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科技是美的?*

2014-07-14吴海燕

艺术百家 2014年3期
关键词:内在美爱因斯坦美的

吴海燕

(南京晓庄学院思政部,江苏南京210046)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我国神舟九号飞船搭载景海鹏、刘旺、刘洋三名宇航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直指蓝天的火箭点火起飞的霎那间,没有人不感觉到一种强烈的震撼!神九在天空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美姿也让无数人为之倾倒。那么,在飞船里面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那种美感是我们未曾体验的。同年9月2日20时,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以主讲嘉宾的身份亮相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学第一课》节目,向学生们描述太空之美、地球之美、人性之美。刘洋感受的是宇宙美和人性美,那么刘洋赖以享受这种美的工具——科技是不是美的?

一、科技与善的结合产生美

自然、人、真、善、美、爱,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字眼,都可以在美里面得到统一的理解。自然是真实的美的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又具有超越自然的意识能力,具有认知宇宙之真、宇宙之美、人性之善的能力,具有体悟爱、感知爱和实施爱的能力。美不能理解为自然杂乱无章的偶然作用的结果,美的背后必有玄机。美的世界、美的人不是虚无缥缈的,它们就是真实的存在。真实的人感知真实的世界的美,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爱。如同艺术一样,科技也是表达美的手段。但二者是有区别的。艺术的直接目标是求美,而求美却能达到真和善。科技的直接目标是求真,而求真必然能够感知美,感知美必然通向善,善的核心就是爱。

人感知美的能力表现为科技能力和艺术能力。当我们说科技是美的,艺术是美的,那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美的摹本——大自然或宇宙。我们运用我们的理性、想象、手工来感知美、创造美、实现美。从科学的工具价值来看,虽然科学不能帮助我们获得永生,但它帮助我们克服疾病、灾难,在世长寿。也就是说,科技是我们克服丑、获得美的一种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是美的。白衣天使是美的,是因为他们运用科技为人类治病,克服肉体上的丑。人类灵魂工程师是美的,是因为他们把知识和道德身体力行地传递给他人。科技工程师是美的,是因为他们设计了住房、桥梁、电厂、汽车、飞机、飞船,帮助我们实现美好生活的梦想。我们对科技产生美感,是因为科技在应用上与善结合。如果科技与恶结合,就不能使人产生美感。从科技的工具价值来看,它好像有些中性,谈不上美丑。科技与善结合就是美的,与恶结合就是丑的。从应用的层面上看,科技是有些中性,但从科技本身的属性来看,它透视的美就不允许它应用于恶行。科技与恶联合并不是科技的本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言,追求真理的科学家都不喜欢战争。虽然也有些科学家可能堕落为战争工具,但那不是科技本身的错。科技伦理就是推动科技美得以实现的一门学问。当我们说科技是美的,已经包含了科技是善的意思。

二、科技揭示世界的深层美

科学理论是描述世界的内在秩序,所以是美的。世界是美的,不仅指世界的表象是美的,还指表象背后的内在秩序和结构是美的。科学家彭加勒称这种内在的美为“理性美”、“比较深奥的美”,认为“这种美在于各部分的和谐秩序,并且纯粹的理性能够把握它”[1]。只有思维和心胸足够宽广的人才更有机会了解世界,了解我们自己。人所建构的科学理论揭示世界的内在秩序,使得这种理性美、内在美呈现出来。因为神是美的,所以神造的世界是美的;因为人有发现美的能力,所以人描述世界的科学理论也是美的。

正如我们在观察中感知美的事物是因为神赐予我们形象思维的能力那样,人在科研中认识到命题的自相矛盾,认识到概念的含糊不清,是因为神赐予我们抽象思维的能力。人对内在美的发现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的。荷兰学者赫曼·道一韦德(Herman Dooyeweerd)在20世纪30年代创造一套整体的基督化哲学,他认为神所创造的宇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逻辑、经济、美学、伦理等等,都是神的创造的一部分,没有一个方面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没有一个方面能单独解释其他方面[2]。

