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昌龙:正义迟来但没缺席

2014-07-19陈郁

清风 2014年3期
关键词:错案看守所爆炸案

文_本刊记者 陈郁

吴昌龙:正义迟来但没缺席

文_本刊记者 陈郁

2014年央视春晚上,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歌里唱道:“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对于这首歌,今年40岁的吴昌龙有着真真切切的体会。2001年,他被无辜卷入一起爆炸案,最终蒙冤入狱,在看守所中度过了漫长的十二年光阴。

入狱时,他只有27岁,正当青春年少,充满干劲,他有一份当司机的工作,且已经办理好了去香港的手续,打算到更广阔的世界去打拼;他还有一个相爱的女友,婚期将近,就定在那年的国庆节……可如今,虽然洗脱了冤狱,重获自由,但他已是不惑之年,仍旧孑然一身,且拖着一身伤病,工作也没有着落,每每想到这些,吴昌龙内心就难以平静。他说:“那种心酸、苦闷、委屈,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也是常人没办法体会的。”

也许只有经历过,才能真正了解那种苦难,也才能真正了解自由的可贵。重获自由的他,久久无法释怀,又把目光投向了那些与他有着相似命运的人……

迟来的正义

2001年7月27日晚,吴昌龙驾驶着单位的一辆墨绿色马自达轿车前往女友家,经过福建省福清市收费站时,车子突然被几名男子拦截下来,吴昌龙被这几个人强行带走。当时是晚上9点左右,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被彻底改变。带走吴昌龙的是福清市公安局的刑警,不久前的6月24日,福清市纪委发生了一起爆炸案,一名司机在爆炸中丧生,警方认定吴昌龙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在刑讯逼供之下,吴昌龙不得不选择在有罪笔录上签字画押。再之后,吴昌龙等5名嫌疑人被起诉,吴昌龙也两度被福州中院判处死缓。第二次判决于2006年10月下达,但5名被告均不服判,上诉至福州高院。过了5年,案件才开庭审理。然而,一审又是2年多。就这样,吴昌龙被辗转羁押在5个看守所,等了一年又一年。他回忆那些日子是“时间最多,自由最少”,甚至连洗衣服都成了他打发时间的最好办法,他2007年的一件白色T恤,一直穿到出狱,被反复洗得洁白如新。

2013年2月8日上午10点左右,被关押在福州市永泰县看守所的吴昌龙突然接到所长的通知,说他可以收拾东西回家了。一开始吴昌龙还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在2004年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当时他以为自己自由了,却没想到只是换了一个看守所罢了。

直到办完手续,走出看守所的大门,吴昌龙的脑袋还是蒙的。十二年以来,这是他第一次呼吸到自由的空气,但他瘦削的脸上却显得有些木讷和茫然,坐在车里,他都不敢看车窗外的景物。回到阔别十二年的家中,他抱着60多岁的父亲泣不成声,当时的场景令送他回家的法院工作人员也不禁为之动容。

然而回到家,并不意味着就彻底“自由”了,在福建高院作出判决之前,吴昌龙仍然处在“监视”之下,因为这次回家只是变更强制措施,由关押在看守所转为“监视居住”在家。吴昌龙回家之后,他家门口的监控探头也多了起来,直到本刊记者采访时,那些探头仍在“坚守岗位”。

“监视居住”的期限为三个月,在那段时间里,吴昌龙连外出就医都受到限制,吴昌龙的母亲不忍心看到儿子每天被伤病折磨,就到处为他寻医问药,帮他找来各种疗伤药和补品。吴昌龙说,看到老母亲为自己操劳,真的很心痛,却又无可奈何。

2013年5月3日,福建省高院对“福清纪委爆炸案”的5名被告作出了无罪判决,然而,对于吴昌龙来说,他已经失去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而十二年里,家人为他奔走申诉,经历的苦痛岂是一纸判决书可以抚平?判决下达后,吴昌龙没有一丝激动喜悦,他只想对那些坚守良知者说一声谢谢。

