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与文化马文化之古今

2014-08-03撰文

中华民居 2014年1期
关键词:马术传统文化

撰文/周 媛

马与文化马文化之古今

撰文/周 媛

马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皇冠,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框架。可以说,没有马文化就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今天。

马之民族

马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开始驯化马,马就凭着其所拥有的与其它动物不同的自身价值——力量、速度,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军事等都曾与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对战争的影响更加深远,以至于评价功绩比喻为“汗马功劳”。自春秋以来,中国历朝历代的开国帝王都是从马背上赢得江山。马在人们生活生产中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不断地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发展,也为工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这个过程中也渐渐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地不同马文化。

藏族自古以来是一个兼营农牧的民族,他们很早就开始了逐水草而牧的历史。马的饲养是藏族先民从单纯狩猎走向畜牧业的一大标志。婚礼中的抢狐皮帽己经有马术角逐的味道了。马术的角逐在西藏是民间社会中具有狂欢性质的竟技活动。马球是古代藏族有名的马术角逐。世世代代在马背上成长起来的蒙古族马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比如,游牧生活所需的蒙古袍、蒙古靴子等民族服装;马鞍、套马杆等马具就是典型的马背文化之组成部分。有了马才能够在无垠的大草原上放养成群的牛、羊和骆驼等牲畜。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每年一次举行庆贺牧业大丰收的传统盛会——那达慕大会,其中必有的一个项目就是赛马。

马之信仰

千百年来,随着中国马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马文化对中国人的精神寄托、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逐步深远,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

北方游牧民族自古有祭马的民间风俗,流行世界各地。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为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而马步为马灾害的神灵。足见马在草原人民的心中占据着怎样神圣的位置。与马有关的趋神避邪、求交好运的仪式在藏区也异常丰富。

民间艺术里,马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有剪纸马、木雕马、以马为吉祥图案的木雕家具等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文化长期以来都是以“吉祥”为核心价值,其中包含有祝福、祈祷、激励、成功等象征意义,例如“马到成功”已经成为了人们相互间祝福的代名词,寓意事事顺利;用“龙马精神”来激励人,赞颂其健旺非凡。而在所有鲜活的象征动物中,与马有关的成语中出现贬义成分的机率最低。

马之运动

在运动方面,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喜欢马匹运动。以赛马为例,战国时代就有“田忌赛马”这个经典故事。到了汉唐期间,中国人更向难度挑战,玩耍由吐蕃传入的“击鞠”,也就是现代的马球。可是,由于“击鞠”是古代的贵族运动,没有在民间普及,所以这种运动很快就失传了。

至于马术,大多数人以为是西方人发明,其实中国人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发明马术。马术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宫廷娱乐活动,在唐代最为流行。每当皇帝寿辰,舞马表演是必备的表演项目。据了解,舞马的演出规模宠大,每次表演的参与马匹多达一百匹。它们会随着音乐舞动身躯,有时甚至会表演衔杯祝寿等高难度项目,可说是“盛装舞步”的前身。舞马精彩的表演,得到当时的西域使者赞赏,遂将舞马文化辗转传至中东地区,直到近数百年,舞马项目传至欧洲,发展成现在的马术比赛项目。

猜你喜欢

马术传统文化
马术:鲜衣怒马少年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西班牙 马术周
马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