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监测体系的构建

2014-07-25熊长江封红旗陶宇炜

关键词:网络舆情

熊长江+封红旗+陶宇炜

摘要:文章根据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的特点,构建了舆情信息采集、处理、查询和展示三层架构的舆情监测系统。其中,舆情监测及预警管理人是最主要的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066-02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网络媒体已成为第四媒体,它作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一旦形成网络舆情对社会将造成巨大影响。为此,党和政府以及各级组织对其密切关注,许多地方政府要求建有互联网络的单位必须有网络信息管理组织保障机制,并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管理分析。高职教育园区涉及学校多、学生年龄均在十七八岁左右,学生上网人数达100%。校园网络、园区网络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快速传播的主要载体,并由于大学生的自身因素及网络的实时性与交互性,网络可以集中表达学生群体对校园中的某些现象以及社会敏感问题所表达出的态度、意见,并宣泄自己的情绪。为此,研究与构建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管理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一、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的特点

从过去传统校园的公众表达方式到今天的网络公众表达方式的转变,对一些热点敏感问题的传播速度更快、规模更大,舆情事件的不断增多,使社会影响面广,易引发过激行为。因此,分析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特点,对其进行监测管理分析并解决出现的问题,适时正确引导是构建一个和谐高职教育园区,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一)高职教育园区网络客观因素

当互联网络传播公众对某些难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或言论情况时,使用校园网络、园区网络的在校大学生群体亦会关注,并参与表达态度意见和情绪,同时他们还会关注校园中的一些现象,这些因素的总和都基于网络传播当前某些焦点事件。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建设、维护园区网络安全,应对不良信息引起的聚众趋势,并利用技术手段监测管理园区网络,是防范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的一项重要特点。

(二)高职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参与高职教育的学生年轻气盛,大多数都为十七八岁的独生子女,自律能力、挫折适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相对弱一些,思想情绪极易产生波动。再者大部分高职学生由于高中时成绩不理想,考进高职院校心里有一定的失落感,为此缺乏自信心,加上当前社会上追求高学历现象更使得高职学生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一旦社会舆情蔓延到校园极易产生叠加的网络舆情群体效应。

二、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管理体系的构建

从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特点可见构建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管理体系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高职教育园区各院校都建有各自的校园网络,在校园网络基础上组建园区网络,实现校园网络互联。如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共有5所院校,是江苏省唯一的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全日制在校学生约7.6万余名。实现园区网络互联其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园区网络架构示意图

(二)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框架结构

目前舆情信息抓取主要使用以下几种技术:元搜索采集技术、传统网络爬虫技术、论坛爬虫技术。整个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分为舆情信息采集、舆情数据处理及舆情信息查询展示三层,如图2所示。

在舆情信息采集层主要根据用户的监测目标以尽可能小的代价从园区网上尽可能全面地得到所有舆情信息,它是监测网络舆情的前提和保证。园区网络舆情信息的主要爆发点有:博客、论坛、微博及新闻等网站,舆情信息分布散、各种类型网站结构不同,为此针对不同类型的站点采用不同的爬虫采集舆情信息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例如,采集源着重抓取论坛数据时,专为网站论坛设计的一类爬虫称为论坛爬虫。由于网站论坛的链接种类较多,且有较多的无效链接,还有一些链接的同一话题和动态性分布在多个页面上,这样使用传统爬虫会在论坛站点上出现“爬虫陷阱”,“相同话题下的页面会丧失页面关系”,并且“爬行的页面质量低下”等问题。而使用基于层次模型论坛爬虫LMFC(Based on the level model of forum crawler下载效率高、信息更新速度更快。这种基于模板要求网页信息提取法,其提取链接的效果是由模板中的规则决定的,采用模板法比程序自动提取法更加准确。但是随着论坛爬虫持续运行URL(统一资源定位)库会逐渐增大,因而对LMFC数据更新特点往往用“话题更新率”、“帖子更新率”评价其性能。

舆情信息处理层是针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过滤、分析。采用基于本体的挖掘技术。如通过信息采集层获取到的网页根据其页面的特性,并使用基于模板的抽取网页信息方法抽取其中的文本信息,也可直接存入数据库中。另外,将需要存入索引的文本信息进一步做索引和文本分词处理。针对存入索引的文本采用基于本体的文本分类法进行过滤,除去与检测目标不符的信息,最后基于本体的聚类法得到舆情热点。

