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密度对夏玉米郑单958产量的影响

2014-07-16顾左仁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夏玉米密度产量

顾左仁等

摘 要:响水县常年种植夏玉米12 667hm2,是主要的饲料作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试验重点探讨夏播玉米郑单958在本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旨在为以后种植该品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小区比较试验和方差统计分析,郑单958夏播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4 500株/667m2的产量显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产量;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产量均好于5 5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4 500株/667m2的产量好于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结合不同密度对各生育期生长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状况,试验表明郑单958在该地区夏播适宜种植密度为4 500~5 000株/667m2。

关键词:密度;夏玉米;郑单958;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29-02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金博士郑单958。

1.2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双港镇友爱村张耀龙家承包田,面积3 468.4m2,土质粘壤,肥力较高,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小麦,于6月13日收获。

1.3 田间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采用4种不同密度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各小区采取随机排列。处理1:4 000株/667m2;处理2:4 500株/667m2;处理3:5 000株/667m2;处理4:5 500株/667m2;每个小区长15.5m、宽12m,面积186m2。

2 技术措施

2012年6月19日播种,采用大小行人工带线点播,大行距80cm,小行距40cm,株距按照设计的4种不同密度确定;基肥于行间深施,每667m2施40%复合肥(16-16-8)35kg,7月4日每667m2补施平衡肥尿素15kg,玉米8叶期喷施玉米矮化控旺剂,展开叶9片时重施穗肥,每667m2施尿素40kg;在玉米生长期间,按照县植保部门要求,重点做好玉米螟、二点委夜蛾、褐斑病、大小叶斑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

3 试验期间的气候情况

2013年我县遭受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试验田玉米于6月19日播种结束,但由于播种期间及播后天气持续干旱,导致田间土壤水分不足,出现出苗困难,直至6月28日降雨后才缓解了旱情,玉米出苗比常年要推迟7d左右,全生育期较常年推迟10d左右。出苗至7月14日一直连续阴雨,给苗期玉米带来渍害,苗受渍发黄,通过及时补施苗肥,苗情恢复正常,生长快;7月15日~8月7日又持续20d干旱,试验田玉米出现旱情,中午玉米叶片卷曲;8月2日遭遇10号台风“达维”袭击,试验田玉米没有发生倒伏。受11号台风“海葵”影响,8月8日夜出现明显降雨,8月9~10日雨量达暴雨,降水501.1㎜,形成洪涝灾害。玉米抽雄吐丝授粉和灌浆结实的关键时期,降雨少,积温高,光照足,利于玉米授粉受精,促进了籽粒灌浆结实,增加粒数,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4 试验结果

4.1 生育期记载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对其全生育期没有影响。

4.2 田间生长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田间阴闭程度加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易引发纹枯病的发生。

4.3 植株生育状况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玉米的株高和穗位在增加,提高了倒伏的几率。穗长和穗粗分别在缩短、变细,影响产量。

4.4 产量结构性状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每穗行数、每行粒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都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产量也呈下降趋势。

4.5 小区实收产量 从表5、表6可以看出,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对产量有影响,不同密度之间产量表现有差异,4 500株/667m2的产量显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产量,其它处理相互间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5 结论

试验表明,郑单958在本地区夏播不同密度对产量有影响,经方差统计分析,4 500株/667m2的产量显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产量;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产量均好于5 5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4 500株/667m2的产量好于4 000株/667m2和

5 0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结合不同密度对各生育期生长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状况,郑单958在本地区夏播适宜种植密度为4 500~5 000株/667m2。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摘 要:响水县常年种植夏玉米12 667hm2,是主要的饲料作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试验重点探讨夏播玉米郑单958在本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旨在为以后种植该品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小区比较试验和方差统计分析,郑单958夏播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4 500株/667m2的产量显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产量;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产量均好于5 5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4 500株/667m2的产量好于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结合不同密度对各生育期生长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状况,试验表明郑单958在该地区夏播适宜种植密度为4 500~5 000株/667m2。

关键词:密度;夏玉米;郑单958;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29-02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金博士郑单958。

1.2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双港镇友爱村张耀龙家承包田,面积3 468.4m2,土质粘壤,肥力较高,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小麦,于6月13日收获。

1.3 田间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采用4种不同密度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各小区采取随机排列。处理1:4 000株/667m2;处理2:4 500株/667m2;处理3:5 000株/667m2;处理4:5 500株/667m2;每个小区长15.5m、宽12m,面积186m2。

2 技术措施

2012年6月19日播种,采用大小行人工带线点播,大行距80cm,小行距40cm,株距按照设计的4种不同密度确定;基肥于行间深施,每667m2施40%复合肥(16-16-8)35kg,7月4日每667m2补施平衡肥尿素15kg,玉米8叶期喷施玉米矮化控旺剂,展开叶9片时重施穗肥,每667m2施尿素40kg;在玉米生长期间,按照县植保部门要求,重点做好玉米螟、二点委夜蛾、褐斑病、大小叶斑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

