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医鉴定结论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2014-08-02

河南医学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法医鉴定鉴定结论伤情

卫 红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特种医学·

法医鉴定结论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卫 红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目的: 研究法医鉴定结论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需要进行法医鉴定的事件2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鉴定需要分成普通鉴定组(143例)与专家鉴定组(75例)。比较两组法医鉴定结论的准确性,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鉴定时机、医学资料收集、自述伤情真实度以及伤前状况均为法医鉴定结论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法医鉴定结论准确性影响因素较多,鉴定过程中应予针对性处理,确保结论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法医鉴定结论; 准确性;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刑事案件和治安伤害,民事纠纷和工伤、交通事故造成的调解赔偿以及裁定处理的事件增多,对于法医学鉴定的要求也逐渐增加[1]。然而,作为鉴定结论,可被认可为法定诉讼证据,其正确、准确与否往往能够对案件正确处理发挥举足轻重的效果[2]。因此,对于鉴定结论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即对此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需要进行法医鉴定的事件21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交通事故伤188例,工伤30例。被鉴定者年龄在16~75岁,平均年龄为(43.3±2.8)岁。工人166例,农民42例,干部职工10例。根据鉴定需要分成普通鉴定组(143例)与专家鉴定组(75例),两组在性别和年龄以及事故情况及职业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法医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包括以下指标:①鉴定时机,从有关部门批准可开始鉴定时计算。②医疗因素:医疗条件、治疗情况。③医学资料收集。④自述伤情及伤前状况:自述伤情真实度、伤前状况。⑤法医水平,即法医实施鉴定的综合能力。⑥逻辑思维,即法医在鉴定过程中进行判断的科学性和层次性。以鉴定结论的准确性作为因变量,鉴定时机、医学资料收集、自述伤情真实度以及伤前状况作为自变量,实施Logistic回归性分析,分析独立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两组法医鉴定结论的准确性情况单因素对比 专家鉴定组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在鉴定时机早占比92.00%(69/75)、医学资料收集丰富占比96.00%(72/75)、自述伤情真实度高占比89.33%(67/75)、伤前状况好占比90.67%(68/75),均显著高于普通鉴定组的64.34%(92/143),66.43%(95/143),59.44%(85/143),58.04%(83/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法医鉴定结论准确性的多因素分析 以鉴定结论的准确性作为因变量,鉴定时机早、医学资料收集丰富、自述伤情真实度高以及伤前状况好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逐步回归性分析后发现,鉴定时机早、医学资料收集丰富、自述伤情真实度高以及伤前状况好均为法医鉴定结论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两组法医鉴定结论的准确性情况单因素对比

注:与普通鉴定组相比,*P<0.05。

表2 法医鉴定结论准确性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法医鉴定结论的准确性与否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情况,亦为其基本要素之一。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升,法医鉴定逐渐在有关司法活动上发挥日益重要的辅助审判作用,其作为一种司法证据的医学技术基础,又为诉讼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直接关系到诉讼进程和判决结果,因此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又是司法改革当中尤须注意的内容[3]。但有报道称[4],诸多因素可能对鉴定结论产生影响,但临床对此类因素的报道多为陈述情况,缺乏科学性分析。鉴于此,本文通过统计学分析,以期为具体应用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专家鉴定组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在鉴定时机、医学资料收集、自述伤情真实度以及伤前状况等方面均显著高于普通鉴定组,进一步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后发现,鉴定时机、医学资料收集、自述伤情真实度以及伤前状况均为法医鉴定结论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符合国外Wallesch等[5]的报道结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如下几点:①在鉴定时机早方面,任何损伤在发生及发展时均有其基础原因及条件,表现为结构形态的异常以及机能代谢的异常,同一损伤可在差异性个体因素上表现出不同结果,在不同病程中亦有不同体征,因此,在实施损伤鉴定时,鉴定时机十分重要[6]。主要应对措施为:不可将结案作为理由,急于鉴定,同时也不可无限拖延,而应将损伤客观性和鉴定科学性结合,防止鉴定时机的差异性导致有关结论产生轻重倒置等问题[7]。针对不同的致伤因子和不同性质,以及部位边缘性及多元性损伤等内容的鉴定,应于治疗终结之后依据损伤系数实施鉴定,运用有关标准,最终促使法学鉴定富有科学性,公正和合理的作出结论[8]。②在医学资料收集丰富方面,Mitchell等[9]报道称,医学资料对于法医鉴定十分重要,其具有两层意义,其一可证明受检者含有伤病,其二还可证明其无伤病,但仅在医学资料具有完整性及真实性时才可发挥有效保证。主要应对措施为:对所获医学资料实施全面细致审查,并仔细询问和检查伤者伤情,查验伤情是否和医学资料符合,可否互为应证。如此才能在司法鉴定上正确的应用医学资料。③在自述伤情真实度方面,自述伤情的准确性可干扰法医鉴定,这是由于被损伤的对象通常是案件当事人,部分情形是为增加对方刑罚,部分情形是为了得到更多民事赔偿,此外还有部分情形是因其他目的而未如实反映实际伤情,伪装或是夸大伤情,对鉴定产生干扰并形成障碍。针对此类情况,法医应仔细分析资料可靠性,对医务人员进行走访或是组织专家进行会诊,最终获得真实和可靠的伤情鉴定资料[10-14]。④在伤前状况好方面,主要包含3种情形,其一是伤者在伤前即已患某种病症,而损伤致使原有疾病发生加重或恶化;其二是损伤对原有潜在性病症产生了诱发效果,被认为单纯因外伤所致[15-17];其三是伤前已患有某种病症,损伤和疾病无明显联系。

