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融合与创新

2014-07-31陈阿兴教授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20期
关键词:商品流通日用供销社

■陈阿兴 教授(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蚌埠 233030)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融合的特征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是服务农村市场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在空间上通过点、线、面的合理布局和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并在区域农村市场快速形成较大的辐射效应,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服务需求。不同类型的流通网络之间还可以通过对接、融合实现土地、技术、信息、渠道等资源共享,有效地分摊网络建设和运营的成本,形成节点和网络中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进一步促进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发展。

同时,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组织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一方面,农户可以通过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节点上农家店购买到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也可以通过农家店获得相应的农产品销售信息,一些地区的农家店还可以提供收购农产品的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众多分散农户参与到流通网络,网络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也提升了销售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从而赋予农户多样化的消费选择,农户与商品流通网络中不同经营主体的相互接触,加强农户与农产品供应链、价值链各阶段主体间的信息交流,从而有效提升安全农产品生产的质量,这也进一步增大了农产品交易匹配的概率。因此,农村流通网络融合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外部性特征。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融合的积极作用

(一)农村流通网络间对接

农村流通网络可以通过“多网对接”的形式实现融合,农村流通网络主要以“万村千乡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为主在农村市场实现流通功能的组织形式。与农村流通网络相关的其它网络如“金农工程”、“信福工程”在空间布局上一般集中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场所,服务对象也多为农户,在不同程度上实现引导生产、扩大消费的流通功能,在金融、物流等流通辅助功能上能够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和农产品市场的顺畅流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农村流通网络之间的“多网对接”可以有效地降低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源的重复投入,提高不同网络之间的服务功能互补,并通过网络间的“多网对接”实现协同效应,克服不同类型的商品流通网络在农村市场发展的短板与瓶颈,形成系统服务“三农”的复合型网络组织机构。

(二)拓展农村流通网络的功能

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文化素质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农民的消费需求也不断提升,这为农村流通网络的功能扩展提供市场空间。例如,农民对农家店需求以前主要集中在日用消费品消费为主。但近年来一些文化产品、信息产品也开始进入农村市场,而农家店的店面、销售人员、进货渠道、信息网络等流通要素资源在提供这些农村新兴产品和售后服务上具备一定程度上的通用性,这种通用性为农村流通网络的发展提供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利益支持。农村网络的“一网多用”可以在基本服务功能基础上围绕新兴消费需求进行功能拓展和提升,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藉此吸引更多的农村消费者,实现网络节点和整体的快速发展。“一网多用”也在更大程度上分摊农村流通网络构建和运营的成本,并为不同网络之间的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创造有利条件。

(三)构建城乡双向流通体系

构建农村流通网络的一大目的是要实现城乡市场高效的双向流通体系,一方面将城市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销往农村市场,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城乡双向流通体系的构建将农村农产品销售网络与城市有效对接,降低农产品的流通费用,增加农民收入。城乡双向流通网络的构建可以有效解决农民“买难”和“卖难”的双重困境,是缩短城乡二元结构差距的有利举措。而农村流通网络的各个节点和网络整体在销售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与采购农产品的专用性资产存在通用性。根据具体的市场环境,在不同产品市场构建以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的城乡流通双向流通体系,将农村流通网络与城市流通网络进行无缝对接,能够有效地降低农产品进城和日用品下乡的流通费用,提升商品流通速度。同时,农村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又可以吸引城市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进入农村市场,提高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功能。

(四)提升网络辐射能力

农村流通网络融合对现有网络要素资源进行充分有效地改造与整合,加强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和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企业间的渠道合作,促进农村市场流通要素在空间上的叠加、耦合与优化,增强流通网络节点和次节点的专业化水平,进而大大提升农村整体流通网络的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提高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购销网络在农村市场的覆盖率,加快了农村连锁经营网络扩张速度。不同流通网络之间融合还促进相互间的要素资源优势互补,提高了要素的边际报酬。

农村商品网络融合的内涵

(一)农村商品流通中“四流”融合

首先,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融合提高了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行效率。不同类型的商品流通网络资源共享共用,增大了农村商品流通中需求和供给中信息量,提高了信息流的运行效率。这使广大农民、农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生产企业根据市场波动情况调整农产品生产规模,改进农产品的生产技术,降低仓储、保管和冷链物流费用,克服农产品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发挥信息流对农村商品流通中商流和物流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其次,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融合通过各种网络之间各个次节点和节点间的紧密衔接,拓展了农村流通网络的覆盖范围,扩大了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作用的空间和市场范围。各节点间相互渗透,形成系统的市场辐射和网络扩散效应,极大地加快了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在农村市场的流通速度,降低了流通费用,也缩短了农产品通过农村流通网络进入城市消费市场的环节和时间。

