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社区 健康有约 情系社区 健康守护

2014-08-08

上海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地处北上海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21 500 m2,建筑面积11 500 m2,服务面积37.91 km2,下设18个村、38个居委,常住人口19.18万,户籍人口6.02万,形成1个中心、4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11个卫生服务点的服务网络。

近年来,中心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中医全科社区实习培训基地”、“上海市花园单位”,成功入围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五届蝉联“宝山区文明单位”,2013年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以软硬件建设为抓手,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中心在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服务理念,重新调整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中医药服务区域布局,面貌焕然一新。中心内指示牌、流程图、告示栏规范清晰,设有开放的“便民服务中心”,规范的“一人一诊室”和“一床一帘”以及井然有序的电子叫号系统。此外,还设有划分独立区域的“中医堂”、“爱心哺乳室”、“换尿布点”,形成诊室规范化、布局合理化、服务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社区人才是中心的核心力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中心采取“请进、招入、送出”的办法,夯实人才队伍。中心不断优化人员结构,3年来培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名,现有副高职称2名,中级职称43名,硕士1名,在读硕士3名。在强化人才培养方面,中心目前拥有上海市中医社区“杏林新星”培养对象2名、上海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员1名、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对象各1名。

近3年来,中心先后承担市、区科委课题5项,在各级各类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8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中药熏蒸治疗跟痛症》获得上海市中医药诊疗特色项目。

以内涵建设为根本,推进社区服务发展

家庭医生制工作是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基础,以居民全程、持续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中心制定了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三步走”的战略,2011年中心成为宝山区首批家庭医生制工作试点单位,成立了1个家庭医生工作室,逐步开始家庭医生工作,之后在2012年和2013年又分别成立了4个和9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实现了家庭医生地域全覆盖。中心通过主动与村、居委联动,发放家庭医生名片等多元化形式扩大宣传力度,通过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逐步建立了两者的“伙伴”关系,并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预约登记、双向转诊、健康评估等7项优惠服务,开展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筛查、随访,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中心制订了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方案,按照“4个率”,即签约率、服务率、规范率和满意率,对家庭医生进行考核评估。2013年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率分别达79.11%和92.00%,真正体现了双方在健康促进上互动、健康信息上互通、健康服务上互信的良好服务关系。

同时,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将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中医诊疗环境,改扩建形成独立的具有浓厚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中医堂”。中心在传统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做实做强基础上,增设4个中医专病门诊和2个中医诊疗特色项目(其中1个为市级项目);围绕脑卒中后遗症及伤残患者开展的中医康复服务效果明显;采取中医工作下沉社区,中医科医生每周定期下服务站进行诊治。中心把中医纳入健康管理,对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分类制定中医保健方案;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入居民健康档案,使居民对中医健康保健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率不断提升,中医科年均门诊量达5万人次。2011年成为“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单位。

中心“健康智慧屋”为健康宣教提供必备设施和场所,是一种智能化、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模式。社区居民在舒适的环境中通过健康自测了解自我健康状况,提高对疾病的早期干预、疗效评估和防病治病水平。对于自测中发现的早期慢性病,纳入家庭医生慢性病管理,进一步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率;对于亚健康人群,通过引导帮助他们新建一套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拓宽社区卫生服务内涵,体现人道主义关怀,中心2013年完成舒缓疗护病区改造,开放舒缓疗护病床10张,让患者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真正实现“关心一个人,关怀一家人,感动一群人”的社会效益。

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促进社区服务和谐

中心始终坚持“敬业诚信、团结进取、真诚奉献、服务社区”的服务宗旨,树立“扬帆远航”的服务品牌,不断丰富拓展文化内涵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形成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通过“服务之星”评优,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提倡互助友爱;以演讲比赛、形象展示、技能比武等形式开展 “三人行”活动,激发职工集体荣誉感;主题为“弘扬职业精神、共建书香家园”的读书活动有效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素养。通过事业凝聚、物质凝聚、情感凝聚和文化凝聚,达到以人为本、和谐相处、促进工作的目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中心将继续不断开拓、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以科学人性化的管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打造高品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为“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目标而不懈努力。

