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的盛行引发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

2014-08-08蔡明燕

世纪桥 2014年1期
关键词: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蔡明燕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方式,它的出现引起了大学生群体的高度关注和青睐,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微博何以在众多新媒体中脱颖而出,它的出现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在它盛行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试图就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网络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信息传播以及信息获取的平台。与广为流行的网络博客不同,微博以其独有的时尚性、简洁性、互动性、几何性等传播特点,迅速吸引当今大学生的注意力,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从而奠定了在广大大学生中的地位。微博在广大大学生中影响越来越深刻,这也给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如何用好微博,应对这一挑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新课题。

一、微博何以在广大大学生中盛行

微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能够盛行于五彩缤纷的网络时代,得到大学生的青睐和热捧,是有其条件的。本文主要从微博盛行的前提条件、根本条件、重要条件三方面来论述微博在广大学生中盛行的原因。

(一)庞大的网民是微博在广大大学生中得以盛行的前提条件

2010年4月2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为1.95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4.5%,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新增青少年网民2 800万。2009年青少年手机网民达1.44亿,同比增长73.5%。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74%,超过同期全国网民60.8%的水平。而根据易观智库Enfodesk最新发布的《2010年第2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市场季度监测》上的数据显示:在使用手机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中,在校大学生比例最高,有85.7%的大学生网民使用手机上网。

网络和手机作为新媒体的标志,内容海量生动,及时快捷,互动性强,正逐渐成为当前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对外沟通交流渠道。而对于课程繁忙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上课和自习,使用电脑上网的时间相对少一些。现大学生普遍拥有手机,微博在手机上的使用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便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所以,微博的一出现便深受大学生的喜欢和追捧,迅速成为大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信息和联络感情的一个便捷平台。

(二)微博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与特性是微博在广大大学生中得以盛行的根本条件

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微博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与特性,使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具有前所未有的突出优势。这些功能和特性主要体现在:

1.传播主体的广泛参与性。微博的申请只需要申请邮箱和用户名就可以了,且面向任何人,群众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根据新浪2012年2月28日发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突破3亿大关,日活跃用户比例为9%。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表示,过去一年内(2011年),新浪微博用户总量、每日发博量、日活跃用户总数等同比上一年增长了约300%。通过微博,我们还可以平等地与自己感兴趣的国内外政要或公众明星进行互动,表达自己的心声。

2.传播载体的方便快捷性。微博以手机用户为主、个人电脑为辅,融合了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等通信技术。在移动通讯事业飞速发展和3G网络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手机凭借其先天的移动性、便捷性、互动性、传播快速、多媒体融合性等优势,使得微博的使用方便快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发布信息。

3.使用功能的多样独特性。微博除了在特点上区别于传统博客外,其在功能方面也与传统博客有着显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关注”、“评论”及“转发”三个方面,这些新功能也恰恰展现了微博的强大魅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的“关注”功能来加强教育主客体的沟通,利用微博“评论”功能来组织学生针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利用微博“转发”功能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渠道,注重微博信息的疏堵结合,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大学生寻求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首先,微博能够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现代社会里,大学生追求和展示个性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个性化使大学生强调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而不是与他人的“统一”。微博新媒体的出现赋予了每个参与者“知”与“说”的权利和自由,使得大学生可以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其次,微博能够实现大学生的人际发展。如今,随着学习、生活等快节奏和强压力的影响,大学生需要通过参与网络空间的社交互动来拓展自己的社交圈,以缓解社交压力及日常生活的压力。通过微博,大学生通过“关注”、“评论”等功能实现与好友的互动及对一些时事热点问题的评论,这种开放、平等的交流为大学生营造了一个全新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发展空间。

最后,微博能实现大学生的情感发展。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多元价值观导致了大学生情感需要的多元性,既有低层次的与生理、物质相关的情感需要,更有高层次的与心理、精神相联系的情感需要。微博的交流不受时间、空间、载体的限制,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情感的技术平台,满足了大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微博以上的特点和功能实现了信息传播的5A要求,即Anyone(任何人)、Anytime(任何时间)、Anywhere(任何地点)、Anyway(任何方式)、Anything(任何事),也就是说,微博具备了任何人、随时、随地、以多种方式发布任何事情的强大功能,成为一种流动的互联网装置。这些传播模式的特点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所提出的对微博的需要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流思想的形成和作用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二、微博的盛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首先,微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平台。微博除了具备传统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一般特点外,它还具有的传播内容的自由丰富性、传播主体的方便快捷性等特征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载体。通过微博的各种功能,高校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可以大规模地、主动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与政策,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途径多样、交互便利的新平台,提高了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微博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微博不但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最新和最全面的信息,而且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力量和资源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建立微博,相互成为跟随者,可以共享成功的实践经验、研讨存在的问题。同时,“跟随者”的大学生也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微博”内容加以评论和引用,也可把心得体会上传分享,进而形成广泛的知识共享。微博的这种特点和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提供了动力,创造了条件。

