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广场设计的微探索

2014-07-29苏欣欣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使用者广场空间

苏欣欣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城市广场设计的微探索

苏欣欣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居民的活动中心,是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空间。通过对城市广场的分析,并根据现存问题来谈城市广场该如何设计,如何将广场所处区域的传统文化运用其中,实现历史与现实、西方与中国内容的对话,并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城市广场;以人为本;设计思路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家”,那么,公共空间就是这个“家”的“客厅”。城市客厅是把这个城市的历史、发展、未来、文化的东西都综合展现在某些特别的的人文景观之上。而现在,广场已经成为了各大都市“城市客厅”的代名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广场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同时也是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的重要形式。然而,由于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广场的认知,广场内置布局与形式多为照搬西方形式,缺少对中国广场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就像生物的新陈代谢一样,城市也在成长。曾经教室外面那一望无际的的大海,现已被高高的楼房遮住,只留下一条细细的缝。城市在成长,广场也在其成长的范围内。广场就像我们家中的客厅:不仅仅要有特色,还要温馨——至少能让来客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舒适。研究事物的发展,自然会追溯至历史与背景,了解其现状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依此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以青岛汇泉广场的设计为例,对其进行调研分析,并以此提出广场设计的认识和思路。

一、城市广场存在的必然性

中世纪的城镇广场或方场(piazza)通常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它是城市的户外生活和聚会场所;是集市、庆典及执行死刑的场地;还是市民了解新闻、购买食物、打水、谈论时政和观察世态万象的场所。的确,如果没有了广场,人们怀疑中世纪的城市能否依然发挥功能。在某些国家里,公共开放空间至今仍是展示政治变革运动中众多拥护者力量的重要场合。值得说明的是在东欧、波罗的海沿岸各共和国以及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的中国,几乎每一次影响深远的呼吁政治变革的示威都发生在首都的大街和主要广场上。

现代广场虽然不同于昔日的广场,但在环境和功能上仍然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不知道把公司的摩天大楼比作中世纪大教堂的现代翻版,把两者看作各自时代的权利象征是否有些牵强,但两种建筑在功能上都具有吸引力,这使得与它们毗邻的公共开放空间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内都会人气旺盛。无论哪种情况,这两种人流发生器(大教堂和公司办公楼)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空间形式和空间使用上的吸引力。不容置疑的一个区别在于,同中世纪的广场相比,现代办公区广场的用途非常有限。根据对现代广场用途的调查研究,坐、站、走动以及用餐、读书、观看和倾听等活动的组合,占到了所利用方式的90%以上。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和结构体制中,我国的城市广场功能多为政治生活服务,往往追求表面,追求形象,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的市民广场。茶馆、会馆这种传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空间形式,最初的功能和意义也都不复存在,而更多的倾向于私密空间,服务于特定人群。随着中国日益走向民主政治和平民化时代,城市广场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场所,应该更多的面向广大民众,广场的人性和公民性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体现。

城市的容貌同人的容貌一样,应当是具有个性的,能够反映城市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特征。但是从目前许多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实践来看,千篇一律甚至胡乱仿造拼凑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广场不仅同周边的城市景致格格不入,也难以反映出完整的城市风貌。

二、剖析青岛汇泉广场的设计

(一)青岛汇泉广场概括

汇泉广场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文登路中段两侧。一条主要公共交通在广场中穿行,将广场分为南北两部分。广场附近分布有旅游者感兴趣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游船、优雅的饭店、神秘的海底世界、电影院以及商店。几个街区之外就是一批餐厅、美食街、以及适合不同收入阶层居住的旅馆和酒店。

汇泉广场原为德国人的练兵场,占地13.43公顷,是岛城最大的草坪广场。文登路将汇泉广场分为南北广场,北广场曾是第三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的主会场,仍保留绿地以草坪覆盖为主,而周边以水杉、花灌木包围。汇泉南广场建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置的雕塑和花坛和篮球场,并在2012年增设了应急避险系统。

(二)空间道路设计

汇泉广场被设计成一个大型公共开放空间,它能容纳多种活动:从大型公共活动到公园长椅上的小憩,它还能容纳许多不同的使用者。尽管设计的正规性限制了座位的多样性,利用植物营造变化创造的多种亚空间、街角入口、绿篱区以及人行步道都是成功的,因为他们满足了在这种高密度内城中人群背景多样性的需要。