(收稿日期:2014-03-21)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地处北上海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21 500 m2,建筑面积11 500 m2,服务面积37.91 km2,下设18个村、38个居委,常住人口19.18万,户籍人口6.02万,形成1个中心、4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11个卫生服务点的服务网络。近年来,中心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中医全科社区实习培训基地”、“上海市花园单位”,成功入围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五届蝉联“宝山区文明单位”,2013年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以软硬件建设为抓手,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中心在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服务理念,重新调整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中医药服务区域布局,面貌焕然一新。中心内指示牌、流程图、告示栏规范清晰,设有开放的“便民服务中心”,规范的“一人一诊室”和“一床一帘”以及井然有序的电子叫号系统。此外,还设有划分独立区域的“中医堂”、“爱心哺乳室”、“换尿布点”,形成诊室规范化、布局合理化、服务人性化的就医环境。社区人才是中心的核心力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中心采取“请进、招入、送出”的办法,夯实人才队伍。中心不断优化人员结构,3年来培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名,现有副高职称2名,中级职称43名,硕士1名,在读硕士3名。在强化人才培养方面,中心目前拥有上海市中医社区“杏林新星”培养对象2名、上海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员1名、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对象各1名。近3年来,中心先后承担市、区科委课题5项,在各级各类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8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中药熏蒸治疗跟痛症》获得上海市中医药诊疗特色项目。 以内涵建设为根本,推进社区服务发展家庭医生制工作是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基础,以居民全程、持续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中心制定了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三步走”的战略,2011年中心成为宝山区首批家庭医生制工作试点单位,成立了1个家庭医生工作室,逐步开始家庭医生工作,之后在2012年和2013年又分别成立了4个和9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实现了家庭医生地域全覆盖。中心通过主动与村、居委联动,发放家庭医生名片等多元化形式扩大宣传力度,通过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逐步建立了两者的“伙伴”关系,并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预约登记、双向转诊、健康评估等7项优惠服务,开展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筛查、随访,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中心制订了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方案,按照“4个率”,即签约率、服务率、规范率和满意率,对家庭医生进行考核评估。2013年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率分别达79.11%和92.00%,真正体现了双方在健康促进上互动、健康信息上互通、健康服务上互信的良好服务关系。同时,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将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中医诊疗环境,改扩建形成独立的具有浓厚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中医堂”。中心在传统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做实做强基础上,增设4个中医专病门诊和2个中医诊疗特色项目(其中1个为市级项目);围绕脑卒中后遗症及伤残患者开展的中医康复服务效果明显;采取中医工作下沉社区,中医科医生每周定期下服务站进行诊治。中心把中医纳入健康管理,对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分类制定中医保健方案;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入居民健康档案,使居民对中医健康保健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率不断提升,中医科年均门诊量达5万人次。2011年成为“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单位。中心“健康智慧屋”为健康宣教提供必备设施和场所,是一种智能化、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模式。社区居民在舒适的环境中通过健康自测了解自我健康状况,提高对疾病的早期干预、疗效评估和防病治病水平。对于自测中发现的早期慢性病,纳入家庭医生慢性病管理,进一步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率;对于亚健康人群,通过引导帮助他们新建一套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拓宽社区卫生服务内涵,体现人道主义关怀,中心2013年完成舒缓疗护病区改造,开放舒缓疗护病床10张,让患者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真正实现“关心一个人,关怀一家人,感动一群人”的社会效益。 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促进社区服务和谐中心始终坚持“敬业诚信、团结进取、真诚奉献、服务社区”的服务宗旨,树立“扬帆远航”的服务品牌,不断丰富拓展文化内涵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形成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通过“服务之星”评优,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提倡互助友爱;以演讲比赛、形象展示、技能比武等形式开展 “三人行”活动,激发职工集体荣誉感;主题为“弘扬职业精神、共建书香家园”的读书活动有效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素养。通过事业凝聚、物质凝聚、情感凝聚和文化凝聚,达到以人为本、和谐相处、促进工作的目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中心将继续不断开拓、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以科学人性化的管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打造高品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为“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目标而不懈努力。(收稿日期:2014-03-21)

