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课文走向教课程

2014-07-19夏天叶洪林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经验目标教材

夏天+叶洪林

课文教什么?教课文内容理解,教字词句段篇,教听说读写思,还是教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不同时期、不同教师有不同的理解、答案。那么,从教课文走向教课程的路径是什么呢?

课程发展史也许可以提供一种思考和操作的路径。课程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课程即教材: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2)课程即活动: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这种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3)课程即经验: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而学习经验是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其代表人物是泰勒。受此启发,笔者拟以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为例,交流从课文走向课程的寻路历程。

一、理读课文知识

什么叫理读?按余映潮老师的话,理读就是寻找式地读,清理式地读,整理式地读;就是细细地读,把落实基础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各个角落。对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要认真地找寻,找出那些最有用、最能落实课文教学要求、最需要教给学生的语言知识或其他内容,把它们罗列出来,以便做到教学时心中有底。对每一个教学单元,对每一册教材,对每一学年的教材,对每一个学段的教材,也理应做这样的整理工作。简言之,就是按课文的内容(拼音、字、词、句、段、篇等要素)和形式(词式、句式、段式、篇式等)两个方面寻找、清理、整理课文精华。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可以理读出哪些知识?结合级段、单元、小说文体特点等因素,省去有关字词句段的内容,在谋篇布局、读写结合上大略可以理读出以下知识:

1.情节:一波三折

“起初,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是一折。“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地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又一折。“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这为第三折。一波三折这种技法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叙事性作品的能力大有裨益。

2.语言:动作描写组合方式

本文描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动作有以下两种基本组合形式:(1)基本式:“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动作发出者+动作词);(2)基本式的变式:如“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基本式+动作发出的部位)“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基本式+象声词)

二、设计目标活动

杜威认为,“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下的教学不需要“把它们转化成课程目标”,而需要实现课文与课程标准的对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1.制订课时目标

在理读阶段得到的知识,哪些与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要求对应呢?如果对应了要教到什么程度?结合小学高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要求,具体落实到本课有: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课程目标的阐释是宽泛的,而课时目标则需要具体、有操作性。完整的课时目标包括四个要素: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行为)、学习主体、学习结果等。

2.开展儿童活动

如果说课程即教材关注的重点是教的话,那么课程即活动则将目光转向了学生的活动。这里拟以学习“一波三折”(图略)部分为例说明“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部分设计了如下活动:(1)概括活动: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这个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部分?(2)感受活动:读了每个部分的心情怎样?分别站在小嘎子、胖墩儿的角度说说。(3)统整活动:结合情节说心情,填写表格,初步认识一波三折的表达方法。

三、重视学生经验

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有可能是外在的或者和内在的。泰勒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质和量决定于学生而不是课程,强调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及社会经验。

1.认识学生经验

了解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基础、学习方式、面临的问题等,是认识学生经验的具体内容。而在具体的课文学习中,可以采用预习检查、课中反馈等认识学生经验的一些方式。

2.拓展学生经验

教师需要努力将“教材知识”“学生活动”“学生经验”有机地统一起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问题并加以解决:一是学生当下经验中有哪些可利用的因素,二是怎样利用这些因素,三是教师的教材知识怎样用以帮助解释学生的需要和行动,指导学生成长。

猜你喜欢

经验目标教材
教材精读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