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结构工程加固技术综述

2014-07-24崔珑成勃

中国建筑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损伤加固钢结构

崔珑+成勃

摘 要:钢结构工程中的缺陷和损伤造成了工程隐患,也引发了一些工程事故,钢结构加固技术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的相关规定出发,分析了钢结构加固技术的总体思路,总结了提高结构抗力和减小作用效应的基本方法,介绍了我国当前主要的钢结构工程加固标准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钢结构;损伤;作用效应;结构抗力;加固

1.钢结构工程加固的意义

建筑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塑性及韧性好、抗震性能好、便于工业化生产、节能环保、可循环使用等诸多优点,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国内建筑钢结构工程数量飞速增长,各类形式新颖、造型美观、富有现代感的工业厂房、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候机大厅、大剧院、博物馆等钢结构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建筑钢结构已广泛的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钢结构工程也可能存在各种缺陷和损伤:

(1)荷载变化,超期服役(图1);

(2)构件由于各种意外产生变形、扭曲、伤残、凹陷、构件截面削弱、杆件翘曲,连接开裂等;

(3)温差作用下引起构件或连接变形、开裂和翘曲;

(4)由于化学物质的侵蚀而产生腐蚀以及电化学腐蚀致使钢结构构件截面削弱;

(5)设计、生产、施工中的失误及服役期中的违规使用和操作等(图2)。

钢结构工程的缺陷和损伤将引起宏观力学性能的劣化,导致工程事故。钢结构损伤具有局部性和多发性特点,这些结构不可能在出现损伤时就立即退役。对损伤构件进行更换将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会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大量钢结构工程存在技术改造和加固的要求,因此,寻求经济高效的钢结构加固技术既是建筑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又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钢结构加固技术

2.1加固技术的总体思路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当仅考虑作用效应S和结构抗力R两个基本变量时,结构按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式要求:

据此,与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加固一样,钢结构加固的主要思路有提高结构抗力和减小作用效应及两种方法的结合。

从加固设计的角度考虑,提高结构抗力法主要是对构件截面和连接进行加固;减小作用效应法主要是改变荷载分布、传力途径、节点性质、边界条件、增设附加杆件和支撑、施加预应力、考虑空间协同作用等。

2.2提高结构抗力法

提高结构抗力法是在局部或沿构件全长进行补强,主要方法有:加大截面法、连接的加固和加固件的连接、裂纹的修复与加固等。

2.2.1加大截面法

加大截面法是通过加大构件的截面积来提高构件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对于构件不同的受力特征,其加大截面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受拉、受压、受弯构件的加固形式分别如图3~图5所示。

加大截面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保证加固构件有合理的传力路径,使其与原构件能共同工作;

(2)加固构件布置应适应原构件几何形状或已发生的变形,以利施工;

(3)尽量减少加固施工工作量,如采用焊接或粘接的形式;

(4)采用焊接时,应尽量减少焊接工作量,注意焊接顺序,降低焊接变形和应力,尽量避免仰焊。在负载状态焊接应采用较小焊接尺寸,并应首先加固对原有构件影响较小、构件最薄弱的部位等;

(5)轻钢结构中的小角钢和圆钢杆件不宜在负载状态下进行焊接,必须焊接时应采取适当措施;

(6)加大截面尺寸不能过多削弱原构件的承载力,尽量采用小螺栓和高强度螺栓,焊接时应尽量避免采用与原构件应力方向垂直的焊缝。否则应采取专门措施。

(7)轴心受力构件加固后,应考虑构件截面形心偏移的影响。

2.2.2连接的加固与加固件的连接

连接加固是钢结构加固中较为复杂的环节,钢结构加固连接方法应根据结构的受力状态、施工条件,并结合原有连接方法来确定。在同一受力部位连接的加固中,不宜采用刚度相差过大的加固措施。

(1)焊缝连接的加固

当使用焊接施工较方便时,且加固处允许采用焊缝连接时,可考虑采用焊缝进行加固。焊缝加固应首先考虑增加焊缝长度来实现,其次考虑增加焊脚尺寸、同时增加焊缝长度和焊脚尺寸、增加独立的新焊缝等方式。

