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市为社区党建“强筋壮骨”

2014-08-13沈组一

共产党员(辽宁) 2014年4期
关键词:全市网格党组织

文/沈组一

近年来,沈阳市委始终以创建全国一流社区为目标,围绕“以党建带社建,以社建促党建”的工作思路,以组织联动为重点、基础联建为依托、服务联抓为手段,整合资源,创新管理,优化服务,构建了全覆盖、广吸纳、高效能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有效地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组织联动,为社区党建“强筋”

沈阳市通过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协调和领导社区内各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社区建设组织体系,为创建全国一流社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是适应新形势,党领导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更加健全。全市根据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社区建设实际和党员分布情况,在社区全面实行“大党委制”,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吸纳公共管理服务部门派驻社区的党员和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驻社区单位负责人担任党组织兼职委员,初步形成了“1+X”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探索完善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的社区“两委”议事协调机制,以社区党建工作带动和引领社区居委会工作,保证社区居民自治权利得到充分尊重。进一步整合了资源,在商务楼宇、企事业单位比较集中的街区,构建起开放的、覆盖面广的、相对稳定的党组织网络,形成单位党建,街道、社区党建共同参与的多维度、全覆盖的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合体,实现积极有效的组织整合。

二是转变新思路,社区党组织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全面推行。针对老旧小区多、弱势群体多、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将网格化管理与社区党组织机构设立相结合,采取组织进到网格中、支部建在网格上的形式,形成了社区党组织、网格支部、居民小区新的组织体系。根据社区下辖的每个居民小区数量和分布划分网格:将社区设为一级网格,由社区书记担任一级网格责任人;将每个居民小区设为二级网格,由每个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二级片区责任人;再将每个小区楼栋设为三级网格,由楼栋内的党小组长担任三级网格责任人。社区每名干事包300户左右,下沉到各自的网格中,负责居民的信息采集和所有应急事务,经常性地与各级网格责任人进行信息沟通和工作对接,做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人人有责任,服务为人人”。

三是建立新机制,区域共驻共建“大舞台”不断提升。在全市建立了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协调委员会、联席会等共驻共建平台,将政府的各窗口职能部门和驻区单位全部纳入社区共建范畴,并逐步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引导辖区内共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全市共组建社区工作协调委员会、共建联席会、协同议事会等社区工作协调机构1100余个,促进了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常态化。

基础联建,为社区党建“壮骨”

沈阳市坚持固本强基,实行加强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与改善硬件设施并举,不断提升“三有”(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水平,为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是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做到有人管事。在“选”的环节,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打破身份、地域限制,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100多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各级党组织通过干部挂职、岗位交流、广纳优秀高校毕业生等方式不断优化社区党组织负责人队伍结构。目前,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2岁,大专以上学历的达94.5%。在“育”的环节,每年突出不同主题,由市财政统一列支100余万元经费,在市委党校对全市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进行全员培训,市委领导每次都亲自授课,市委组织部领导全程带班。同时,依托沈阳大学组建了“沈阳大学社区学院”,有的放矢地对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进行系统培训,并定期组织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各地成功经验。近三年,市、区两级共培训街道干部1700余人次、社区工作者5000余人次,街道、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强力推进“经费保障”项目,做到有钱办事。全市把社区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情况,逐步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水平。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按照每个街道4万元、每个社区2万元的标准,由市、区两级财政向街道、社区拨付党建活动经费,为街道、社区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持。从2011年起,全面推进老旧社区改造工程,全市已对128个公共用房面积不达标的社区,由市、区财政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改造建设,进行高标准改造。在全市建立社区工作者补贴增长机制,统一缴纳“五险一金”,以解除社区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在街道、社区尝试推行“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通过项目立项、实施、验收、激励等步骤,确保党建项目取得实效。全市已累计向155个党建工作项目拨付项目资金249万元,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不断完善“活动阵地”建设,做到有处议事。按照社区公共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的标准,逐步增加党员集中活动场所面积,每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公共用房维护改造,并严令新建住宅小区的社区公共用房同步设计、同步建设,验收不达标的不能进行商品房销售。近3年,全市社区公共用房面积新增6万多平方米,平均面积达到487平方米,其中市内五区平均面积超过600平方米,并统一设置了以社区办公室、文化图书室、体育活动室、警务室、党员活动站、卫生服务站、房屋维修站和社区服务大厅为标准配置的“四室三站一厅”配套设施。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站)向辖区内各类组织和居民群众全面开放,真正做到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目前,全市社区便民服务网点达到4000余个,90%的社区形成了“十五分钟生活服务圈”。

服务联抓,为社区党建“提神”

沈阳市始终坚持“利民、帮民、惠民”的原则,以党员服务为重点,将弯下腰来服务作为全部工作的重心,积极构建覆盖广泛、主体多元、功能完善的为民服务体系,以一点一滴的真情服务,春风化雨般温润着群众的心,使党组织的威信更加牢固地树立起来。

一是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自管党员引领示范作用得到普遍提高。全市860个社区党组织广泛开展“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主题实践活动,将解决群众所需所盼所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组织自管党员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代理服务、惠民行动、医疗保健、环境整治和综合治理等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活动,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多人一岗等形式,全面实行“设岗定责、认岗履责”承诺制,把工作做到了社区群众的家门口和心坎上。

二是坚持为群众解难事,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10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进社区,建立双向联动机制;进支部,建立双向管理机制;进楼院,建立双向监督机制;进责任区,建立双向服务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四进四建”活动,普遍建立在职党员与社区党组织联系制度,引导在职党员参与街道、社区建设,全市24万余名在职党员先后到居住地社区参与这项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社区在职党员居住地登记、党员志愿服务和双向联系反馈的“双联双管”机制,促进在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坚持为群众做好事,以党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得到全面加强。2008年,沈阳市民政局等5家单位联合制定了《沈阳市社区义工服务管理办法》,对义工服务工作进行了规范。全市各社区普遍成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各类志愿服务和义工队伍,为居民群众提供社会救助、优抚助残、治安巡逻、科普指导等多样化的志愿服务。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党员义工队伍8000多支,有党员和群众志愿者10万余人,已累计提供志愿服务56万人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8.9万件,不仅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而且全面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归宿感、幸福感。

猜你喜欢

全市网格党组织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研究
网格架起连心桥 海外侨胞感温馨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追逐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新时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