位会出现大、小、轻、重、热、凉、麻、痒“八触”,有些人会出现肠鸣、放屁、打嗳或身体某部位产生跳动,或在体表产生丝线样走动感,或病灶处有隐痛,或某部分有触电感觉,有些人却会产生头发竖起,脚趾、头顶突然针刺样疼痛,或在眼前出现各种颜色与光环,等等。这些都是练习太极拳中内劲运转的结果,它们的存在,充分地证实了内劲的能量性。其三,太极拳内劲的能量性还体现在其实战技击时出现的超强隐蔽性和穿透力等等方面(沈家祯、顾留馨:《陈式太极拳》第5页)。何谓内劲?神气合一而已。随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劲一发受伤者往往外不露皮肉伤而跌出,俗称气力。受到这种气力的作用的对手往往表面无碍,而五脏六腑却会受到严重的损伤。这是内劲发挥作用的结果。

二、太极拳内劲的主要特点

(一)从系统论的角度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整体性

太极拳内劲有着明显的整体性特点。首先,内劲的整体性是相对于力而言的。力出于骨筋肌肉,劲蓄于丹田经络。骨筋之拙力是局部的,僵硬的,比较容易分散的,难于传递的。太极内劲则是人体形、气、神三者的综合体,是整体性的,易集中的、灵活的,周身贯通的。其次,太极拳在内劲主导下的发力有着明显整体性特点。无论是直劲、横劲、沉劲、寸劲、抖劲、撞劲、崩劲,还是螺旋劲、钻裹劲、劈靠劲、穿透劲,都体现着整体性。正如李亦畲在《五字诀》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脚跟,主于腰间,行于手指,发于脊背,又要提起全副精神……”这说的就是太极拳内劲的整体性。对此,太极名家陈鑫也曾说:“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外达于肤。是一股,非有几股。劲,即气之发于心者。”这里陈鑫认为,“劲”就是发于心的一股气,不是很多股,具有有着明显的整体性。再次,传统各式太极拳虽然招式动作各有不同,纷繁复杂,千变万化,但其内劲却是万法归一合于气,是人体内部精、神、意、气、力之间的和谐统一。太极拳内劲运行,是以丹田为核心,通过丹田和腰带动整体,整体中的各个部分之间又节节贯穿、息息相通来实现的。最后,传统各式太极拳内劲的精髓都是练出松沉劲,这是内劲整体性的基础。太极内劲传递是通过趾、踝、膝、胯、腰、肩、肘、腕、指等九组关节实现的,这在传统经典拳论中被比喻为九曲珠。有了松沉劲,腰(丹田)这个在全身九组关节中处于中心部位才能发挥出承下启上牵动九曲珠的重要作用。因此,脚下生根、与大地之气相接的松沉劲是母劲,是太极拳内劲的基础劲、底层劲,其他劲道都是由松沉劲展开、生出的。身上如果没有松沉劲,就没有内劲的整体性。

(二)从运动论的角度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通畅性

太极拳内劲的通畅性,就是指内劲可以通达身体四梢及各部分。其一,内劲的通畅是太极拳修炼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当拳架(特别是传统各式太极拳的拳架)熟练了后,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内功由量变的积累就达到了质变的突破,实现了太极拳内劲修炼的第一次飞跃,即在某一天的某一时间,太极内劲豁然贯通。其时的第一感觉是身体内部出现一股新的力量,这股新的力量随着意念和动作在体内不停地涌动,流到哪里都很舒畅,这就是太极内劲出现了。随着功力加深,骨节和经脉畅通,内劲在身体内运行不再受阻,通过趾、踝、膝、胯、腰、肩、肘、腕、指等九组关节实现了自由传递。其二,内劲的通畅是太极拳“调心”充分作用的结果。内劲是人体活动中通过意识调控的一种具有电磁波性质的能量,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根据事物的各种变化而体现它的存在。正如太极之经典《十三势行功歌》所说:“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全不费工夫……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李亦畲也云:“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躯使。”其三,内劲的通畅是丹田充分发挥作用的结果。太极拳内劲其实好似一种水,丹田好似压力容器罐,腹式呼吸好似压力器,浑身经脉好似流水的管道,四肢是较大管道,大脑是指导气流的总机关。用大脑的意识调整腹式呼吸使内气先沉于丹田,然后使丹田部位鼓荡,加强压力器即呼吸的调整,使压力容器罐向四梢送内劲。