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地处北上海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21 500 m2,建筑面积11 500 m2,服务面积37.91 km2,下设18个村、38个居委,常住人口19.18万,户籍人口6.02万,形成1个中心、4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11个卫生服务点的服务网络。

近年来,中心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中医全科社区实习培训基地”、“上海市花园单位”,成功入围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五届蝉联“宝山区文明单位”,2013年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以软硬件建设为抓手,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中心在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服务理念,重新调整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中医药服务区域布局,面貌焕然一新。中心内指示牌、流程图、告示栏规范清晰,设有开放的“便民服务中心”,规范的“一人一诊室”和“一床一帘”以及井然有序的电子叫号系统。此外,还设有划分独立区域的“中医堂”、“爱心哺乳室”、“换尿布点”,形成诊室规范化、布局合理化、服务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社区人才是中心的核心力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中心采取“请进、招入、送出”的办法,夯实人才队伍。中心不断优化人员结构,3年来培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名,现有副高职称2名,中级职称43名,硕士1名,在读硕士3名。在强化人才培养方面,中心目前拥有上海市中医社区“杏林新星”培养对象2名、上海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员1名、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对象各1名。

近3年来,中心先后承担市、区科委课题5项,在各级各类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8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中药熏蒸治疗跟痛症》获得上海市中医药诊疗特色项目。

以内涵建设为根本,推进社区服务发展

家庭医生制工作是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基础,以居民全程、持续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中心制定了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三步走”的战略,2011年中心成为宝山区首批家庭医生制工作试点单位,成立了1个家庭医生工作室,逐步开始家庭医生工作,之后在2012年和2013年又分别成立了4个和9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实现了家庭医生地域全覆盖。中心通过主动与村、居委联动,发放家庭医生名片等多元化形式扩大宣传力度,通过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逐步建立了两者的“伙伴”关系,并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预约登记、双向转诊、健康评估等7项优惠服务,开展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筛查、随访,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中心制订了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方案,按照“4个率”,即签约率、服务率、规范率和满意率,对家庭医生进行考核评估。2013年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率分别达79.11%和92.00%,真正体现了双方在健康促进上互动、健康信息上互通、健康服务上互信的良好服务关系。

同时,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将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中医诊疗环境,改扩建形成独立的具有浓厚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中医堂”。中心在传统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做实做强基础上,增设4个中医专病门诊和2个中医诊疗特色项目(其中1个为市级项目);围绕脑卒中后遗症及伤残患者开展的中医康复服务效果明显;采取中医工作下沉社区,中医科医生每周定期下服务站进行诊治。中心把中医纳入健康管理,对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分类制定中医保健方案;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入居民健康档案,使居民对中医健康保健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率不断提升,中医科年均门诊量达5万人次。2011年成为“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单位。

中心“健康智慧屋”为健康宣教提供必备设施和场所,是一种智能化、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模式。社区居民在舒适的环境中通过健康自测了解自我健康状况,提高对疾病的早期干预、疗效评估和防病治病水平。对于自测中发现的早期慢性病,纳入家庭医生慢性病管理,进一步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率;对于亚健康人群,通过引导帮助他们新建一套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拓宽社区卫生服务内涵,体现人道主义关怀,中心2013年完成舒缓疗护病区改造,开放舒缓疗护病床10张,让患者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真正实现“关心一个人,关怀一家人,感动一群人”的社会效益。

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促进社区服务和谐

中心始终坚持“敬业诚信、团结进取、真诚奉献、服务社区”的服务宗旨,树立“扬帆远航”的服务品牌,不断丰富拓展文化内涵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形成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通过“服务之星”评优,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提倡互助友爱;以演讲比赛、形象展示、技能比武等形式开展 “三人行”活动,激发职工集体荣誉感;主题为“弘扬职业精神、共建书香家园”的读书活动有效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素养。通过事业凝聚、物质凝聚、情感凝聚和文化凝聚,达到以人为本、和谐相处、促进工作的目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中心将继续不断开拓、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以科学人性化的管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打造高品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为“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目标而不懈努力。