仅就数学而言,数学帮助我们洞察神创造的世界中的数的美和空间美。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等学科如不与数学结合就不能清晰地表现外在对象的美,更谈不上深层的内在美。揭示世界的内在秩序需要数学,数学公式、数学模型并不是对世界表象美的简单摄像,而是对世界内在秩序美的抽象构建。孟德尔遗传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薛定谔波动方程等,表面上看只是简单的关系式,甚至没有美的图像,但它们都揭示了自然的某个侧面的、某个层次的某种和谐的关系,而且与我们日常经验图像有某种联结路径。这种深奥的美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只有理解它的人才能感悟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先生说:“学物理的人了解了这些诗一样的方程的意义以后,对它们的美的感受是既直接又十分复杂的。”面对这些方程,科学家会产生“一种庄严感、一种神圣感、一种初窥宇宙奥秘的畏惧感。”因为这些公式体现的“正是筹建歌特式教堂的建筑师们所要歌颂的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最终极的美。”[3]

在发现内在美的各门学科中,人的创造自由是很大的,所以才有那么多学问、那么多理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神给人以充分的自由去猜想这个美妙世界的美妙构造。科学家的科研,在根本的意义上不应是实用主义的。科研与神的联结是科研的最高目标,也是科研的最佳路径。人通过科研发现世界的美,发现世界美背后的神的美,就能接近神、荣耀神,才有希望获得拯救。人在自由的发现美和感悟美中寻找神,寻找人生的终极价值。在这个意义上,科技美与人文美才实现最根本的联结。

三、人把握科技美的能力是有限的

世界的美是无限的,人对世界美的描画是有限的。人只能在一定层次、一定侧面上猜测世界的美的构造,不可能完全、完整地把握世界的美。这反映了神的无限和人的有限,神的完善和人的不完善。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才能面对和认识神所造的美,才能进而面对神、认识神。正如开尔文所言:“人类认识到自己的有限,这是科学最大的原理。”

对于发现、把握和享受各种各样的美,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充分使用神所赐的这些有限能力。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但凭着这点能力,我们可以感知一点美,进而感知神的存在,思考和践行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如果一种有限的存在窃据神的位置,那么人终将被奴役而失去尊严。因而,牛顿感叹说,“我们只能看到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只能听到它们的声音,只能嗅到它们的气味,尝到它们的滋味;但我们无法运用感官或任何思维反映作用获知它们的内在本质;而对上帝的本质更是一无所知。我们只能通过他对事物的最聪明,最卓越的设计,以及终极的原因来认识他;我们既赞颂他的完美,又敬畏并且崇拜他的统治……”[4]。

与牛顿信仰耶稣不同,爱因斯坦的上帝是斯宾诺沙的上帝,有无限的能力,但没有爱,没有与人类命运的连接。尽管爱因斯坦强调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但他的美与善是割裂的,没有在上帝的名下统一起来,这是一件颇为遗憾的事情。不过,在人类的有限性方面,爱因斯坦看得很清楚,他说:“我看图画,可是我的想象力不能描述它的创作者的外貌。我看表,可是我也不能想象创造它们的钟表匠的外貌是怎样的。人类理智不能接受四维。他怎么能理解上帝呢?对于上帝来说,一千年和一千维都呈现为一。”[4]在爱因斯坦的眼中,科学理论的构建就是人对上帝设计的自然的猜想,尽管这种猜想不一定可靠,不一定正确,但蕴藏在其中的美是遮盖不住的。人把握科技美的能力有限,并不意味着科技美不存在,并不意味着人不能体验科技美、享受科技美的熏陶。“从那些看来同直接可见的真理十分不同的各种复杂的现象中认识到他们的统一性,那是一种壮丽的感觉。”[5]

[1]彭加勒.科学的价值[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357-358.

[2]For a restatement of Dooyeweedian thought,see Roy A.Clouser,The Myth of Religious Neutrality[M].Notre Dame,IN: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91.

[3]杨振宁.美与物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4]牛顿著,王克迪,袁江洋校.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614.

[5]爱因斯坦著,许良英、李宝恒、赵中立、范岱年编译.爱因斯坦文集(增补本)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411.

猜你喜欢

内在美爱因斯坦美的
爱因斯坦的梦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在衔接教学中渗透数学内在美的策略
内在美
成功来自谦虚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
所谓内在美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