外界认为,吴昌龙重获自由,时机很巧妙,幸运成分居多。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而防范冤假错案的发生也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另外,新《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实施,其中第九十六条对羁押逾期后的处理作了明确规定: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办结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也就是说,超期羁押已经明确违反最基本、最重要的刑事程序法。而同年5月初,最高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撰文重申了无罪推定原则:“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错放一个真正的罪犯,天塌不下来,错判一个无辜的公民,特别是错杀了一个人,天就塌下来了。”

最早介入福清纪委爆炸案的律师马义良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案子不应该就这样结束,还应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追惩,如果没有相关的追究机制,一定还会产生更多的“吴昌龙”。

曾就该案致信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律师张培鸿则指出,过去几年,很多冤假错案都是由于行政化的考核指标造成的,比如说命案必破、严打、限期破案等,在这些压力之下,就出现了严重的刑讯逼供现象。张律师认为,若要从制度上反省,必须引入沉默权,一旦规定了嫌疑人有沉默权,那所有的口供就失去了意义,刑讯逼供也就没有意义了。

担任“洗冤大使”

吴昌龙出狱之后,姐姐吴华英为他开通了新浪微博,让他通过网络与网友交流,向大家讲述自己的遭遇。他在微博上写道:“与世隔绝了12年,一切显得那么陌生,手机放在手上我会发抖,我很茫然,我该怎么办?”他的微博很快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热情回应,令他备受感动。

他把自家的屋顶天台收拾了一下,这里曾经是他养花种草的地方,现在,他在这里模拟自己遭受刑讯逼供时的情景,并拍下照片发送到微博上。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冤假错案、刑讯逼供等问题引起更大的关注,凝聚更多的社会力去推动司法的进步。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吴昌龙多次提到“感谢”一词,感谢家人的奔走、感谢律师的“死磕”,感谢社会各界的关注……他还特别讲到,他身上多处受伤,他一位好友得知后,便专门为他养了一盆医治伤病的草药,他回家后,好友也专程把那盆“小青草”送了过来。

他虽遭受巨大不幸,但他并未因此而变得怨天尤人、仇恨社会,对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他内心时刻充满着感恩,他也一直想力所能及地做点事情,回馈社会。

如今,吴昌龙已重获自由,但是还有一些与吴昌龙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仍被超期羁押着。这些人的亲属往往已在申诉路上奔波多年,早就人疲财尽,但他们又迫切需要律师的帮助。

2013年8月,福清纪委爆炸案的辩护律师李金星及律师王兴、张磊等人发起设立了“吴昌龙法律援助基金”,基金由发起者共同管理,支出须管理者一致同意,账目收支定期公布。由于援助超期羁押案件的律师均不收取律师费,该基金主要用于给承办此类案件的律师提供必要的差旅费用。需要援助的人均可以向基金会发送一份申请文件,尽可能详细地介绍案件情况;而律师申请的话,则需要提出援助的必要性、可行性说明以及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

2013年11月20日上午,由律师李金星等人倡议发起的“‘拯救无辜者’洗冤行动”在成都正式启动,吴昌龙受聘成为“洗冤大使”。

吴华英对记者说,吴昌龙有幸成为“洗冤大使”,既是对别人的一个鼓舞,让那些与他有类似遭遇的人从他身上看到希望,同时,他自身也在感受正义的阳光,进行自我心理修复。

成为“洗冤大使”的吴昌龙,开始为别人奔走,他介入的第一宗案子便是“海南陈满案”。该案存在多处明显错误:警方刑讯逼供,嫌犯无作案时间,警方作伪证被当庭揭穿,物证未鉴定即被警方扔掉,法院依传说中的证据将陈满判处死缓……陈满的家人四方奔走申诉,却一直没有效果,如今,陈满已经入狱21年。

“洗冤行动”启动后,吴昌龙便和律师们一起,来到四川绵竹探望了陈满的父母。说起见到陈满父母时的情景,吴昌龙不住地叹气,他说:“陈满父母已经八十多岁了,真的就是在跟时间赛跑,很担心不能看到儿子出狱的那天。”吴昌龙鼓励陈满的父母要相信法律,一定不能放弃希望。身为“洗冤大使”,他呼吁最高检察院立即对此案进行复查,最高法院立即启动再审,一刻也不能等了。