(三)从地球重力影响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松沉性

受地球万有引力影响,太极拳的内劲具有松沉性。其一,太极拳的内劲以松沉为重要特征。身体越是松沉越不用力,内劲就越大。所谓“一分松沉,一分内功”。反之,身体哪个部位紧了,劲就在哪个地方断。因为紧张的肌肉就像淤塞的水管阻碍水的流通。用力越多,肌肉就越紧张,产生的内劲就越少。其二,松沉性是相对的。松沉是全身肌肉放松,特别是腰胯以上的肌肉放松。但是腿部的肌肉无时无刻不在支撑身体,因此腿部肌肉的放松是相对的,是松而不懈。“松透”实际上说的是要松沉到位,松沉对不同的身体部位(如上肢或下肢)和不同动作的虚与实、开与合的转换,其要求程度是不同的。该松沉到什么程度就要松沉到什么程度,没松沉到位就是没松透。其三,培养及壮大太极内气的关键,在于能松沉。内气产生的条件就是要求达到骨骼松沉、肌肉松沉、脏腑松沉、气松沉和精神松沉。“松者,蓬松也,宽而不紧也,轻松也,放开也,轻松畅快也,不坚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他物质之特性也”。当然,这是在提起精神状态之下的松沉,是令气机启动、内气鼓荡的积极的松沉。求松沉的法则是“先梢后根”,也就是先手腕,脚脖松开,灵活自如,再继续锻炼膝和肘的放松,而后至肩、胯等等的放松。其四,能松沉,才有能量。不能松沉,就没有能量。这是内劲的能量。所以,太极拳大师杨澄甫每日教授郑曼青等徒弟时,必重复十余次提醒道:“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

(四)从运动方向的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圆活性

其一,太极拳的内劲具有圆活性,就是指气流在身体内运转方向可随人体姿态的变化、意识的引导、内气的转换而不断变化,有柔而刚、弹抖柔韧,有韧而弹、浑厚雄悍、不易捉摸之妙。正如《十三势行功要解》云:“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其二,太极内劲的灵活多变,其速度、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可因敌而变,可轻重、可刚柔、可快慢、可虚实、可忽隐忽现,变幻莫测,来去无踪。正如陈鑫说:“前后左右,上下四旁,转接灵敏,缓急相将。高擎低取,如愿相偿,不滞于迹,不涉于虚,至诚运动,擒纵有余,天机活泼,浩气流行。”其三,太极拳的内劲圆活性源于经脉中所行之气血的圆活性。人体的气血之运行连绵不断,步步深入,圆活灵巧,内劲也是如此圆活灵巧,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之长。虽然其外示安逸、内则圆活而生刚强,富有精神和能量。正如《太极拳论》所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挨着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此乃太极拳内劲发挥的至高境界。

(五)从发力形势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柔刚性

太极拳的内劲具有柔刚性,指的是内劲具有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刚柔相济、外柔内刚、刚柔互用的特点。其一,内劲之柔刚性来源于内气的柔刚性。内劲并非后天之拙力,而是通过长时间周身放松、拉长,用柔缓的动作在去僵求柔中练出的先天自然之气(即丹田之气)所产生的,其具有刚柔相济性。其实质是以腰为轴,牵动丹田充溢之内气,在瞬间发出的爆发之劲。所谓“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轻如杨花,坚如金石”,“极柔软,然后极坚刚”是也!其二,内劲之柔性与内劲之刚性密不可分。正如拳经云:“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臂膊如棉裹铁,乃绵里藏针之艺术。”陈长兴在《太极拳十大要论》也说:“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然而气有强弱,势分刚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气弱者取乎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然刚柔既分,而发用亦自有别。四肢发动,气行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 、捋、挤、按,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正如内劲贯通的人都能清楚地感觉到的那样,太极拳内劲的确是外柔内刚、刚柔相济的。

