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量,在这里迸发

2014-08-06毛新华赵阳孙宏波

共产党员·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幸福村百姓村民

毛新华+赵阳+孙宏波

他,始终践行自己的承诺,做到公权一丝一毫不乱用,公款一分一厘不乱花;

他,以为群众谋幸福为己任,不遗余力地解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问题;

他,从转变观念入手,因村制宜,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他就是台安县西佛镇古洞村、幸福村、姜荒地村党组织书记田相斌。2013年10月,田相斌荣登“中国好人榜”,是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村党组织书记。

田相斌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他总是有使不完的力量?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他任职的3个村,倾听百姓给出的答案。

百姓“求”来的村书记

台安县西佛镇古洞村有1300多口人,村里几大姓彼此沾亲带故。村民们想不到,把村子治理得最富、最像样的“能人”却是个“外来户”,这事还得从19年前说起。

1995年9月,30岁的田相斌从鞍山市橡胶一厂下岗后,经人介绍到与古洞村毗邻的古洞林场承包300亩荒地。虽然全家人坚决反对,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不当市民当农民的道路,这一干就是19个年头。

从干农活儿的“门外汉”变成栽田种地的一把好手可不容易。头一年,田相斌踏着农活儿的时间节点,播种、间苗、施肥和打药,一年忙到头,扣除本钱后所剩无几。这让他意识到,要想依靠传统的耕种方式致富行不通了。于是,田相斌四处拜师学艺,还把农林专家请到田间地头分析研究,确立了低洼地改种优质稻、缓坡地种玉米、沙包地栽种经济林、庭院里饲养肉牛的“种养”方案。这在一些村民看来就是“瞎折腾”,然而当年,他却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这个“外来户”不简单。村民们开始对田相斌刮目相看,纷纷向他请教种地、养牛的诀窍,田相斌有问必答。不仅无偿传授技术,他还积极帮助缺少资金的村民脱贫致富。田相斌用真情滋润着百姓的心田,传递着爱的暖流,也吹暖了古洞村的民风。

村民张忠良、孙岳兰夫妇永远记得,老张母亲去世时,夫妻俩举借无门,欲哭无泪,是田相斌包揽一切费用,把自己的新车当灵车,跑前跑后,帮张家办了一个体面的葬礼。在他的感召下,村里百姓第一次集体为一个“穷人”送葬。

村民李国发全家人不会忘记,老父亲因为神智不清走丢了,正当全家人急得不知所措时,是田相斌请求村里青壮年:“赶紧找人,我给你们开工钱”,连续三天三夜,组织大家找遍村庄方圆30多里地的水塘、沟渠、玉米地和树林,才找到老人。抱着奄奄一息的老人,田相斌认真地为他擦洗着身子,轻声地安抚着,那一幕永远定格在古洞村百姓的心中。“工钱”谁也没要,但老百姓却把田相斌对他们的爱永远留在了心间。

打了10多年的交道,古洞村大多数百姓已经把田相斌这个“外来户”当成了“家里人”。田相斌在家排行老三,村民都亲切地叫他“田三儿”。有个别村干部处事不公,村民们向田相斌倾诉;村痞欺负百姓,百姓把田相斌当作家里人;邻里闹矛盾,大伙请田相斌主持公道;儿女不孝顺,老人请田相斌代为教育。不为别的,就因为村民服他、信他。

2004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有村民劝他参选。田相斌没同意,他说:“我是个外来客,跟着掺和啥?”转眼过了3年,又到村委会换届时,村里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登门拜访田相斌。两位老人话未出口,就“扑通”一声跪在他面前,老泪纵横地说:“田三儿,我们代表村民请你竞选村主任,你不答应我们就不站起来!”田相斌见两位老人不肯起来,也眼含热泪双膝跪在老人面前,听着老人的恳求和诉说。两位老人最后恳求道:“我们今天跪地求你,就是看到你有一副好心肠,有一身致富的好本领,能为村民作主,能为百姓造福啊!”此时,屋里屋外已围满了村里的百姓,大家高喊着:“田三儿,咱老百姓相信你!”民心难违,田相斌答应了,一是不想让老人为难,二是村委会不作为、村民过穷日子这些事,也着实让他看不惯。

