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孟京辉先锋戏剧的美学风格

2014-07-14枣庄学院传媒学院山东枣庄277100

大众文艺 2014年3期
关键词:孟京辉先锋戏剧

张 璐 (枣庄学院传媒学院 山东枣庄 277100)

浅析孟京辉先锋戏剧的美学风格

张 璐 (枣庄学院传媒学院 山东枣庄 277100)

本文以孟京辉先锋戏剧为例,对其戏剧形式上的创新和戏剧风格上的革新做一系列的简略解读和分析,并总结出孟京辉戏剧作品中集中体现出的戏剧美学风格。在文章的后半段通过对于孟京辉戏剧在当今社会获得认可和成功的探索,说明孟京辉戏剧在中国实验戏剧所起的作用及其社会文化上的意义。在戏剧形式上的论述主要是从戏剧文学性的退化、戏剧语言的创新、戏剧结构的后现代这三个方面来论述。以孟京辉前后期作品为例,结合例证完整、立体地对孟京辉先锋戏剧所体现出的戏剧美学风格做解析。

孟京辉;先锋戏剧;表现形式;文化性与商业性

一、 孟京辉的戏剧王国

长期以来先锋戏剧就被称为是西方文化中的东西,在中国没有纯粹的先锋戏剧。因为我国的话剧在内容上更加追求故事性,形式上寻求现实的逼真性。但是西方先锋戏剧却有别于我国戏剧的表现形式和主题表达,他们更加注重戏剧中的文化性、哲理性,对于一部戏剧的阐释不仅仅追求内容的丰富性,更注重的是对于现实社会中文化上的探索与解读。

在孟京辉之前中国还有几位著名的先锋戏剧导演——高行健、林兆华、牟森等,他们都在先锋戏剧的道路上探索着,并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先锋戏剧作品。与孟京辉不同的是,他们的戏剧在受众上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其中的大部分戏剧都是小众化的,这也集中地体现出了先锋戏剧的实验性所带来的必然的结果。

孟京辉,中国先锋戏剧的领路人,他以其独特的思考和理解,打破了先锋戏剧在中国市场上的尴尬局面,使得先锋戏剧有了固定的观众群体和生存空间。在1997年至1998年间,孟京辉到日本进行戏剧考察,在日本他观看了大量的实验戏剧的演出。在这段时间里,孟京辉对于自己创作的戏剧与西方戏剧进行了对比与思考,让他在“心理上或生理上积累的东西抒发出来”之后,怎样更进一步,超越个人喜好的局限而走向实验的深化,对于这个问题的长期的思考与西方先锋戏剧的启发,孟京辉发现时代的潮头已经改变了方向。

许多先锋性的文艺作品,可以走向大众的视野,而且也开始走向大众的世界。于是他放弃了之前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任意、任性”的先锋概念,开始致力于与更多人的交流,并认定“我的先锋、前卫就表现在和更多人接触上。”这种对实验戏剧观念的重大调整上,他的改变给中国先锋戏剧带来了“人的概念”“走向人民”的口号标明孟京辉开始在个人与人民之间,诗意与世俗之间、教育与娱乐之间,严肃与戏谑之间,艺术与生活之间寻求平衡与协调,使得戏剧渐渐摆脱与观众之间的陌生感,在现实生活中寻求更大的突破和艺术上的创新。

孟京辉对于戏剧观念的重大转变给实验戏剧带来了新的生机和面貌,同时也自然地形成了先锋戏剧艺术表现上的新的特色。

二、 独特的表现形式

1.戏剧剧本文学性的退化

先锋戏剧导演高行健曾经说过:“戏剧具有文学性,但不能说戏剧是文学。戏剧当然也可以成为文学的一种样式,写出一种文学价值很高可供人反复阅读的剧本,并且足以供学者们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加以分析、阐述、论证。但这样的戏剧不如叫做戏剧文学。”

高行健降低了剧本在先锋戏剧中的权威性,让先锋戏剧在创作中间更加注重本身的动作性、剧场性和游戏性。在当今的先锋戏剧中不论是高行健、牟森,还是今天提到的孟京辉,他们在剧本的创作中,都从各个方面消解着传统戏剧剧本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学性,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戏剧的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

例如在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中,郭涛饰演的马路在戏剧刚刚开场的时候,便不断地重复道:“爱情是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在戏剧最后的时候,他也说道:“一切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以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不恩能够说出你的名字而绝望”。诗意化的语言,给观众的理解上造成模糊感,这些话语似乎和剧目的表演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主人公主观情绪的外化体现。

