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慢性子”的校长

2014-07-19王建梅

江苏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欣赏者决策校长

王建梅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农业是讲究时令季节、尊重作物生长规律的慢过程。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治虫,什么时候锄草,什么时候收获,有它必然的规律。学校管理亦是如此,再好的管理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因此,校长要学会“慢一些”,遵循教育发展规律。

慢惩罚,在期待中教育

一天早晨,我习惯性地在校园里转悠,同时看看教师的出勤情况。走到一间教师办公室,发现门还没有开。这个教师以前是经常性迟到,找她谈话后,改变不少。可今天怎么又没来呢?我一下子怒火中烧,掏出手机准备给她打电话,然后好好训斥一通。在拨出号码的刹那间,我忽然停住了,是不是她有什么特殊情况?等看到她再批评也不迟。

规定的上班时间过了半个小时,这个老师气喘吁吁地跑到我办公室来解释,早晨出来时,她碰倒了一个老人,担心有什么事情,送老人去医院检查了,没有大碍,她才急忙赶到学校上班。得知原委,我安抚了几句,真是庆幸自己没有冲动。

“慢惩罚”,就是智慧主导下的耐心和爱心,给教师自我教育的机会。校长要学会慢惩罚,既给教师一个反省的机会,也是给自己处理问题留出足够的思考与解决的空间。有些问题,通过必要的等待,会改变人对问题现象的肤浅看法,会理智地分析出问题的实质,从而便于学校和谐管理氛围的形成,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慢决策,在实践中斟酌

历史上堪称“慢决策”的成功范例不胜枚举: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从孙中山在1918年的《实业计划》中提出,到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心血和智慧,是科学求实精神的结晶;国务院在2006年3月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建议书》,长达10年的京沪高铁建设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慢决策”让决策行为更科学,更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不久前,我们地区开展教师岗位首次聘任活动,这是一项关系到每一位教师切身利益的大事。上级部门部署此项工作时规定了具体日程,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回到学校,我不是急于拿方案,而是先学习兄弟学校好的做法,再仔细研读学校已有的一些相近的条例办法,然后分层次召开多个教师座谈会,将信息发布出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学校拿出具体实施草案,将草案回到教师中讨论。最后,在全体教师参与讨论的基础上,修改出台了学校的操作方案。整个过程虽然历时较长,但由于决策中充分发扬了民主,征集了多方面的意见,因而其操作性就强,执行起来也就顺畅。

“慢决策”的过程,其实就是集思广益、仔细斟酌的过程,也是让决策者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让实践来验证决策者的正确性。

慢欣赏,在咀嚼中认可

不久前看到署名为目林寺的一篇短文《慢城市 缓慢感受生存》,其中有这么一个理念,我觉得很有意味。他介绍道,当人快速行进或旋转的时候,所有的神经,所有的知觉,基本上是比较迟钝的。这个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一则在快速运动中,神经末梢本身因为刺激过多,导致了缺乏敏感度;二则外部世界的快速闪略,让人体反应跟不上,来不及感受,一切变得模糊,无论是视觉、听觉还是心灵。也就是说,高速实际上是使得我们与真实世界疏离。不仅使得人们变得无见无明,还经常会因为看不清世界而做蠢事。

是呀,我们平时对教师工作的认可,何尝不是。它需要我们放慢脚步,慢慢欣赏,慢慢思考,慢慢贴近教师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领悟教育的真谛,真正成为教师的知心人,真正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慢欣赏”的价值就在于被欣赏者真正有了一种被认可的自尊,而欣赏者在此过程中完成的不仅是一次评价,更是一次修炼。

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学校管理必须遵循教育发展的自然规律,校长更不能“揠苗助长”。我们必须掌握这种润泽心灵的艺术,要有足够的期待、耐心,减少教育浮躁与功利,做一个“慢性子”的校长,让教育回归自然,回归本性。

猜你喜欢

欣赏者决策校长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做决策也有最佳时间段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课堂朗读中听者角色的正确定位研究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