最后,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融合也促进了传统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相互作用程度。通过不同流通网络间的融合,不仅增加国家财政资金对农村市场的投入,而且克服资本的重复投入,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不同类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间的融合也提高了农村商品流通中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了农村市场信息网络互通互联程度,这为网络节点与次节点上农村基层农家店的新建和改造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了城乡双向流通中物流效率,降低了农产品流通的交易费用,提高了农家店和农民的资本周转率。农村商品流通中“四流”融合也促进了农村市场中资金、土地、信息、技术等生产和流通要素的优化配置与耦合,从而不断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市场,形成资金流与农村商品流通中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相互融合与互动发展。

(二)流通实体与虚拟网络融合

按照存在形态划分,农村流通网络存在多种实体与虚拟网络,实体网络包括遍布农村市场各个节点的店铺、配送中心、仓储等商业资源,虚拟网络包括有关农村市场的社会关系、电子商务等网络。一方面,农村流通网络间相互融合促进实体与虚拟网络的融合,有形的店铺、配送中心与物流等商业资源借助无形的虚拟网络增强了综合服务能力,扩大商业辐射范围。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信息等无形的虚拟网络借助实体网点得以在农村市场迅速拓展,在极大程度上改造和完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农村消费者也在实体与虚拟网络的相互融合中降低购买和销售农产品的成本,更为准确地了解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福利。流通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的融合也使得大型零售企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销售等涉农龙头企业更系统整合农村市场的各种流通要素资源,为这些微观经营主体构建双边和多边交易平台创造了便利条件,使平台企业通过科学的供应链管理改造传统业务流程,提升了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和日用消费品供应链的运行绩效。在宏观层面,农村商品流通实体与虚拟网络融合使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流通要素资源渗透到产品、服务和产业层次,有力地推动农村商品流通方式的创新,催生了农村商品流通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成长,延伸了农产品的价值链链条,促进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

农业流通合作组织与农村商品流通网络间的融合创新

(一)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服务创新

在我国,供销社作为一种农村流通合作组织,是农村市场重要的市场销售主体,也是分散的小农户进入市场的有效载体。不同类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间的融合,使得供销社的生产资料销售网络重新整合,在原有各级供销社网点的基础上吸收丰富的资金、信息和技术等社会资源,较大程度改造提升基层农资农家店店容店貌。供销社也获得稀缺的资金支持用以新建和改造县级和镇级农资配送中心,并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与城市大型流通企业的生产资料销售网络予以对接,有效地降低了农业生产资料在农村市场的物流成本,并发挥供销社良好的信誉优势,完善农村生产资料市场的经营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了农民的基本利益,提升了供销社生产资料经营服务能力。

(二)农副产品市场购销服务创新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间的融合使得供销社传统的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重新得到整合,畅通了城乡之间农副产品流通渠道。供销社所收购的农副产品通过与城市零售与批发企业的销售网络更快地进入城市市场,有效地降低农副产品物流成本,提高了流通速度,提升销售农副产品的生鲜程度。另外,农村商品流通网络间的融合,也使得城市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信息及时通过供销社购销网络反馈给分散的农民,这降低了农民农副产品的生产风险。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城市大型零售企业关于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标准信息也得以通过供销社的购销网络传递给农民,使农民采取质量安全行为,降低剧毒农药的施用,并按照城市大型流通企业的订单生产安全农副产品,这对保障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日用消费品经营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四大骨干网络融合创新

农产品商品流通网络间的融合使得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得以创新发展,很多地区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采取整体加盟城市大型零售企业的连锁体系,降低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的建设成本,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的现代连锁经营方式降低流通成本,保障农村日用消费品的供应质量。同时,供销社在原有销售网络的基础上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业务,这极大地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并为农户收入的增长提供新的创新源泉。通过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市场购销、日用消费品经营品和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骨干网络融合发展与创新,供销社在农村市场、在农村基层市场积累的商业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和整合。

政策建议

为增强农村流通网络融合的效果,更好地服务“三农”,应努力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促进不同流通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和利益共享。政府应运用土地、财政、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重点支持信息、物流等网络关键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选择区域农村市场中具备“增长极”效应的小城镇作为流通网络融合的重要节点,鼓励和引导城市骨干流通企业参与农村流通网络融合。积极破除农村流通网络与城市流通网络对接与融合的制度桎梏,积极挖掘农村流通网络融合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发展的结合点。

1.黄国雄.关于推进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J].财贸经济,2011(3)

2.夏春玉,张闯,梁守砚.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互动机制与建立途径[J].财贸经济,2009(10)

3.张维华,骆品亮,郑绍濂.网络特性与网络融合[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4)

4.张闯,夏春玉.城市间流通网络及其形成与演化的微观动力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0)

5.陈阿兴,黄国雄.以小城镇为依托构建农村现代零售产业组织体系[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10)

6.陈阿兴,岳中刚.试论农产品流通与农民组织化[J].农业经济问题,2003(2)

猜你喜欢

商品流通日用供销社
温存记忆的供销社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
王素娟:让日用之美,构建出我们的生活美学
《日用俗字》词语考释九则
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
2011商品流通国际论坛隆重举行
拉芳日用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