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降钙素原在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2014-07-20魏欣球唐伟发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毒血症降钙素脓毒症

魏欣球 唐伟发

血清降钙素原在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魏欣球 唐伟发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监测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脓毒血症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同期收治的非脓毒血症患者48例为对照组。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检测其血清PCT水平,记录当天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为脓毒症休克组大于重度脓毒症组大于脓毒症组大于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8,P<0.05)。脓毒血症患者第1天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好转、无效和死亡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3、5天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为好转患者小于无效患者小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与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及病情预后转归有密切关系,随病情好转而降低,随病情恶化而升高,可作为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观察指标。

血清降钙素原;脓毒血症;病情监测;预后评估

脓毒血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非常高,目前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尽管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在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脓毒血症仍然处于高病死率状态。因此,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可为后期治疗和预后提供基础和保障,提高患者生存率。脓毒血症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血液或体液实验室培养,但常规病原微生物检查耗时长且阳性率低,不利于早期诊断[2]。血清降钙素原(PCT)作为一种新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炎性反应指标,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3]。本研究通过对80例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进行监测,探讨该方法在脓毒血症病情监测、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于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确诊为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44±6)岁;患病原因:创伤35例,慢性病30例,其他15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严格按照2001年国际脓毒症会议制定的标准进行,且发病时间不超过24h[4]。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脓毒症组42例、重度脓毒症组26例和脓毒症休克组12例。排除1周内2次血培养结果前后不符合、确诊为寄生虫疾病以及合并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及副肿瘤综合征及资料不全患者。另选同期收治的非脓毒血症者4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3~75岁,平均(43±6)岁。4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标本采集及检测 常规监测患者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及中心静脉压水平,并行血培养、体液培养、微生物鉴定及影像学检查。患者均于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无菌采取静脉血3~5m l。室温放置1h后采用3000r/min离心15m in,当天取上层血清进行检测。血清PCT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ELIFA),检测仪器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ini VIDAS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PCT试剂盒为梅里埃VIDAS-BRAHMS。血液培养采用梅里埃BacT-ALERT 3D12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细菌检测采用法国梅里埃ATB自动细菌鉴定。同时记录抽血当天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体温恢复至36~38℃以下;②心率恢复到病前水平;③呼吸频率<20次/min或PaCO2>32mmHg;④白细胞计数恢复>(4~12)×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5%。符合以上指标中的3项或3项以上为好转;未达到3项为无效。

1.4 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观察指标 APACHE-Ⅱ评分:本组患者均于入ICU治疗前行APACHE-Ⅱ评分,包括生理指标(体温、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气、血浆钾、钠、肌酐、红细胞压积和Glasgow昏迷评分(GCS)等总急性生理评分(APS)及器官功能不全或免疫低下等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血清PCT水平测定:患者于入ICU治疗第1天及治疗后第3天、第5天取静脉血(死亡患者记录到死亡前)分离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PCT水平,试剂盒购自广东虹业抗体科技有限公司。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的比较采用SNK-q检验,两因素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PCT水平与脓毒血症病情的关系 对比入选当日脓毒血症不同组和对照组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脓毒血症各组患者和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和PACHE-Ⅱ评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NK-q检验结果显示,随着脓毒血症病情的加重,血清PCT水平逐渐升高,APACHE-Ⅱ评分也逐渐升高,脓毒症休克组大于重度脓毒症组大于脓毒症组大于对照组,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8,P<0.05),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比较(±s)

表1 四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P<0.05;与重度脓毒症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PCT(ng/m l) APACHE-Ⅱ评分(分)对照组 48 0.47±0.21 2.36±0.87脓毒症组 42 6.38±2.10* 15.25±5.46*重度脓毒症组26 11.45±4.35*#20.64±5.78*#脓毒症休克组12 30.75±7.16*#※25.13±6.21*#※P <0.05 <0.05

2.2 血清PCT水平与脓毒血症预后的关系 脓毒血症患者第7天的访视结果为好转33例、无效25例、死亡22例。根据疗效比较好转、无效和死亡患者第1、3、5天血清PCT值和APACHE-Ⅱ评分,结果显示,好转患者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逐渐下降,而无效和死亡患者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逐渐升高,但死亡患者升高幅度>无效患者。三类患者第1天血清PCT水平、APACHE-Ⅱ评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脓毒血症的第3天,死亡患者血清