(六)从运动速度的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快速性

太极拳内劲的快速性,就是指气流在身体内运转的速度非常快。其一,内劲的快速性,首先来源于太极拳“调心”即意念的快速性。可以说,当功力达到一定境界后,意念有多快,内劲就有多快。正如《太极拳论》曰:“意之所注,气即至焉。”又曰:“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其二,内劲的快速性,来源于意气力整体的高度统一。太极拳内劲以丹田劲为本,包括非顺即逆的缠丝劲、刚柔相济的韧性劲和螺旋震荡的弹性劲等,这些都要求运用逆腹式呼吸法和丹田内转功法达到意气力三者协调统一,即意到气到,气到劲到,气按意走,劲随气行,气劲合一。其三,内劲潜转,特别是在技击运用时,可以达到疾如闪电境界。正如古人云:“高手用劲,不见其形,疾如闪电,一发即收,一出手必如雷动电发,使敌不得尽其守御之。蓄而后发,如闪电一发即收,一击即中,中之之顷,疾如掣电。”这都说明了内劲的快速性。

(七)从运动动力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很强的能量性

太极拳的内劲具有很强的能量性。其一,内劲运转其实就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内劲是神、意、气的化合体,其基础则是气。有关科研工作者与武术气功师合作,通过各种实验,已证实气是血液、正负电子和体液在体内流动产生的一种具有磁电、光液、微粒流等物质的能量,其中还含有一定的信息密码。其二,从现实角度而言,在我们练习太极拳时,有人的手掌或身体其他部位会出现大、小、轻、重、热、凉、麻、痒“八触”,有些人会出现肠鸣、放屁、打嗳或身体某部位产生跳动,或在体表产生丝线样走动感,或病灶处有隐痛,或某部分有触电感觉,有些人却会产生头发竖起,脚趾、头顶突然针刺样疼痛,或在眼前出现各种颜色与光环,等等。这些都是练习太极拳中内劲运转的结果,它们的存在,充分地证实了内劲的能量性。其三,太极拳内劲的能量性还体现在其实战技击时出现的超强隐蔽性和穿透力等等方面(沈家祯、顾留馨:《陈式太极拳》第5页)。何谓内劲?神气合一而已。随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劲一发受伤者往往外不露皮肉伤而跌出,俗称气力。受到这种气力的作用的对手往往表面无碍,而五脏六腑却会受到严重的损伤。这是内劲发挥作用的结果。

二、太极拳内劲的主要特点

(一)从系统论的角度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整体性

太极拳内劲有着明显的整体性特点。首先,内劲的整体性是相对于力而言的。力出于骨筋肌肉,劲蓄于丹田经络。骨筋之拙力是局部的,僵硬的,比较容易分散的,难于传递的。太极内劲则是人体形、气、神三者的综合体,是整体性的,易集中的、灵活的,周身贯通的。其次,太极拳在内劲主导下的发力有着明显整体性特点。无论是直劲、横劲、沉劲、寸劲、抖劲、撞劲、崩劲,还是螺旋劲、钻裹劲、劈靠劲、穿透劲,都体现着整体性。正如李亦畲在《五字诀》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脚跟,主于腰间,行于手指,发于脊背,又要提起全副精神……”这说的就是太极拳内劲的整体性。对此,太极名家陈鑫也曾说:“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外达于肤。是一股,非有几股。劲,即气之发于心者。”这里陈鑫认为,“劲”就是发于心的一股气,不是很多股,具有有着明显的整体性。再次,传统各式太极拳虽然招式动作各有不同,纷繁复杂,千变万化,但其内劲却是万法归一合于气,是人体内部精、神、意、气、力之间的和谐统一。太极拳内劲运行,是以丹田为核心,通过丹田和腰带动整体,整体中的各个部分之间又节节贯穿、息息相通来实现的。最后,传统各式太极拳内劲的精髓都是练出松沉劲,这是内劲整体性的基础。太极内劲传递是通过趾、踝、膝、胯、腰、肩、肘、腕、指等九组关节实现的,这在传统经典拳论中被比喻为九曲珠。有了松沉劲,腰(丹田)这个在全身九组关节中处于中心部位才能发挥出承下启上牵动九曲珠的重要作用。因此,脚下生根、与大地之气相接的松沉劲是母劲,是太极拳内劲的基础劲、底层劲,其他劲道都是由松沉劲展开、生出的。身上如果没有松沉劲,就没有内劲的整体性。

