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柞蚕蚕种生产技术(二)
——春柞蚕制种

2014-08-10王勇,秦利

中国蚕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柞蚕羽化交配

·栽桑养蚕·

柞蚕蚕种生产技术(二)
——春柞蚕制种

1 暖茧

暖茧是指人工加温补湿,促使蛹体适时发育而羽化出蛾的技术措施。柞蚕滞育蛹经过冬季的低温保护,滞育被解除而变为活性蛹。解除滞育的活性蛹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就会逐渐发育而羽化出蛾。但初春时气温和室温都比较低,蛹体在自然条件下发育缓慢,经历时间长,羽化出蛾、产卵较迟,不能适时孵化出蚕,不仅直接影响春柞蚕生产,而且还对秋柞蚕产生不良影响。由于蛹体发育时间长、营养物质消耗大,还会造成蛹、蛾体质弱,影响卵及幼虫的生命力;因此,需要人工加温补湿暖茧,促使蛹体正常发育,保证按时羽化、制种、收蚁。

1.1 暖茧时期

暖茧时期的确定应参照当地历年气候情况、暖茧和羽化出蛾日期,再根据暖茧标准及天气状况预定孵化出蚕日期,然后按照暖茧、制种和卵期(保卵、暖卵)经过时间进行推算。例如,沈阳市预定5月1日出蚕,按标准温湿度暖茧,蛹体发育需29 d,从出蛾到制种结束约需12 d,卵期为15 d,共计需要56 d,由预计出蚕日期向前推算56 d,即应在3月6日加温暖茧。

暖茧时期要掌握适当,保证适时羽化出蛾。暖茧过早,则卵期经过长,卵内营养消耗多,影响胚胎发育和幼虫生命力;暖茧过迟,则不能按期羽化、制种和适时收蚁。

1.2 暖茧准备

1.2.1 暖茧室 暖茧室是种茧加温补湿的场所,选用保温性能好、具有加温设备、补湿容易、操作方便的房屋。可按每平方米暖茧3 000粒(约30~35 kg/m2)计算,有时保种室也可兼作暖茧室。

1.2.2 加温设备 暖茧加温有火墙、火炉、电暖气加热器等,加温设备要求安全、成本低、加温效果好。

1.2.3 暖茧用具 30 m2的暖茧室,需准备茧床30张,干湿温度计2支,还需要补湿设备,如加湿器等。

1.2.4 暖茧室和用具的消毒 暖茧7~10 d前,将暖茧室和用具洗刷干净,并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或3%的甲醛溶液喷雾消毒。

1.3 暖茧技术

1.3.1 种茧复摇 种茧经过冬季保种,少部分未选出的劣茧此时已表现出如油烂茧、干涸茧等症状,暖茧前应按选茧标准进行复选,剔除不良茧,确保种茧质量。复选时,还应注意雌、雄茧(图1)比例,一般掌握雌∶雄=1∶1 (或雌茧45%,雄茧55%),选出的雄茧另作他用,或晚加温暖茧,待制种后期雄蛾数量少时使用。

图1 柞蚕雌茧(左)和雄茧(右)

1.3.2 调温补湿 按照暖茧的标准及时间进程及时调节温湿度,防止温度急剧变化影响蛹体发育。

1.3.3 茧床调位 暖茧过程中应将茧床调位,使种茧感温均匀一致、羽化集中。暖茧期间将茧床按上、下、左、右顺序调位2~3次。

1.3.4 通风换气 由于蛹的呼吸作用及暖茧室空气不流畅,会造成室内氧气含量下降而影响蛹体呼吸。暖茧前期每天换气1~2次,暖茧后期每天换气2~3次,换气应在室外温度较高时进行,注意保持室内温湿度。

1.3.5 穿挂种茧 暖茧开始后,要穿挂种茧,将茧串摆放在茧床内,羽化前挂茧,以利通风透气和羽化制种。

穿茧方法:繁育母种、一代杂交种时应雌雄分开穿茧。穿茧针要斜穿茧底的茧衣(图2),茧柄向外,以便蛾羽化后自茧内爬出。茧串长约1.3 m,每串约300粒茧,茧串的两端各绑1个约5 cm长的木棒,既方便挂茧,又可防止茧脱落。

图2 穿茧

挂茧有横挂和竖挂2种方法,种茧数量少时,可采用横挂,横挂茧串上的茧感温均匀,羽化集中;大批制种采用竖挂,竖挂挂茧数量多。母种、原种实行对交区间隔离,一代杂交种实行品种间隔离、雌雄间隔离,做到异区或异品种交配。茧串行距约50 cm,茧串距离15 cm,茧串下端距地面30 cm以上,挂茧高度约1.8 m。为避免羽化后期雄蛾数量少,可留10%左右的雄茧晚3~5 d进入暖茧室。

