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4-08-08林长青

关键词:调查结果体育课教学模式

林长青, 雷 雯

(闽江学院 体育部,福建 福州 350108)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体育教学程序和实施方法。自1994年以后,我省大学生公共体育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对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规范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体育课教学模式中长期存在着一些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问题也显露出来。比如,教学过程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忽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标准化与水平提高,评价过程过于强调个人的运动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品格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福建省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将来的高校体育课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针对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福州大学、仰恩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闽南理工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宁德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闽江学院、三明学院、龙岩学院共16所普通高校的体育课任课教师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2份,有效回收率为92%,为使问卷调查能全面反映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情况,对16所高校的329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学生问卷采用即发即收的现场填写方式,有效回收率为99.2%。

为验证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的可靠程度,对问卷调查进行信度检验。采取的方式是在第一次问卷调查结束后的一周,通过随机抽样选取一个教学班,让学生重新填写同样的问卷,并对测得结果与第一次测的结果在SPSS软件上进行分析,得出两次调查结果的信度系数r=0.91(p<0.01)说明问卷调查是可靠的。另外,为验证调查问卷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专家论证的方式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验证并得到认可。

1.2 研究方法

收集整理有关学校体育课体育教学的教学大纲等资料,为调查结果分析提供依据。

1.2.2 座谈法

通过科研调查活动了解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体会与经验,以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的设计问卷、编写内容,积累了直接来自教学第一线的第一手资料。

1.2.3 问卷调查法

编制了《大学体育课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问卷,问卷有两个版本,一份是针对教师,内容主要包括对大学体育课程目标,有关教学模式中教师常用的教学组织方法,学生的学法,考核办法等。另一份是针对学生,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学习体育课程后对体育兴趣、锻炼习惯、自我进行体育锻炼能力的变化、通过体育课学习后其非智力因素的变化等。

2 调查结果

2.1 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现状

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了培养具备怎样素质的学生,现在的大学体育课的表现,见表1。

表1 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对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实施和认识

2.2 高校体育课程现行教学模式

(1) 现行大学体育课教学模式的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现行大学体育课的教学模式

(2) 在现行教学模式下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见表3-表6。

为推动全球耕地建设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奥特奇作物科学中国区业务经理马卫民表示,赛土丰科研团队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验,对微生物进行规模化培养,筛选代谢提取物,用于激活土壤中有益的微生物,解决土壤因缺乏微生物带来的土传病害等诸多问题,进一步促进作物根系发展,以期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表3 体育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调查结果 %

表4 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自我评价的调查结果 %

表5 学生体育课后其体育兴趣、锻炼习惯和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结果 %

表6 教师除传授体育技术外,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情感和兴趣的调查结果 %

(3) 体育课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的调查结果见表7-表10。

表7 体育课中学生社交行为的现状调查结果 %

表8 体育课后学生社交行为的现状调查结果 %

表9 影响学生社交行为的主要原因(前3位) %

表10 学生对体育课培养其团队精神作用的调查结果 %

3 调查结果的分析

3.1 忽视对学生个性、创造性、社交能力的培养

调查发现,福建省的高校体育教学至今还一直延续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从所有被调查的大学体育教师当中,选择体育课程是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作为正在实施的课程目标和应当实施的课程目标者占100%。而在体育课中过分强调课上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社交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等方面的目标仍没有得到重视和加以实施。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教育目的观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影响下正逐步完善,大学体育的课程目标应及时作出改革,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体育课程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意义和价值。

3.2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现行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摆脱技术至上的影响,片面地一味追求“客观性”、“精确性”,迫使学生被动地掌握“三基”,学生知识无条件地服从和重复记忆、重复练习,从而形成了“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还是沿袭传统技术传授模式,教师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学方法还是单一的讲解—示范—分解教学—完整教学—集体(个别)纠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低层次的,而且是被动的,只是简单机械地复制和重复记忆练习的过程;考核内容千篇一律。无论是教材、教法、学法、评价都没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3.3 忽视了对学生体育的兴趣、体育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体育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激发,只是课上机械重复练习和模范。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很好地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动作和技能,尤其是课余自我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由于缺乏平时课余锻炼和巩固,体育课余与体育脱节,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作用不明显。从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几乎没有自己制定适合自身锻炼的体育计划的能力,而且由于在课堂上缺乏正常的人际交流,所以很多学生都将没有锻炼伙伴作为不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这些都大大妨碍了学生以体育运动作为锻炼内容与手段的体育习惯的养成。