再如在孟京辉另一部先锋戏剧《坏话一条街》上,人们都在说着自己认为的“坏话”,人人都在溜嘴皮子,人人都在抖自己心中的小机灵,观众在理解上可能不是连贯的,是跳跃性、片段式的,孟京辉在他的先锋戏剧里不断消解剧本的文学性,打破传统的叙事观念,给观众呈现不同的文化阐释和理解。

2.戏剧语言的创新

语言是戏剧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演员的情绪表达,还是叙事上的连贯都是通过戏剧语言实现的。可以说,如果没有语言的存在,任何戏剧都不是完整的艺术呈现。就像顾仲彝所说:“戏剧语言是戏剧的主要手段、工具或媒介,一切都得通过它来表达,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在孟京辉的先锋戏剧中,他对戏剧语言的创新把话剧语言从传统戏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上更加贴近当今的社会文化,也是他的戏剧被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孟京辉的戏剧中,观众常常会感受到在同一时刻中的不同话语的表现。所谓的多声部语言,就是指多个人同时在说话,可以分多声部对话、多声部独白、多声部旁白等形式。

如在《恋爱的犀牛》中,当郭涛为了自己的爱情迷茫的时候,他的朋友们站成一排,手中都拿着一张报纸,各说各话,都是在表达对马路爱情观上的理解,有的赞成,有的反对,马路自己站在一旁,叙述着与自己的爱人明明的一些事情,这种多声部语言的表现,不但丰富了戏剧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增强了戏剧表达上的直观性,压缩了原本的戏剧时空,丰富了观众的理解。

在孟京辉等编剧的《我爱×××》中也用朗诵的形式展现了多声部语言的特色。

在该剧90分钟的演出时间里,五男三女集体朗诵着700多句极为单调的“我爱×××”句式。内容包括了横跨全世界、纵跨100年的许多人物和事件,如新世纪的钟声、哲学家、画家、列宁去世、五讲四美三热爱、朦胧诗、集体舞、爱情、卡拉OK、气功大师、小报记者、闹离婚、编字典等等。我们可以随便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

我爱你喷香而干净的肠子我爱你的肚子

我爱你的肚脐

我爱你的脊椎

我爱你的尾椎

我爱你的坐骨和坐骨神经

我爱你的臀部你美丽的半圆

我爱你的睾丸你美丽的阳物

我爱你的阴毛你美丽的阴道

我爱你的阴唇你美丽的子宫

我爱你的大腿你的膝盖你的膝盖骨你的小腿你腿上的纤维

我爱你的脚你的脚趾头你的脚指甲你的脚心你的脚背你的脚后跟你的脚关节

这种朗诵形式的多声部表现,在形式上丰富了戏剧的形式,但是更重要的帮助观众对于主题上的理解,是导演主观理解上的表达,是对当今世界的一种理解和文化上的认知,但是这种认知是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来体现的。

3.戏剧结构的后现代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当今的文化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一点也体现在先锋戏剧的创作上,特别是先锋戏剧对于结构上的处理。

后现代主义具有几点不同于现代主义等意识形态的特点,其中突出在先锋戏剧上的有它的拼贴式的文化,表现艺术美上的多元化、零散化及其非神话化,还有突出的“反理性”的特征等都对先锋戏剧的创作带来了理论上的支架。

(1)拼贴式的结构

拼贴式结构是中国当代先锋戏剧经常运用的一种形式。所谓拼贴,就是把情节不相关的事件根据一定的主题组合在一起。具体的拼贴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拼贴在体裁上有很大区别。中国当代先锋戏剧最常见的拼贴方式是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故事组合在一起。

在这方面,孟京辉的做法最为典型。他导演的《思凡》将中国明朝无名氏的传本《思凡•双下山》和意大利薄伽丘的长篇小说《十日谈》有关章节拼贴起来。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小尼姑色空和小和尚本无的相遇和相恋,中间插入了风度翩翩青年皮奴乔借机与店主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情人尼可罗莎偷情成功和一介马夫凭借智慧得以与尊贵的王后共享鱼水之欢的故事。这种拼贴成功地消解了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曾被称为“第一禁忌”的性道德禁忌。

再如,孟京辉和德国女导演安琪•布德联合执导的《放下你的鞭子•沃伊采克》将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和德国剧作家格奥尔格•毕希纳的经典名剧《沃伊采克》组装在一起,并且是先在中央实验话剧院办公楼的门前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然后到室内演出《沃伊采克》。

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的拼贴的特征,在先锋戏剧的结构中得到了延续和创新。拼贴文化在先锋戏剧中不仅仅是一种主体的相互注解与阐释,更是戏剧结构上的革新,实现了一种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特殊的审美效果。

