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身体、权力和体育参与

2014-07-16陈静姝

体育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身体体育

陈静姝,闵 健

“身体”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一直是女性主义研究的核心。由于男、女身体构造的不同,早在公元2世纪,罗马人就将女性喻为“畸形的男性”[4],这种比喻暗示了男权社会的主导以及女性的从属地位。从20世纪起,女性主义者不断从新的角度探讨女性身体方面有关问题。希望通过体育运动加深女性对身体的认知,在运动中解放身体,提高自我意识与身份认同感,掌握社会权利,反对由男性所构建的社会霸权主义。女性主义者将身体、权力以及体育这个最具男性霸权主义的领域进行结合研究,为性别、歧视、父权主义等社会问题提供了最为本质的洞察模式与分析框架。本研究着重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指出性别、身体、权力和体育参与所面临的困境与现状,论证体育参与对女性解放身体和掌握社会权力的重要作用。

1 身体与权力

女性主义在对身体的研究中提出,由于对身体认识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对女性的歧视,也促使了女性权力的流失。因为身体构造的差异,女性的性器官不同于男性暴露在外,它隐藏在里面,这一内在生理特点使女性从出生起便无法像男性一样透明。女性从小对身体的认知程度就不如男性,男性至少可以通过暴露在外面的器官来客观地认识自我,但女性对身体的认知因为其存在的内部性而充满了隐晦和神秘。激进派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身体是社会所构建而成的,并非自然的。例如,人们认为女孩子柔软,不宜参加剧烈运动,鼓励女孩子与布娃娃为伍,而让男孩子与运动、汽车玩具等为伍。这种人为的意向,使女孩子羞于观察自己的身体,并被教导要表现出应有的女性身体气质,如纤弱、温顺等。这种通过社会构建而展现出来的女性气质恰恰是由男性所定义的,因此,女性对身体的认知过程大多是通过男性社会构建而形成。男性定义何为女性美,何为不美。为了保持所谓的女性气质,女性难以像男性一般通过身体的认知与打斗来探索世界,了解自我,并维持自由。没有对身体的高度认知,女性对自我的了解总处于男性的观念中,她们无法掌握主动权,女性只能归顺男性并且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男性对身体准确的把握与认知度确保了他们在世界的主导地位。而女性即便渴望自由,寻求自我,但已经被束缚在了性别的囚牢中,无力反抗,也无法冲破男性大环境所带来的枷锁。即使某些女性地位再高,也会极力表现出更多的女性气质、更好的容貌及娇羞的身材,也只有这样才能被男权社会所认同与喜爱。显然,女性身体已建立了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价值体系。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这是由于我们通过身体来认识世界,生理的差异使得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截然不同”[4]。

正如女权主义学者指出的,身体反映着社会权力的关系[19]。因此,身体成为关键,身体是反映社会活动与实践的最好载体[18]。这里的“身体”并非指现代男性审美中苗条或风韵的物理性身体,而是通过实践所被理解的与社会联系的社会性身体。第三次浪潮的女权主义者讨厌“牺牲品”女性主义的看法和对抗性途径,反对女性把自己看成是受压迫的被动形象,且对不公正态度继续愤怒。她们选择全球性视角,接受多元性,承认环境对人们的压迫[1],认为要使女性拥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主动权和社会政治地位,便要通过身体实践来改变。体育运动作为这种身体实践,可以打破男、女形象的界限,使女性身体强大,并拥有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5],且使无论男、女都能参与男性化的运动与女性化的运动当中[10]。

2 体育、身体、性别

体育最早的意思是休闲娱乐,而古代希腊人则强调体育为塑造健壮体格的身体运动。到20世纪初,美国人威廉姆斯的观点“体育是用大肌肉活动为方式的教育”曾盛行一时[5]。无论这些观点在现在看来全面与否,不可否认,身体确实是体育运动的基础。传统观念认为,身体活动一直以来是属于男性的活动,女性与身体活动的联系不大。体育为男性提供了展现身体肌肉、活力与自豪感的机会,体育强调了力量、竞争、暴力、速度等男性气质,而非强调女性的优雅与美丽,且由于女性的身体构造,人们担心女性参加体育运动会对怀孕以及经期造成危害。人们认为,男性的身体代表了力量与控制权,女性身体却代表了附属与虚弱[14]。当体育社会学者将复杂深奥的女性主义与体育、身体以及权力相联系时,发现体育所反映与构建的可能比任何一个社会机构都深刻:体育映射出了男性的优越感和女性的次等性[11]。对于女性来说,她也许和男性一样好斗,但文化习俗和期待决定了男、女不同的角色、任务和活动。人们不希望女性在男性的专业领域与之竞争[1],加上社会教导的所谓女性气质,女性参与激烈、力量性强的体育运动是不被人们鼓励的。另外,女性过于强壮的体型也不会被男性接受,这些因素都注定了男性在体育领域的控制地位。