2007年4月10日,古洞村老百姓用选票把他送上了村委会主任岗位,930人参选,他的得票数高达760张。2008年,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一肩挑。由于在古洞村工作业绩突出,2010年1月,西佛镇党委一纸“任命”,让田相斌兼任幸福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2月,田相斌又“临危受命”,兼任姜荒地村党支部书记。

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可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感受最深。提起在3个村刚上任时的场景,田相斌至今难以忘怀——

2007年,刚任古洞村村委会主任时,时有村痞到村里闹事,原村委会主任占着办公室不搬,村“两委”班子成员左右观望,村里还欠22万元外债。

幸福村的情况比古洞村更糟糕。与古洞村相邻的幸福村一直流传着一句老话:“幸福村不幸福”。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2010年春节前,当田相斌来到幸福村上任时,眼前的情景还是让他心一凉:屋里黑黢黢冷飕飕,唯一的取暖设备是一台坏了的“小太阳”;用手一摸,桌上厚厚一层灰;想喝杯热水取暖,村部通讯员的话噎死人:“村部没壶,得朝村民借。”“你们这是啥村,连个水壶都没有?”通讯员回了句:“别说壶,连笤帚都没有。”一看村里账目,田相斌更上火:除了218万元外债,一分钱流动资金都没有。

2012年,又是春节前,西佛镇领导把后进村姜荒地村也交到田相斌手里。上任第一天,他跨过堆满鸡粪的村部院门,刚走进没一个齐整桌椅、每个门扇都有窟窿的村部,立即有50多人攥着上届村委会打的白条前来要账。一查,村里欠下的外债高达230万元。

就是这样3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在田相斌的治理下短短几年时间便华丽转身,一跃成为全省有名的文明村、富裕村、幸福村。一个连村干部都没有当过的“外来户”是如何做到的,让我们见识一下这个三村“大帅”的治村高招。

新官上任敢捅“马蜂窝”

多年来,田相斌养成一种习惯,无论到哪个村,基本不坐办公室,有时间就到田间地头或村民家,拉家常、听意见。为了方便群众找他,到每个村上班的第一天,他就把自己的手机号贴在村部门口,每天24小时开机。这个方法还真管用,刚到村里任职时,他的手机成了“热线电话”,最多时每天接100多个电话,白天晚上都有人找他反映情况。就这样,不但拉近了他和村民的感情,也让他梳理出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干部用集体的钱大吃大喝,村里治安混乱,土地分配不公,村务不透明……田相斌一一写在本上,记在心里,并下定决心要各个击破,还百姓一个公平。

古洞村前几任班子都在村里设小食堂,部分村干部和村民经常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整天无所事事。这不但增加了村民负担,也败坏了村里的风气,村民敢怒不敢言。上班第一天,田相斌带着班子成员来到村部的小灶台前,两句话掷地有声:“只要我当村主任,任何人都不允许用一分钱的公款在此吃喝!”说完,抡起大锤把灶台、炊具砸了个稀烂。村民闻知后,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从此,田相斌上任第一天砸锅台、拆小灶的事成为百姓众口相传的佳话。田相斌郑重向百姓承诺:不用村里一分钱公款搞接待、不抽公家一支烟、不加公家一滴油、不吃百姓一顿饭、不收百姓一份礼。这个承诺,田相斌从古洞村带到幸福村,又从幸福村带到姜荒地村,得到了村民的极大认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田相斌在每个村任职时都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要求所有村民遵守。有一次,田相斌家中建房,工程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在村民生产用地上挖土垫房基地。田相斌得知此事后,马上让工程队将土运回去,并多加了200元运费。村民们都劝他说,工程队的人也不知道这个规矩,这几车土就算了吧。可田相斌说:“定下的规矩,谁也不能改,我更不能改。”

“每走三步路,我都要回头看两步,看看自己为百姓服务的路有没有走歪。”这是田相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自己摸索出的一条为政之道。

