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传与变异:儿童家具可成长式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2014-07-14刘宗明刘文金

艺术百家 2014年3期
关键词:家具角度儿童

刘宗明,刘文金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04;2.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一、儿童家具可成长式设计理论

从儿童家具设计的发展趋势看,“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是设计关注的重点,探讨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儿童家具创新设计理论迫在眉睫。

1.设计的表现形式

任何事物成长历程都包含继承、变异、新城代谢的特征,而其中继承、变异特征是最基本的特征。如果没有遗传,各种物种就不可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同样,如果没有变异,生命只是母体的原样拷贝,也就不可能有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生物体的进化规律如此,儿童家具设计也是如此。(1)遗传性。遗传性是儿童家具品牌塑造的关键,是儿童家具品牌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时间发展与演变所凝结成的稳定特征。遗传性主要体现在:形的沿袭与借用、意的延伸与拓展、神的传承与融合[1],要使儿童家具具有可成长式特征,形、神、意的传承尤为重要,形的传承就是确定儿童家具的发展基因,即整个儿童家具系列品牌塑造的固有形状,基因确立后儿童家具就有了自己的独特的品牌符号,神与意的传承主要是儿童家具的外在形式及象征意义的传承与拓展。虽然儿童是在不断成长变化中,但设计中品牌基因等核心部件需要完整地COPY,实现儿童家具的基因传承。因此,可成长设计不是推翻与转变,而是继承与发展[2]。(2)变异性。变异是自然界中生物体进化的催化剂,如果没有变异,生物体就只能是对母体原貌的的拷贝,不能造就生物体的奇迹,生物就失去其乐趣,儿童家具设计也是如此。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竞争,要使儿童家具走上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必须要做到在继承老款家具优秀基因的基础上进行变异。变异性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和主要途径,同样也是儿童家具创新设计的手段和途径,儿童家具的变异性设计是指人们在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尺度及宏观因素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后所展开的优化设计[3],从而设计出具有成长特性的儿童家具。

2.设计原则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主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理论,论文对儿童家具可成长式设计的原则是从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角度展开论述。(1)基于物质功能的设计原则。家具的物质功能主要是技术功能、实用功能及环境功能三个方面。其一,从技术功能的角度,儿童家具设计要求具有可靠性及安全性设计原则,尤其是安全性设计原则,对于儿童家具尤为重要。其二,从使用功能的角度,可成长式儿童家具设计中要求可操作性及宜人性原则。用户在使用及购买家具的过程中,能够熟练认知家具的可成长式设计方面功能,其次,用户与家具发生交互的过程中,要求做到这种体验是愉快的、宜人的。其三,从环境功能的角度,可成长式儿童家具要求用节约资源的健康理念经营用户的消费行为,设计合理的生活方式,寻找到自身的归属感及爱的关怀[4]。(2)基于精神功能的设计原则。家具的精神功能主要是审美功能、象征功能及教育功能三个方面。其一,从审美功能的角度,儿童家具要求造型美及技术美的原则,对于造型及技术之美是用户对儿童家具认知的最浅层感性特征,是消费者对家具之美产生“情感性”的认知结果,也就是对美丑的直接反应与偏好的直接感受,这种感知具有“非功利性”的价值取向[4]。其二,从象征功能的角度,可成长式儿童家具要求体现身份地位、个性、品牌特性等的原则。其三,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可成长式儿童家具具有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健康成长的原则,这是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上升华,体现求知与完美的需要。

3.设计方法

常用的方法为功能组合法与模块化设计方法:(1)功能组合创新法。组合创新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创新方法,而组合法中最重要的是功能组合,目前,很多家具设计创新成果都是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取得的。功能组合创新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其一,不同功能组合。就是把不同物品的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组合到一个新的物品上,使之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符合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对家具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将坐与躺功能组合在一起的家具设计。其二,相似功能组合。把功能等相同的同一种物品组合在一起,产生一种符合成长不同阶段需要的新产品。比如,将几个相同的衣服架组合在一起,就可构成一个多层挂衣架,分别挂上衣和裤子,从而符合用户心理需求的成长变化,而且还达到充分利用衣柜空间的目的。(2)模块化创新法。家具的模块化设计是将家具的基本功能模块及某些无法改变的要素组合一个固定模块,将该模块作为通用性的基准件,提供有效的接口与其它部件进行多种功能组合,构成新的家具组合形式,从而产生多种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系列家具,满足用户不同成长阶段的需要。在家具设计中,32mm系统是可成长式童家具很好的表达形式之一。

