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信教少数民族学生统战问题研究

2014-08-08于泉蛟韩静关巍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于泉蛟 韩静 关巍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4)02—065—04

[内容提要]高校信教少数民族学生的统战问题是我国整体统战工作的一个潜在问题,是影响日后少数民族地区稳定的一个重大因素。由于宗教信仰等原因,导致高校信教少数民族学生对党的统战思想和政策有着多种看法。通过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育,可以使信教少数民族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充分理解党的工作。

[关键词]信教少数民族学生;统战;马克思主义

高校信教少数民族学生是我国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的教育,是使信教少数民族学生理解和认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信教少数民族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种种看法及其原因

(一)坚定自己的宗教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持有异议。在受访的所有少数民族学生中,绝大部分表示坚信自己的宗教信仰,且十分虔诚、坚定。许多少数民族学生说:“我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违背道德,或者是犯罪的事情,绝对不会去做的。”他们还举出了社会上出现的不诚实、不守信等事例,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没有宗教信仰,没有按宗教的原则去办事。在谈及《马原》课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看法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他们说:“虽然神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够感知到神的存在,神在内心世界中是存在的。”并且指出了内在的理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现实的、实体的物质出发的,不是从理念、思想出发的,所以不能够感知超验的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宗教是两回事,或者是两种道路,二者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联。”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己的宗教信仰是十分坚定和虔诚的。

但从这些话语中,我们也可以总结道:他们的看法过多是从道德善恶的层面去评判的,宗教则充当了他们解释和理解的一个根据。而至于宗教到底是什么,宗教的教义究竟应该怎样去理解等问题,他们却表现得十分困惑。这里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这些学生之所以信教,主要源于其家庭和成长的环境,即从小的时候就进入宗教生活,“父母信了,自己自然也会跟着信”。二是《马原》教材对无神论、有神论、特别是自然哲学这一块,解析的还不够,仅仅是做了部分涉及和概括。当然,作为统编教材,一方面要整齐划一,另一方面要面向绝对大数的受教育者,这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阐释和说明。

(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认识存在模糊、不系统、片面等问题。在谈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看法时,许多信教少数民族学生表示:“马克思主义强调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论,强调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并且纷纷表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些观点和方法,对于他们自身思想的提升是有着巨大帮助的。但是,他们也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宗教都形成了完整的认识论学说体系。两者都对认识的许多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都对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不同之处在于,两者在认识论的目的上是不同的,宗教认识论的最终目的是体认神的存在,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最终目的是‘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另外,他们十分相信有些事物或者结果是有定数的,一切都是有始有终的,由神开始并由神终结,这不是通过客观的手段能够改变的,而且有许多宗教里的故事是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的。最后,他们还纷纷表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确实存在着许多困难,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十分抽象、深奥,不如宗教活动、仪式等那样形象、生动。

归纳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主观或者说是学习态度上的问题。因为《马原》课毕竟不是他们的专业课,许多学生认为只要考试过关就可以了,在主观态度上存在着不够重视的问题。二是确实是受到了宗教观念的影响。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不能够完全把握的时候,便运用宗教的思想去理解。这是造成这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不同看法的认识论根源。三是《马原》教材也存在着问题,内容十分抽象、干枯、晦涩、难懂,这对于信教少数民族来说理解起来确实十分困难。

(三)对党的政策、社会现实等存在着许多看法。在谈及对党的政策、社会现实等看法时,他们普遍认为:“党的政策是好的,确实给社会的发展、建设带来了许多好处”。并且表示:“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资助,是不可能有机会来到内地求学的,通过高中以及大学这些年的求学,确实打开了视野,丰富了眼界”。另外,从自身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乡的巨大变化等,也认为党的政策确实是好的,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感激。但是,他们也提出了许多看法。比如对腐败问题,表现得十分痛恨,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党政干部的腐败问题,则更是深恶痛绝。这不仅违背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也违背了党纪国法。对社会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就业问题,认为现实的就业形势十分不好,而信教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则更加困难。许多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接受信教的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着就业歧视。在社会大环境中,许多人对他们的饮食习惯、穿着打扮、宗教信仰等有着许多歧视、嘲笑等,造成他们有许多抵触情绪。

归结起来,造成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国社会整体大背景的深刻变化,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整个社会的竞争态势、道德问题、利益驱使、法律法规不健全,人们的思想认识偏颇,等等,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不信任,人际关系紧张。二是这些信教少数民族学生要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更多的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我,用自己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去赢得尊重、去开拓就业等。不能因为受到一定的歧视、挫折,而对种种社会现实问题不满。三是从党和政府的层面来看,我国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统战工作等,有待于一步细化、完善。

二、如何通过《马原》课加强对信教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

(一)加强对信教少数民族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育。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富有智慧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哲学历史的伟大变革,更能够为人类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破解信教少数民族学生思想、认识、信仰问题的重要途径。

对于信教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他们虽然明确表示有着坚定的宗教信仰,但毕竟在年龄、思想认识、人生阅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正处于三观形成和转变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应深入细致地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及其辩证运动,以科学的态度去审视人之外的物质世界以及人与物质世界的根本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同时,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深入探究人类认识的起源、发生、发展及其内在机制。这里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批判精神,通过不懈地反思与批判,“认识你自己”,形成对自身思想认识的深刻理解。在唯物史观方面,则需要深入解析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规律,深谙人类社会历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通过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去正确解析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各种事件、现象,形成对人类社会历史正确的观点。总之,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厚的思想,是破解信教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深处、内在思维等等症结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他们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深刻理解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对信教少数民族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侧重于从思想深处形成科学的思想认识,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主要侧重于从社会现实,特别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去解析社会实质。可以肯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能够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破解信教少数民族学生遇到的种种现实问题,提升他们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对于这些信教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应主要侧重对商品经济社会的一般规律:价值规律、价格规律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竞争机制等的讲解。特别是信教少数民族学生十分关心的就业问题,一方面,直接运用政治经济学有关劳动力的价值、使用价值、工资等,去具体解析作为大学生,应如何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应注重自身劳动能力和使用价值的提升,增强就业的砝码;另一方面,运用政治经济学去解析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了解我国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内涵,深入分析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在调整、转型、升级等各方面发展的动态。所有这些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信教少数民族学生辩证审视我国经济的现状,不仅要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有充分的认识,而且要趋利避害,真正找到在生产关系系统中属于自身的位置。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讲解,增强信教少数民族学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改革、进步、发展的趋向,进而也深刻理解党的统战工作的指向。

(三)加强对信教少数民族学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深刻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论证,有利于信教少数民族学生增强对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对于信教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他们迫切想要了解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国为什么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到底能不能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共产主义到底能不能实现,目前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梦究竟应该怎样理解等等一系列问题。通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可以深入解读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源,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我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坚实依据。可以坚定这一道路是中国人自己走的,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道路都不能够代替中国人自己所应走的道路,也没用任何其他道路可以使中国人完全效仿,只能从中国最切实的国情中,走出属于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地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所以,通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讲解,无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都应该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上取得一致,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基金项目:2013年辽宁省统战理论研究立项课题《高校信教少数民族学生统战问题研究》,2012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大学生接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的制约要素分析与对策研究》(编号JGZXS1212)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陈洪超

收稿日期:2014-03-06

1.于泉蛟,男,大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历史唯物主义研究。2.韩静,女,大连医科

大学宣传统战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统战理论研究。3.关巍,女,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马 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人均为“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基层统战工作理论本溪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