(收稿日期:2014-03-21)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地处北上海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21 500 m2,建筑面积11 500 m2,服务面积37.91 km2,下设18个村、38个居委,常住人口19.18万,户籍人口6.02万,形成1个中心、4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11个卫生服务点的服务网络。近年来,中心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中医全科社区实习培训基地”、“上海市花园单位”,成功入围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五届蝉联“宝山区文明单位”,2013年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以软硬件建设为抓手,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中心在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服务理念,重新调整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中医药服务区域布局,面貌焕然一新。中心内指示牌、流程图、告示栏规范清晰,设有开放的“便民服务中心”,规范的“一人一诊室”和“一床一帘”以及井然有序的电子叫号系统。此外,还设有划分独立区域的“中医堂”、“爱心哺乳室”、“换尿布点”,形成诊室规范化、布局合理化、服务人性化的就医环境。社区人才是中心的核心力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中心采取“请进、招入、送出”的办法,夯实人才队伍。中心不断优化人员结构,3年来培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名,现有副高职称2名,中级职称43名,硕士1名,在读硕士3名。在强化人才培养方面,中心目前拥有上海市中医社区“杏林新星”培养对象2名、上海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员1名、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对象各1名。近3年来,中心先后承担市、区科委课题5项,在各级各类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8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中药熏蒸治疗跟痛症》获得上海市中医药诊疗特色项目。 以内涵建设为根本,推进社区服务发展家庭医生制工作是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基础,以居民全程、持续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中心制定了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三步走”的战略,2011年中心成为宝山区首批家庭医生制工作试点单位,成立了1个家庭医生工作室,逐步开始家庭医生工作,之后在2012年和2013年又分别成立了4个和9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实现了家庭医生地域全覆盖。中心通过主动与村、居委联动,发放家庭医生名片等多元化形式扩大宣传力度,通过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逐步建立了两者的“伙伴”关系,并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预约登记、双向转诊、健康评估等7项优惠服务,开展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筛查、随访,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中心制订了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方案,按照“4个率”,即签约率、服务率、规范率和满意率,对家庭医生进行考核评估。2013年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率分别达79.11%和92.00%,真正体现了双方在健康促进上互动、健康信息上互通、健康服务上互信的良好服务关系。同时,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将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中医诊疗环境,改扩建形成独立的具有浓厚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中医堂”。中心在传统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做实做强基础上,增设4个中医专病门诊和2个中医诊疗特色项目(其中1个为市级项目);围绕脑卒中后遗症及伤残患者开展的中医康复服务效果明显;采取中医工作下沉社区,中医科医生每周定期下服务站进行诊治。中心把中医纳入健康管理,对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分类制定中医保健方案;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入居民健康档案,使居民对中医健康保健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率不断提升,中医科年均门诊量达5万人次。2011年成为“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单位。中心“健康智慧屋”为健康宣教提供必备设施和场所,是一种智能化、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模式。社区居民在舒适的环境中通过健康自测了解自我健康状况,提高对疾病的早期干预、疗效评估和防病治病水平。对于自测中发现的早期慢性病,纳入家庭医生慢性病管理,进一步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率;对于亚健康人群,通过引导帮助他们新建一套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拓宽社区卫生服务内涵,体现人道主义关怀,中心2013年完成舒缓疗护病区改造,开放舒缓疗护病床10张,让患者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真正实现“关心一个人,关怀一家人,感动一群人”的社会效益。 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促进社区服务和谐中心始终坚持“敬业诚信、团结进取、真诚奉献、服务社区”的服务宗旨,树立“扬帆远航”的服务品牌,不断丰富拓展文化内涵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形成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通过“服务之星”评优,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提倡互助友爱;以演讲比赛、形象展示、技能比武等形式开展 “三人行”活动,激发职工集体荣誉感;主题为“弘扬职业精神、共建书香家园”的读书活动有效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素养。通过事业凝聚、物质凝聚、情感凝聚和文化凝聚,达到以人为本、和谐相处、促进工作的目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中心将继续不断开拓、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以科学人性化的管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打造高品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为“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目标而不懈努力。(收稿日期:2014-03-21)