1.4 暖茧的标准和方法

在适温范围内,蛹体发育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蛹发育的时间经过短,蛹体消耗少,蛾的生命力强;适宜的湿度也是保证蛾体强健的环境因子之一。暖茧适宜温度为18~22 ℃,相对湿度为65%~80%。柞蚕生产地区不同,其暖茧标准和方法也有差异。我国主要柞蚕产区的暖茧标准和方法如下。

1.4.1 辽宁省等东北柞蚕区暖茧标准和方法 暖茧前1 d将室温升到10 ℃,使种茧先感受中间温度。暖茧第1天温度为11 ℃,以后每天升温1 ℃,到19 ℃时保持至羽化出蛾。暖茧前期相对湿度为70%,暖茧中期相对湿度为75%,暖茧后期相对湿度为80%。暖茧28 d,有效积温达到200 ℃时蛹开始羽化;暖茧33 d,有效积温为 244 ℃时大批蛹羽化出蛾。

1.4.2 山东省暖茧标准和方法 从10 ℃开始每天升温1 ℃,达15 ℃后每天升温2 ℃,到21 ℃时保持平温,约22 d羽化出蛾。每天5:00时开始升温,10:00时升到当天目的温度,22:00时断火保温,次日仍按此法进行,昼夜之间形成变温。由于暖茧升温进程快;因此,每5 d应倒床1次、换气2次,后期相对湿度保持在72%~75%。

1.4.3 河南省暖茧标准和方法 从室内自然温度(18 ℃左右)起,每天升温2 ℃,至22 ℃保持平温,直至羽化出蛾。相对湿度保持在70%~75%,约需20 d出蛾制种。

1.5 羽化调节

暖茧过程中,应根据生产计划及品种所需要的有效积温及时调节羽化时间,保证种茧按预定时间羽化出蛾。特别是生产一代杂交种,更应掌握蛹的发育进程,对发育晚的品种及雌雄个体在适温范围内进行调节,如适当增加温度或降低温度,使之发育接近一致。

1.5.1 错开对交品种的加温时间 根据柞蚕品种蛹期发育所需有效积温的多少,对交品种采取不同的时间开始暖茧,使对交品种的羽化期相一致,保证一代杂交种生产的顺利完成。

1.5.2 选出部分雄茧晚加温或将雌雄茧分别加温暖茧 柞蚕蛾羽化前期雄蛾多雌蛾少,后期雌蛾多雄蛾少,为了使雌雄蛾同时羽化,暖茧开始前,选出部分雄茧晚加温,即暖茧开始时,选出10%的雄茧晚加温2~3 d,使雄蛹感受的有效积温少于雌蛹,保证制种期间羽化的雌雄蛾数量大体相等。或将雌雄茧分别加温暖茧。

1.5.3 定时解剖蛹体调节发育 暖茧后期定时解剖蛹体观察内部器官发育情况,判断蛹体发育程度,参照有效积温,通过调节温度来调节羽化日期。

蛹体解剖方法:先将蛹体浸在开水中2~3 min固定内部组织,取出蛹体撕开触角部位,观察头胸部的变化;再撕开蛹体观察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变化。暖茧后期可直接解剖蛹体观察,先外观蛹体各部位的发育情况,再用解剖针将蛹背部向上固定在蜡盘中,剪开蛹体壁观察内部器官发育情况。为了避免内部组织器官和血淋巴因氧化而变黑,可滴入Bouin氏液固定数分钟,再换入0.75%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解剖观察。

