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计划领料在企业管理中的影响与管控

2014-07-21许昌富思特烟机配件有限公司安志伟

中国商论 2014年16期
关键词:管理水平流程监控

许昌富思特烟机配件有限公司 安志伟

评价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高低的角度和方法有很多,同时也包括很多衡量指标,比如投资回报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但在一个制造型企业中,还有一个企业管理者可能不太在意、但又能真切反映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的独特视角——这就是企业的非计划领料状况,其对应的指标就是非计划领料率。这个指标是从原辅材料自计划、领用、到加工、保管、回收、再利用等全过程的综合体现,从而折射出一个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1 非计划领料的定义及企业现状

在不同的企业中,对非计划领料有不同的叫法,即超限额领料,其实它们只不过名字不同,所指的内容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与计划领料相对应的。要理解非计划领料,首先要清楚什么是计划领料。计划领料指的是在ERP系统,根据客户订单要求产生的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s缩写为BOM)及其直接相关的物料需求。非计划领料,则是没有与订单产品BOM直接关联,而又必须产生的生产性物料。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非计划领料有三个特点:(1)它是企业产品制造过程需要的;(2)这些原辅材料没有与产品BOM直接关联;(3)必须是生产性物料。

企业中的非计划领料基本分为下列六种情况:(1)BOM清单遗漏,在新产品研发部门进行新产品BOM签发时,出现的产品BOM不完整或补签新增零部件清单的情况;(2)报废或丢失,是指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或者工艺等原因出现的半成品报废,已经领料后重新补领的情况;(3)定额差异,根据工艺定额标准,已经领取的物料与实际生产加工物料产生偏差时出现的超领或补领等情况;(4)工装领料,为了保证产品零件加工质量,需要企业自身制造的工装工具等所发生的物料;(5)设备维修,企业生产加工设备维修零部件能够与企业产品零部件相互借用,从而产生的物料需求;(6)三包物料,是指产品销售后,在三包期内发生产品维修所需的物料没有包含在三包范围内的情况。

2 非计划领料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影响

对企业六种非计划领料情况进行分析后,得出它们会对企业管理产生如下影响。

2.1 产品成本核算的波动性

由非计划领料定义可知,非领料既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必须生产物料,而又无法通过ERP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但为保证产品成本的真实性,成本核算部门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就会进行产成品成本平均摊销,由于非计划领料产生的不可控性和波动性,由此也就会造成产品成本核算的波动性。而且非计划领料比例越大,产品成本的波动区间也会越大,产品目标成本的依据就越没有可参考性,进而使有效成本控制无法落地。

2.2 限制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非计划领料带来的管理不精细和不到位,会给企业带来至少三方面的影响:(1)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从成本控制来讲,非计划领料带来的返工、返修补料都会产生成本,从管理上来讲,为了弥补非计划领料的漏洞,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救火”,这同样也是要产生成本的;(2)会影响产品交货期和产品质量,从而导致客户满意度的下降。产品质量和按期交货是影响客户对供应商满意度评价的重要因素,非计划领料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产品质量和按期交货;(3)形成虚假的物料需求,非计划领料造成的最大问题是形成对物料的虚假需求。在安全存量法中,如果一次性领走大量的物料,使得库存量低于安全存量,这样就会发生再生产或采购行为。这样不但增加了不应有的库存维护费用,而且影响到有序的生产节拍和生产订单。

2.3 给信息化系统基础数据持续完善带来阻碍

现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很多是依靠信息化系统来运行,比如ERP、OA、HR、PDM、NC等,它们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保证这些信息化系统的高效有序运行,其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但非计划领料的定额差异、试车消耗等现象的存在,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就不能及时更新,这带来连锁反应就是分析结果与企业实际存在偏差,决策的可参考价值不高。

3 客观认知非计划领料,通过流程和制度持续改进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加强非计划领料控制,减少浪费,是企业推进精细管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非计划领料产生的原因和对企业管理影响分析可知,要想把企业中的非计划领料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首先要对非计划领料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再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改进监控,进而通过制度和信息化固化,从而实现循环改进、持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目标。

