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谦祥 我的相声岁月

2014-08-11裴超

时尚北京 2014年7期
关键词:马季肉饼一等奖

裴超

王谦祥的名字在北京家喻户晓,曾几何时,一大清早就能从四合院、胡同里各家各户的收音机听他特有的嗓音。温雅,甜润。王谦祥老师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任中国煤矿文工团曲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熟悉相声的人都知道,王谦祥的艺术基本功极为扎实,说唱俱佳,感情充沛,还夹杂着一些小格调,诙谐、幽默。他曾先后师从王长友、谭伯儒、马季等老一辈相声名家。他凭借自身的天分和勤奋,在相声事业上频出佳作,曾先后获得文化部全国曲艺表演一等奖,北京国庆四十周年创作、表演两个一等奖,文化部“金狮杯”表演一等奖等重量级奖项。

我和王谦祥老师约在一个书法工作室采访,只见王老一身的质朴简单装束出现在眼前,和蔼谦逊,侃侃而谈。

几张老照片 回忆过往事

王谦祥采访前做过准备,他从包里拿出了几张黑白老照片,最吸引眼球的当属他与父亲的那张合影。王谦祥说:“这是1959年拍的,父亲带我出来表演时留得影像。那时,由于没有适合自己穿的马褂,行头是从女士旗袍中改良过来的。”王谦祥的父亲早年在侯宝林大师的北医广告社工作,耳濡目染成了一个相声粉丝。王谦祥从小跟着父亲到处走穴表演,每次上台都很淡定,从不紧张。久而久之大家觉得他很有表演天赋从而步入了相声业。

他又拿出另一张。照片上有六个人,前边的俩位是他的入门师傅,左边的是王长友,右边的是谭伯儒。后边的依次是李金斗、李增瑞、王文友和王谦祥。谁也不曾想,多少年之后,后边的这四位会对中国相声表演艺术起到巨大的影响力。

功到自然成

早在70年代的时候,王谦祥与搭档李增瑞合说的《劳动号子》大获成功。曲艺界把目光投向这一对新秀身上,大师陈涌泉、王长友为他们量身创作了《师父和我》,马季先生为其量身定制的两部作品,都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1980年《风灾》获得第一届全国相声邀请赛一等奖。

有人说演员的成功依靠六分能耐,三分运气,外加一分贵人扶持。但在天时、地利具备的前提下,贵人相助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此时的王谦祥受到天津相声名家郭荣起的点拨,使其艺术水准与知名度皆有飞跃的进展。从此在全国名声鹊起。

1985年,王谦祥与李增瑞正式拜马季先生为师,成为侯门三代传人。他们写出一段《戏与歌》,是一段京剧与歌曲双出的节目,经过马季修改,加入一段‘包袱,演出时增加了与观众的互动,其中,李增瑞还弹吉他,奏起流行歌曲。天道酬勤,1987年的相声大赛,两人凭借《戏与歌》拔得头筹。此后,二人佳作不断,97年以《换包装》获得金狮杯一等奖,2000年,凭《方言外语》获得文华奖。

黄金搭档 风雨同舟50载

王谦祥和李增瑞是中国相声界相伴时间最长的黄金搭档,是常年活跃在舞台上的一对‘金童玉女。王谦祥声音甜润,机智灵巧,易于与观众拉近距离,李增瑞朴质憨直,讨人喜欢。二人一‘精一‘傻,掩映成趣,交相辉映。说起他们的“结合”,王谦祥津津乐道:“增瑞比我大一岁,我们的结合是经人‘包办在一起的。当年学艺时,老师说我俩结对子挺合适的,也就服从了老师的安排。1960年到现在,我们的合作已经五十多年了。”