注:与好转相比,*P<0.05,※P<0.01;与无效组相比,#P<0.05,㊣P<0.01

表2 根据疗效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s) PCT水平、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好转和无效患者(P均<0.05),无效患者血清PCT水平、APACHE-Ⅱ评分高于好转患者(P均<0.05);脓毒血症第5天,死亡患者血清PCT水平、APACHE-Ⅱ评分高于好转和无效患者,差异更为显著(P均<0.01),无效患者血清PCT水平、APACHE-Ⅱ评分高于好转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2。

3 讨论

脓毒血症及其随后并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但对于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复杂的全身炎症网络效应、基因多态性、免疫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组织损伤以及宿主对不同感染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异常反应等多个方面,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5]。目前,脓毒症的确诊主要依靠病原微生物检查,但常规病原微生物检查耗时长且阳性率低,不利于早期诊断,特别是在缺少临床症状的情况下[2]。因此,寻求一种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脓毒血症诊断指标,可有效指导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并对预后进行评估,促进患者生存率的提高。

PCT是降钙素的前体,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分子量为13kD,是降钙素的前体肽,由降钙素、降钙蛋白和一个含57个氨基酸的N-末端残基组成[6]。正常情况下,血清PCT水平较低(<0.1ng/m l),但在严重细菌性感染时,血清PCT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变化呈正相关。因此,血清PCT水平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1993年,法国儿科学家Assicot等[7]首次报道,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提出PCT可作为感染性疾病和脓毒血症的血清标志物。此后该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证实了PCT可作为脓毒血症早期诊断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均有一定关系[8]。本研究通过对浓度血症患者血清PCT进行检测,发现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正常人,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发现PCT水平波动与病情变化趋势一致,即PCT水平升高,病情恶化,PCT水平降低,病情缓解,这与以往国外文献报道结果一致[9-10]。熊明洁等[2]推测脓血毒症患者血清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反馈性调节过程所致。

APACHE-Ⅱ评分作为一种较好的疾病严重度分类系统,具有客观、简单、可靠、所用指标临床常用、易于采集等特征,自提出后即被欧美广泛采用,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危重患者预后评分系统。研究表明,PCT与APACHE-Ⅱ评分有很好的相关性,结合PCT与APACHE-Ⅱ评分有助于早期诊断脓毒症及对预后进行评价[11]。本研究显示,脓毒血症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随病情加重APACHE-Ⅱ评分逐渐升高,病情缓解APACHE-Ⅱ评分降低,且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这与文献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血清PCT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特征,与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及病情转归密切相关,对脓毒血症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可作为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观察指标。

[1] 田金飞,汤彦.脓毒血症研究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 18(1):14-16.

[2] 熊明洁,范红,郭靓.80例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30):3076-3078.

[3] 任芳萍,刘玲莉,吴昌归.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及预测价值[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3,22(7): 306-309.

[4] 姚咏明,盛志勇,林洪远,等.2001年国际脓毒症定义会议关于脓毒症诊断的新标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1):645-646.

[5] 邓小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新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0(4):122-129,153.

[6] 谭倩,田卫群,王礼,等.降钙素原基因克隆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29(5):504-506.

[7] Assicot M,Gendrel D,Carsin H,et al.High serum Procalcitonin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 ith sePsis and infection[J].Lancet,1993, 341(8844):515-518.

[8] 保勇,史梦,喻华,等.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对感染性疾病及脓毒症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1):94-96

[9] Hugle T,Schuetz P,Mueller B,et al.Serum Procalcitonin for discrim ination between sePtic and non-sePtic arthritis [J].Clin ExP Rheumatol,2008,26(3):453-456.

[10] 刘林华.血清降钙素原监测在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745-746.

[11] 李国福,田悦,吴兴茂,等.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8, 24(10):1043-1045.

R631.+2

A

1673-5846(2014)06-0089-03

韶关市始兴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韶关 512500

猜你喜欢

毒血症降钙素脓毒症
羊妊娠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连续性血液净化应用于重症脓毒血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诊断脓毒血症的临床意义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