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记翻译“目的”,避免标识误译
——黄山景区标识误译研究

2014-07-14

关键词:目的连贯目的论

崔 燕

(安徽工程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一 引言

目前,我国有很多城市都大力开发旅游业,很多景区开始越来越多地迎接外国游客。为了提升城市和景区的形象,较好地与国际接轨,很多城市在公共设施、旅游景点、交通运输等行业提供英汉双语、甚至多语服务,大大提升了行业竞争力。然而由于政府投入、专业把关等因素的欠缺,公共标识的误译也随处可见,使城市形象受到一定影响,严重的甚至会传达错误的信息,引起外国游客的误会、不便,或不满。因此,旅游景区的标识翻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以“目的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归纳剖析黄山景区标识的误译现象,同时参考美国及世界著名景点的惯例,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二 “目的论”及旅游翻译

“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由上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弗米尔(Vermeer)提出的。Skopos在希腊语中意为“目的”。弗米尔认为,翻译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目的所决定的,而翻译目的所服务的对象,即译文的受众,是整个翻译活动的最终指向。这些受众有着自己特定的文化和语言习惯,同时他们对译文也有自己的期待。因此,“目的论”的基本观点即为“目的决定手段”(“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1]

弗米尔的“目的论”还包括两个从属于“目的”准则的次准则:“语际连贯原则”(fidelity rule)及“语内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前者是指译语文本(Target Text, TT)应对源语文本(Source Text, ST)尽量忠实;后者是指译语文本(TT)应符合译语受众(TT users)的文化、语言等背景。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进行说明。[2]

上世纪九十年代,弗米尔与其弟子Ammann又提出了翻译批评的五个步骤:[3]第一,确认译语文本功能;第二,确认译语文本语内连贯;第三,确认源语文本功能;第四,确认源语文本语内连贯;第五,确认译语文本与源语文本语际连贯。也就是说,在判定译文质量时,首先应考虑译文是否能够实现其翻译目的,是否能被译文受众所接受,而后核实源语文本的信息与功能,最后才将译语文本与源语文本进行比较,核实译语文本是否忠实于源语文本。由此可见,译文能被其读者接受要比译文忠实于原文更为重要。

据统计,[4]2006-2012年期间,利用翻译“目的论”来分析和指导旅游资料翻译的核心期刊论文有12篇,“目的论”已经得到了国内学者比较普遍的认可,成为旅游翻译研究领域中使用较多的理论之一。虽然有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出发,探讨旅游翻译,如:接受美学、[5]跨文化视角、[6]变译、[7]生态翻译学[8]等,但这些研究都毫无例外地强调同一观点,即旅游翻译文本应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文化背景及其接受心理,这与“目的论”所坚持的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主张其实是相辅相成、毫不矛盾的。

三 黄山景区标识的误译与对策

在黄山地区的某些景点内,一些标识的英文翻译不是违反了“语际连贯原则”,就是违反了“语内连贯原则”,没能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目前黄山地区旅游景点内的标识误译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景点名称译法不统一。

“翡翠谷”这一景点名,在景区的两个标识牌上分别被译为“Feicuigu”和“Jade Valley”;而“西海(大)峡谷”竟出现了三种译法“Xihai Gorge”“West Sea Gorge”和“Grand Canyon of West Sea”。同一景点,两三种译法,无疑会使外国游客感到迷惑,自然不能很好地实现服务游客的目的。

2.译文冗长、翻译过度。

景区内,“白云景区简介”被译为“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White Clouds Scenic Spot”,此处of应改为to。笔者认为,译文应更简练,可以直接译为“White Clouds Scenic Spot”,而无须字字对应翻译,这样既节省空间,又简洁明了。

3.译文与原文严重不一致。

在一处名为“妙笔生花”的景点,由于山峰形如一支毛笔,取名“笔锋”。其汉语介绍中提到“笔锋生成年代距今约1.2亿年”,而英文翻译却将“1.2亿年”误译为“1,200 million years”,即12亿年。一个小数点或一个零,看似不起眼,却相差悬殊,如此,信息被错误传递,译文读者所得到的信息便与原文读者相去甚远。

4.硬译、死译。

国内不少景点都存在着硬译、死译现象,从译文结果看,可以推测出使用的是网络在线翻译。在线翻译可以为译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但目前的在线翻译质量还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常常存在语法错误,令读者难以理解。