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地处北上海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21 500 m2,建筑面积11 500 m2,服务面积37.91 km2,下设18个村、38个居委,常住人口19.18万,户籍人口6.02万,形成1个中心、4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11个卫生服务点的服务网络。

近年来,中心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中医全科社区实习培训基地”、“上海市花园单位”,成功入围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五届蝉联“宝山区文明单位”,2013年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以软硬件建设为抓手,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中心在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服务理念,重新调整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中医药服务区域布局,面貌焕然一新。中心内指示牌、流程图、告示栏规范清晰,设有开放的“便民服务中心”,规范的“一人一诊室”和“一床一帘”以及井然有序的电子叫号系统。此外,还设有划分独立区域的“中医堂”、“爱心哺乳室”、“换尿布点”,形成诊室规范化、布局合理化、服务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社区人才是中心的核心力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中心采取“请进、招入、送出”的办法,夯实人才队伍。中心不断优化人员结构,3年来培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名,现有副高职称2名,中级职称43名,硕士1名,在读硕士3名。在强化人才培养方面,中心目前拥有上海市中医社区“杏林新星”培养对象2名、上海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员1名、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对象各1名。

近3年来,中心先后承担市、区科委课题5项,在各级各类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8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中药熏蒸治疗跟痛症》获得上海市中医药诊疗特色项目。

以内涵建设为根本,推进社区服务发展

家庭医生制工作是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基础,以居民全程、持续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中心制定了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三步走”的战略,2011年中心成为宝山区首批家庭医生制工作试点单位,成立了1个家庭医生工作室,逐步开始家庭医生工作,之后在2012年和2013年又分别成立了4个和9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实现了家庭医生地域全覆盖。中心通过主动与村、居委联动,发放家庭医生名片等多元化形式扩大宣传力度,通过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逐步建立了两者的“伙伴”关系,并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预约登记、双向转诊、健康评估等7项优惠服务,开展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筛查、随访,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中心制订了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方案,按照“4个率”,即签约率、服务率、规范率和满意率,对家庭医生进行考核评估。2013年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率分别达79.11%和92.00%,真正体现了双方在健康促进上互动、健康信息上互通、健康服务上互信的良好服务关系。

同时,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将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中医诊疗环境,改扩建形成独立的具有浓厚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中医堂”。中心在传统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做实做强基础上,增设4个中医专病门诊和2个中医诊疗特色项目(其中1个为市级项目);围绕脑卒中后遗症及伤残患者开展的中医康复服务效果明显;采取中医工作下沉社区,中医科医生每周定期下服务站进行诊治。中心把中医纳入健康管理,对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分类制定中医保健方案;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入居民健康档案,使居民对中医健康保健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率不断提升,中医科年均门诊量达5万人次。2011年成为“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单位。

中心“健康智慧屋”为健康宣教提供必备设施和场所,是一种智能化、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模式。社区居民在舒适的环境中通过健康自测了解自我健康状况,提高对疾病的早期干预、疗效评估和防病治病水平。对于自测中发现的早期慢性病,纳入家庭医生慢性病管理,进一步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率;对于亚健康人群,通过引导帮助他们新建一套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拓宽社区卫生服务内涵,体现人道主义关怀,中心2013年完成舒缓疗护病区改造,开放舒缓疗护病床10张,让患者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真正实现“关心一个人,关怀一家人,感动一群人”的社会效益。

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促进社区服务和谐

中心始终坚持“敬业诚信、团结进取、真诚奉献、服务社区”的服务宗旨,树立“扬帆远航”的服务品牌,不断丰富拓展文化内涵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形成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通过“服务之星”评优,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提倡互助友爱;以演讲比赛、形象展示、技能比武等形式开展 “三人行”活动,激发职工集体荣誉感;主题为“弘扬职业精神、共建书香家园”的读书活动有效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素养。通过事业凝聚、物质凝聚、情感凝聚和文化凝聚,达到以人为本、和谐相处、促进工作的目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中心将继续不断开拓、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以科学人性化的管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打造高品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为“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目标而不懈努力。