舆情信息查询与展示层是舆情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园区全网搜索、本地搜索、热点查看与统计、舆情报警。例如:园区全网搜索采用了元搜索引擎技术,无须下载检索项中的URL对应的页面,将提取各搜索引擎返回的检索项,剔除广告和重复信息,并重新排序。将检索结构保存到缓存区,最终展示给用户。

园区网络舆情监测体系有效地推进高职教育园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达到园区网络监、管、控,保障了高职教育园区的和谐稳定。

三、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建立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积极防御园区网络舆情时,还需特别重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一)采取跟进式管理

高职学生思想及心理处于不稳定期。在园区网络、校园网络交流过程中,网络舆情使部分学生个体表达受影响而发生变化,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形成一种集体心理。对社会现象、现实问题反映比较敏感。高职学生理想独立勇于维护自身利益。一旦网络信息涉及学生自身利益的问题都极易造成学生关注和共鸣,进而引发起各类网络舆情,甚至可以导致一些群体突发性事件。为此对高职教育园区的学生采取跟进式管理。(1)辅导员跟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理解学生的想法,掌握思想动态。(2)任课教师跟进课堂启发式教育,在讲授专业文化基础知识课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主动学习获取课外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跟进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和谐、绿色、积极向上、学术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学生置身于校园感受的是正能量。

(二)规范学生上网行为

组织高职学生学习有关国家、省、市、校发布的互联网络管理规定,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学生的自律性。并以知名度高、学生崇拜、社会影响力高的专家为主,开设学生喜爱、高度关注并踊跃参与的专题讲座、通识课程、品牌论坛、使得园区校园网络成为弘扬正能量的重要阵地。

培养学生文明的网络行为。网络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在网站建设中不仅需考虑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要贴近实践、贴近师生和贴近生活,成为师生沟通交流平台。只有学生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才能不断减轻和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

(三)提高学生辨别网络虚假信息的能力

互联网上虚假信息及不良信息往往引发错误舆论导向。如何提高学生判断网上不良信息能力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重要课题之一,从客观上分析一些交互性比较强的网站上,存在网络信息人为操作,产生的虚假信息极大地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度。为此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需不断建立获得正确媒体信息和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其次增强自身对是非、美丑、正误的判断能力,逐渐培养对网络信息的辨析和选择能力。熟练掌握在网上如何获取有效及健康的信息方法,使学生成为网络媒体的主动参与者,而不只是网络媒介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学生学会将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去选择和辨析哪些是自己所需要的网络信息,运用好网络这个先进的工具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学科知识的研究。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理念、对待事物的看法与态度及时与他人沟通与交流。

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监测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为校园稳定并高效地开展教学、科研提供有力保障。网络新技术飞速发展,迫使网络舆情监测与管理也要以更新的技术及更快的反应速度来应对复杂的变化,对园区网络舆情监测与管理还需不断地加强理论研究,并不断地开展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荣素,赵卫利.高等职业院校网络舆情特点及管理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0).

[2]伍海江.面向网络舆情监测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2.

[3]王健.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J].信息网络安全,2009,(3).

[4]许鑫,章成志等.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

摘要:文章根据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的特点,构建了舆情信息采集、处理、查询和展示三层架构的舆情监测系统。其中,舆情监测及预警管理人是最主要的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066-02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网络媒体已成为第四媒体,它作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一旦形成网络舆情对社会将造成巨大影响。为此,党和政府以及各级组织对其密切关注,许多地方政府要求建有互联网络的单位必须有网络信息管理组织保障机制,并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管理分析。高职教育园区涉及学校多、学生年龄均在十七八岁左右,学生上网人数达100%。校园网络、园区网络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快速传播的主要载体,并由于大学生的自身因素及网络的实时性与交互性,网络可以集中表达学生群体对校园中的某些现象以及社会敏感问题所表达出的态度、意见,并宣泄自己的情绪。为此,研究与构建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管理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一、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的特点

从过去传统校园的公众表达方式到今天的网络公众表达方式的转变,对一些热点敏感问题的传播速度更快、规模更大,舆情事件的不断增多,使社会影响面广,易引发过激行为。因此,分析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特点,对其进行监测管理分析并解决出现的问题,适时正确引导是构建一个和谐高职教育园区,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一)高职教育园区网络客观因素

当互联网络传播公众对某些难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或言论情况时,使用校园网络、园区网络的在校大学生群体亦会关注,并参与表达态度意见和情绪,同时他们还会关注校园中的一些现象,这些因素的总和都基于网络传播当前某些焦点事件。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建设、维护园区网络安全,应对不良信息引起的聚众趋势,并利用技术手段监测管理园区网络,是防范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的一项重要特点。

