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试验

2014-07-16雷长武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阿维悬浮剂防治效果

雷长武

摘 要:于2012年在霍邱县进行了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67m2用30~40mL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兑水45kg在水稻二化螟低龄幼虫盛期均匀喷雾,其防治效果较好,对水稻和天敌安全。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77-02

二化螟是霍邱县水稻主要常发性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全县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二化螟对常用药剂抗性的增强,该害虫有转移危害和加重发生的趋势。目前,霍邱县推广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药剂种类虽多,但大多推广使用年限较长,或使用次数频繁,防效下降。为进一步了解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在霍邱县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对水稻及天敌的安全性,笔者于2012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阿维菌素18g/L乳油(安徽省合肥福瑞德生物化工厂),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

1.2 供试作物及对象 供试作物:水稻,品种为汕优63;试验对象: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一代。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667m2、40mL/667m2、50mL/667m2;阿维菌素18g/L乳油100mL/667m2;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和清水空白对照6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每小区面积30m2,各小区间筑小埂隔开,做到单排单灌,并保持3~5cm水层5~7d。

1.4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田设在霍邱县孟集镇孟集村郭厚章农户承包田,该田土壤为水稻土,有机质含量18.5g/kg,pH值6.0,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面积约900m2。前茬为冬闲田,施肥、管理与当地生产水平一致。试验田水稻于2012年4月3日进行浸种催芽,4月5日播种,水育秧,5月7日移栽,株行距20cm×24cm。试验田杂草以千金子和莎草为优势种群,移栽后用22%丙·乙WP进行常规田间除草。试验用药时试验田水稻处于分蘖期,田间保持水层3~5cm。药前调查,二化螟幼虫平均80头/100丛左右,其中1龄幼虫约占20%,2~3龄幼虫约占60%,3龄以上幼虫约占20%。

1.5 试验时间与方法 2012年6月1日下午施药,施药时水稻处于分蘖期,共施药1次。各小区使用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用单个可调雾喷头,工作压力0.2~0.4MPa,喷孔口径为1mm,流量0.8~1.2L/min)进行常规喷雾处理。空白对照区先喷等量清水,药剂处理区按各小区试验设置的药剂剂量计算出各小区用药量,采用二次稀释法,以每667m2兑水45kg的比例折算各小区用水量,充分混匀后采用顺风单侧平行推进法由低浓度向高浓度匀速对准稻株中下部逐个均匀喷雾,药剂现配现用。

1.6 天气情况 施药当天阴到多云,东南风2~3级,气温18.4~25.5℃,平均温度21.4℃,平均相对湿度75%。整个试验期间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日平均气温26℃,最高温度36.5℃,最低温度17.9℃,降雨日数4d,最高日降雨量4.5mm,总降雨量5mm。除药后第1天遇小雨(0.1mm)可能对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外,其他影响试验结果的反常气候无。

1.7 调查与统计方法 平行跳跃式5点取样,每点连续调查10丛,每小区调查50丛稻,于当代为害定型后(2012年6月21日,即药后20d)统计活虫数和枯心数,计算保苗效果和杀虫效果。并于药后1d、3d、7d和防效调查时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和对蜘蛛天敌及其它害虫的影响。防效差异显著性测定用邓肯新复极差法(DMRT)。药效计算方法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枯心率(%)=调查枯心数调查总株数×100]

[保苗效果(%)=对照区枯心率-处理区枯心率对照区枯心率×100]

[杀虫效果(%)=对照区活虫数-处理区活虫数对照区活虫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苗效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田间为害定型后,各处理保苗效果均在90%以上,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40mL/667m2和50mL/667m2处理间及与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处理间保苗效果差异不显著,与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667m2和阿维菌素18g/L乳油100mL/667m2处理间保苗效果差异极显著。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667m2处理与阿维菌素18g/L乳油100mL/667m2处理间保苗效果差异不显著,与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处理间保苗效果差异显著。

2.2 杀虫效果 各处理杀虫效果以阿维菌素18g/L乳油100mL/667m2处理最低(92.9%),与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667m2处理间杀虫效果差异显著,与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其他剂量处理间及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处理间杀虫效果差异极显著;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667m2、40mL/667m2和50mL/667m2处理与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处理间杀虫效果差异不显著。

