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书画名家的交往经历

2014-07-31鲍建中曹立先

北京纪事 2014年8期
关键词:许先生仕女画仕女图

鲍建中 曹立先

1978年的夏天,受一位喜爱书法的同事影响,我也开始临摹字帖,同时开始喜欢上了欣赏名家书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先后收藏了萧劳、刘宗继、孙天牧、刘凌沧、任率英等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并和他们有了一些交往。其中很多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因裱画结识黄均先生

1983年春天,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20周年书画展,黄均先生为此创作了一幅丈二匹的郑成功像,并委托京城有名的装裱师张雅轩先生负责装裱。黄均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我国享有盛誉的工笔画家,他在国画技法上非常全面,不仅擅长工笔重彩古今人物画,还特别擅长青绿金碧山水画、界画和工笔、写意花鸟画。

当时,我正和张雅轩先生学习裱画技术,也参与了这幅画的装裱工作。装裱完成后,黄先生为表谢意给我画了一张横幅墨竹,上面题写了“兴酣慢写萧湘竹,飒飒秋风笔底来,建中同志正之,癸亥初夏作风卉并句黄均。”

当年夏天,我拿着册页请黄均先生题字,赞扬黄先生是伯乐,黄均先生高兴地为我书写了一首相马诗:“驰骋沙场久,与人托死生,于今多伯乐,万里任纵横。近作题相马诗一首书为建中同志正之,癸亥夏黄均。”他对我说:“今天的伯乐不是我,而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哪有你们这些穷孩子学习的机会。”我为黄先生的话而感动,也为能得到黄先生的书画真迹而欣喜不已。

平易近人的良师益友许麟庐先生

许麟庐先生作为齐白石的关门弟子,曾陪伴齐白石13年,颇得其真传,但行事低调,被誉为京城的“国画大隐”。“许麟庐”这个名字正是齐白石为他改的。

1984年初,我在西便门小区热力站工作。一天,我到小区的一栋高层楼房巡视,在电梯里,我注意到有3个人拿着一张墨迹未干的国画正在谈论,我一看画卷,马上意识到这楼里可能有大画家。于是我找到房管员询问,房管员说三层住着许麟庐先生。当天下午,我跑上三楼敲开了这家的大门,来开门的正是许先生。我对许先生说:“我是热力公司的,看看您家暖气热不热。我姓鲍,就是鲍鱼的鲍,就在楼下热力站上班。”许先生坐在八仙桌旁的太师椅上面带笑容,请我落座。我向他介绍了自己爱好绘画的经历,许先生听罢,不停地点头微笑,连连称是。从此以后我常去许先生家看他作画、同他聊天。

1985年初春的一天,我拿着一张仕女画向许先生求教。许先生在这张画上补了一枝梅花,题写了“人比梅花瘦”。然后看了一会儿说:“这张画咱俩画得都太臭。”说着他将此画用刀裁掉人物,留下梅花,添加了一只刚刚起飞的麻雀,题写了“建中世兄存之,麟庐写”。他又说:“你今天回家画两张仕女,明天上午九点来这儿我给你补画。咱爷儿俩合作合作,提携提携你。”说话间还给了我一张特净皮宣纸。当晚,我激动得一宿未睡。

第二天我如约来到许先生家,他在我的一张仕女画上补了一棵彩色荔枝,并题写了一首苏东坡减字木兰词。在另一张仕女画上,他用奔放的书法题写了“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轻红酿白,雅称佳人纤手擘。骨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苏东坡《减字木兰花词》一首,乙丑新春鲍建中画,七十叟许麟庐题”。

同年9月,我准备结婚,拿着请柬去请许先生。许先生说:“结婚是好事,你爱人叫什么名字,我给你们画张画儿。”转眼间一张大写意的《荔枝墨蝶》展现在画案上,他寻思了片刻转过头对我说:“这张画得不好。”说完顺手将画揉成一团扔进纸篓里,走进卧室拿出一张画好的一纸三裁《枇杷荔枝蝈蝈图》,补写了“春杰、建中伉俪嘉礼”几个字,并让我赶紧收好。临走时他和夫人还将一捧枣和花生包好塞到我手里,这一幕令我终生难忘。