整个广场通过曲线路网分割联系各个活动场所,以奥运会雕塑为中景,以太平山为背景,向南规划布置一条海景大道作为汇泉广场的主轴线。海景大道一侧是娱乐城,采用下沉式的形态,借助几个直通地面的楼梯出口,使广场的垂直空间有所变化,下沉广场中布置景观绿化、餐饮小卖、更衣室,对汇泉娱乐城地下部分空间的处理,具有丰富的空间感。这种地形略有变化的地方,通过维持高差之间的视觉联系对促进特定体验具有重要意义。略高于道路的空间给其使用者造成一种眺望感和优势感。略低于道路的空间则给其使用者造成一种私密和围合感,同时给道路上的行人带来眺望感和优势感。

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这两种方法在临床操作中常结合运用。当通过激动顺序标测确定最早起源点时,既要判断该处局部电位领先的程度,也要在该处以两倍阈值的输出电压或电流(取决于各中心设备)进行起搏,观察起搏与室早时的QRS形态是否完全相同。理想的消融靶点应为二者的QRS形态完全相同,且局部电位最早。

只要对公共空间中的人们稍微进行观察,就可明显发现人们尽可能寻求由A点到B点之间的直线路径。汇泉广场的主要交通路线就是适应这一原则,否则,人们为了尽快到达想去之处会超近路穿过草坪甚至植被。

最吸引人的一处草坪区,每到春天樱花盛开的时候,草坪上布满了放风筝的人。而其他季节的时候,则有很多情侣选择在此拍婚纱照。迷人的海景吸引人们在这里放松心情,卸下沉重的工作负担。

(三)对周边环境以及生活人群的考虑

一个广场既是一个由建筑物所构成的场所,也是一个设计用来展示建筑物的极好的有利条件。汇泉广场位于青岛第一海水浴场旁,人流量很大,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可以被不同使用者看到和接近,这些人包括平日到这里吃午饭的商人、在组织的公共活动中的参观者和参与者以及其他周末出游的人。固定的常客包包括平日附近旅店内的居民——大多数是老年人和男性——对他们来说,广场是唯一一处他们能够享受户外空间和进行社交的公共开放空间。

广场中活动的多样性反映了使用者年龄的差异和广场各种亚空间之间的差异。老年人在这里闲坐和交谈,这也构成了城市繁忙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定时出现在广场中导致了不同领域的形成:有些人喜欢入口处,这样能够坐的很近。中年人多是购物者和公司职员,他们在白天来这里吃东西、阅读和观望人群活动。还有许多人利用对角线从广场上抄近路,只是把它作为一条宜人的步行路线。

(四)参照使用者对广场各项设施的需求

广场设施是广场设计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它们的合理设计直接影响广场使用功能的效果,同时它们也是广场艺术造型的重要元素,直接影响广场的艺术风格与形式。经调研发现,(1)汇泉广场中坐凳数量偏少并且坐凳间的距离较远,不能满足人流较多时的使用需要。座椅作为广场上主要的休息设施,其设置不仅决定使用率的高低,而且还可以影响到广场使用者的行为模式,连带影响广场其他元素的作用发挥。(2)垃圾箱数量适中,在不破坏广场景观的前提下发挥最大的使用功能,这也为广场环境整洁提供了条件。(3)合理的灯光布置,保证夜间照明并且创造出宜人、独特的光照效果,使广场的夜景也成为青岛一景。(4)广场道路充分体现无障碍设计,铺设盲道,道宽符合手扶轮椅需要,人行道与车行道间用路缘坡道作过渡处理,以便于轮椅及残疾人通过。

(五)汇泉广场设计中的问题总结

(1)中轴线景观变化不足,容易使人产生厌烦情绪。

(2)座椅数量不能满足人流较多时的需要。

(3)缺少将当地文化的融入.