2.3 安全性及对其它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据药后1d、3d、7d和19d观察,试验药剂对水稻叶色、生长、抽穗等均无任何不良影响,对水稻安全,无药害,对蜘蛛类天敌杀伤力小,对稻纵卷叶螟有兼治作用。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表明,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较好药剂,其防效好,持效时间长,对水稻和天敌安全,无药害,对稻纵卷叶螟有兼治作用,防治效果总体优于阿维菌素18g/L乳油100mL/667m2处理,与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处理相当。生产上可以替代三唑磷等已对二化螟产生抗性的药剂,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使用时应在二化螟低龄幼虫盛期及时用药,从防效及成本等角度综合考虑,建议667m2用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采用二次稀释法,兑水45kg均匀喷雾,同时田间保持3~5cm水层5~7d。二化螟发生严重时,建议667m2用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40mL,以保证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S].北京:国家标准出版社,2000:2-4.

[2]汪从来.甲维·毒死蜱20%水乳剂防治早稻二化螟试验效果初报[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1,32(10):49-50.

[3]贾松.5%丁烯氟虫腈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2010,4:127.

[4]朱根钟,丁新天.15%阿维·毒防治水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及技术探讨[J].丽水农业科技,2009,4:18-20.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于2012年在霍邱县进行了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67m2用30~40mL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兑水45kg在水稻二化螟低龄幼虫盛期均匀喷雾,其防治效果较好,对水稻和天敌安全。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77-02

二化螟是霍邱县水稻主要常发性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全县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二化螟对常用药剂抗性的增强,该害虫有转移危害和加重发生的趋势。目前,霍邱县推广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药剂种类虽多,但大多推广使用年限较长,或使用次数频繁,防效下降。为进一步了解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在霍邱县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对水稻及天敌的安全性,笔者于2012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阿维菌素18g/L乳油(安徽省合肥福瑞德生物化工厂),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

1.2 供试作物及对象 供试作物:水稻,品种为汕优63;试验对象: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一代。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667m2、40mL/667m2、50mL/667m2;阿维菌素18g/L乳油100mL/667m2;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和清水空白对照6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每小区面积30m2,各小区间筑小埂隔开,做到单排单灌,并保持3~5cm水层5~7d。

1.4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田设在霍邱县孟集镇孟集村郭厚章农户承包田,该田土壤为水稻土,有机质含量18.5g/kg,pH值6.0,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面积约900m2。前茬为冬闲田,施肥、管理与当地生产水平一致。试验田水稻于2012年4月3日进行浸种催芽,4月5日播种,水育秧,5月7日移栽,株行距20cm×24cm。试验田杂草以千金子和莎草为优势种群,移栽后用22%丙·乙WP进行常规田间除草。试验用药时试验田水稻处于分蘖期,田间保持水层3~5cm。药前调查,二化螟幼虫平均80头/100丛左右,其中1龄幼虫约占20%,2~3龄幼虫约占60%,3龄以上幼虫约占20%。

1.5 试验时间与方法 2012年6月1日下午施药,施药时水稻处于分蘖期,共施药1次。各小区使用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用单个可调雾喷头,工作压力0.2~0.4MPa,喷孔口径为1mm,流量0.8~1.2L/min)进行常规喷雾处理。空白对照区先喷等量清水,药剂处理区按各小区试验设置的药剂剂量计算出各小区用药量,采用二次稀释法,以每667m2兑水45kg的比例折算各小区用水量,充分混匀后采用顺风单侧平行推进法由低浓度向高浓度匀速对准稻株中下部逐个均匀喷雾,药剂现配现用。

1.6 天气情况 施药当天阴到多云,东南风2~3级,气温18.4~25.5℃,平均温度21.4℃,平均相对湿度75%。整个试验期间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日平均气温26℃,最高温度36.5℃,最低温度17.9℃,降雨日数4d,最高日降雨量4.5mm,总降雨量5mm。除药后第1天遇小雨(0.1mm)可能对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外,其他影响试验结果的反常气候无。