当许麟庐先生得知我在学传统工笔人物画,就主动帮我写了一封介绍信给任率英先生,“率英老哥:兹介绍热力公司职员鲍建中小友往谒求教,请我兄多多指教为盼。情况由小鲍口述。弟许麟庐,八月七日。”

喜得《洛神图》和工笔仕女图

任率英先生是我国著名工笔重彩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人民美术出版社专职画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工笔画、年画和连环画的创作和探索,佳作频出,深受群众喜爱。

1985年9月初的一天,我拿着册页到东堂子胡同人民美术出版社宿舍,去任先生家学画,顺便告知我要结婚。任先生说,你把册页放这儿,下星期来取。过了一个星期我再去时,任先生送给我一幅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的工笔《洛神图》。任先生对我说:“有点事和你商量,潘兹先生在端门内东朝房举办《潘兹从艺五十周年回顾展》,你过去帮帮忙。”潘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工笔画大师,一生致力于工笔画创作,时任中国工笔画会会长。

第二天,我拿着任先生写给我的介绍信来到端门内东朝房找到张老师(潘先生的爱人),说明来意,张老师见信后说:“请你帮一个星期的忙,帮着收收门票,看好展品。”我愉快地答应了。于是整整一个星期,我每天上午9点准时到端门东朝房,下午4点闭馆离开。展览快结束时,我请求潘先生写几个字,张老师说:“写字哪行,一定让潘先生给你画张画。”

过了一段时间,张老师给我写信(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话),让我去她家里取画。我到什刹海附近一个四合院儿里(南屋是春蚕画室,北屋是客厅卧室),拿回了一幅工笔仕女图。

萧劳先生为我的画室取名

萧劳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书法家、诗人,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社长。

上世纪80年代,我经常去位于东琉璃厂的宝古斋文物商店,结识了该店的经理,萧劳先生的孙子萧九石。1986年初的一天,萧九石找我聊天,我将收藏的册页请他欣赏,并求他爷爷一幅笔墨。他接过册页说:“没问题。”没过几天,一幅萧劳先生的书法作品展现在我眼前。

这年夏天,我带着怀孕的爱人和萧九石去蒲黄榆萧劳先生的家中求字,为我的画室题写字号。我进门后说明来意,萧老自言自语地说:“写什么呢?”他看了我爱人一眼说:“就写‘麒麟画室’吧,麒麟送子,争取生个儿子。”说完他铺纸研墨,一会儿工夫,四个大字一气呵成。4个字中9个“点”变化丰富,无一个“点”重复,正是萧劳先生的艺术精品。至今我每每看到这幅横匾仍激动不已,依然怀念那美好的时光。

刘凌沧先生为我的仕女图题字

1986年夏季的一天,宝古斋的画家宋世华看到我临摹了一张仕女图。他说:这张画画得不错,用我的压角章吧(章上写着:聊写我心中逸气)。我当时还没有像样的闲章(除了人名章外的章)。盖完章后,他对我说:“我带你去刘凌沧先生家求教。”刘凌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大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本名刘恩涵,字凌沧(为徐世昌总统的赐字)。刘先生一生从事中国画的学习研究,专攻工笔重彩人物画,擅长古典历史画和仕女画。

我俩骑车去了前三门大街刘先生家。进门寒暄了几句,宋世华就请刘先生帮忙指点我临摹的那张仕女画。刘老先生看着画说:“可以画下去。”边说边在画上用界尺画了两行竖道,题笔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萍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词形容杨贵妃之美容,因书其句,建中弟持此作属题”。其实,我这张仕女画本身画得很一般,而添上刘老先生的题字就非同一般了,同时它也记录了一位古稀之年的艺术大师对青年人的厚爱和鼓励。

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我和这些书画大师交往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他们的淡泊名利、平易近人,以及对后辈的关爱与提携,至今令我感佩与怀念。

(编辑·王晓明)

wxm780521@126.com

猜你喜欢

许先生仕女画仕女图
(传)唐 周昉 挥扇仕女图卷
清代仕女图轴选
中国传统仕女画与当代陶瓷仕女画之比较研究*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开在心里的花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攀爬的姿态
簪花仕女图
许先生,谢谢你的扒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