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4-07-14杨艳艳高志辉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年1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资格会计师

杨艳艳 高志辉

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杨艳艳 高志辉

经过近20年的长足发展,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为社会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完善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建设,培养出适应需求的储备人才,这些问题值得关注和解决。

一、学历教育与资格教育关系定位不准确

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也被称之为学历教育,而注册会计师属于执业资格,只有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人才能取得相应资格并加入到注册会计师人才行列。高校的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涉及到了学历教育与资格教育的融合问题,因此很多高校在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过程中直接选用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这一做法遭到质疑。反对者认为学历教育与资格教育是有区别的。但究竟如何区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中的学历教育和资格教育,各高校对此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甚至出现了同一高校同一专业的不同教师采用不同的教材、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现象。因此学历教育与资格教育的关系定位不准确,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设置及教材选用等具体问题。

就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生涯来看,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教育形式为资格前教育、资格中教育(即行业准入)、职业后续教育。资格前教育可以理解为学历教育,由高校来承担和完成,职业后续教育由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和实施,唯独资格中教育(即完成注册会计师考试)这一环节出现空白,没有相应的组织或者机构来承担。中注协设立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初衷是想“利用高校的会计专业教育的资源优势来为我国CPA行业储备人才”,其目的是想将资格中教育向前延伸,将学历教育与资格中教育很好的衔接起来,缩短“资格前教育+资格中教育”的教育进程,进而加快CPA人才的培养步伐,满足现在CPA行业人才稀缺的市场需求。因此,在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学历教育与资格教育的协调统一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如何实现学历教育与资格教育的协调统一应该是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既然是培养行业储备人才,就没有必要人为地割裂学历教育与资格考试,解决了二者的协调统一,也就明确了该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加快了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的步伐。

二、培养目标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和确立是组织开展CPA专业方向教学活动的起点,并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和培养模式的设计起决定作用。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我国会计教育界就围绕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开始争论。争论的结果最终形成较为统一的表述:会计教育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表述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如在理解或运用上的随意性较强且长远性不足,导致高校单纯地把向学生传授职业会计师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作为目标。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内部业务的日趋复杂等新的形势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11年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其中将“注册会计师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行业领军人才、国际认可的注册会计师、新业务领域复合型业务骨干等高端人才规模显著扩大”等内容纳入到我国注册会计师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中。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作为整个会计专门人才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注册会计师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培养目标的确立上应该以《规划》中的战略目标为导向,进一步强化注册会计师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高校在确立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时应该关注以下问题:首先培养目标应当具有层次性,不能笼而统之一概而论;其次从市场对学生能力的需求看,应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第三是要强调对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方面能力的培养;第四强调通才教育,实现相关知识的适当交叉。最后一点也是尤为关键的一点是培养目标不能一成不变,从发展的角度看应该将其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对会计专门人才基本素质的客观要求相适应,应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修订和完善。

三、师资配备有待优化

教师是现代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执行者,在不同层次专业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学工作中,师资是主导,是关键,师资队伍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各高等院校CPA专业方向核心课程授课教师呈现出高级职称比例高、高学历比例高的特点,学缘结构比较合理。但是高职称、高学历的背后却存在着缺乏实践经验、专业背景缺乏综合性的隐忧。许多教师的实践经验少,多数的基本经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而CPA专业方向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偏重于社会审计工作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实务背景。但各高校目前的师资结构普遍不太理想,特别是与实际工作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较为空洞,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CPA专业方向的师资上是否应当引入“职称+资格”或者“职称+经历”的双重考核标准来优化师资结构是高校关于CPA专业方向教育中探讨的热门话题。

四、高校与行业之间欠缺沟通与交流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地区、各阶层、各领域对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迅猛增加。除最初八部委资助的22所高校外的其他高校也在积极推进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班的招收及培养工作。然而高校作为人才的供给方,有必要按照市场需求去培养专业人才,注册会计师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代表着注册会计师人才市场的需求,因此,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是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加强高校与行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避免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的重要手段。为此,中注协分别于2005年和2009年启动了“CPA专业方向学生境外实习项目”和“CPA专业方向核心课程教师境外实习项目”,来加强高校与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经过几年的发展,境外实习效果显著,但因此选拔严格、名额有限,很多地方院校难以企及,所以探索更多的与行业沟通交流方式也就变得迫在眉睫。

[1]顾奋玲.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经营管理者,2012(04).

[2]许家林,孙志宏.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设置与完善的思考,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04).

[3]韩晓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06).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资格会计师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资格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行为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