早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只能男性运动员参加比赛,到后来,女性仅作为旁观者为男性助威。而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一生都极力反对女性参与体育。的确,体育重塑了男性至高无上的体系,因为体育运动在不断提醒人们,男性在生理上天生地强于女性,这种观点最终会导致男性将体育领域的优越感转移到其他社会领域中[12]。借用福柯的理论更深层次地来看,身体不仅由话语赋予意义,并且全部由话语构成,而话语又是身体规训的权力体现[2]。因此,所谓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以及女性在体育运动中所处的从属地位,其实无非是社会文化和父权制度给予其的构建作用。男性在体育中掌握着主导,其话语权的建立也以男性为基础。例如,作为1946年职业男子健美的发起者本和乔两兄弟不但明确了健美身材的比赛规程,也在其拥有的杂志中宣扬健美者的体型与美感,这恰恰便是男性掌握话语权的典型。由男性开办的比赛和杂志偏向体型肌肉感、力量感,以致于女性的健美者也要遵从男性对健美的审美偏好[13]。体育领域充斥着传统的肌肉思想意识,力度、竞争、占有、获胜等姿态稳居鳌头,特别是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从来不是女性的自主选择,在社会文化中,这些体育项目几乎永远是优先属于男性的。传统女性的性别轨迹是将剧烈的体育运动排斥在外的,因为对肌肉与力量的强调与要求,使越来越多的女性运动员像个男人[8]。女性主义者指出,这意味着拒绝承认女性运动员的身份、地位、权利,以及无视女性运动员个人的性取向。但纵使体育的话语权被男性掌握,女性体育被男权所包围,女性主义者仍在努力,希望展现女性身体的特征,将身体作为一种认知符号,深入对身体和自我的了解。只有这样,体育的话语权才能建立在女性主义之上,女性才能在体育领域乃至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权利,以抵抗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构建体系。

3 女性体育参与与身体意识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尔》中提到,教育“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物。”[3]他指出,在3种教育中,“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正真地加以控制的。”[3]不可否认,在人的教育中,对身体的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卢梭认为,体育能够培养人的智力、意志和优良品质,而女性想要获得权力与地位,更应加强智力、意志方面的培养,如果说这种培养是通过身体作为起发点的话,那么,体育对女性产生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意义。20世纪60~70年代,西方消费主义社会开始形成。鲍德里亚认为,人类崇拜的并非是自然的身体与面貌本身,也非身体的美丽,而是将身体纳入到身体与美丽模式中,是对美丽符号的崇拜[16]。加上媒介猛烈的宣传,人们被这一思想所操控,失去了对身体真实的理解与认同,特别是女性,被迫从男性所构建的美的角度去关注自己的身体。从而进行以瘦为目的的运动、节食,同时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怀疑与不自信,更别说通过对身体的认识培养意志品质。虽然女性主义者承认女性身体被男权所包围,认同女性身体运动被社会文化所构建,但并不代表这种现象不会改变。美国于1972年颁布了《教育法第9篇修正案》(Title IX),规定任何人不能因为性别原因被排除在由联邦资助的教育和活动计划之外。这条法令的颁布对女性参与体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5]:到20世纪中期,体育运动诸如足球、篮球等项目的规则都还以男性为中心而制定,但法令颁布后,女性有了专门的运动馆、球队、体育制服等[7],女性集体项目与田径项目也出现在了奥运会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直线上升,人们对于女性体育的态度也在不断转变,但仍旧有不少女性对充满一定力量与肌肉的女性身体有着某种排斥态度,不愿参与力量型的体育项目。研究表明,参与偏向“女性气质”体育运动的女性会对性别更敏感,并且重视自己的身体形象[15],如女性啦啦队,而啦啦队的助威一直以来不过只是男性体育比赛的附属物。海伍德教授作为一名健身者,在她的书中曾提到:“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我总是相信,一个女性在体育运动中所练就的肌肉能更好地反击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理念。”[9]她所谓的“运动中所练就的肌肉”不仅指外显的身体,还指女性对自己身体的认知以及对主动权的掌控。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度反映了女性的身份认同感,就好比女性足球运动员。足球运动作为世界上最依附于男性身体(肌肉、爆发力、攻击性)而进行的运动之一,按理说,它与女性的联系几乎为零[14],但目前女性参与足球运动的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由于足球运动所需要的力量性,使得女性在参与此类运动的同时,练就了良好的肌肉与线条感,摆脱了女性体质纤弱而需要男性保护的特质。首先,在形象上使男性予以女性在运动中应有的平等与尊重,其次,由于此类体育运动中所具有的强韧性、竞争性与攻击性,培养了女性在参与体育时顽强、主动出击的积极精神。参与体育的女性总是要比不参与体育的女性在社会各领域中更加的坚韧、不服输。由于有了对自己身体的认识以及精神上的韧性与积极,即便多数参与抗争性较强的体育运动的女性被男权所构建的社会贴上了“女同性恋”的标签,女性体育参与者及女性运动员没有再次成为他们的牺牲品,而是通过更加开放的性别价值观来看待问题。她们组成联盟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反对将身体的肌肉感及曲线感作为社会判定身份的唯一标准。女性主义者认为,参与体育运动的女性在对待性别问题上更加自由的态度[17],促使她们的幸福指数更高。她们在不断的运动中对自己身体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她们不愿将自己的身体放置在社会构建的环境中进行摆布,其自我价值实现期望更高,自我意识更强烈。从此意义上讲,女性在参与体育运动后,身体与自我联系更加紧密,并且,获得了一个具有强烈竞争意识的身体,加上健康的形象、对自我的把握以及自由的态度,女性身体不再仅靠男人进行定型与支配,她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尊重与地位。她的好看与否,在于女性自身的认同,并非社会所认定的女性气质美。女性参与体育不再为了得到男性社会的称赞,更多是对自我的欣赏。体育不但使女性的身体得到了释放,还使女性对竞争的身体、健康的形象以及自由的心智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提升了自我意识与自尊,并且通过实践对身体的认知得到了身份认同,这使得女性不再需要失去自我,就能吸引男性的注意以及对社会权利的获得。