综上所述,法医鉴定结论准确性影响因素较多,鉴定过程中应予以针对性处理,确保结论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针对上述各种现象,鉴定人员必须清楚分清损伤严重程度,认真查阅伤情资料,和患者伤前状况,仔细研究损伤与损伤后果间的因果联系。切忌仅依照损伤后果盲目鉴定是重伤,避免叠加损伤程度,从而得出错误结论。由于本文研究样本数较少,仍需大样本深入研究,且对于影响因素的具体应用情况的研究亦可在今后继续开展。

[1] 陈秋源, 李明亮, 伍晓明, 等. 皮肤损伤面积测量方法的研究概况[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7): 788-789.

[2] Chen T, Gu S, Han W, et al. The CT characteristics of orbital blowout fracture and its medicolegal expertise[J]. J Forensic Leg Med, 2009, 16(1): 1-4.

[3] Racinet C, Hoffmann P. Perinatal asphyxia and cerebral palsy: medicolegal implications[J]. Bull Acad Natl Med, 2010, 194(6): 891-901.

[4] Paterson M, Jones K, Schattner P, et al. Electronic care plans and medicolegal liability[J]. Aust Fam Physician, 2011, 40(6): 432-434.

[5] Wallesch C W, Schmidt R. Medicolegal evaluation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Nervenarzt, 2011, 82(12): 1533-1540.

[6] Bankole E, Rouche O, Milloncourt L, et al. Financial and medicolegal impact of dental trauma[J]. Ann Fr Anesth Reanim, 2012, 31(3): 191-195.

[7] 唐晋, 王彩平, 李长荣, 等. 掌骨骨折法医学鉴定分析3例[J].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2, 1(1): 112-113.

[8] 曾红彬, 吴智文, 王亮, 等.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时间鉴定1例[J]. 法医学杂志, 2011, 1(4): 36-38.

[9] Mitchell L S, Atkinson L, Hagan-Aylor C, et al. Medicolegal considerations in breast health: the benefits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OB/GYNs and radiologists[J]. Obstet Gynecol Clin North Am, 2013, 40(3): 583-597.

[10]高卫民, 宛洋, 毛瑞明, 等. 甲基苯丙胺的中毒机制及中毒死亡法医学鉴定[J]. 法医学杂志, 2012, 2(2): 24-25.

[11]雷普平, 李桢, 瞿勇强, 等. 法医病理司法鉴定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J]. 中国司法鉴定, 2009, 1(1): 56-58.

[12]李兴宇. 谈法医对死亡原因鉴定的不确定性[J]. 刑事技术, 2011, 3(3): 112-113.

[13]韩泽卿, 田珊红. 外伤性血尿40例法医学鉴定分析[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 4(26): 125-127.

[14]张国强. 外伤性鼓膜穿孔鉴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2, 22(14): 98-109.

[15]陈祥民, 王子轩, 徐海滨, 等. 骨折法医鉴定中常规X线与CT漏诊、误诊的技术因素分析[J]. 法律与医学杂志, 2010, 12(3): 98-102.

[16]李云. 1例伤害案中多因素参与的法医学鉴定分析[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1, 1(3): 112-114.

[17]黎增强, 罗辉, 后德军, 等. 狂犬病毒、艾滋病毒等生物因素致伤的法医学鉴定浅析[J].广东公安科技, 2009, 2(3): 112-114.

Influence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accuracy of forensic conclusions

WEI Hong

(HenanVocationalCollegeofJudicialandPoliceOfficers,Zhengzhou450002,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accuracy of forensic conclusions.Methods: 218 cases needed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from July of 2012 to July of 201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rdinary-identified group (143 cases) and experts group (75 cases) according to identification requirements. The accuracy of forensic conclusions was compared.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Result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iming of identification, collection of medical data , validity of readme injury and pre-injury statu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accuracy of the conclusions of forensic identification.Conclusion: There we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curacy of forensic conclusions. The countermeasures must be executed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fairness of the conclusions.

forensic conclusions; accuracy;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42400410839)。

D 919.4

10.3969/j.issn.1004-437X2014.09.083

2014-04-23)

猜你喜欢

法医鉴定鉴定结论伤情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当事人如何申请鉴定?
法医鉴定结论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法医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研究
384例急诊军事训练伤伤情及心理应激分析
机械性损伤的法医鉴定探讨
对复查鉴定结论不服提出再申请工伤医疗补助金的计发标准如何确定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与鉴定结论的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