1960年的夏天,经过重重考试,王谦祥和李增瑞考取了北京曲艺团的学员班。当时在一起学习的还有李金斗、王文友等几个小伙伴,由谭伯儒、王长友两位相声界的老前辈指导学习。经过6年的刻苦学艺出师了。刚刚上台表演,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相声艺术被打入冷宫,王谦祥和李增瑞只能顺应形势,在一些革命宣传活动中唱歌、跳舞,这种生活一干就是八年。虽然远离了本行,但这也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了不同的艺术门类,充实了艺术表现形式,相声水平得以全面的提升。直到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他们才复出登台演出。十几年与相声结伴的艰辛旅程,使他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全身心的投入近了创作之中,每年都要创作十多个优秀节目。就算是曾经一段时间,相声艺术进入低谷的时候,他们俩都还是坚持每年出四五个精品段子献给观众。

俗话说“锅碗没有不碰瓢盆的”,更何况是五十多年的搭档。王谦祥坦言:“我俩人其实经常有吵起来的时候,但那只是因为节目,比如排个新段子,我认为这样演好,他却觉得那样好,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拌上嘴了,甚至是有时候炒得脸红脖子粗。但有一点,我们俩谁也不当着第三个人的面奚落对方,因为如此才能稳固协作这么多年。

忆恩师马季

提到恩师马季,王谦祥说道:“马先生当年可是进过中南海给毛主席表演过相声段子的,深受毛主席喜欢。我能跟他,当时想都不敢想。但后来入了门,发现老师是很随和很朴素的人。”王谦祥回忆道,“马先生有二项是最好的,一个是爱吃肉饼,另一个就是相声。马季把自己的一生都给了相声艺术事业,相声即使爱好也是事业和生活。记得有一次出去慰问演出,赶上夏天刚下完雨,晚上天气潮湿,蚊子多。马先生一直在桌前创作着,我走进发现先生后背上星星点点爬满了蚊子,伸手一拍,留下的居然是一个带血的掌印。而先生并不回神,依然神情投入在自己的创作中……”。

对于爱吃肉饼,王谦祥很有嚼头的表示,马季先生是有了名的肉饼大王。当时天通苑有一个肉饼铺子,他四天三头的往那跑。他不光爱吃,自己也会做,每次我拜访他,一到饭点儿,他自己在厨房里闷头做自己的菜,一会儿门一开,满脸面粉糊子的他,端着香喷喷的肉饼就出来了。大家一看乐成一团,想想觉得那时候可真好。

相声需要一个能充分展示个性的舞台

蛇年央视春晚上,徒弟登台。作为师父的王谦祥特别高兴。他曾叮嘱徒弟:“上春晚只是一个台阶,以后怎么走,还得自己努力。”李增瑞认为,艺术需要强调个性,而春晚不是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艺术个性的平台。他说:“相声上电视跟进小剧场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相声由案头文学变为口头文学,表演者先使之符合自己的语言习惯,还要把握观众的节奏。”他举例,“在小剧场演出,表演者习惯先表演一小段,这叫投石问路,来了解观众的节奏喜好。而电视一次性都处理了。”

王谦祥介绍,圈内人把相声创作称为“攒活”,他的一位朋友曾向他诉苦,有些编剧一晚上就可以写成一集电视剧本,可以拿到不菲的酬金,而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创作出一个相声作品,说不好还会被导演‘毙掉。

王谦祥总结道:“有人、有事和有趣的相声作品才有久远的生命力,而相声创作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好的相声作品不能让人白听,听完要让人得到点什么。”

走下舞台 归于平淡

现如今,六旬开外的王谦祥经常会回到老家武清,赋闲居家,与世无争,演出录像的次数大大的减少了。现在他把大部分时间用来享受生活的乐趣,平日里出门遛遛弯,每天练练书法。据说,他师承书法大师苏适。他现在脸上总是时刻保持着那特有的悠然自得地笑容。这辈子他享受过名利带给的刺激,在巅峰过后渐渐隐退。如此淡然的面对虚荣,这才是一代相声名家的睿智。

我问王谦祥老师,这么多年您怎样看待相声,他风趣的引用了喜剧大师卓别林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没有笑的一天是浪费的一天”。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季肉饼一等奖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部分)(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及一等奖)
黑豆蛋白脂肪模拟物在肉饼中的应用
“可怕”的一等奖
胖老板的肉饼摊
大师风范
马季:跟新中国一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