(收稿日期:2014-03-21)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地处北上海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21 500 m2,建筑面积11 500 m2,服务面积37.91 km2,下设18个村、38个居委,常住人口19.18万,户籍人口6.02万,形成1个中心、4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11个卫生服务点的服务网络。近年来,中心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中医全科社区实习培训基地”、“上海市花园单位”,成功入围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五届蝉联“宝山区文明单位”,2013年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以软硬件建设为抓手,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中心在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服务理念,重新调整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中医药服务区域布局,面貌焕然一新。中心内指示牌、流程图、告示栏规范清晰,设有开放的“便民服务中心”,规范的“一人一诊室”和“一床一帘”以及井然有序的电子叫号系统。此外,还设有划分独立区域的“中医堂”、“爱心哺乳室”、“换尿布点”,形成诊室规范化、布局合理化、服务人性化的就医环境。社区人才是中心的核心力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中心采取“请进、招入、送出”的办法,夯实人才队伍。中心不断优化人员结构,3年来培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名,现有副高职称2名,中级职称43名,硕士1名,在读硕士3名。在强化人才培养方面,中心目前拥有上海市中医社区“杏林新星”培养对象2名、上海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员1名、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对象各1名。近3年来,中心先后承担市、区科委课题5项,在各级各类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8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中药熏蒸治疗跟痛症》获得上海市中医药诊疗特色项目。 以内涵建设为根本,推进社区服务发展家庭医生制工作是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基础,以居民全程、持续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中心制定了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三步走”的战略,2011年中心成为宝山区首批家庭医生制工作试点单位,成立了1个家庭医生工作室,逐步开始家庭医生工作,之后在2012年和2013年又分别成立了4个和9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实现了家庭医生地域全覆盖。中心通过主动与村、居委联动,发放家庭医生名片等多元化形式扩大宣传力度,通过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逐步建立了两者的“伙伴”关系,并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预约登记、双向转诊、健康评估等7项优惠服务,开展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筛查、随访,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中心制订了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方案,按照“4个率”,即签约率、服务率、规范率和满意率,对家庭医生进行考核评估。2013年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率分别达79.11%和92.00%,真正体现了双方在健康促进上互动、健康信息上互通、健康服务上互信的良好服务关系。同时,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将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中医诊疗环境,改扩建形成独立的具有浓厚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中医堂”。中心在传统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做实做强基础上,增设4个中医专病门诊和2个中医诊疗特色项目(其中1个为市级项目);围绕脑卒中后遗症及伤残患者开展的中医康复服务效果明显;采取中医工作下沉社区,中医科医生每周定期下服务站进行诊治。中心把中医纳入健康管理,对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分类制定中医保健方案;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入居民健康档案,使居民对中医健康保健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率不断提升,中医科年均门诊量达5万人次。2011年成为“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单位。中心“健康智慧屋”为健康宣教提供必备设施和场所,是一种智能化、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模式。社区居民在舒适的环境中通过健康自测了解自我健康状况,提高对疾病的早期干预、疗效评估和防病治病水平。对于自测中发现的早期慢性病,纳入家庭医生慢性病管理,进一步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率;对于亚健康人群,通过引导帮助他们新建一套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拓宽社区卫生服务内涵,体现人道主义关怀,中心2013年完成舒缓疗护病区改造,开放舒缓疗护病床10张,让患者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真正实现“关心一个人,关怀一家人,感动一群人”的社会效益。 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促进社区服务和谐中心始终坚持“敬业诚信、团结进取、真诚奉献、服务社区”的服务宗旨,树立“扬帆远航”的服务品牌,不断丰富拓展文化内涵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形成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通过“服务之星”评优,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提倡互助友爱;以演讲比赛、形象展示、技能比武等形式开展 “三人行”活动,激发职工集体荣誉感;主题为“弘扬职业精神、共建书香家园”的读书活动有效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素养。通过事业凝聚、物质凝聚、情感凝聚和文化凝聚,达到以人为本、和谐相处、促进工作的目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中心将继续不断开拓、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以科学人性化的管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打造高品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为“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目标而不懈努力。(收稿日期:2014-03-21)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庭医生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社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