此外,吴昌龙还多次去旁听有关超期羁押案件的庭审,为蒙冤者的亲属打气。他说,相比于那些还在墙内的蒙冤者,自己已属幸运,虽然力量很小,但也愿意去为那些还在受苦的人去呼喊,希望大家都能够沉冤得雪,不再受苦。

不确定的未来

为了使自己的生活尽快回归正常,吴昌龙重新考取了驾照,“十八年前学过的技术,现又重新开始,别有一番滋味涌心头。”他原本希望做回司机这一老本行,但是却发现没有合适的单位愿意收留他。他也想过到超市去找点简单的工作,但对方一听他的情况,就不要。“我已经跟社会脱节了。”他告诉本刊记者,“在里面待久了,思维也变得很迟钝了,注意力也无法长时间集中,经常会突然发呆,脑袋里一片空白。”

由于长期处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吴昌龙的视力也受到很大损害,现在只能看清身边的物体,稍微远一点就看得很模糊。而刑讯逼供造成的伤病也在折磨着他,据他说,他的右耳被踢得神经破裂,当时没有得到及时医治,后来几年都在流脓水,一直到2006年才停住。“现在右耳大约只有30%的听力,我基本上是靠左耳听声音。”更让吴昌龙内心煎熬的是,姐姐吴华英为了帮他伸冤,成了专业访民,十几年的美好青春便耗在了上访路上,其间多次被拘留,2009年还卷入了震惊网络的“福建三网民案”,被判刑一年。姐姐原本开着小店,生活无忧,但十几年的上访使她早已欠下不少的债务。

根据《国家赔偿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侵害公民权益、造成损害后果时,国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吴昌龙也提出了国家赔偿的要求,一共包括八项,包括限制人身自由损失76万余元,精神损失费120万元,治疗费、营养费50万元,以及律师费、因申诉控告产生的交通费、误工费及保险、父母赡养及姐姐吴华英因申诉被判刑、拘留等相关赔偿。最终,失去自由4215天的吴昌龙于2013年12月23日收到福州中院汇来的126万多元国家赔偿款,其中人身自由赔偿76万多元,精神损害抚慰金50万元。

吴华英告诉本刊记者,这些钱只够偿还这些年上访欠下的债务,而错案造成的伤病、工作、医保、社保、申诉费用等司法错案善后问题,当地官员冷漠依然。他们从电视中了解到,同是当年年初纠错的浙江案当事人张高平、张辉叔侄已回归正常生活,他们羡慕祝福的同时,也对自己的错案善后问题一直无下文感到忧心。吴华英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司法公正,习近平也说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子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现在昌龙回家了,我们确实感受到了中央层面的正义,但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感受到福建地方政府的诚意。”

今年春节前后,吴昌龙也一直在给福建省委、省政法委以及福州市、福清市的相关领导寄“贺卡”,希望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引起相关领导重视,认真对待自己错案善后问题,不要批转了事。

大年初三那天,吴昌龙与几个要好的发小一起聚了聚,看到儿时的玩伴如今都已成家立业,有车有房,小孩都已经很大了,再回头想想自己,吴昌龙不住地叹气。

当本刊记者问到他接下来的打算时,吴昌龙显得很迷茫,他说,现在错案善后问题还没有最终解决,因此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去想未来的事情。吴华英也表示,目前没有什么计划,“我们只想能够早日妥善解决昌龙错案善后问题,昌龙才能安下心来,看病就医,找个女子结婚,圆了年迈父母的心愿,好好过日子。”

猜你喜欢

错案看守所爆炸案
面粉厂爆炸案
襄城县看守所:监管民警战斗在“疫”线
刑事错案责任追究机制微探
是谁引发了爆炸案
努力让“郭利们”的错案少些,再少些!
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存废之我见
神秘的爆炸案
神秘的爆炸案
错案责任追究与豁免
对看守所开展节前巡视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