(2)结构的消解

在中国的先锋戏剧中,部分作品中体现出一种无结构的状态,这种非理性的特征在后现代中也大有体现。

结构的消解其实是对戏剧结构本身的解构,在先锋戏剧中观众看到的不再是完整性的结构,段落与段落之间没有合理的联系性,可以独立地存在,也可以拼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内容和理解。这种表达是非理性、荒诞的,就像是贝克特作品《等待戈多》中的结构安排,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先后的顺序,可以联系在一起,也可以独立成章。

孟京辉、黄金罡、王小力和史航编剧的《我爱×××》运用的就是这种结构形式。全剧分“不由分说”“说的比唱的好听”“字幕”“说到做到”四部分。这四个部分在整个戏剧中的体现,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和结构上的起承转合,可以从任何一部分开始,也可以在任何一部分结束。

不论是孟京辉的先锋戏剧,还是我国其他戏剧导演的戏剧,都体现了许多后现代主义中的文化特征,也正是这些特征的体现和沿用、创新,才使得先锋戏剧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在下面的一节中会做详细的阐释。

三、 孟京辉戏剧中的文化性与商业性

孟京辉是我国先锋戏剧界的代表人物,他后期的每部先锋戏剧作品在文化和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先锋戏剧市场上前所未有的成功。先锋戏剧的精神从他这里得到了传播和推广,让越来越多的戏剧创作者和观众倾注于先锋戏剧,填补了先锋戏剧的空缺,壮大了先锋戏剧对于文化的影响。

在前面的孟京辉背景介绍中,提到在90年代的时候孟京辉留学日本,观摩、学习了许多的先锋戏剧作品。可以说,国外的这段经历打开了他的视野,改变了他的艺术价值观和对于戏剧创作上的理念,使他最终提出了戏剧界的“人的概念”和戏剧“走向人民”的口号。正是这一口号的提出,孟京辉开始了先锋戏剧在中国文化之路上的探索。让观看先锋戏剧的观众感受当今最前沿的文化现象,在戏剧中寻找自己的影子,感知不同的艺术人生。孟京辉的话剧是贴近大众的,在他的戏剧舞台上散发着“电影镜子”般的吸引与魅力。

在1998年的时候孟京辉开始“走向人民”的戏剧创作,《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1998)和《恋爱的犀牛》(1999)等作品的出现和成功实现了孟京辉生活艺术化的初步愿望。

这些作品以亲和性极强的主题(社会问题与爱情)和表现方式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不但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收入,激活了中国戏剧舞台和市场,使实验戏剧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还掀起了一股观看实验戏剧的火热浪潮,甚至把观看实验戏剧变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时尚。

在孟京辉《恋爱的犀牛》中,他开始追求艺术新变的成功,年轻人关注的恋爱主题,灵活的戏剧表现形式及其诗意的语言都使《恋爱的犀牛》在戏剧的美学追求上有了很多的突破。这种新鲜的表现形式,不仅仅得到了艺术上的革新和成功,也使得这个戏剧以场场爆满的上座率和巨额的经济效益为孟京辉戏剧理想的实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在戏剧的艺术表现上孟京辉大胆地尝试了音乐与戏剧的结合,让音乐贯穿于《恋爱的犀牛》的每个情感段落中与剧情相互促进,达成一种情感上的共鸣,理性上的递进。

事实证明音乐元素的运用是成功的,在现实生活中音乐是人们情感抒发的有利工具。在这里,音乐既是导演运用情感表达的工具,也是观众抒发情感的工具,舞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通过音乐表达着内心的真实情感,强化了剧场的现场感和戏剧所要表达的效果。

孟京辉在先锋戏剧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着,以其独特的孟式幽默不断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打破传统戏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坚持,采用多变的戏剧美学手段,多声部的声音处理、鲜活的语言运用,实现了舞台娱乐性和动作性的完美结合,打破了单一戏剧舞台时空。在内容和主题上,宣扬后现代主义中批判、怀疑、反讽的精神,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追求。

孟京辉通过对艺术的不断追求和创新,从前期作品的“情绪表现、情感表达转向后期的“对于人性内心的情感关怀”的人道主义道路上。遵循受众的心理需求,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至今为止他已经独立创作了近三十部的戏剧作品,而且每部作品在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今日,去看孟京辉的话剧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可以说,孟京辉的戏剧是中国先锋戏剧发展革新道路上的一面旗帜,它是中国先锋戏剧改革之路上的坐标,标志着先锋戏剧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不断变化与创新。

[1]孟京辉.先锋戏剧档案.作家出版社.2000.

[2]孟京辉.孟京辉先锋戏剧档案.新星出版社.2010

张璐 (1985-)女,山东淄博人,硕士,枣庄学院传媒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猜你喜欢

孟京辉先锋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戏剧类
中国先锋话剧的文体创新
浅析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