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2014-07-25郑立新陈小强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

郑立新+陈小强

摘要:文章从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教育与创业理念培养的意义出发,阐述了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与创业理念的培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模式选择的策略。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创业模式;校企合作;开放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072-02

鼓励大学生创业不是就业形势严峻的被动选择,而是切实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还因此承担了一些社会就业问题,但最为重要的是它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必然战略,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关乎着一个国家可持续的发展与国家持久的创新能力。因而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及其创业的理念必须作为一项重要的培养模式而深入地研究与推广。

一、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教育及创业理念培养的意义

(一)创新教育及创业理念对每一个体是必要的

组织的创造性源于每个个体的创造性的潜质。不是每个学生毕业后都要创业,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创业,但是培养学生创新的理念、创业的意识、素质、抗挫折的能力以及适度的冒险意识与承受风险的压力是必要的,对于一个民族的创新、个体的创新乃至个人富有生机活力而幸福的人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尤其要具有开放的思维、富有创意的想象,无论是盖茨还是乔布斯不只是技术的创新,而且是以核心技术与创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高附加值的服务,其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带动管理与营销方面的创新都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二)创新教育及创业理念的培养是国家创新的逻辑起点

组织内个体的创造性潜质的显性化有赖于领导、组织管理者培育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与氛围,当代的创业还是始于教育启迪与理念的实践。而经管类教育是为培养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管理与领导素质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之源,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为创新型国家应该和能够做出的贡献与责任。我们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我们更需要管理的创新。创新与创业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创新是一种难得的理念,创业是创新理念的行动化,创新创业首先是需要教育的启蒙与激发,这种教育会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描绘出改革的思路和路线图,在课堂上,局限于书本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校企之间的深层合作变得必然和有意义。对经管类专业学生传统的教学与实践进行反思,从而建立新型的教育培养体系,改变经管类专业学生眼高手低的窘境,因为管理创新会带动包括技术的创新,形成整体组织的创新,从而激发部分学生创业的激情,这种创业的激情需要有效地释放,也就是寻找到合适的创业模式。

二、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及创业理念的培养方式

(一)充分发挥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

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培训、励志培训。国际学院在哈尔滨市创建的实习基地包括江海证券有限公司、黑龙江报业集团印务中心等11家,其中江海证券的实习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2010年毕业并留在江海证券的学生代金玉,刚参加工作就取得突出的业绩,得到破格的提拔。她在学校期间就有营销的经历,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在江海证券有了理论的提升与实践的机会。人力资源部门像对待新员工培训一样对学生,系统地制订培训计划与开展励志教育,然后由正式员工带学生到银行开发新客户。集中一周的时间,像正式员工上班一样,从早例会到晚例会全程参与,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包括责任感强化。全体实习学生与带队教师都觉得实习非常成功,用一句话总结原因就是:“责任胜于能力”。这不是学生课堂上所能得到的。

(二)吸引校外优秀人力资源建立企业导师制

无论是企业家或杰出的校友都对学校的教育感兴趣,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成长阅历及打拼中所体会到、感悟到的与学生分享。我们就要搭建一个平台,使之与学生结对,5-8人一个研究团队,由社会的企业导师指导,围绕营销的所有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研究,并注重平时的网络沟通。

1.建设“开放式课堂”教学。现在,一些课堂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全部的模式,这是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形成的固有模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在远离社会、缺少职业教育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社会的主流意识就是“当官”,虽然有时不会直接说出来,但这是客观事实)的情况下就会极其欠缺,所以大学课堂教学及教育实践中必须补上这一课。我们要把社会与运营实践的专家请进来,以亲身的案例来教育指导学生;同时,要把学生领出去,与社会、与丰富的商业与社会运行机制和机构结合起来。课堂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这一主体的能动性。注重教师建立双师型的知识结构,教师首先要富于创新,有创业经历效果就更好。