(二)高职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参与高职教育的学生年轻气盛,大多数都为十七八岁的独生子女,自律能力、挫折适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相对弱一些,思想情绪极易产生波动。再者大部分高职学生由于高中时成绩不理想,考进高职院校心里有一定的失落感,为此缺乏自信心,加上当前社会上追求高学历现象更使得高职学生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一旦社会舆情蔓延到校园极易产生叠加的网络舆情群体效应。

二、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管理体系的构建

从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特点可见构建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管理体系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高职教育园区各院校都建有各自的校园网络,在校园网络基础上组建园区网络,实现校园网络互联。如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共有5所院校,是江苏省唯一的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全日制在校学生约7.6万余名。实现园区网络互联其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园区网络架构示意图

(二)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框架结构

目前舆情信息抓取主要使用以下几种技术:元搜索采集技术、传统网络爬虫技术、论坛爬虫技术。整个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分为舆情信息采集、舆情数据处理及舆情信息查询展示三层,如图2所示。

在舆情信息采集层主要根据用户的监测目标以尽可能小的代价从园区网上尽可能全面地得到所有舆情信息,它是监测网络舆情的前提和保证。园区网络舆情信息的主要爆发点有:博客、论坛、微博及新闻等网站,舆情信息分布散、各种类型网站结构不同,为此针对不同类型的站点采用不同的爬虫采集舆情信息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例如,采集源着重抓取论坛数据时,专为网站论坛设计的一类爬虫称为论坛爬虫。由于网站论坛的链接种类较多,且有较多的无效链接,还有一些链接的同一话题和动态性分布在多个页面上,这样使用传统爬虫会在论坛站点上出现“爬虫陷阱”,“相同话题下的页面会丧失页面关系”,并且“爬行的页面质量低下”等问题。而使用基于层次模型论坛爬虫LMFC(Based on the level model of forum crawler下载效率高、信息更新速度更快。这种基于模板要求网页信息提取法,其提取链接的效果是由模板中的规则决定的,采用模板法比程序自动提取法更加准确。但是随着论坛爬虫持续运行URL(统一资源定位)库会逐渐增大,因而对LMFC数据更新特点往往用“话题更新率”、“帖子更新率”评价其性能。

舆情信息处理层是针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过滤、分析。采用基于本体的挖掘技术。如通过信息采集层获取到的网页根据其页面的特性,并使用基于模板的抽取网页信息方法抽取其中的文本信息,也可直接存入数据库中。另外,将需要存入索引的文本信息进一步做索引和文本分词处理。针对存入索引的文本采用基于本体的文本分类法进行过滤,除去与检测目标不符的信息,最后基于本体的聚类法得到舆情热点。

舆情信息查询与展示层是舆情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园区全网搜索、本地搜索、热点查看与统计、舆情报警。例如:园区全网搜索采用了元搜索引擎技术,无须下载检索项中的URL对应的页面,将提取各搜索引擎返回的检索项,剔除广告和重复信息,并重新排序。将检索结构保存到缓存区,最终展示给用户。

园区网络舆情监测体系有效地推进高职教育园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达到园区网络监、管、控,保障了高职教育园区的和谐稳定。

三、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建立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积极防御园区网络舆情时,还需特别重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一)采取跟进式管理

高职学生思想及心理处于不稳定期。在园区网络、校园网络交流过程中,网络舆情使部分学生个体表达受影响而发生变化,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形成一种集体心理。对社会现象、现实问题反映比较敏感。高职学生理想独立勇于维护自身利益。一旦网络信息涉及学生自身利益的问题都极易造成学生关注和共鸣,进而引发起各类网络舆情,甚至可以导致一些群体突发性事件。为此对高职教育园区的学生采取跟进式管理。(1)辅导员跟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理解学生的想法,掌握思想动态。(2)任课教师跟进课堂启发式教育,在讲授专业文化基础知识课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主动学习获取课外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跟进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和谐、绿色、积极向上、学术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学生置身于校园感受的是正能量。

(二)规范学生上网行为

组织高职学生学习有关国家、省、市、校发布的互联网络管理规定,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学生的自律性。并以知名度高、学生崇拜、社会影响力高的专家为主,开设学生喜爱、高度关注并踊跃参与的专题讲座、通识课程、品牌论坛、使得园区校园网络成为弘扬正能量的重要阵地。