(二)从运动论的角度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通畅性

太极拳内劲的通畅性,就是指内劲可以通达身体四梢及各部分。其一,内劲的通畅是太极拳修炼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当拳架(特别是传统各式太极拳的拳架)熟练了后,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内功由量变的积累就达到了质变的突破,实现了太极拳内劲修炼的第一次飞跃,即在某一天的某一时间,太极内劲豁然贯通。其时的第一感觉是身体内部出现一股新的力量,这股新的力量随着意念和动作在体内不停地涌动,流到哪里都很舒畅,这就是太极内劲出现了。随着功力加深,骨节和经脉畅通,内劲在身体内运行不再受阻,通过趾、踝、膝、胯、腰、肩、肘、腕、指等九组关节实现了自由传递。其二,内劲的通畅是太极拳“调心”充分作用的结果。内劲是人体活动中通过意识调控的一种具有电磁波性质的能量,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根据事物的各种变化而体现它的存在。正如太极之经典《十三势行功歌》所说:“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全不费工夫……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李亦畲也云:“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躯使。”其三,内劲的通畅是丹田充分发挥作用的结果。太极拳内劲其实好似一种水,丹田好似压力容器罐,腹式呼吸好似压力器,浑身经脉好似流水的管道,四肢是较大管道,大脑是指导气流的总机关。用大脑的意识调整腹式呼吸使内气先沉于丹田,然后使丹田部位鼓荡,加强压力器即呼吸的调整,使压力容器罐向四梢送内劲。

(三)从地球重力影响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松沉性

受地球万有引力影响,太极拳的内劲具有松沉性。其一,太极拳的内劲以松沉为重要特征。身体越是松沉越不用力,内劲就越大。所谓“一分松沉,一分内功”。反之,身体哪个部位紧了,劲就在哪个地方断。因为紧张的肌肉就像淤塞的水管阻碍水的流通。用力越多,肌肉就越紧张,产生的内劲就越少。其二,松沉性是相对的。松沉是全身肌肉放松,特别是腰胯以上的肌肉放松。但是腿部的肌肉无时无刻不在支撑身体,因此腿部肌肉的放松是相对的,是松而不懈。“松透”实际上说的是要松沉到位,松沉对不同的身体部位(如上肢或下肢)和不同动作的虚与实、开与合的转换,其要求程度是不同的。该松沉到什么程度就要松沉到什么程度,没松沉到位就是没松透。其三,培养及壮大太极内气的关键,在于能松沉。内气产生的条件就是要求达到骨骼松沉、肌肉松沉、脏腑松沉、气松沉和精神松沉。“松者,蓬松也,宽而不紧也,轻松也,放开也,轻松畅快也,不坚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他物质之特性也”。当然,这是在提起精神状态之下的松沉,是令气机启动、内气鼓荡的积极的松沉。求松沉的法则是“先梢后根”,也就是先手腕,脚脖松开,灵活自如,再继续锻炼膝和肘的放松,而后至肩、胯等等的放松。其四,能松沉,才有能量。不能松沉,就没有能量。这是内劲的能量。所以,太极拳大师杨澄甫每日教授郑曼青等徒弟时,必重复十余次提醒道:“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

(四)从运动方向的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圆活性

其一,太极拳的内劲具有圆活性,就是指气流在身体内运转方向可随人体姿态的变化、意识的引导、内气的转换而不断变化,有柔而刚、弹抖柔韧,有韧而弹、浑厚雄悍、不易捉摸之妙。正如《十三势行功要解》云:“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其二,太极内劲的灵活多变,其速度、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可因敌而变,可轻重、可刚柔、可快慢、可虚实、可忽隐忽现,变幻莫测,来去无踪。正如陈鑫说:“前后左右,上下四旁,转接灵敏,缓急相将。高擎低取,如愿相偿,不滞于迹,不涉于虚,至诚运动,擒纵有余,天机活泼,浩气流行。”其三,太极拳的内劲圆活性源于经脉中所行之气血的圆活性。人体的气血之运行连绵不断,步步深入,圆活灵巧,内劲也是如此圆活灵巧,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之长。虽然其外示安逸、内则圆活而生刚强,富有精神和能量。正如《太极拳论》所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挨着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此乃太极拳内劲发挥的至高境界。