焊接连接加固时,应严格控制垂直于受力方向的横向焊缝,以确保焊接时的受力安全。

(2)螺栓连接的加固

原有螺栓松动、损害失效或连接强度不足需要更换或新增时,应首先考虑采用相同直径的高强度螺栓连接,也可采用焊接。

在《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2011中,提出了考虑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和贴角焊缝共同承担同一剪力进行设计的栓焊并用连接形式和在梁、柱、支撑构件的拼接及相互间的连接节点中,翼缘采用熔透焊缝连接,腹板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栓焊混用连接形式。

(3)加固件的连接

加固件与被加固结构间的连接,应根据设计受力要求经计算并考虑构造和施工条件确定。

2.2.3裂纹的修复与加固

在结构构件上发现裂纹时,作为应急措施,可在板件裂纹的端外钻孔,以防止其进一步急剧扩展(该孔称为止裂孔,图6),并及时根据裂纹性质及扩展倾向再采取恰当措施修复加固。

修复裂纹应优先采用堵焊的方式,堵焊的施工顺序一般为:清洗裂纹两边80mm以上范围内板面油污至露出洁净的金属面;用气刨、风铲或砂轮将裂纹边缘加工成坡口,直达纹端的止裂孔;将裂纹两侧及端部金属预热至100~150℃,并在焊接过程中保持此温度;用与钢材相匹配的低氢或超低氢型焊条施焊,并尽可能用小直径焊条流分段分层逆向施焊,每一道焊完后宜立即进行锤击;对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堵焊后其表面应磨光,使之与原构件表面齐平。

2.3减小作用效应法

减小作用效应法的思路是采用改变荷载分布状况(如将集中荷载改为多个集中荷载)、传力途径、节点性质、边界条件、增设附加杆件和支撑、减小杆件自由长度、施加预应力、考虑空间协同工作等措施,改变构件的受力特征,降低其应力水平。对超静定结构支座还可以进行强迫位移。

2.3.1受弯构件的加固

考虑减小作用效应时,受弯构件加固的方法主要有:

(1)调整结构支座位置,改变结构跨度;

(2)改变端部支撑情况,如该铰接和钢接;

(3)增加中间支座,将简支改为连续;

(4)将构件改为支撑式结构(图7、图8)。

2.3.2桁架杆件的加固

改变桁架杆件内力的方法主要有:

(1)增加撑杆,变桁架为撑杆式构架(图9、图10);

(2)加设预应力拉杆(图11、图12)

2.3.3改善构件受力状况

在结构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

(1)加强节点和增加支撑,如:采取相应措施,使钢屋架和天窗架共同工作;

(2)排架和框架中,为减小加固工作量和加固施工影响,集中加强某一柱列刚度,其他柱列可不加固或少加固(图13)。

2.3.4增加支撑或辅助构件

(1)增加屋盖支撑及结构空间刚度使排架柱可以按空间结构进行验算,挖掘结构的潜力(图14)。

(2)增设支撑以调整结构的自振频率,改善结构的动力性能(图15)。

(3)增设支撑以减小构件长细比,提高稳定性(图16、图17)。

(4)在塔架等结构中设置拉杆或适度张紧拉索,加强结构的刚度(图18)。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过程(包括施工过程)中,除应对被加固结构承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计算外,尚应注意对相关结构构件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的影响,考虑在结构、构件、节点以及支座中的内力重分布,对结构(包括基础)进行必要的补充验算,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合理构造措施。采用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方法,设计与施工应紧密配合,未经设计允许,不得擅自修改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法和程序。采用调整内力的方法加固结构时,应在加固设计中规定调整内力或规定位移的数值和允许偏差,及其检测位置和检验方法。

3.我国主要的钢结构工程加固标准情况

1996年11月,冶金工业部发布了《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YB 9257-96,自1997年7月1日起施行。在加固方面,规定了加固的原则和方法、材料、荷载、计算的基本规定、构造要求等。规程中规定了增加截面的加固方法、加固中的连接、吊车梁系统的加固、荷载作用下的焊接加固,以及加固工程的验收。