2 制种

2.1 制种用房及环境条件

2.1.1 暖种(茧)室 暖茧室也称发蛾室,要求便于升温、保温、通风、换气,温度19 ℃(东北蚕区)。

2.1.2 晾蛾室 雌蛾晾蛾室温度18~20 ℃,空气流畅;雄蛾晾蛾室温度16~18 ℃,雄蛾低温冷藏室温度0~10 ℃。

2.1.3 交配室 交配室温度18~20 ℃,光线均匀,空气流畅。

2.1.4 产卵室 产卵室温度18~20 ℃,补湿方便,空气新鲜,光线黑暗。

2.1.5 保卵室 室温保卵室温度18~20 ℃,低温保卵室温度2~8 ℃。

2.1.6 镜检室 要求光线充足,并有照明设备。

2.2 制种技术

2.2.1 羽化 柞蚕蛹经过暖茧加温,感受到一定的有效积温后便羽化为蛾。蛾由羽化孔破茧脱出的过程,又称出蛾。大批制种从出蛾开始至羽化结束约需12 d。

柞蚕蛾的羽化规律为先出雄蛾,后出雌蛾,雄蛾羽化后易爬动和飞翔,出蛾后易造成早交或在室内飞舞,要注意羽化时刻并及时捉蛾。制种中采用调整温度(“断火”)控制出蛾。即每日4:00时升温到18~20 ℃,14:00—15:00时开始羽化,16:00—19:00 时为盛出期,17:00时开门窗降温至14~15 ℃,21:00时捉蛾结束。此方法的优点是白天捉蛾,上午拆对选蛾,劳动效率高;缺点是如捉蛾不及时易增加落地蛾和抓伤蛾,少数蛾因在茧串上交配时间过长而易散对。

2.2.2 捉蛾、晾蛾 捉蛾时先捉雄蛾、后捉雌蛾。捉蛾时遇有已交配的蛾对时,可将蛾对提出单独制种;对于交配时间短的蛾对可拆开使其另交。

雄蛾捉下放置在蛾筐内晾蛾。将雄蛾均匀地悬挂在筐盖上方(图3-A),蛾与蛾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拥挤相互抓伤。每个蛾筐(直径80 cm)可晾雄蛾100只,待蛾翅展开后,送到4~6 ℃的低温处控制。雌蛾捉下后放到晾蛾架的绳上晾蛾(图3-B),蛾间距以2个雌蛾翅不相互接触为宜,防止相互抓伤。每1晾蛾架(120 cm×85 cm)可晾雌蛾160只左右,晾蛾室温度控制在16~18 ℃,使其鳞毛干燥、卵粒成熟以及产生求偶行为。

图3 晾雄蛾(A)与晾雌蛾(B)

2.2.3 交配(交尾)与提对 柞蚕蛾交配又称合筐,有当日(夜)交配和隔日(夜)交配。

当日交配:蛾羽化后在20 ℃温度保护下,经过5~6 h晾蛾即可进行交配,一般于当日23:00—24:00时开始交配,次日14:00—15:00时拆对,交配室温度为18~19 ℃。河南、山东地区多采用当日交配。交配适期为雌蛾4个翅完全展开,2个后翅边缘相接,4个翅微微震动,尾部频频外伸;雄蛾在蛾筐内震翅有声,标志着雄蛾体已发育成熟,此时为交配适期。

隔日交配:当日羽化的蛾不进行交配,于第2天13:00—14:00时交配,第3天8:00—9:00时拆对,交配时间16~17h。隔日交配的缺点是晾蛾室和晾蛾用具增多,雄蛾需要进低温保护室。

交配方法:交配前30 min,把雄蛾筐移入已加温的交配室内,使之感温活动以利交配。再于交配前数分钟振动晾蛾架使雌蛾受刺激而排泄蛾尿,以保持交配时蛾筐清洁,交配效果好。采用木制晾蛾架晾蛾交配时,1人手持晾蛾架(160只雌蛾),另2人每人各拿1筐雄蛾(100只雄蛾),提起约0.5 m高稍用力向下一振,或用力拍打筐盖,使雄蛾受到振动落入筐底,然后迅速打开筐盖,将雌蛾抖落入筐内,盖上筐盖,转动蛾筐,使雌雄蛾均匀分散在筐内,任其自由交配。蛾筐放在18~20 ℃的交配室内,按先后顺序放好,便于提对。

提对与凉对:雌蛾与雄蛾交配合筐20~30 min后,筐内震翅声逐渐变小,表明多数已交配不再飞舞求偶,此时可进行提对。提对时,打开筐盖,先捉未交配的雄蛾或雌蛾放入空筐内使其再交,再将已交配的蛾对轻轻提起放到晾对器具(塑料纱)上晾对,雌蛾在上方、雄蛾在下方;晾蛾密度以蛾翅间不相互接触为宜(图4A-B)。一批蛾应提对2~3次,提对3次以后的蛾应淘汰。晾对室要保持安静,防止激烈震动;避免强光、高温等刺激。晾对室温度为16~18 ℃,相对湿度为75%。光线要均匀,保持空气新鲜。随时检查室内的情况,如有震翅飞舞的声音,表明有散对的蛾在活动,应及时巡视捡出,防止影响其它蛾对。

图4 晾对(A晾蛾室,B晾在塑料纱上正在交配的柞蚕蛾)

2.2.4 拆对 左手轻压雌蛾腹部背面,右手捏住雄蛾4个翅的基部,向雌蛾头部方向一提即可开对。拆对后,选择体色鲜明、鳞毛整齐、强健的雄蛾每120只为1筐,放到3~5 ℃的环境中保护,以备再次利用交配。雌蛾每筐放90只左右送到选蛾室进行选蛾。拆对时应防止品种、批次混杂;拆对的速度应与选蛾的进度相一致,否则会因选蛾、装袋不及时而损失蚕卵。