培养学生文明的网络行为。网络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在网站建设中不仅需考虑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要贴近实践、贴近师生和贴近生活,成为师生沟通交流平台。只有学生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才能不断减轻和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

(三)提高学生辨别网络虚假信息的能力

互联网上虚假信息及不良信息往往引发错误舆论导向。如何提高学生判断网上不良信息能力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重要课题之一,从客观上分析一些交互性比较强的网站上,存在网络信息人为操作,产生的虚假信息极大地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度。为此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需不断建立获得正确媒体信息和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其次增强自身对是非、美丑、正误的判断能力,逐渐培养对网络信息的辨析和选择能力。熟练掌握在网上如何获取有效及健康的信息方法,使学生成为网络媒体的主动参与者,而不只是网络媒介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学生学会将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去选择和辨析哪些是自己所需要的网络信息,运用好网络这个先进的工具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学科知识的研究。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理念、对待事物的看法与态度及时与他人沟通与交流。

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监测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为校园稳定并高效地开展教学、科研提供有力保障。网络新技术飞速发展,迫使网络舆情监测与管理也要以更新的技术及更快的反应速度来应对复杂的变化,对园区网络舆情监测与管理还需不断地加强理论研究,并不断地开展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荣素,赵卫利.高等职业院校网络舆情特点及管理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0).

[2]伍海江.面向网络舆情监测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2.

[3]王健.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J].信息网络安全,2009,(3).

[4]许鑫,章成志等.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

摘要:文章根据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的特点,构建了舆情信息采集、处理、查询和展示三层架构的舆情监测系统。其中,舆情监测及预警管理人是最主要的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066-02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网络媒体已成为第四媒体,它作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一旦形成网络舆情对社会将造成巨大影响。为此,党和政府以及各级组织对其密切关注,许多地方政府要求建有互联网络的单位必须有网络信息管理组织保障机制,并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管理分析。高职教育园区涉及学校多、学生年龄均在十七八岁左右,学生上网人数达100%。校园网络、园区网络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快速传播的主要载体,并由于大学生的自身因素及网络的实时性与交互性,网络可以集中表达学生群体对校园中的某些现象以及社会敏感问题所表达出的态度、意见,并宣泄自己的情绪。为此,研究与构建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管理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一、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的特点

从过去传统校园的公众表达方式到今天的网络公众表达方式的转变,对一些热点敏感问题的传播速度更快、规模更大,舆情事件的不断增多,使社会影响面广,易引发过激行为。因此,分析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特点,对其进行监测管理分析并解决出现的问题,适时正确引导是构建一个和谐高职教育园区,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一)高职教育园区网络客观因素

当互联网络传播公众对某些难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或言论情况时,使用校园网络、园区网络的在校大学生群体亦会关注,并参与表达态度意见和情绪,同时他们还会关注校园中的一些现象,这些因素的总和都基于网络传播当前某些焦点事件。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建设、维护园区网络安全,应对不良信息引起的聚众趋势,并利用技术手段监测管理园区网络,是防范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的一项重要特点。

(二)高职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参与高职教育的学生年轻气盛,大多数都为十七八岁的独生子女,自律能力、挫折适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相对弱一些,思想情绪极易产生波动。再者大部分高职学生由于高中时成绩不理想,考进高职院校心里有一定的失落感,为此缺乏自信心,加上当前社会上追求高学历现象更使得高职学生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一旦社会舆情蔓延到校园极易产生叠加的网络舆情群体效应。

二、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管理体系的构建

从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特点可见构建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管理体系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高职教育园区各院校都建有各自的校园网络,在校园网络基础上组建园区网络,实现校园网络互联。如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共有5所院校,是江苏省唯一的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全日制在校学生约7.6万余名。实现园区网络互联其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园区网络架构示意图

(二)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框架结构

目前舆情信息抓取主要使用以下几种技术:元搜索采集技术、传统网络爬虫技术、论坛爬虫技术。整个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分为舆情信息采集、舆情数据处理及舆情信息查询展示三层,如图2所示。