土地分配不公是村里干群关系对立的焦点。在村里生活多年,田相斌早看在眼里。由于以往村里管理混乱,一些村干部、村痞村霸占用了百姓大量土地,百姓怨气极大。拿古洞村为例,有个村霸吃喝不愁,却多占56亩好地,亩产玉米千斤以上。而其他村民人均2亩地,还都在沟边路边,亩产玉米最多300斤。“这么个分地法,村民心里怎么能不恨?”田相斌决定捅这个“马蜂窝”,还百姓一个公道。重新划分土地的消息一经传出,不断有威胁诽谤的短信发到田相斌和妻子的手机上,甚至有村霸揣着尖刀四处扬言:“谁分我的地,我就捅死谁。”

面对重重压力和威胁,田相斌不为所动,他对镇领导说:“只要百姓选我当这个村主任,组织信任我这个党支部书记,咱就要把百姓关心的问题解决好。”田相斌组织村民代表重新丈量全村所有耕地,对照土地承包合同挨家挨户认证,从一些村干部、村痞村霸手中共清理出200多亩多占的耕地,清查出违规承包林地、鱼塘的合同10余份。在田相斌的建议下,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取集中竞标的方式,对村集体土地、林地和鱼塘重新发包,盘活资金近百万元。

通过这项工作,田相斌悟出了一个理儿:只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就没有干不了的事。在幸福村、姜荒地村,他先后清理不合理合同数十份,盘活资金300多万元,化解村级债务200万元。

村里治安不好也是百姓反映强烈的主要问题。过去,3个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秋收时丢失粮食的问题。每年秋收时,本应是村民最高兴的时候,却个个愁眉苦脸、紧张兮兮,就怕一不留神,辛苦一年的劳动果实被偷走,搞得百姓人心惶惶。田相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时就急了:“绝不能让百姓再有损失。”

田相斌说到做到,等到秋收时,他把自己的车放家里,买了一辆自行车和一套迷彩服,亲自下地看守。每当村民中午回家吃饭、晚上回去睡觉时,他就骑着自行车到地里转悠,晚上有时甚至猫在简易窝棚里过夜。田相斌还制定了护秋公约,对被逮住现行的严厉处罚,不管谁讲情都不给面子。有一次,田相斌抓到一个来偷庄稼的人,就黑下脸来进行处罚,那个人找镇领导为他说情,田相斌丝毫没留情面,直到那个人交了罚款。其他“损贼”见田相斌逮住一个重罚一个,就再也不敢来偷了。现在,老百姓的玉米、大豆即使放在地里一周,也没有人去拿。

村民关注村里的财务支出和村里重大事项的决定。所以,每到一村,田相斌把村里的事都拿到桌面上来,由党员和村民代表讨论,让大家决定,决不自己一人说了算。村里的各种账目全都放在会计的桌面上,老百姓随时都可以查看村里收入多少,支出多少,都干了什么。他还实行村里存款的银行卡密码由村支书和会计两人掌握,一人3个数字,防止个人挪用公款。

下面仅举两个例子,可以佐证田相斌实行村务公开的决心和力度。

幸福村重新发包土地,盘活了300多万元资金,这些钱干什么?经过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反复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首先建活动场所,余下的钱再用来修砂石路、建自来水设施。在哪儿选址、盖多大房子、需要多少钱,都由大家商议后决定。会后,田相斌组织实施,让老百姓监督,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

为了让真正困难的群众享受到低保,田相斌每次上任不久,都要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现场宣布议题,现场投票,现场唱票,票选决定全村低保对象。每次结果一宣布,全场掌声雷动。

这一切,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一种团结的力量在增强,一股干事的热情被点燃。

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改变了村里的精神面貌后,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成为村子发展的当务之急。毫不夸张地说,田相斌上任前,3个村的环境都可以用“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来形容。田相斌决定啃下这根“硬骨头”。