1.7 调查与统计方法 平行跳跃式5点取样,每点连续调查10丛,每小区调查50丛稻,于当代为害定型后(2012年6月21日,即药后20d)统计活虫数和枯心数,计算保苗效果和杀虫效果。并于药后1d、3d、7d和防效调查时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和对蜘蛛天敌及其它害虫的影响。防效差异显著性测定用邓肯新复极差法(DMRT)。药效计算方法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枯心率(%)=调查枯心数调查总株数×100]

[保苗效果(%)=对照区枯心率-处理区枯心率对照区枯心率×100]

[杀虫效果(%)=对照区活虫数-处理区活虫数对照区活虫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苗效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田间为害定型后,各处理保苗效果均在90%以上,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40mL/667m2和50mL/667m2处理间及与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处理间保苗效果差异不显著,与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667m2和阿维菌素18g/L乳油100mL/667m2处理间保苗效果差异极显著。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667m2处理与阿维菌素18g/L乳油100mL/667m2处理间保苗效果差异不显著,与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处理间保苗效果差异显著。

2.2 杀虫效果 各处理杀虫效果以阿维菌素18g/L乳油100mL/667m2处理最低(92.9%),与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667m2处理间杀虫效果差异显著,与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其他剂量处理间及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处理间杀虫效果差异极显著;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667m2、40mL/667m2和50mL/667m2处理与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处理间杀虫效果差异不显著。

2.3 安全性及对其它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据药后1d、3d、7d和19d观察,试验药剂对水稻叶色、生长、抽穗等均无任何不良影响,对水稻安全,无药害,对蜘蛛类天敌杀伤力小,对稻纵卷叶螟有兼治作用。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表明,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较好药剂,其防效好,持效时间长,对水稻和天敌安全,无药害,对稻纵卷叶螟有兼治作用,防治效果总体优于阿维菌素18g/L乳油100mL/667m2处理,与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处理相当。生产上可以替代三唑磷等已对二化螟产生抗性的药剂,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使用时应在二化螟低龄幼虫盛期及时用药,从防效及成本等角度综合考虑,建议667m2用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采用二次稀释法,兑水45kg均匀喷雾,同时田间保持3~5cm水层5~7d。二化螟发生严重时,建议667m2用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40mL,以保证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S].北京:国家标准出版社,2000:2-4.

[2]汪从来.甲维·毒死蜱20%水乳剂防治早稻二化螟试验效果初报[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1,32(10):49-50.

[3]贾松.5%丁烯氟虫腈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2010,4:127.

[4]朱根钟,丁新天.15%阿维·毒防治水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及技术探讨[J].丽水农业科技,2009,4:18-20.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于2012年在霍邱县进行了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67m2用30~40mL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兑水45kg在水稻二化螟低龄幼虫盛期均匀喷雾,其防治效果较好,对水稻和天敌安全。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77-02

二化螟是霍邱县水稻主要常发性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全县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二化螟对常用药剂抗性的增强,该害虫有转移危害和加重发生的趋势。目前,霍邱县推广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药剂种类虽多,但大多推广使用年限较长,或使用次数频繁,防效下降。为进一步了解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在霍邱县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对水稻及天敌的安全性,笔者于2012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阿维菌素18g/L乳油(安徽省合肥福瑞德生物化工厂),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

1.2 供试作物及对象 供试作物:水稻,品种为汕优63;试验对象: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一代。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667m2、40mL/667m2、50mL/667m2;阿维菌素18g/L乳油100mL/667m2;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和清水空白对照6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每小区面积30m2,各小区间筑小埂隔开,做到单排单灌,并保持3~5cm水层5~7d。

1.4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田设在霍邱县孟集镇孟集村郭厚章农户承包田,该田土壤为水稻土,有机质含量18.5g/kg,pH值6.0,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面积约900m2。前茬为冬闲田,施肥、管理与当地生产水平一致。试验田水稻于2012年4月3日进行浸种催芽,4月5日播种,水育秧,5月7日移栽,株行距20cm×24cm。试验田杂草以千金子和莎草为优势种群,移栽后用22%丙·乙WP进行常规田间除草。试验用药时试验田水稻处于分蘖期,田间保持水层3~5cm。药前调查,二化螟幼虫平均80头/100丛左右,其中1龄幼虫约占20%,2~3龄幼虫约占60%,3龄以上幼虫约占20%。