(五)从发力形势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柔刚性

太极拳的内劲具有柔刚性,指的是内劲具有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刚柔相济、外柔内刚、刚柔互用的特点。其一,内劲之柔刚性来源于内气的柔刚性。内劲并非后天之拙力,而是通过长时间周身放松、拉长,用柔缓的动作在去僵求柔中练出的先天自然之气(即丹田之气)所产生的,其具有刚柔相济性。其实质是以腰为轴,牵动丹田充溢之内气,在瞬间发出的爆发之劲。所谓“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轻如杨花,坚如金石”,“极柔软,然后极坚刚”是也!其二,内劲之柔性与内劲之刚性密不可分。正如拳经云:“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臂膊如棉裹铁,乃绵里藏针之艺术。”陈长兴在《太极拳十大要论》也说:“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然而气有强弱,势分刚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气弱者取乎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然刚柔既分,而发用亦自有别。四肢发动,气行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 、捋、挤、按,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正如内劲贯通的人都能清楚地感觉到的那样,太极拳内劲的确是外柔内刚、刚柔相济的。

(六)从运动速度的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快速性

太极拳内劲的快速性,就是指气流在身体内运转的速度非常快。其一,内劲的快速性,首先来源于太极拳“调心”即意念的快速性。可以说,当功力达到一定境界后,意念有多快,内劲就有多快。正如《太极拳论》曰:“意之所注,气即至焉。”又曰:“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其二,内劲的快速性,来源于意气力整体的高度统一。太极拳内劲以丹田劲为本,包括非顺即逆的缠丝劲、刚柔相济的韧性劲和螺旋震荡的弹性劲等,这些都要求运用逆腹式呼吸法和丹田内转功法达到意气力三者协调统一,即意到气到,气到劲到,气按意走,劲随气行,气劲合一。其三,内劲潜转,特别是在技击运用时,可以达到疾如闪电境界。正如古人云:“高手用劲,不见其形,疾如闪电,一发即收,一出手必如雷动电发,使敌不得尽其守御之。蓄而后发,如闪电一发即收,一击即中,中之之顷,疾如掣电。”这都说明了内劲的快速性。

(七)从运动动力上看,太极拳内劲具有很强的能量性

太极拳的内劲具有很强的能量性。其一,内劲运转其实就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内劲是神、意、气的化合体,其基础则是气。有关科研工作者与武术气功师合作,通过各种实验,已证实气是血液、正负电子和体液在体内流动产生的一种具有磁电、光液、微粒流等物质的能量,其中还含有一定的信息密码。其二,从现实角度而言,在我们练习太极拳时,有人的手掌或身体其他部位会出现大、小、轻、重、热、凉、麻、痒“八触”,有些人会出现肠鸣、放屁、打嗳或身体某部位产生跳动,或在体表产生丝线样走动感,或病灶处有隐痛,或某部分有触电感觉,有些人却会产生头发竖起,脚趾、头顶突然针刺样疼痛,或在眼前出现各种颜色与光环,等等。这些都是练习太极拳中内劲运转的结果,它们的存在,充分地证实了内劲的能量性。其三,太极拳内劲的能量性还体现在其实战技击时出现的超强隐蔽性和穿透力等等方面(沈家祯、顾留馨:《陈式太极拳》第5页)。何谓内劲?神气合一而已。随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劲一发受伤者往往外不露皮肉伤而跌出,俗称气力。受到这种气力的作用的对手往往表面无碍,而五脏六腑却会受到严重的损伤。这是内劲发挥作用的结果。

猜你喜欢

技击丹田太极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练太极100%安全吗?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
太极马扎(三)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探究意守丹田基本原则的阶段性(一)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