3个村中数姜荒地村的环境最差。村民徐仲奎说:“姜荒地村就是一个垃圾村。”对此,田相斌感受也很深:“刚到姜荒地村时,村里那个垃圾山把我吓了一跳,有2米多高。这要是到了夏天,得臭气熏天!”田相斌立即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大家一致同意清理垃圾堆。村里雇了一台挖沟机和几台垃圾车。刚开始,来清理垃圾的人以为村里的活儿好糊弄,拉半车就走。田相斌发现以后,天天在现场监督,38天以后,堆积了10多年的垃圾清除了,老百姓的心里也敞亮了。村民们都说:“你把我们一辈子的垃圾都清走了,把几任班子办不了的事给办好了。”

清理垃圾只是第一步,要实现村子真正发展,就要修路,这也是村民们长久以来的心愿。田相斌上任前,3个村都是泥土路,村民下雨天外出,往往是脚穿雨靴、手提皮鞋,步行出村后,寄存雨靴再换皮鞋。

“河流环绕泥泞路,何时沟壑变坦途”,这是幸福村一位退休教师写的《盼修路》中的一句话,也是全体村民的愿望。“以前,只要一下雨,村路就变得泥泞不堪,雨水大时,排水不畅,路面的积水没膝深,徒步行走都很困难,更不用说车辆行驶了。”幸福村村民姚连伟回忆说。

这样的路况,别说村里的粮食、蔬果运不出去,购买的物资运不进来,就连从本村走出去的人都不愿回村里,外村的姑娘更不愿嫁过来,幸福村慢慢地成了远近闻名的“光棍村”。更让人心酸的是,村民金继保突发心脏病,120急救车却进不来,等村民们拆掉门板把病人抬出去后,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金继保永远离开了人世……田相斌听后痛心疾首,“修路,必须修路”。

修路,钱从哪里来?经过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同意,田相斌决定从盘活土地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其他由村民均摊,这个决定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拥护:“原先的村委会也要修路,可村里不拿钱,光让村民掏腰包。田三儿组织修砂石路,村上出一大半钱,剩下的大家拿,我们都赞成。”

钱的问题解决了,田相斌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动工了。这时,又有新问题出现了。有些村民把柴禾垛堆在路边,把厕所建到墙外。还有一些老住户、村霸,仗着自己在村里有些势力,说什么也不把占用的地腾出来,有的人知道要修路的消息,在路中间栽树,还有人甚至躺在推土机前面阻拦施工。要修路,就得先解决这些问题。那段时间,田相斌每天早出晚归,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反反复复跟村民讲修路的好处。嘴皮子都磨破了,村民终于全部同意修路了。

那些天,田相斌总是第一个来到工地,最晚一个离开工地,累了与村民席地而坐谈话交流,渴了喝一口自家带来的白开水,饿了啃几口干面包。有田相斌这个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干,全村人也有了干劲儿,有的挥锹铲沙,有的抬杆架线,有的绿化路沿,个个忙得满头大汗。与此同时,田相斌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一系列民生工程开始兴建。

现在,3个村的环境都大变样:宽阔平整的砂石路铺到每个村民家,美观节能的照明灯架到每个村民家,甘甜清凉的自来水送到每个村民家。村里通上了直达县城的公交车,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灯光篮球场、多功能健身广场……百姓脸上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西佛镇党委组织委员马术玲动情地说:“田书记就像一个魔术师,人到哪儿,哪儿就大变样。过去3个村脏乱差,现在3个村都变成了漂亮的示范村;过去上访告状成风,近年来3个村没有一人上访,没有一封告状信,没有发生一起案件。”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致富奔小康,是老百姓最大的心愿,更是田相斌最挂心的事儿。为此,他横下一条心:致富奔小康的路再远、再苦、再难,也要带领乡亲们一直走下去。

“村里要大发展,实现村民真正富裕,要发展主导产业才行。”种植发展寒富苹果,成了田相斌带领村民致富的第一件事。古洞村村民之前只种玉米,即使收成好,每亩地最多只能挣六七百元,而隔壁的西平林场种的寒富苹果每亩地最多能收成上万元。“古洞村的土质沙性太强,春天一刮风满天都是土,等到旱的时候农作物都长不齐,果树正好适合咱们这个土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田相斌得出这一结论。