1.5 试验时间与方法 2012年6月1日下午施药,施药时水稻处于分蘖期,共施药1次。各小区使用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用单个可调雾喷头,工作压力0.2~0.4MPa,喷孔口径为1mm,流量0.8~1.2L/min)进行常规喷雾处理。空白对照区先喷等量清水,药剂处理区按各小区试验设置的药剂剂量计算出各小区用药量,采用二次稀释法,以每667m2兑水45kg的比例折算各小区用水量,充分混匀后采用顺风单侧平行推进法由低浓度向高浓度匀速对准稻株中下部逐个均匀喷雾,药剂现配现用。

1.6 天气情况 施药当天阴到多云,东南风2~3级,气温18.4~25.5℃,平均温度21.4℃,平均相对湿度75%。整个试验期间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日平均气温26℃,最高温度36.5℃,最低温度17.9℃,降雨日数4d,最高日降雨量4.5mm,总降雨量5mm。除药后第1天遇小雨(0.1mm)可能对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外,其他影响试验结果的反常气候无。

1.7 调查与统计方法 平行跳跃式5点取样,每点连续调查10丛,每小区调查50丛稻,于当代为害定型后(2012年6月21日,即药后20d)统计活虫数和枯心数,计算保苗效果和杀虫效果。并于药后1d、3d、7d和防效调查时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和对蜘蛛天敌及其它害虫的影响。防效差异显著性测定用邓肯新复极差法(DMRT)。药效计算方法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枯心率(%)=调查枯心数调查总株数×100]

[保苗效果(%)=对照区枯心率-处理区枯心率对照区枯心率×100]

[杀虫效果(%)=对照区活虫数-处理区活虫数对照区活虫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苗效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田间为害定型后,各处理保苗效果均在90%以上,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40mL/667m2和50mL/667m2处理间及与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处理间保苗效果差异不显著,与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667m2和阿维菌素18g/L乳油100mL/667m2处理间保苗效果差异极显著。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667m2处理与阿维菌素18g/L乳油100mL/667m2处理间保苗效果差异不显著,与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处理间保苗效果差异显著。

2.2 杀虫效果 各处理杀虫效果以阿维菌素18g/L乳油100mL/667m2处理最低(92.9%),与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667m2处理间杀虫效果差异显著,与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其他剂量处理间及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处理间杀虫效果差异极显著;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667m2、40mL/667m2和50mL/667m2处理与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处理间杀虫效果差异不显著。

2.3 安全性及对其它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据药后1d、3d、7d和19d观察,试验药剂对水稻叶色、生长、抽穗等均无任何不良影响,对水稻安全,无药害,对蜘蛛类天敌杀伤力小,对稻纵卷叶螟有兼治作用。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表明,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较好药剂,其防效好,持效时间长,对水稻和天敌安全,无药害,对稻纵卷叶螟有兼治作用,防治效果总体优于阿维菌素18g/L乳油100mL/667m2处理,与氯虫苯甲酰胺200g/L悬浮剂10mL/667m2处理相当。生产上可以替代三唑磷等已对二化螟产生抗性的药剂,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使用时应在二化螟低龄幼虫盛期及时用药,从防效及成本等角度综合考虑,建议667m2用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30mL,采用二次稀释法,兑水45kg均匀喷雾,同时田间保持3~5cm水层5~7d。二化螟发生严重时,建议667m2用阿维·氯苯酰6%悬浮剂40mL,以保证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S].北京:国家标准出版社,2000:2-4.

[2]汪从来.甲维·毒死蜱20%水乳剂防治早稻二化螟试验效果初报[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1,32(10):49-50.

[3]贾松.5%丁烯氟虫腈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2010,4:127.

[4]朱根钟,丁新天.15%阿维·毒防治水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及技术探讨[J].丽水农业科技,2009,4:18-20.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维悬浮剂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阿维迪安黄金公司简介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微囊悬浮-悬浮剂和微囊悬浮剂不是同种剂型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阿维A(方希)治疗特殊皮肤病病例征集擂台赛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