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出版社将面临交接棒难题

2014-07-28王宇均

出版参考 2014年5期
关键词:经销营业额老字号

王宇均

我们来谈一个较少为人讨论的话题,出版社的所有权、持股状况及其交易/换手作为投资项目的可能性。

在台湾,出版社是民间私人公司,这点大多数人都知道。既然是公司,就有所有人和股东。虽说负责执行业务的编辑可能自己就是老板,但是,更多时候只是受雇于人的员工,雇主另有其人。

台湾出版社类型

台湾有一类出版社,笔者称其为金主型出版社,出资人是大企业的企业主,这类出版社存在的目的并非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推广出资者自己的理念,当然有一些也因为业务能力不差而能获利。

除了金主型出版社之外,其他较为常见的,是由业界人士投资或合资成立的出版社。例如,负责发行经销业务工作的经销商,有不少自己就出资创办出版社,或入股自己所经销发行的出版品的出版社。

经销商成立或入股出版社,目的在于降低出版社倒闭给自己造成的风险。自己担任出版社的股东,可以取得出版社第一手的财务状况,较不容易被出版社所蒙骗。此外,自己有投资,处理起发行经销业务相对也会认真一些。

反过来的情况也有,即大型出版社自己成立发行部门,日后事业版图扩大后,将发行部门独立出去,成立发行经销公司。

至于自己投资成立出版社,除了出版自己有兴趣的出版品外,多少有一点偷师的意味。如市场上出现新的流行畅销出版品类型时,他们便可动员旗下的出版社制作跟风书,商业操作上较为灵活。

有时候,自己经销的出版社不幸结束营业,若经销商判断此一品牌仍有继续的可能,也会介入收购公司的股份(或以其他商业条件拿下公司经营权),收归已有的出版业务。反正结束营业后的出版社,库存也还是会继续销售,不如以可以接受的方式让出版社继续经营。

出版社所有权的买卖/易手

出版社虽然一直有新书出版,但实际上可能已几经易手,不再是原本的主事者。

出版社易手的情况,可能是主事者年迈而家中无人接手继承(台湾的出版社大多是中小/家族企业),主事者想退休时,便会出售经营权。例如,十多年前巨流出版社的熊岭先生决定退休时,由于子女无意回台湾接手出版事业,最后便将出版社的经营权卖给高雄复文出版社。也有些人则会直接结束营运,或让公司员工承购。

另外,有时候出版人因为经营理念的变化而无意继续经营,也会卖掉出版社。例如,城邦集团旗下的猫头鹰和麦田,也都早已易主,创办人将公司营运权卖给城邦母公司,自己则再另外独立出来开设出版社。

出版人有时候也会以买卖出版社(股份)的方式筹资。卖掉手上的公司股份,获得的资金可以投注到新的出版社,另起炉灶。

加上经销商喜欢收购/入股营运稳定的出版社,有些出版社的主事者会选择将出版社营运权全数出让,将利润落袋为安。

买买出版社,可能是门好投资/生意

如今在台北,买一间房子来收租,本金动则上千万。然而,租金利润又极低(因为景气不佳,租金也开不高)。如果单就投资的角度来看,同样的资金,与其买房子放租收租金,不如挑选稳健可靠的出版社入股或收购。

买下一间年营业额数百万且获利稳定的中小型出版社,所需资金约数百万到上千万不等,每年却能有相对稳健的收益。特别是出书品项已经超过三五百种的老字号中小型出版社,每年的旧书销售产生的营业额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例如,像志文这样的老字号出版社,甚少发行新书,只是发行既有的老书,每年的营业额也颇为可观。

笔者观察,未来十年之内,还会有许多中小型出版社面临交接棒问题,主事者希望下一代接棒而下一代不接棒,准备出脱手上出版社的股权/经营权的状况应该会越来越普遍。

对图书出版有兴趣,手上有点闲钱想投资,却不想投入房地产或金融商品的朋友,或许可以考虑入股或干脆买下一家老字号的出版社的经营权,等着每年的分红配股。

当然,这需要事先做审慎的投资风险评估,不能贸然投入,否则也可能买到真的经营不善而亏损累累的劣质出版社!

猜你喜欢

经销营业额老字号
创业27年,公司化操盘养殖+经销+流通,通过一条小众品种鱼,实现年营业额过亿
各出奇招,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浅谈投影产品的线上销售与线下经销
让老字号绽放“光明”
TEST OF TIME
TEST OF TIME
●出版单位委托发行图书、报刊、杂志等支付给发行单位的经销手续费,是否允许从销售额中减除?
彼欧在中国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预计2021 年营业额将翻倍至13 亿欧元
60年“老字号”中纺标
褚橙经销“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