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洹水之畔 国之重器 后母戊鼎的故事

2014-08-11陆杨

时尚北京 2014年7期
关键词:国家博物馆安阳南京

陆杨

《诗经》中反复吟唱的洹水,流淌千年,看惯兵马嘶鸣和民生凋敝,也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发源与繁华。从洹水流淌过的这片土地里也发掘出很多见证过往历史的文物,它们不仅是勤劳的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也是华夏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文明印记。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自建馆以来就一直收藏着的后母戊鼎便是众多见证者之一。它那神秘的纹饰、惊人的重量和出色的制造工艺无不告示着众人,它不虚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就连国家博物馆的馆徽,也是后母戊鼎的剪影。

文物档案

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面四边及足上部饰兽面纹;双耳,外侧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公斤。该鼎的化学成分为:铜84.77%,锡11.64%,铅2.79%,其他0.8%。它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亦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即商王武丁之妻)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称“司母戊鼎”。

惊人的制造工艺

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铜鼎则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后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后母戊鼎周身有很多神秘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因此价值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

关于后母戊鼎的铸造方法,考古工作者认为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即先用土塑造泥模,用泥模翻制陶范,再把陶范合到一起灌注铜液。从铸造痕迹来看,后母戊鼎是用二十块范铸成的。后母戊鼎出色的铸造技术,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坟地里挖出大宝贝

虽然横跨洹水的安阳现在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但在10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市。武官村是距安阳市区3公里的一个小村庄,当年,随着安阳小屯村一带发现大量甲骨文,一个3000多年前的王朝——殷商,逐渐浮现,这片土地也开始闻名天下。这里先后发掘出了上千座墓葬,还有十几座王公大墓,而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村民,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脚下埋藏着一个辉煌的王朝。为了生存,一些探宝者出现了。

1939年3月的一个晚上,村民吴培文和堂哥吴希增像往常一样漫无目的地在自家坟地里探宝。当探杆探到地下10多米深时,触及到一个硬物,将探杆取上来一看,发现坚硬的探头卷了刃,上面还留有绿色的铜锈,他意识到探到宝物了。

当天晚上,吴培文带了20多个小伙子,黑灯瞎火地挖了起来。挖到地下近13米时,吴培文跳下坑地,拨开泥土,一截圆柱形的器物露了出来,这是器物的柱足,接着整个器物显露出来。当时,大方鼎的口朝东北,柱足朝西南,横斜在泥土里,大如马槽,但只有一个鼎耳,另一个鼎耳不知去向,人们在泥土中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估计,它在埋入地下之前,就已经被击断失落了。

险被日本人掳走

方鼎的挖掘虽然是秘密进行的,但是消息还是泄露了出去。不久,驻安阳飞机场的日军警备队长黑田荣次前来“参观”,为了不让日本人把鼎抢走,村民们托当地的一个专门“倒腾”古物的古董商将消息透漏给大买家,不久当年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古董商肖寅卿来了,并表示愿出20万银元购买,20万银元在当时相当于2000万人民币,但要求村民将鼎砸成四至十块,以便分批装箱运走。

村民受20万银元诱惑,真的开始肢解方鼎。先是用钢锯条锯,可折断了几十根德国产的锯条,连大鼎的一根腿都没有锯下来。有人用大铁锤砸,鼎身丝毫也没有被砸烂,可是方鼎唯一一只鼎耳还是被弄掉了,之后遗失,再也没有找到。

后来,村民们认为把方鼎破坏了太可惜,于是村民又将方鼎埋入地下保存了起来。

不久,没有得手的宪兵队又多次前来搜寻。村民采取了迷惑敌人的办法,将方鼎转移到其他地方埋藏起来,而在原来埋藏方鼎的地方,埋藏了别的出土文物。日本宪兵找到这一埋藏地点,将这批文物抢掠而去,而方鼎得以保存下来。

作为寿礼献给蒋介石

打那以后,吴培文有家不能归,在亲戚家辗转住了两年,又到徐州、蚌埠、淮南、南京流浪打工。吴培文出走后,日本人又来了几次,他们确认吴培文已逃走后,认为宝物也被带走了,才算罢休。吴培文这一走就是10年,鼎也就在地下一直埋藏着。到第七个年头,也就是1946年的时候,国民党安阳政府获悉了鼎的准确位置,才将鼎起出,放到了县政府。

一时城内百姓争相参观,盛况空前。结果,风声传到了驻扎在新乡的国民党第31集团军司令长官王仲廉的耳中。时值蒋介石60大寿在即,王仲廉正在发愁送什么礼物,得知此事,正中下怀!于是,驻军连夜用专车把后母戊鼎运抵南京作为寿礼,蒋介石后指示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

国博镇馆之宝

1948年夏,后母戊鼎在南京首次公开展出,蒋介石亲临参观并在鼎前留影。而国民政府终究因重量问题没有把其运往台湾,解放南京时,大鼎流落在南京飞机场,被解放军发现后,转移到南京博物馆。1959年国家博物馆建成后,从南京调往北京,后母戊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

猜你喜欢

国家博物馆安阳南京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博物馆之夜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安阳之旅
芬兰国家博物馆扩建项目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宝贝在哪儿?
安阳有个“花木兰”
南京·九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