在舆情信息采集层主要根据用户的监测目标以尽可能小的代价从园区网上尽可能全面地得到所有舆情信息,它是监测网络舆情的前提和保证。园区网络舆情信息的主要爆发点有:博客、论坛、微博及新闻等网站,舆情信息分布散、各种类型网站结构不同,为此针对不同类型的站点采用不同的爬虫采集舆情信息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例如,采集源着重抓取论坛数据时,专为网站论坛设计的一类爬虫称为论坛爬虫。由于网站论坛的链接种类较多,且有较多的无效链接,还有一些链接的同一话题和动态性分布在多个页面上,这样使用传统爬虫会在论坛站点上出现“爬虫陷阱”,“相同话题下的页面会丧失页面关系”,并且“爬行的页面质量低下”等问题。而使用基于层次模型论坛爬虫LMFC(Based on the level model of forum crawler下载效率高、信息更新速度更快。这种基于模板要求网页信息提取法,其提取链接的效果是由模板中的规则决定的,采用模板法比程序自动提取法更加准确。但是随着论坛爬虫持续运行URL(统一资源定位)库会逐渐增大,因而对LMFC数据更新特点往往用“话题更新率”、“帖子更新率”评价其性能。

舆情信息处理层是针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过滤、分析。采用基于本体的挖掘技术。如通过信息采集层获取到的网页根据其页面的特性,并使用基于模板的抽取网页信息方法抽取其中的文本信息,也可直接存入数据库中。另外,将需要存入索引的文本信息进一步做索引和文本分词处理。针对存入索引的文本采用基于本体的文本分类法进行过滤,除去与检测目标不符的信息,最后基于本体的聚类法得到舆情热点。

舆情信息查询与展示层是舆情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园区全网搜索、本地搜索、热点查看与统计、舆情报警。例如:园区全网搜索采用了元搜索引擎技术,无须下载检索项中的URL对应的页面,将提取各搜索引擎返回的检索项,剔除广告和重复信息,并重新排序。将检索结构保存到缓存区,最终展示给用户。

园区网络舆情监测体系有效地推进高职教育园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达到园区网络监、管、控,保障了高职教育园区的和谐稳定。

三、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建立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积极防御园区网络舆情时,还需特别重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一)采取跟进式管理

高职学生思想及心理处于不稳定期。在园区网络、校园网络交流过程中,网络舆情使部分学生个体表达受影响而发生变化,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形成一种集体心理。对社会现象、现实问题反映比较敏感。高职学生理想独立勇于维护自身利益。一旦网络信息涉及学生自身利益的问题都极易造成学生关注和共鸣,进而引发起各类网络舆情,甚至可以导致一些群体突发性事件。为此对高职教育园区的学生采取跟进式管理。(1)辅导员跟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理解学生的想法,掌握思想动态。(2)任课教师跟进课堂启发式教育,在讲授专业文化基础知识课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主动学习获取课外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跟进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和谐、绿色、积极向上、学术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学生置身于校园感受的是正能量。

(二)规范学生上网行为

组织高职学生学习有关国家、省、市、校发布的互联网络管理规定,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学生的自律性。并以知名度高、学生崇拜、社会影响力高的专家为主,开设学生喜爱、高度关注并踊跃参与的专题讲座、通识课程、品牌论坛、使得园区校园网络成为弘扬正能量的重要阵地。

培养学生文明的网络行为。网络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在网站建设中不仅需考虑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要贴近实践、贴近师生和贴近生活,成为师生沟通交流平台。只有学生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才能不断减轻和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

(三)提高学生辨别网络虚假信息的能力

互联网上虚假信息及不良信息往往引发错误舆论导向。如何提高学生判断网上不良信息能力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重要课题之一,从客观上分析一些交互性比较强的网站上,存在网络信息人为操作,产生的虚假信息极大地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度。为此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需不断建立获得正确媒体信息和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其次增强自身对是非、美丑、正误的判断能力,逐渐培养对网络信息的辨析和选择能力。熟练掌握在网上如何获取有效及健康的信息方法,使学生成为网络媒体的主动参与者,而不只是网络媒介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学生学会将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去选择和辨析哪些是自己所需要的网络信息,运用好网络这个先进的工具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学科知识的研究。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理念、对待事物的看法与态度及时与他人沟通与交流。

高职教育园区网络舆情监测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为校园稳定并高效地开展教学、科研提供有力保障。网络新技术飞速发展,迫使网络舆情监测与管理也要以更新的技术及更快的反应速度来应对复杂的变化,对园区网络舆情监测与管理还需不断地加强理论研究,并不断地开展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荣素,赵卫利.高等职业院校网络舆情特点及管理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0).

[2]伍海江.面向网络舆情监测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2.

[3]王健.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J].信息网络安全,2009,(3).

[4]许鑫,章成志等.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预警体系研究
试论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方略
网络舆情编辑能力构成因素浅析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