(4)广场空间“开阔有余,围合不足”

(5)没有给旅游者——一个很大的使用者人群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

三、对未来城市广场设计的建议

(一)深入分析广场文化背景和周边环境

城市广场是个相遇的地方,是集中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小岛,是稀少的精神空处中的文化地带。没有文化的广场,就像一个没有演员的舞台,是文化赋予广场以生命。所以在进行城市广场设计之前,对其背景进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周边环境,根据当地居民和游客需求进行广场设计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才能更好的被人们所使用。如汇泉广场可以将“海文化”融入其中,因为是大海孕育了青岛,也正是青岛的存在让这片海域更加迷人。汇泉广场又是青岛占地面积最大的广场,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所以只有对广场进行充分的实际考察,才能设计出适合青岛的广场,才能充分展示青岛海洋文化的魅力。

(二)对城市广场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

城市广场可被对照为工作区域的对立物,它就如同伊甸园,在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纯净和率真,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我们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和精神的愉悦。然而在不同条件下,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不同需求影响着城市广场设计的空间规模和划分。

广场空间的大小并非简单的面积问题,它受活动内容、结构布局、视觉关系、光照、条件、空间围合、周边建筑等诸多因素共同制约的,同时也与相邻空间的对比衬托有关。设计者可以利用点、线、面结合对广场内部空间环境进行塑造,立体结合的广场绿化,水景,保证广场具有较高的绿化覆盖率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为使广场空间具有层次性,常利用地面高差,绿化,建筑小品,铺地色彩,图案等多种空间限定手法对内部空间作第二次、三次限定,以满足广场内从集会、庆典、表演等聚集活动到较私密性的情侣,朋友交谈等的空间要求。因此,一个好的城市广场要有适当的围合感,一定的向心力和独特的凝聚性,从而充分发挥广场的社会交往空间功能。

(三)根据使用者需求组建城市广场的脉络

城市广场和路径表现了两种相反的生活方式:一个是定点的,另一个是游牧的,对于到场和运动来说,它们是两个同等重要的物质存在方式。场所形成于人、设施、货物、体验、想法、情感所经路径的地点位置,而路径就像是人身上的脉络,连接着各个场所并实现它的功能。所以在设计中,需要根据路径纵横交织的特点和作用,使其贯穿于城市广场的各个节点。设计者可以依据人流量的不同,对道路进行主次划分。

借助于对脚底和眼睛来说都很明显的铺面变化,例如从人行道铺装过度到砖面能够把广场界定为单独的空间,同时又不妨碍进入。不同材质、形式和颜色的道路铺装,使游人有一种不断变幻的感觉,从而对广场充满好奇,用心来体验耐人寻味的风景。

场所的丰富来自于相遇。十字路口是场所的一个标识,神话的、魔幻般的十字路口为路径创造确定了方向,所以标识在广场中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标识不仅具有引导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对广场所在地的文化进行宣传。由于其标识功能的可识别性,所在标识应被置于易发现的地方,且所指示的内容要清晰和易识别。

(四)充分利用广场使用状况评价的信息反馈

它们如何被利用,那些地方成功了,以及那些要素受到忽视。这种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经过设计并正被使用的设施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成为使用状况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这种研究可以为设计者提供相似空间使用情况的信息,这些信息反过来又可以加深设计人员的认识并最终完善设计。

如何促进那些确实存在于许多人生活之中并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户外空间。使用状况评价导则可以为明天城市广场的建设者、设计师和未来使用者提供参考,并为人们带来愉悦、舒适、寄托心灵、富于意义、美仑美奂色人性场所。

四、结语

城市广场是对社会和文化维度的考察,与我们对他的感受密不可分。住宅之所以被看做住宅,就是因为它们有各自的特征,是某个人的或为某个人而存在的。因此设计师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根据使用者的生活方式、需求和习惯为基础,因地制宜的为城市广场打上当地文化的烙印。广场作为一个城市的客厅,是城市特色形成及空间构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城市发展会因有丰富多彩的城市广场空间而更加增辉添色。

[1]王维仁.关于城市广场公共性的思考[J].新建筑.2002(03).

[2]张玮.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11):6079.6681-6682.

[3][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1.

[4]朱元恩.解读城市广场建设的盲点[J].中国园林.2004(02).

[5]刘先觉.美国城市广场与园林绿化[J].世界建筑.1985(02).

[6]杨颖.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POE)应用案例研究——以成都沙河三洞古桥公园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6).

J05

A

1005-5312(2014)17-0051-02

猜你喜欢

使用者广场空间
春天的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空间是什么?
在广场上玩
创享空间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广场上的大钟
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
梦乡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