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

2014-08-06张启元

共产党员·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失业劳动者毕业生

张启元

中央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下行的双重压力,党和政府统筹考虑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的就业工作,不断增强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注重把增加就业岗位、培训从业人员贯穿到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之中。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性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积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就业信息监测和全国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失业风险有效控制的目标,保持了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和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是长期的。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都会对就业工作产生影响,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随着技术进步加快和产业优化升级,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将更加凸显,造成一些新兴行业专业人才、中高级人才供不应求,而一些传统行业、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的行业却出现大批失业人群,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高校教育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不相匹配, 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突出。劳动者能力素质和就业技能较低,职业技能培训薄弱,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偏低问题突出。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难度依然很大。三是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对促进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以及职业培训不能满足需要,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劳动力流动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劳动者利益诉求发生新的变化,劳动关系协调难度加大。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劳动关系矛盾凸显,就业公平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业歧视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就业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进一步明确任务和方向,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创业就业的体制机制建设。要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和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各项经济调节政策促进就业,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均等化的就业创业服务。健全促进就业公平的体制机制,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更多用于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

二、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解决好就业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各级政府在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对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重大调整时,要更加注重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要根据实现更加充分就业目标的要求合理确定经济发展速度,使促进就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部进程,加强对经济增长、就业的统筹协调,把握好两者之间的黄金平衡点,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三、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要全力推动落实国务院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就业工作总体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要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高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创业。

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解决好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就业困难人员一般指大龄、身有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要从政策上对这些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特殊帮扶,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把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转变为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为农业富余劳动力开辟更多的生产和就业门路。完善并落实创业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消除流动就业的制度壁垒,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进一步健全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积极调整教育结构,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度,引导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合理确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完善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五、以创新引领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健全创业培训体系,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鼓励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推进创业政策落实,促进小额担保贷款规范发展,优化创业环境。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型城市建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更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改善创业环境,完善并落实鼓励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支持、场地支持、工商注册等政策。在推动劳动者自主创业过程中简化程序、规范操作、提高效率。加强创业意识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营造鼓励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六、强化公共就业服务

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人才服务体系,健全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管体系。加快人力资源配置领域的改革进程,逐步消除人力资源市场城乡分割、地区分割和身份分割,促进城乡各类劳动者平等就业。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和提供公共服务、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规范服务的市场运行格局,推动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市场运行机制。探索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推进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所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作用,提升人力资源开发配置和服务能力。健全就业失业信息监测制度,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监测体系,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发布制度。

猜你喜欢

失业劳动者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劳动者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最“叛逆”的毕业生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