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基点

2014-08-02李艳杨源

决策探索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公民民主价值观

李艳++杨源

党的十八大报告顺应我国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价值观念,提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融汇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价值追求。也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因此,我国现代社会培养的公民,应该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公民素质。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主力军——大学生,其公民意识的强弱与公民能力的大小,能否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国家公民素质,承担起现代社会中的公民责任,是我国高等院校是否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所以,高校要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教育,青年大学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行为选择的基本遵循,作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

一、大学生公民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阶段对我国各族人民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具体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共同理想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它是根据中国社会的发展历史阶段,国家、民族、个人的共同利益需求而明确提出的奋斗目标,具有令人信服的可行性、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对焕发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对凝聚中华民族力量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首要任务。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价值意识多元化,使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持怀疑态度,并且在思想道德修养课“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学习讨论中,不少学生的理想信念是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家庭幸福,没有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联系在一起。我国在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高校的大学生公民教育首先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的实现,是与国家、民族的理想信念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强大,民族复兴,才有大学生个人理想的实现和幸福。而国家强大,民族复兴,要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各个历史阶段,领导中国人民渡过难关,一步步取得胜利。今天,我们更应该坚信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自觉地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就能够健康地成长成才。

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公民教育,教育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志不强者智不达”,青年大学生只有立下远大的志向,才能产生为国家、民族前途而学的无穷动力;才能克服浮躁情绪,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学习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经得住物质的诱惑,耐得住寂寞,继承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为祖国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贡献出作为每一个中国公民应付出的青春和智慧。

二、大学生公民教育——民主法制意识教育

相比西方国家悠久的、系统的公民教育,我国著名学者李慎之先生指出: “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

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百姓进行的是“顺民”“奴化”教育,社会过度强调礼治与德治,忽视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过度强调人的依附与顺从,广大百姓的臣民意识、顺民意识严重,民众极其缺乏“民主”意识和“公民”意识。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代化的根本在于政治民主化发展。公民作为政治人,是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体,是有独立自主意识和自由权利的人,他们通过民主形式来参与国家的管理和社会的建设活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将公民意识教育与民主政治建设联系起来,可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代化需要千千万万具有公民意识的公民才有可能实现。所以,“公民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

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历史阶段,民主、自由、公平、公正的思想也已被广大学生崇尚和接纳,但是大学生虽具有民主观念,但对民主认识仍有局限,简单地认为民主就是自由;他们的公民法律意识也较欠缺,往往重视权利的享有而忽视义务和责任的担当,缺乏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质的认识,有的甚至盲目崇拜资本主义的民主。大学生毕业后将在社会建设中充当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公民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今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开展大学生公民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教育。教育大学生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时,不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教育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关系,了解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而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与法制健全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设法制国家。

三、大学生公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首先强调的是作为国家的公民,要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不仅要求大学生对自己祖国具有深厚情感,而且更要为国家承担义务和责任!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爱国主义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点内容,当然也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重点内容。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一些大学生在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深受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熏染,爱国热情有所下降。表现为热衷于西方的文化,欣赏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当看到“海归”者在国内更容易就业,待遇也高的现象时,期盼出国深造,为自己将来发展增添筹码等等,缺乏民族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是进行民族责任感教育。“所谓民族责任感是对国家、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的眷恋景仰,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支持,对国家民族的事倾力去做的信念和心情。作为一个民族的成员,理应有为民族事业奉献的自觉。”古人曾云,“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等。这种民族责任感从封建社会之士大夫身上延续到五四运动以来的绝大数青年大学生身上,大多数青年大学生具有这种甘做社会栋梁、为中华民族振兴不屈不挠斗争的民族责任感。但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是,在市场经济化的时代背景下,也有不少大学生缺乏民族责任感。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强化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意识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建设之中。使大学生能用爱国主义鞭策自己,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本领,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理性爱国是当今时代给大学生提出的爱国主义的新要求,所以教育大学生要理性爱国。如今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国际上发生的任何事件一瞬间就能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大学生爱国热情高涨,但分辨是非的能力仍需提高。因此,一听到中日钓鱼岛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等消息,容易反响激烈,对事件产生错误认知时,会产生一些非理性的、违反公民宪法规定的行为。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将不利于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利益争端,也不利于我国的国际形象。

所以,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维护社会的稳定,是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最富有社会责任感,他们的行动在国内往往有较大的影响力。教育大学生理性爱国,提高他们准确判断时代发展潮流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防止由于思想不冷静时所作的行为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所利用,最终给国家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及时合理地帮助大学生释放爱国情怀,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公民教育研究”(2011A88001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公民民主价值观
论公民美育
我的价值观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十二公民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