1996年5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了《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 77:96,规定了加固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加固的方法主要有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和加大构件截面的加固。规程规定了连接的加固和加固件的连接、裂纹的修复与加固,以及加固工程的施工安全和验收。

2010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2010,对其中钢构件增大截面工程、钢构件焊缝补强工程、钢结构裂纹修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验收方法进行了规定。

以上标准在加大钢构件的截面时均采用钢材,而大量试验及数值模拟表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技术也可以有效提高钢结构的承载力,该方法还适合于腐蚀环境、施工困难的钢结构。

2014年初,冶金建筑研究总院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钢结构技术规程》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规程中对受拉构件的加固、轴压构件的加固、工字型钢梁受弯构件的加固、钢管的加固与修复、抗疲劳加固等做出了规定,为钢结构加固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4.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

我国正大力推动建筑工业化进程,钢结构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想见,今后将有更多的钢结构工程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之中。

但是也应该看到,钢结构工程往往是人员聚集、大型活动的场所,钢结构的安全性尤为重要。钢结构事故类型最主要有:稳定性破坏(局部失稳和整体失稳),由钢结构构造、应力集中、应力幅等引起的疲劳问题,由低温和动载、材质缺陷、钢板厚度、应力腐蚀等引起的脆性破坏和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等。对钢结构的加固技术进行相应的研究非常必要。

从我国现阶段关于钢结构工程加固的标准看,主要的加固技术标准发布较早,技术相对滞后。钢结构加固中部分领域的研究尚不充分,如节点的加固问题、负载作用下的焊接问题、焊接时高温作用带来的副作用、高强螺栓的应力松弛问题等,需要工程技术界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GB 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

[2] YB 9257-96.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S]

[3] CECS 77:96.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S]

[4] GB50550-201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5] 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6] 杨勇新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钢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S]

[7] 万馨等.某炼钢厂房结构体系的改造与加固[J].工业建筑,2009.23(5):13-15

[8] 龚顺风等.加固钢柱的非线性屈曲性能研究[J].钢结构,2011.26(11):15-19

[9] 卢亦焱等.碳纤维布与钢板粘贴复合材料徐变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32(4):9-14

[10] 石永久等.中高强度刚才钢框架梁柱组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42(4):48-54

[11] 孙建东等.空间KK形圆管搭接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改进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34(2):99-105

2.3减小作用效应法

减小作用效应法的思路是采用改变荷载分布状况(如将集中荷载改为多个集中荷载)、传力途径、节点性质、边界条件、增设附加杆件和支撑、减小杆件自由长度、施加预应力、考虑空间协同工作等措施,改变构件的受力特征,降低其应力水平。对超静定结构支座还可以进行强迫位移。

2.3.1受弯构件的加固

考虑减小作用效应时,受弯构件加固的方法主要有:

(1)调整结构支座位置,改变结构跨度;

(2)改变端部支撑情况,如该铰接和钢接;

(3)增加中间支座,将简支改为连续;

(4)将构件改为支撑式结构(图7、图8)。

2.3.2桁架杆件的加固

改变桁架杆件内力的方法主要有:

(1)增加撑杆,变桁架为撑杆式构架(图9、图10);

(2)加设预应力拉杆(图11、图12)

2.3.3改善构件受力状况

在结构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

(1)加强节点和增加支撑,如:采取相应措施,使钢屋架和天窗架共同工作;

(2)排架和框架中,为减小加固工作量和加固施工影响,集中加强某一柱列刚度,其他柱列可不加固或少加固(图13)。

2.3.4增加支撑或辅助构件

(1)增加屋盖支撑及结构空间刚度使排架柱可以按空间结构进行验算,挖掘结构的潜力(图14)。

(2)增设支撑以调整结构的自振频率,改善结构的动力性能(图15)。

(3)增设支撑以减小构件长细比,提高稳定性(图16、图17)。

(4)在塔架等结构中设置拉杆或适度张紧拉索,加强结构的刚度(图18)。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过程(包括施工过程)中,除应对被加固结构承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计算外,尚应注意对相关结构构件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的影响,考虑在结构、构件、节点以及支座中的内力重分布,对结构(包括基础)进行必要的补充验算,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合理构造措施。采用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方法,设计与施工应紧密配合,未经设计允许,不得擅自修改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法和程序。采用调整内力的方法加固结构时,应在加固设计中规定调整内力或规定位移的数值和允许偏差,及其检测位置和检验方法。