2.充分发挥学长的近距离示范与启迪作用。经典的创业人物如马云、李彦宏、柳传志、牛跟生等,他们的事迹诚然鼓舞人心,更有说服力,他们是对所有的人都适用的励志人物,对我们的学生来说,似乎离他们比较远,都是些传奇的故事。2013年6月,毕业仅两年的学生,从大连回母校来看望老师,他们在大连创办培训学校的过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们在读时,都有做家教的经历,毕业两年,参加了两次全国的研究生考试,他们本身的数学与英语都是高分,在复习考研期间,他们就到培训学校任职,一名学生还在新东方工作。家长渴望孩子成绩提高而不惜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社会现实,让他们看到了培训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学生与家长对他们喜欢更激励了他们自己办学的理想,于是选地址、租房子、宣传、招生等诸多事宜就开始进行了,其中的艰辛与当下的发展与可观的收入,也在激励着他们不断地前行,现在逐渐在培育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当他们走进我的课堂,面对学弟、学妹们,他们有很多话要讲、可讲,听者与说者都意犹未尽,因为他们距离更近,因此效果更好。

三、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模式的选择与思考

走上社会的创业实践或在营利性组织中的发展,是源于学生在校时有过经营的实践。在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1年毕业的几个校友的聚会时,我们发现当年利用课外时间卖电影票(学生租片、租黑龙江省军区俱乐部放映适合学生的一些经典大片)的人,20年后都走上了证券、金融与期货方面的高层管理者与领导的岗位,这与他们当年倒卖电影票这一“有价证券”有关;而在读期间,早早起来在宿舍门口卖馅饼的学生都搞起了实体经济,自己创业居多,这又与馅饼这一“实物”产品有关,是有过经营的相似经历促使了他们在这一领域走得越来越远。

(一)创业模式属于平民式的创业策略

大学生求学的过程,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支出,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相对较好的工作,或者能考公务员,或者是事业编都成为家长的首选。而在中国,孩子就业上家长起到的作用更大,找“固定工作”的概念深入人心,因而再让家长出资支持学生创业的可能性极小,对于某些富二代的子承父业事件,不在我们的研究之列。所以在学校的小小的经营经历就可能说服父母及亲友,从而获得他们的支持,这一点在我们国家很重要,否则寸步难行。

基于上面的社会现实,大学生的创业模式一定是投入小、风险小的“平民”项目,对预期结果的判断会是比较确定的,而不是大手笔的投资,那是不现实的。如送餐业、培训业、快递业、彩票站、品牌代理、连锁加盟、网店与实体店的结合,有了这样的经营过程后,便以较低的起点稳步开始走上经营发展之路,这为未来大的发展积累实践、胆识与阅历、市场人脉等内外积极的因素。

(二)基于创新创业实践机会的思考

1.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专业实习方案。借鉴国内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的经验,对学院专业实习方案进行微调,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实习培训计划,在这方面,学院实习基地江海证券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他们年轻、富有创造力,能承担可预见的适度风险,在充满变化的证券业从业经历的积累使得他们成了我们创业创新教育最好的帮手。多年的实习实训,让我们借助于企业的外部力量,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创新的意识和经营实践能力。

2.与企业专业人员协同制定可行创业模式的实践

方案。我们利用每年暑期大三学生在哈尔滨为期两周的专业实习,与江海证券的卓越经理们探讨,为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模式选择提供理论上的创意启迪与实践上的培训。以专家访谈与小组研讨的方式进行头脑风暴,进行充分的论证,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3.鼓励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创业实践。每年的新生入学,新生报到的沿途及宿舍门口附近都是经营学生宿舍用品的“老生”,他们批发一些如床垫子、暖水瓶、脸盆、牙膏、牙刷、卫生纸等生活用品卖给新生,经营效果不错。在校园成立“双休日家政服务中心”、网络营销的创业实践,使学生在资金投入极小、风险小的项目下进入创业的门槛,经受这样的锻炼,这一点很重要,让小组成员体会同样的创业感觉与积累经验,为学生走上富有创造的人生打下基础。

真正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并不是很多,但比例在增加,尤其是工作一段时间才做出创业的选择,这更是稳妥的。但是在学生高校就读期间实践性的教学、创新理念与创业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是必要的,会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的发展夯实基础。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其经营与管理的能力脱离经营与管理的实践或模拟实践是无法实现的,单纯的课堂与书本教育,将会使他们越来越远离创业的激情与能力的提升。

(课题组成员还有荆亚男,张俭锋,王文超,陈超奇)

参考文献:

[1]张永智,刘幼昕,骆东奇.构建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

[2]李敏娜.基于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教育研究,2103,(8).

收稿日期:2013-07-14

作者简介:郑立新(1968—),男,黑龙江五常人,佳木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组织创新、教育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企合作培养下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创业模式研究”(2012SJ007)阶段性成果之三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