田相斌想让村民“改弦更张”,可怎么说村民都不干。为了转变村民的旧思想,田相斌跑到老支书王云海家,当田相斌跟他说起种植寒富苹果这事儿,他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嘴里还说:“西平的苹果,我知道,没鸡蛋大,能打死人。”田相斌说:“你要是这么说,咱就打个赌。”就这样,田相斌拉着老支书爷俩到西平林场实地去看,还请种植户现场讲解,苹果的个头、收入都让他们大吃一惊,老支书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输了。通过他俩的极力宣传,田相斌又趁热打铁,自己掏钱雇来客车拉着村民到邻村去参观,上午去3车人,下午又去3车人,临回时还给每个村民买回两个大苹果。村民看到邻村的情况,心里也有了尝试改种苹果的想法。田相斌看时机成熟,马上请来果树专家,给村民介绍种苹果的方法,第一个种苹果的村民,田相斌还给予资金帮助……就这样,村里的玉米地逐渐变成了苹果园。种了16亩苹果林的村民韩玉武算了笔账:往年种玉米,一亩地丰产利润六七百元,种苹果亩产收入1万多元。“当初转产,大伙心里也打鼓:种玉米效益差但来钱快,种苹果能不能种好不说,前三年都得搭钱。现在一看,转产还是对路。我们真是摊上好村干部了。”

2010年,田相斌到幸福村任职后,发现幸福村的土质和古洞村不一样,他又开始琢磨幸福村的主导产业。这时,村里一位叫张玉忱的老党员引起了田相斌的注意。张玉忱多年来一直研究花卉产业,早在1984年,张玉忱培育的第一批花卉“福禄考”让他一夜之间成了“万元户”。但是,由于没有形成生产规模,这几年也只是小打小闹。凭着多年和农业打交道的经验,田相斌感觉这个产业有前途。于是,他立即带领村里种植大户到外地考察。经过考察,大家一致认为:花卉产业收入高,符合幸福村实际。就这样,幸福村上千亩的花卉园很快建成了。从最初的试一试到现在客户盈门,如今的幸福村真正走上了幸福路。

到姜荒地村任职后,田相斌又因村制宜,在姜荒地村发展棚菜产业。3个村主导产业不同,需要的农业技术也不同。为了提高产量,田相斌想方设法找专家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我就是脸皮厚,非学点啥才走。”田相斌笑着说,他没事就往市内、省里跑,到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鞍山市农委等地方找专家。为了学到知识,田相斌只要有空就看农业方面的书。他还邀请农业专家到村里,手把手指导村民。

在田相斌的帮助和带动下,3个村涌现了一批致富能手。古洞村村民崔继龙养牛没有本钱,田相斌积极协调帮其贷款。如今,崔继龙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户,逢人便说:“没有田书记相助,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幸福村村民何淑芬靠发展棚菜产业致富,提起田相斌也是心怀感激:“刚开始干这个项目时心里也没底,是田书记帮我解决了资金问题,又教给我技术。我现在一亩地年纯收入就是5万元,前几天刚卖了一茬网纹瓜,现在又种了一茬西瓜,今年又不能少赚。”

促进老百姓增收,要因村制宜,还要因人制宜。在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基础上,如何让剩余劳动力走出去创收,也是田相斌思考的一个问题。在田相斌的支持帮助下,古洞村的村民乔书江、崔晶山分别组建了工程队,现在队伍达到200多人,每年人均收入四五万元。这样,老百姓又多了一条增收的渠道。

一处一个精彩,古洞、幸福、姜荒地3个村富了,村民打心眼儿里认可了田相斌。

在采访的最后,田相斌向记者透露: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将代表台安县参加鞍山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讲团巡讲活动。谈及未来,田相斌还有更远大的目标:“我还想再找一些新的项目,引进一些新的品种,发展蔬菜合作社,让所有村民都富起来。”

听后,记者不由感叹:这个三村“大帅”靠着组织信任和百姓支持的力量,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迸发活力,创造出惊人的“倍增效应”。

猜你喜欢

幸福村百姓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幸福村之星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不让百姓撇嘴骂
激发“新能量” 点亮“幸福村”
百姓记着你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百姓看家“风”
幸福村8号(中篇小说)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