翡翠谷售票处提供了针对不同人群的价格信息,如老人年、儿童、军人、残疾人、学生等,其中对60岁和70岁以上的老年人、1—4级和5—8级残疾人分别实行不同的优惠政策。售票信息的英语译文,字字对应汉语原文,很像是在线翻译而未经任何修改的结果,语法混乱、晦涩难懂。这样的译文,不仅让游客一头雾水,不得其意,即使游客大概看懂了意思,也会因为同一景区又将老年人和残疾人按照不同年龄和残疾程度区别对待而感到不可理解。其实,从汉语原文提供的信息看,这些针对不同人群的价格优惠都是以国内游客为告知对象,并非针对外籍游客,因此那些难懂的翻译其实是多此一举。译者正是忘记了翻译“目的”,而作了无用功。

美国著名景点——自由女神像的售票信息牌上,用表格简明地列出了各类人群的票价信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著名景点也有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优惠,但对这些需要帮助的人群,基本只参照某一条标准,如老年人即为62岁及以上,而不是再分为两组:60岁以上和70岁以上。同样,对于残障人士,不是按照残疾程度的等级划分进行区别对待,而是将残疾人一视同仁,因为他们都需要帮助。

死译、硬译的另一个例子是,黄山景区某处呈“人”字型的瀑布被翻译为“People-like Waterfall”。笔者就此询问了外国人,看其是否明白其中意思。被询问者的第一反应是:人们喜欢瀑布。经过一番解释,这位外国游客给出了一个较为容易理解的表达:Waterfall shaped like“人”。

上述问题中,数字误译现象明显地违反了“语际连贯原则”,没有将原文要传达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游客;译文冗长不符合国际标识“简明易懂”的基本规范;而“死译、硬译”现象虽然完全忠实于原文,但却死搬硬套,将所有信息不加选择地全盘翻译,或不考虑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感受,最终忽略了游客的真正需求,忘记了翻译本身的目的。

由此可见,只遵守“语际连贯原则”,而忽略“语内连贯原则”的翻译结果是不能很好地达到翻译目的的。违反了“目的论”的任何一个次准则,其结果都有可能不被受众所接受。

四 小结

要提升黄山景区的国际形象,得到国际游客的认可,最迫切、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更正景区内外及周边的各种标识翻译,尽量做到遵守国际标识惯例。针对目前黄山景区标识误译现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完善标识翻译:(1)参照国际标准,促使标识翻译规范化。在翻译过程中,当“语际连贯原则”和“语内连贯原则”不可同等兼顾时,应优先考虑“语内连贯”,即让译文更符合规范做法、更符合译语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2)政府应适当加大投入,加强重视,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翻译和审核。试想如果国际游客来此旅游,不地道的英文翻译比比皆是,那么不仅景区形象大打折扣,他们又如何真正理解我们的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呢?(3)适当运用国际通用符号标识,如警醒标识,来配合英汉或其他语言的文字表达,更加有效地提高景区的信息服务质量。总之,译者应牢记翻译“目的”,最大限度地实现“语际连贯原则”和“语内连贯原则”,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标识误译。

[1]Reiss , K. and H. Vermeer. 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M].Tubingen: Niemeyer, 1984: 101.

[2]崔燕.功能翻译理论与自导式解说牌示的翻译——以黄山地区旅游景点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 (2): 167-171.

[3]王建斌.泰山北斗 一代通儒——缅怀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创始人汉斯·费梅尔教授[J].中国翻译,2010 (3): 80-83.

[4]邹建玲.旅游翻译研究1998-2012 年综述 —— 基于人文类核心期刊语料分析[J].中国科技翻译,2013 (4): 48-51.

[5]洪明.论接受美学与旅游外宣广告翻译中的读者关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8): 56-59.

[6]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探讨[J].上海翻译,2007 (1): 31-34.

[7]吴云.旅游翻译的变译理据[J].上海科技翻译, 2004 (4): 21-24.

[8]郭英珍.河南旅游翻译的生态翻译学视角审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2): 244-246.

猜你喜欢

目的连贯目的论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廉洁校园文化建设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研究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剧字幕翻译研究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