4 结语

由于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观的构建,使女性无法全面地了解自我,成为了男性的附属品,导致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女性权力的流失,而男性对于身体的准确把握与认知,使他们掌握权力,并征服世界。由此看来,身体反映着社会权力关系,身体成为关键。体育运动作为身体实践的方式,能使女性了解自己的身体,使之变强壮,打破男、女形象的界限。虽然体育仍是男权的领域,但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门现象。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女性能深入对身体的了解和掌控,在运动中将自我竞争与身体结合,打破陈旧的社会习俗、观念,获得更高的自我意识和实现价值,建立女性在体育领域的话语权,拥有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利。更重要的是,女性体育参与能使女性进一步将体育领域的优越感转向其他社会领域,以此取得更多的社会权利,抵抗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构建。

[1]帕特里夏·维汀斯基.社会性别、体育和21世纪第三浪潮女性主义[J].董进霞,译.体育与科学,2006,27(2):17-21.

[2]李晓智.福柯身体思想对体育社会学研究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2,33(1):24-27.

[3]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8-9.

[4]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李强,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11:11.

[5]熊欢.身体、社会与体育——西方学者视野下的体育[J].体育科学,2011,31(6):81-86.

[6]徐长红,任海,吕赟.女性身体观与女性体育互动关系的历史演变[J].体育学刊,2009,16(3):29-32.

[7]袁芃.西方身体审美研究的逻辑演进[J].全球视野,2008,(8):155-157.

[8]BLINDE E,TAUB D.Women athletes as falsely accused deviants:Managing the lesbian stigma[J].Soc Q,1992,33(4):521-533.

[9]HEYWOOD L.Bodymakers:A Cultural Anatomy of Women’s Bodybuilding[M].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98:191.

[10]HEYWOOD L.Built to Win:The Female Athlete as Cultural I-con[M].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3:11.

[11]KANE M J.Media coverage of the Title IX female athlete:a feminist analysis of sport,gender,and power[J].Duke J Gender Law Policy,1996,3(1):95-130.

[12]KANE M J,SNYDER E.Sport typing:The social"containment"of women in sport[J].Arena Rev,1989,13(2):77-96.

[13]LOWE M R.Women of Steel:Female Body Builders and the Struggle for Self-definition[M].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98.

[14]MESSNER M.Sports and male domination:the female athlete as contested ideological terrain[J].Soc Sport J,1988,5(3):197-211.

[15]MESSNER M A.Taking the Field:Women,Men,and Sports[M].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2.

[16]RICHMAN E L,SHAFFER D R.‘If you let me play sport’-how might sport participation influence the self-esteem of adolescent females[J].Psychol Women Q,2000,24(2):189-199.

[17]SALISBURY J,PASSER M W.Gender role attitudes and participation in competitive activities of varying stereotypic femininity[J].Personal Soc Psychol Bulletin,1982,8(3):486-493.

[18]TURNER B S.The Body and Society[M].London:Sage Publication,1996.

[19]XIONG H.Urbansi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Women’s Sport since 1980:Reconstruction,Stratification and E-mancipation[M].London:VDM Verlag,2009:70-77.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身体体育
体育运动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身体力“形”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