最后,微博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和环境。传统的思想政治一般局限于教室、校园等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效果不甚理想,而“微博”的即时、互动、立体的传播方式,能够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强的渗透性、覆盖性,延续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1]“微博”尽管字数较少,但支持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传播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种简洁、活泼、生动的传播方式可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过于单一、说教成分过多的不足,更能收得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因此,“微博”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二)消极影响

首先,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思想的传播。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壮大不仅仅见证了传播技术和手段的创新,也意味着政治传播、意识形态构建的对象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渗透越来越深入,方式越来越多样,监管越来越无力。而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缺乏理性判断的能力,容易受到各种各样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潮的冲击,极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紊乱,不利于形成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其次,不利于大学生理性思考能力的形成。“微博”以其“微”、“精”、“快”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用户随时、随地、以多种方式发布任何事情,这种“信息碎片式”的传播模式使得人们很难像阅读传统博客那样获取系统性的、整体性的篇章信息,信息往往呈现出不连贯性、片段性的特点,使得大学生只是快速抓住文本大纲,不能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这个本来就已经“快餐文化”泛滥的社会,更不利于大学生理性思考能力的形成。

再次,不利于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交往。“微博”申请程序便利,人人都可申请,以此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它在允许部分学生吐露难言之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部分学生沉迷其中,而忽视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流,与周围的师生隔离,混淆真实人格和虚拟人格,导致现实沟通能力不足和人格的异化,影响正常的社会交往。如果长期沉湎于网络,极易造成人际情感的萎缩和淡化,使人变得孤僻和压抑,必然会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和学业造成难以想象的负面影响。

最后,不利于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形成。微博传播平台与手机的有效结合,使大众对手机媒体本身功能的考察愈发关注和在意。大学生一直是时尚消费的代言人,身处微博时代,他们对于手机消费的要求也更高。层出不穷的新应用程序,对于手机操作系统的要求也时换时新。大学生消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攀比性,购机消费、通讯费、网络交互中的流量费和服务费等对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而言,已经成为一项不小的支出。因此,微博传播平台的不断升级和应用程序的不断丰富,给大学生消费观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三、微博盛行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因为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普遍关注和喜爱,微博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平台,创造了新环境,也带来了更多的新机遇。正确认识微博作为新媒体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促进其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一)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思想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通过采取各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坚定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防止敌对势力的渗透,自觉抵制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增强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艰苦创业精神,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起到弘扬正气、激发精神的作用,营造出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2]微博强大的开放性,使得微博世界里会存在和蔓延着各种不良的思想观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微博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克服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对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具有现实和理论上的重大意义。

(二)运用微博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主要信息传授方式就是将书本和学习资料中的信息,通过课堂讲授、报告以及演讲等单一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这一受众。面对微博这一新传媒的兴起,高校应认真研究,积极探索运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使微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新途径。通过微博平台的搭建,将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与微博的使用有效对接和融合,发挥好新技术的教育服务功能,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主动探索,激发其思考和交流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进一步实现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成与作用发挥的有效引导。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微博开展工作的能力

随着微博使用群体在大学生中的迅速扩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效运用微博的能力显得愈发重要。教育者要了解微博的特点,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微博,加强微博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积极探索运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式,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微博的传播、互动、引导、监测、渗透等功能来开展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要培养一些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和思想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为在大学生中有影响的微博社区领袖,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出来,充分发挥微博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作用。

(四)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

虽然大学生广泛地使用微博,但微博只是为了方便和丰富我们的生活,它永远无法替代正常社会生活。高校要重视校园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与老师、同学进行有益的交流。将他们的关注点从“自我”移向“社会”,从“网络”移向“现实”,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微博。从而让微博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既是自我宣泄和娱乐心情的空间,也是记录生活和表达观点的空间,更是学习进步和成长成才的空间。

微博的盛行,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因此,我们要不断概括总结微博的新特征,要时刻关注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新影响,要不断改进和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努力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新载体,为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燕红.微博兴起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2]光明日报北京2004年10月17日电:教育部召开学 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3]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 治工作研究,2010,(4).

[4]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 战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

[5]郝胜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微博”的挑战[J].扬 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

[6]张兵.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思想 理论教育,2011,(5).

[7]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 版社,2003.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