二、儿童家具可成长式设计理论的应用

可成长式儿童家具设计的实践主要从家具固有属性和使用者两个角度来展开设计应用,家具的固有属性主要是指结构、色彩等设计要素,而使用者角度主要是指用户的行为方面。

1.基于设计要素变化的可成长式儿童家具设计

(1)设计灵活结构获得功能的成长。设计师根据儿童成长规律的需要,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方便灵活转动、调档固定的结构部件,随着儿童的生理尺度的变化及功能需求的不断变化,这种特殊的部件能够完成相应的变化而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用户需求,目前这类家具的设计实践成果较多,采纳这类结构的儿童家具能够解决儿童在使用家具过程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能够随着儿童尺度的变化而在儿童家具设计中采用对应结构使得家具功能得到拓展,家具生命力得到持续。比如,在分析儿童生理成长特征时了解到,要使家具能够更好的辅助儿童健康成长,有助于儿童的骨骼成长发育,设计师在设计儿童台桌类家具时,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台面角度、座椅靠背角度等的设计,需要设计一些灵活的可调节结构,能够实现台桌类和椅类家具角度的自由调节,从而适配儿童在成长阶段的需要。(2)色彩与结构结合的可成长式儿童家具设计。设计实践中,色彩是是给儿童用户最直接的第一感官,色彩的选择及搭配关系到儿童对家具的喜好度及使用的持续兴趣,因此,在儿童家具设计中,从色彩设计的角度展开家具成长型设计表达是很重要的关注点。设计实践过程中,对家具的装饰面板在结构上进行灵活处理,面板的两个侧面具有不同的颜色(或者各种儿童喜爱的图形),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喜好度的成长变化,可以自由的通过两伙结构翻转装饰面板,使面板的色彩呈现形式发生改变,这也是设计中常用的DIY概念在儿童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另外,可以将儿童家具的主体视觉面采用手机中可换壳的概念,设计不同的颜色模块,儿童可根据心理尺度成长的需要而灵活选择自己喜好的模块,或者是可以在基本功能不变的基础上采用多种软体装饰形式获得成长,能够在不同时期采用适合不同风格的软体装饰,体现在不同成长阶段对设计认知成长变化。

2.基于动作行为的可成长式儿童家具设计

家具作为人体功能的延伸,其设计应该符合儿童在不同阶段认知与行为的需要,通过家具的设计来规范及愉悦儿童用户行为,开发儿童的智力,从而使儿童在使用家具的体验中获得认知上的成长。在设计实践中,根据用户某一阶段的动行为而设计的家具或产品,容易造成功能及形式的单一,家具使用的寿命不长,如何能够把不同阶段的行为能够进行整合创新,设计出能够适应多种阶段需要的家具形态,这尤为重要。如在儿童家具设计中抓住了儿童在幼年时期生长发育的特点,设计供儿童玩乐的爬、钻、滑、摇、画画、学习等功能,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而儿童在长大阶段主要的动作行为相对较静,主要体现为休闲及学习的需要,因此,将幼儿阶段的行为与高年龄阶段的行为整合而设计的儿童家具,采用相同部件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获得功能的成长及使用寿命的延长。

总之,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可成长式儿童家具符合了时下的设计趋势。随着儿童家具的使用者在不断地成长变化,追求个性、注重人文关怀、倡导生态设计是设计的永恒主题。因此,设计师应该要在人、物、环境的系统关系中需找到合适的可成长式设计关系、设计要素等方面,准确地把握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当代前沿信息,一定能够设计出真正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家具。

[1]刘宗明等.中国传统太极图形的美学特征及设计应用[J].艺术百家,2011,(06):210 -212.

[2]刘宗明.产品可成长式设计探析[J].装饰,2011,(06):104-105.

[3]温鑫淼.具有可成长性的儿童家具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4]魏小红.节约型产品设计的构建与方法研究[S].西安:陕西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12.

猜你喜欢

家具角度儿童
神奇的角度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