3.1 非计划领料在生产型企业中是客观存在的

对前面提到的六类非计划领料进行分析后,发现有些非计划领料无论从管理上或者技术上都是不可避免的,或者是投入与收益不对称的。比如定额差异,从技术角度来看,它会受到供应商、加工设备状况、操作工水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要使每一批次的每一个零件的消耗定义准确是不现实的;再比如一些低值辅料,其本身价值就不大,而且使用年限不固定,如果一定要对其消耗定额,其投入的人力、财力成本与其收益是不一致的。因此在受控的范围内企业是应该允许非计划领料存在的。

3.2 通过非计划领料率进行监控

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就必须清楚地知道企业非计划领料的真实水平。这可以通过非计划领料率(非计划领料率=非计划领料金额/领料总额×100%)实现。通过对企业非计划领料率的层级分解及历史数据的积累分析,就能够掌握企业的管理水平的变化,如果对每一生产单元的非计划领料进行深入跟踪分析,就能够发现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但使用这个指标需注意三点:(1)数据来源的一致性;(2)数据统计周期的一致性;(3)数据的真实性。

3.3 非计划领料存在的原因分析

非计划领料产生原因可以分为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技术原因就是由于技术手段或者技术人员本身能力所限,对企业来说存在无法克服的技术壁垒,或者投入收益不成比例从而产生的非计划领料,BOM清单遗漏、定额差异和加工报废就属于这种情况。管理原因就是管理水平和管理精细度所限,在管理制度和流程方面存在制度标准缺失、责任不明、跟踪监督不到位等管理因素导致了非计划领料的存在,工装领料、设备维修和三包物料则属于这种情况。这个原因产生的非计划领料随着企业管理精细化的提升,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是企业需要监控的重点。

3.4 通过流程梳理方法使非计划领料显性化

由于管理原因产生的非计划领料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通过三个步骤就可以对其清晰地认识:首先,要把企业存在的所有非计划领料流程显性化,就是从散存于ERP或者相关制度中的非计划领料流程,通过流程梳理工具把它画出来,使其显性化;其次,对已经画出来的非计划领料流程进行端到端的过程及结果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制定过程监控指标和结果监控指标进行梳理;最后,通过OSGM工具将非计划领料纳入到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中监控跟踪,实现对非计划领料情况的有效监控。这个过程实际也是非计划领料显性化的过程。通过对这个过程梳理优化,就可以发现哪些是通过加强管理可控的,哪些是企业当前技术或管理水平无法克服的。比如工装领料,这类非计划领料是可以通过工艺设计、计划下达、车间领用、报废重投流程的梳理,在计划下达和车间领用环节通过流程改善转化为计划领料。

3.5 通过完善管理制度使非计划领料规范化和标准化

实现有效监控仅是降低非计划领料的第一步,要达到持续改善,循环提升的管理目标,还要通过管理制度将非计划领料控制纳入到企业的整个管理体系中,从而使其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结合:(1)与非计划领料流程的紧密结合,这是保证制度有效的前提;(2)与绩效管理体系的紧密结合,这是保证监控目标落地的必要条件;(3)与信息化系统的紧密结合,因为这些流程是不可能完全游离信息化系统之外的,这是保证流程真实有效的重要载体。

3.6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非计划领料率的持续改善

不论是技术原因和管理原因产生非计划领料都是要受控的,虽然通过流程显性化和管理制度能使其规范化和标准化,但非计划领料内嵌于企业业务链的各个节点中,如果长时间由手工进行数据积累和状态监控,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是相当大的,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信息化。至于信息化的途径,一方面可以对ERP进行改进,另一方面通过流程管理系统实现非计划领料流程关键节点监控。

非计划领料现象是生产制造型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虽然将它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它是与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息息相关的;它存在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因此企业只有建立起PDCA持续改善的长效机制,非计划领料的“非”一定会慢慢变小,进而消亡。

[1]周玉清,刘伯莹,周强.ERP原理与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王丽亚.生产计划与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华阅.靠制度提升执行力[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管理水平流程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路径分析
熔铸“祥龙文化”品牌 提升五精管理水平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