3.我国主要的钢结构工程加固标准情况

1996年11月,冶金工业部发布了《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YB 9257-96,自1997年7月1日起施行。在加固方面,规定了加固的原则和方法、材料、荷载、计算的基本规定、构造要求等。规程中规定了增加截面的加固方法、加固中的连接、吊车梁系统的加固、荷载作用下的焊接加固,以及加固工程的验收。

1996年5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了《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 77:96,规定了加固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加固的方法主要有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和加大构件截面的加固。规程规定了连接的加固和加固件的连接、裂纹的修复与加固,以及加固工程的施工安全和验收。

2010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2010,对其中钢构件增大截面工程、钢构件焊缝补强工程、钢结构裂纹修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验收方法进行了规定。

以上标准在加大钢构件的截面时均采用钢材,而大量试验及数值模拟表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技术也可以有效提高钢结构的承载力,该方法还适合于腐蚀环境、施工困难的钢结构。

2014年初,冶金建筑研究总院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钢结构技术规程》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规程中对受拉构件的加固、轴压构件的加固、工字型钢梁受弯构件的加固、钢管的加固与修复、抗疲劳加固等做出了规定,为钢结构加固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4.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

我国正大力推动建筑工业化进程,钢结构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想见,今后将有更多的钢结构工程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之中。

但是也应该看到,钢结构工程往往是人员聚集、大型活动的场所,钢结构的安全性尤为重要。钢结构事故类型最主要有:稳定性破坏(局部失稳和整体失稳),由钢结构构造、应力集中、应力幅等引起的疲劳问题,由低温和动载、材质缺陷、钢板厚度、应力腐蚀等引起的脆性破坏和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等。对钢结构的加固技术进行相应的研究非常必要。

从我国现阶段关于钢结构工程加固的标准看,主要的加固技术标准发布较早,技术相对滞后。钢结构加固中部分领域的研究尚不充分,如节点的加固问题、负载作用下的焊接问题、焊接时高温作用带来的副作用、高强螺栓的应力松弛问题等,需要工程技术界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GB 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

[2] YB 9257-96.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S]

[3] CECS 77:96.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S]

[4] GB50550-201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5] 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6] 杨勇新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钢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S]

[7] 万馨等.某炼钢厂房结构体系的改造与加固[J].工业建筑,2009.23(5):13-15

[8] 龚顺风等.加固钢柱的非线性屈曲性能研究[J].钢结构,2011.26(11):15-19

[9] 卢亦焱等.碳纤维布与钢板粘贴复合材料徐变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32(4):9-14

[10] 石永久等.中高强度刚才钢框架梁柱组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42(4):48-54

[11] 孙建东等.空间KK形圆管搭接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改进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34(2):99-105

2.3减小作用效应法

减小作用效应法的思路是采用改变荷载分布状况(如将集中荷载改为多个集中荷载)、传力途径、节点性质、边界条件、增设附加杆件和支撑、减小杆件自由长度、施加预应力、考虑空间协同工作等措施,改变构件的受力特征,降低其应力水平。对超静定结构支座还可以进行强迫位移。

2.3.1受弯构件的加固

考虑减小作用效应时,受弯构件加固的方法主要有:

(1)调整结构支座位置,改变结构跨度;

(2)改变端部支撑情况,如该铰接和钢接;

(3)增加中间支座,将简支改为连续;

(4)将构件改为支撑式结构(图7、图8)。

2.3.2桁架杆件的加固

改变桁架杆件内力的方法主要有:

(1)增加撑杆,变桁架为撑杆式构架(图9、图10);

(2)加设预应力拉杆(图11、图12)

