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慈善事业创新发展

2014-08-07李刚

慈善 2014年3期
关键词:非营利慈善事业慈善

李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都在贯彻会议精神,这个精神非常重要,信息量也很大,其中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所以,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梳理好工作思路,对于慈善事业来说尤为重要。在国家深化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怎么样来理清自身的发展思路,怎样去拓展慈善事业的发展空间,这是一个大课题,一篇大文章。

一、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刻内涵,推动慈善事业的创新发展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坚定政治立场。我体会主要把握三点:1.“二个不走一个走”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政治定力。3.坚持党的领导,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我们做好慈善工作,特别是增强自身的政治定力,坚定走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发展道路是很重要的。

(二)全面深化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之前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这次是起“决定性”作用,仅仅几个字的改变,却是非常关键。回顾历史不难看出,之前的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是某一个方面的突破,从局部领域改革推动发展。但是到今天,很多矛盾积累起来了,靠单方面的改革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所以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并不是局部的突破而是全面推进,这具有更深层的意义,我们需要深刻领会: 1.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必须全面推进形成合力冲破瓶颈的制约。2.发展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发展,发展是关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也是为了发展,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3.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三)要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使社会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1.从政府的角度讲,就是要简政放权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不管了,确切地说政府就是管政策、服务、规范。要出台政策,服务水平要提升,规范管理要跟上。2.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用市场实现人、财、物要素的最佳组合。铁路、油田等国有性垄断企业要面向社会资本开放,交通也要向民资开放。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由市场来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我觉得这种执政的理念对于慈善事业以及劝募市场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理念的变化往往会对一项事业产生重大的影响。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就会对市场经济、慈善事业少搞强制性命令,这是大趋势。用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来配置资源,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最优化。3.社会的作用。都说“政府管不到的、市场管不了的,要社会去做,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盲区。”我认为,这本质上反映国家的软实力。理想的状态是非营利组织的服务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要深入思考朝哪个方向去拓展,去提升。

(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对于这点,我们要联系自身实际,因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涉及到社会管理创新。简要分析,我觉得它有三个要素,即:社会政策、社会组织、社会服务。1.公平合理的社会政策。目前政府已经在做了。比如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这本身就是一种提升。而政府在财政资源配置上也会有一个转型。2.积极有为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登记制度现在已经放开了,大体有四类:商会类、慈善公益类、科技类、社区服务类。要培育劝募市场主体。现在我省基金会注册登记权力从省已下放到市里。凡是市、县一级的基金会可以到市里去审批。还有社区慈善公益组织属于备案制,要进一步放宽、激活这个机制。3.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非营利组织多了,必然加剧资源的竞争,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要认清形势,抓住机会,深耕基层。如果还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抱着“等等看”的态度,那就肯定会错失良机,后悔无穷。以人为本的动力来自需求,瞄准需求,因时而动会给我们创造无限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担当,推动慈善事业加快发展

(一)深入实践,加快创新,进一步推动慈善工作机制化建设。我们要着力于“六个更”,推动创新发展:1.思想更解放。要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去考虑自身的发展思路与定位。要深刻认识现代慈善事业的地位与作用,即:(1)财富分配。关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年初有了国家发改委的第20条: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并把它作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第三次分配。(2)道德建设。这很好理解,因为慈善就是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3)劳动就业。这个行业的发展是可以安排大量劳动就业的,现在的问题是国家政策要配套。在美国有10%左右的人在从事非营利事业。当然,非营利行业的涵盖很广,比如行业协会、社区组织也属于非营利的范畴,慈善只是其中一类。但我国所占的比例还很低,不到2%,发展潜力巨大。慈善事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4)生活品质。富裕并不代表幸福,现在经常听说这种情况,家里因为有了很多财产而不和睦。现在企业家的观念也在变,社会责任担当在增强,把钱这样放着还不如去做点好事,做点慈善。再比如工薪阶层也很需要做慈善,参加慈善活动已成为改善生活品质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切入这些需求,因为“需求”才是大舞台,当然这个“需求”并不只来自弱势群体,富人也有需求,因为富人参加慈善事业也是一种需求。(5)社会和谐。要达到社会和谐必须要发展非营利组织、非营利事业。以前我经常举一个例子:在中国很少会有机构去做监狱的慈善项目,为什么不可以到监狱里去为服刑人员进行一些劳动技能的训练,使这些服刑人员学会一门技术,出狱之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这样社会成本也可以大幅度降低。当然这些都需要观念的更新和社会政策配套。2.组织更包容。我们的组织机制现在比较封闭,要开放一点,要欢迎草根组织加入慈善机构。市、县慈善总会要探索组织机制的转型,建立独立的基金会。就像残联一样,残联是一个组织,下有残疾人基金会。红十字会下面有一个红十字基金会。我们慈善总会也可以建立一个慈善基金会,它受慈善总会领导,这种架构很好。吸收草根组织的加入,有利于我们调动、整合资源。建立基金会,有利于提升服务能力。3.机制更灵活。要紧盯市场,在筹款机制上进行更为广泛地实践与探索,要研究社会心理。捐赠者的心理已经起很大变化了,大家都搞“一日捐”,并不是说一日捐不好,但是现在的一日捐和以前的一日捐能比么?未来的一日捐更难。现在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如果要靠摊派来捐钱,大家很有可能不愿意捐。概括地说就是要研究社会心理,培育劝募市场,推动服务创新,满足社会需求。以前我们有一日捐、冠名基金、留本冠名基金、物资捐赠等。而这几年我们有些创新:网络捐赠、小额捐赠、造血型救助、慈善实体建设等。这些都是拓展和创新。在运作的过程当中,不要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包干,要加强社会参与。机构来组织,大家来参与,让捐赠者增强参与感。要重点围绕创新、市场、营销三大要素,摸着石头过河,开创慈善事业新局面。4.运作更透明。增强组织运作的制度化、公开化、程序化、法制化。当下我们最弱的就是透明慈善的技术支持,网络建设滞后,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没有很大提升。这是透明慈善要强化的比较重要的方面。5.服务更专业。服务要提升能力推动专业化,应对市场挑战,实现持续发展。要吸纳优秀人才,培育职业团队,强化能力训练,激励志愿服务,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具有较强专业素养充满活力的慈善工作者队伍。6.管理更规范。管理的重心在于自律。要把推进行业自律作为规范管理的重点来抓,健全民主决策、科学管理、自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各种程序和规范,保障慈善组织运作机制的规范、效率、透明。

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营利慈善事业慈善
Bringing clean water to millions 净水进万家
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促进社会向善向上
肩负使命的奶奶
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人量身定做衣服
慈善事业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慈善事业立法正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