2.2.5 选蛾 选蛾的目的是淘汰病、劣蛾,提高柞蚕种质量。健康雌蛾的特征:蛾体强健、体形端正,行动活泼,体色鲜明;体形大而丰满,鳞毛丰厚;四翅平展,质地厚,翅脉挺直;腹大饱满,环节紧凑,蛾尿乳白或淡黄色;透视体内,卵粒多且成熟卵多,血淋巴清晰为本品种固有特征,肌肉、脂肪体细腻。

选蛾应先看外观,从体形、体色、活动状态等方面来观察。1只手轻捏蛾4个翅的基部,另1只手轻压尾部背面,使尾部缓缓向腹面弯曲,透视腹部背面第3~5环节的节间膜,凡血淋巴颜色混浊、肌肉组织粗造、卵管、背血管、脂肪体或肌肉组织上有红褐色或褐色针尖状渣点,手捏随组织移动者为可能感染柞蚕微粒子病的蛾,应予以淘汰。蛾体内部应以血淋巴颜色、浑浊程度为主(图5)。

图5 选蛾

2.2.6 产卵 经选留的雌蛾,剪去2/3左右的翅后,迅速投入产卵容器内产卵,以避免蚕卵损失。

柞蚕蛾自然产卵的盛期在21:00—23:00时,白天产卵很少,第1夜产卵量约占总产卵量的85%以上;第2夜产卵量约占总产卵量的10%。春季生产上多采用产2昼夜的卵,也可只采用产1昼夜的卵。

产卵室温度为19~20 ℃,相对湿度为75%~85%,保持产卵室安静和黑暗状态能加速产卵并能增加产卵量和良卵率,产卵室保持空气新鲜,适当通风换气。

春季柞蚕蛾产卵主要采用塑料纱制成的产卵袋单蛾产卵。产卵袋规格为14 cm×16 cm或12 cm×15 cm的小袋,每袋装1只雌蛾,用书夹、大头针或橡皮筋等封好袋口,排列在茧床上或挂在产卵架上产卵。目的是为了便于显微镜检查,防止微孢子虫的母体传染,保证蚕卵无病。

2.2.7 雌蛾微粒子病的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是在严格目选的基础上,用显微镜检查产卵后的雌蛾腹部组织,进一步淘汰感染微粒子病的蛾卵,它是杜绝微粒子病母体传染、提高蚕种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镜检方法如下。

制片:取已产卵雌蛾的腹部(第4~5环节)放入含1%氢氧化钠溶液的乳钵内,每孔用一对应的乳棒研磨雌蛾的腹部至粘糊状止,或直接用细木棍在雌蛾腹部背面第2~3环节处挑取不带卵粒、蛾尿的内部组织直接点片。点片标本液的直径约0.6 cm左右,如用木棍挑取雌蛾腹部组织,则直接点在事先点有1%氢氧化钠的载玻片上即可。点片后盖上盖玻片,并用手指轻轻压实。载玻片放在专设的检种板上,每板点10~15蛾,蛾袋、乳棒(木棍)、载玻片要按一定顺序排列,防止混杂。

镜检:将镜检的标本按号取片检查,每个标本观察3~5个视野。在600~700倍的显微镜下,柞蚕微孢子虫孢子呈长椭圆形,前端稍细,后端稍粗,大小为(4.57±0.49)μm×(1.88±0.26)μm,折光性强,呈淡绿色,作布朗运动(图6)。检查后将“有毒”载玻片和盖玻片分开放置,便于洗涤处理。将检查结果记入检种单,有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的样本标记为“○”,没有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的样本记为“×”。检出有柞蚕微粒子孢子的卵袋和无柞蚕微粒子孢子的卵袋应分别放置,合格的卵当天傍晚前进入保种室保护,不合格的卵袋集中消毒处理。

图6 镜检(A)与柞蚕微孢子虫孢子(B)

洗涤:将乳钵、乳棒、载玻片、盖玻片等用清水冲洗清洁,擦(晾)干待用;检出有柞蚕微粒子孢子的玻片及乳钵、乳棒等浸入10%盐酸中浸泡15 min以上再冲洗后晾干。

(王 勇 秦 利)

猜你喜欢

柞蚕羽化交配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悼留民兄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不同饲养方式对柑橘大实蝇羽化的影响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柞蚕新品种“川柞3号”选育报告
亚洲玉米螟交配率和交配次数与其日龄、性比和精巢大小的关系
河南柞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