2.3.3改善构件受力状况

在结构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

(1)加强节点和增加支撑,如:采取相应措施,使钢屋架和天窗架共同工作;

(2)排架和框架中,为减小加固工作量和加固施工影响,集中加强某一柱列刚度,其他柱列可不加固或少加固(图13)。

2.3.4增加支撑或辅助构件

(1)增加屋盖支撑及结构空间刚度使排架柱可以按空间结构进行验算,挖掘结构的潜力(图14)。

(2)增设支撑以调整结构的自振频率,改善结构的动力性能(图15)。

(3)增设支撑以减小构件长细比,提高稳定性(图16、图17)。

(4)在塔架等结构中设置拉杆或适度张紧拉索,加强结构的刚度(图18)。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过程(包括施工过程)中,除应对被加固结构承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计算外,尚应注意对相关结构构件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的影响,考虑在结构、构件、节点以及支座中的内力重分布,对结构(包括基础)进行必要的补充验算,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合理构造措施。采用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方法,设计与施工应紧密配合,未经设计允许,不得擅自修改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法和程序。采用调整内力的方法加固结构时,应在加固设计中规定调整内力或规定位移的数值和允许偏差,及其检测位置和检验方法。

3.我国主要的钢结构工程加固标准情况

1996年11月,冶金工业部发布了《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YB 9257-96,自1997年7月1日起施行。在加固方面,规定了加固的原则和方法、材料、荷载、计算的基本规定、构造要求等。规程中规定了增加截面的加固方法、加固中的连接、吊车梁系统的加固、荷载作用下的焊接加固,以及加固工程的验收。

1996年5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了《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 77:96,规定了加固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加固的方法主要有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和加大构件截面的加固。规程规定了连接的加固和加固件的连接、裂纹的修复与加固,以及加固工程的施工安全和验收。

2010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2010,对其中钢构件增大截面工程、钢构件焊缝补强工程、钢结构裂纹修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验收方法进行了规定。

以上标准在加大钢构件的截面时均采用钢材,而大量试验及数值模拟表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技术也可以有效提高钢结构的承载力,该方法还适合于腐蚀环境、施工困难的钢结构。

2014年初,冶金建筑研究总院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钢结构技术规程》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规程中对受拉构件的加固、轴压构件的加固、工字型钢梁受弯构件的加固、钢管的加固与修复、抗疲劳加固等做出了规定,为钢结构加固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4.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

我国正大力推动建筑工业化进程,钢结构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想见,今后将有更多的钢结构工程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之中。

但是也应该看到,钢结构工程往往是人员聚集、大型活动的场所,钢结构的安全性尤为重要。钢结构事故类型最主要有:稳定性破坏(局部失稳和整体失稳),由钢结构构造、应力集中、应力幅等引起的疲劳问题,由低温和动载、材质缺陷、钢板厚度、应力腐蚀等引起的脆性破坏和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等。对钢结构的加固技术进行相应的研究非常必要。

从我国现阶段关于钢结构工程加固的标准看,主要的加固技术标准发布较早,技术相对滞后。钢结构加固中部分领域的研究尚不充分,如节点的加固问题、负载作用下的焊接问题、焊接时高温作用带来的副作用、高强螺栓的应力松弛问题等,需要工程技术界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GB 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

[2] YB 9257-96.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S]

[3] CECS 77:96.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S]

[4] GB50550-201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5] 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6] 杨勇新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钢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S]

[7] 万馨等.某炼钢厂房结构体系的改造与加固[J].工业建筑,2009.23(5):13-15

[8] 龚顺风等.加固钢柱的非线性屈曲性能研究[J].钢结构,2011.26(11):15-19

[9] 卢亦焱等.碳纤维布与钢板粘贴复合材料徐变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32(4):9-14

[10] 石永久等.中高强度刚才钢框架梁柱组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42(4):48-54

[11] 孙建东等.空间KK形圆管搭接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改进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34(2):99-105

猜你喜欢

损伤加固钢结构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东北农业大学校史博物馆改造工程结构抗震分析及调整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我院足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发生原因及预防分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钢结构建筑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