3.4 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全面发挥新时期的高校体育功能

调查显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并没有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大幅提高,有39%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体育课后他们的身体素质没有提高,甚至还有4%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身体素质反而退步了,因此可以说,传统教学模式连高校体育的最本质“强身健体”功能,都无法很好的完成。

教养功能方面。高校体育的教养作用是要使受教育者懂得有关体育的知识,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和技术。调查显示接受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育的学生,只有2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体育课后他们能较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只有26%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体育课后他们能较好地掌握体育基本技能。而且众多的体育老师也对他们的教学效果不满意。

教育功能方面。学校体育中的教育功能表现为通过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意志品质与道德作为教育。认为体育课后对团队精神没有促进作用的学生占34%,认为他们在课余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兴趣的学生占37%,这些都说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发挥其教育功能方面是有很大的缺项。

个体社会化功能方面。体育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活动准则的一个浓缩。学校体育存在着特定的社会活动和社会规范当然也不例外,这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遵守社会生活准则是一个强化。再者学校体育在活动过程中组与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频繁交流,这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的联系,也使生生之间得到了更多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善处人际关系的能力。但是我们发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都是孤立的个体行为,学生在课堂上知识独立地重复记忆、重复练习,而没有机会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调查显示,造成大部分学生没有坚持体育锻炼或兴趣减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锻炼伙伴”,而且体育选项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和专业,彼此不认识,加上之间交流很少,就谈不上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团队精神。

3.5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解决不了当前高校体育的“课内课外一体化”问题

“课内课外一体化”是困扰目前高校体育部门的一个难题,单靠一、二年级每周一次,每次量学时的体育课是无论如何无法完成盘大的高校体育系统目标和发挥其全部功能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闲暇时间更多地参与体育运动呢?如何使学生将终身体育付诸于实践呢?调查显示,现行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对此无能为力,选择体育课并没有促使他们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余体育锻炼中的学生占34%。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没有兴趣、没有伙伴、不会锻炼。但究其根源还在教学模式上。首先,体育课教不“懂”。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指向不仅是现在,也指向未来。运动体验、体能、技能的持久性都不会很长,效益最长久的是学生对体育原理的掌握。掌握了原理,新的技能、体能、体验还会出现,因此体育教学应该让学生明白体育大原理。但显然,传统的体育教学这方面的效果并不好。比如跑步每个人都会,但学生不知道怎么用它去锻炼身体,每天跑多少距离?跑多快?该怎么跑才能减肥?该怎么跑才能锻炼有氧耐力?这就是典型的“不懂”。

3.6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是出于青壮年时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体育教学必须遵循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

首先在管理方式上,旧有的教学模式的管理制度和方法陈旧、僵化,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制度和规章的制定,甚至参与教学管理,所以体育课常给学生一种强制和压抑感。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应该是学生集体利益和自身利益的直觉拥护者。其次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传统的教学模式统一教材,统一内容知识,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采用注入式的单一授课方式,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现阶段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普遍采用的模式

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至今还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过分注重传授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4.1.2 现阶段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现阶段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在于忽视对学生个性、创造性、社交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体育兴趣、体育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问题,不利于全面发挥新时期的高校体育功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解决不了当前高校体育的“课内课外一体化”问题,也不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4.2 建议

必须重新审视目前福建省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郭涛小体育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广大高校体育工作者应该在普通高校体育课中探索和开拓新型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促进高校体育更好的发挥其全面功能,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M].沈阳:辽宁出版社,1996:63-131

[2] 吴志超.现代教学论域体育教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44-321

[3] 李泽群,李骅,何轶,等.大学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4):117-119

[4] 王荣.从系统论看学校体育的功能[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64-67

[5] 葛青,张秋亚,温杰.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3):88-91

[6] 霍军.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84-90

猜你喜欢

调查结果体育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体育课
芷江西路社区助老志愿者居家护理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最新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京发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