3 试验期间的气候情况

2013年我县遭受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试验田玉米于6月19日播种结束,但由于播种期间及播后天气持续干旱,导致田间土壤水分不足,出现出苗困难,直至6月28日降雨后才缓解了旱情,玉米出苗比常年要推迟7d左右,全生育期较常年推迟10d左右。出苗至7月14日一直连续阴雨,给苗期玉米带来渍害,苗受渍发黄,通过及时补施苗肥,苗情恢复正常,生长快;7月15日~8月7日又持续20d干旱,试验田玉米出现旱情,中午玉米叶片卷曲;8月2日遭遇10号台风“达维”袭击,试验田玉米没有发生倒伏。受11号台风“海葵”影响,8月8日夜出现明显降雨,8月9~10日雨量达暴雨,降水501.1㎜,形成洪涝灾害。玉米抽雄吐丝授粉和灌浆结实的关键时期,降雨少,积温高,光照足,利于玉米授粉受精,促进了籽粒灌浆结实,增加粒数,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4 试验结果

4.1 生育期记载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对其全生育期没有影响。

4.2 田间生长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田间阴闭程度加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易引发纹枯病的发生。

4.3 植株生育状况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玉米的株高和穗位在增加,提高了倒伏的几率。穗长和穗粗分别在缩短、变细,影响产量。

4.4 产量结构性状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每穗行数、每行粒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都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产量也呈下降趋势。

4.5 小区实收产量 从表5、表6可以看出,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对产量有影响,不同密度之间产量表现有差异,4 500株/667m2的产量显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产量,其它处理相互间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5 结论

试验表明,郑单958在本地区夏播不同密度对产量有影响,经方差统计分析,4 500株/667m2的产量显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产量;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产量均好于5 5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4 500株/667m2的产量好于4 000株/667m2和

5 0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结合不同密度对各生育期生长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状况,郑单958在本地区夏播适宜种植密度为4 500~5 000株/667m2。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摘 要:响水县常年种植夏玉米12 667hm2,是主要的饲料作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试验重点探讨夏播玉米郑单958在本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旨在为以后种植该品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小区比较试验和方差统计分析,郑单958夏播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4 500株/667m2的产量显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产量;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产量均好于5 5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4 500株/667m2的产量好于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结合不同密度对各生育期生长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状况,试验表明郑单958在该地区夏播适宜种植密度为4 500~5 000株/667m2。

关键词:密度;夏玉米;郑单958;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29-02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金博士郑单958。

1.2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双港镇友爱村张耀龙家承包田,面积3 468.4m2,土质粘壤,肥力较高,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小麦,于6月13日收获。

1.3 田间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采用4种不同密度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各小区采取随机排列。处理1:4 000株/667m2;处理2:4 500株/667m2;处理3:5 000株/667m2;处理4:5 500株/667m2;每个小区长15.5m、宽12m,面积186m2。

2 技术措施

2012年6月19日播种,采用大小行人工带线点播,大行距80cm,小行距40cm,株距按照设计的4种不同密度确定;基肥于行间深施,每667m2施40%复合肥(16-16-8)35kg,7月4日每667m2补施平衡肥尿素15kg,玉米8叶期喷施玉米矮化控旺剂,展开叶9片时重施穗肥,每667m2施尿素40kg;在玉米生长期间,按照县植保部门要求,重点做好玉米螟、二点委夜蛾、褐斑病、大小叶斑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

3 试验期间的气候情况

2013年我县遭受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试验田玉米于6月19日播种结束,但由于播种期间及播后天气持续干旱,导致田间土壤水分不足,出现出苗困难,直至6月28日降雨后才缓解了旱情,玉米出苗比常年要推迟7d左右,全生育期较常年推迟10d左右。出苗至7月14日一直连续阴雨,给苗期玉米带来渍害,苗受渍发黄,通过及时补施苗肥,苗情恢复正常,生长快;7月15日~8月7日又持续20d干旱,试验田玉米出现旱情,中午玉米叶片卷曲;8月2日遭遇10号台风“达维”袭击,试验田玉米没有发生倒伏。受11号台风“海葵”影响,8月8日夜出现明显降雨,8月9~10日雨量达暴雨,降水501.1㎜,形成洪涝灾害。玉米抽雄吐丝授粉和灌浆结实的关键时期,降雨少,积温高,光照足,利于玉米授粉受精,促进了籽粒灌浆结实,增加粒数,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4 试验结果

4.1 生育期记载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对其全生育期没有影响。

4.2 田间生长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田间阴闭程度加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易引发纹枯病的发生。

4.3 植株生育状况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玉米的株高和穗位在增加,提高了倒伏的几率。穗长和穗粗分别在缩短、变细,影响产量。

4.4 产量结构性状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每穗行数、每行粒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都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产量也呈下降趋势。

4.5 小区实收产量 从表5、表6可以看出,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对产量有影响,不同密度之间产量表现有差异,4 500株/667m2的产量显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产量,其它处理相互间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5 结论

试验表明,郑单958在本地区夏播不同密度对产量有影响,经方差统计分析,4 500株/667m2的产量显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产量;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产量均好于5 5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4 500株/667m2的产量好于4 000株/667m2和

5 0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结合不同密度对各生育期生长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状况,郑单958在本地区夏播适宜种植密度为4 500~5 000株/667m2。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夏玉米密度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天津市2011年良种补贴推介品种目录
控释肥对夏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