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林争霸 电视称雄
——美国舞蹈选秀节目《舞林争霸》解读

2014-07-14朱梦莹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北京100024

大众文艺 2014年3期
关键词:真人秀舞蹈

朱梦莹 (中国传媒大学 戏剧影视学院 北京 100024)

舞林争霸 电视称雄
——美国舞蹈选秀节目《舞林争霸》解读

朱梦莹 (中国传媒大学 戏剧影视学院 北京 100024)

2013年《舞林争霸》进入了中国观众的视野,作为我国第一档舞蹈平民选秀节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季过后,这档引进节目的收视情况和美国原版节目却差距甚远。作者重新审视美国版《舞林争霸》,剖析其成功之处。

舞蹈电视化;真人秀;选秀节目;《舞林争霸》

自2005年以来,很多美国人都养成了这样的收视习惯.每年圣诞节过后开始连续收看《美国偶像》,而当节目结束之后,他们依然将目光锁定在FOX频道,他们要等待的就是——《舞林争霸》。

《舞林争霸》是FOX频道制作的一档舞蹈选秀节目。在美国电视舞蹈市场中“风云争霸”,其收视率自开播之后节节攀升,成为同时段的收视先锋。这种成绩可以媲美选秀节目中的老大哥《美国偶像》,也在所有的真人秀节目中遥遥领先,节目版权先后被二十多个国家引进。可以说,《舞林争霸》把美国甚至世界舞蹈电视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节奏。

2013年2月,中国版《舞林争霸》成为我国第一个真正以舞蹈为主题的平民真人秀节目。在此之前,我国的舞蹈类节目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湖南卫视的《舞动奇迹》,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为代表。这些节目主打娱乐牌,不追求舞蹈的专业性和欣赏性,而是通过明星的收视号召力吸引观众;另一派以央视的《电视舞蹈大赛》为代表,把专业性放在第一位,往往忽略节目在舞蹈本身之外的观赏性。舞蹈在电视化的进程中一直成长缓慢。而这档集视听享受、专业水平、娱乐概念和真人秀元素于一身的节目的出现,当然成为了人们瞩目的焦点。然而,相比美版节目造成的轰动,中国“姊妹篇”第一季的收视还不尽人意。基于这样的背景,作者从电视文艺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舞林争霸》美国原版节目,希望能够以此为鉴,帮助节目模式更好地完成本土化“变身”。

作为一档选拔全美最受欢迎舞者的真人秀节目,《舞林争霸》在可看性上不无优势:舞蹈本来就是强调视觉感的艺术,而且是观众能够直观接受的艺术形式,其实不需要过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充分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但是,作为一门不那么“热门”的艺术,舞蹈的潜在观众群又是不可知的。因此,这个节目在策划、编排及节目本身的娱乐性和真人秀元素打造上,都进行了精心设计,才能得到今天这样的收视率和观众群。下面对于这档节目的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专业舞蹈权威

节目主要通过评委、编舞和舞种的设置,树立节目的舞蹈专业性和权威性。

评委,作为选秀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着树立节目权威的重要功能。《舞林争霸》通过精心选择评委,提升了节目的舞蹈专业、权威性,同时还保证了节目的娱乐效果。其常驻评委Nigel是节目制片人,也是家喻户晓的舞蹈表演家,其他评委也都是时下美国舞蹈界的佼佼者。他们来自不同的舞蹈领域,各自擅长不同的风格,但评价总是一语中的。他们的发言中不乏专业舞蹈语汇,能够让观众从中学习到很多舞蹈专业知识,使节目从单纯的舞蹈欣赏,到现在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舞蹈,推广舞蹈艺术——这也是这个节目创立的初衷之一。

舞蹈编舞也为节目的舞蹈专业性做出突出的贡献。节目的赛制设置和电视选秀的节目性质要求在节目中表演的舞蹈必须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既表现出选手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准,又能够让观众欣赏到舞蹈的内涵之美,意蕴之美。节目组对在节目中表现的舞种也会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大胆的尝试。除传统的交谊舞,现代舞,爵士舞,嘻哈,百老汇舞,踢踏舞,迪斯科等,还加入印度宝莱坞舞蹈,俄罗斯的民间舞蹈、摇摆舞、康康舞等“小众”舞种,使观众能够更清晰更细致地看到舞蹈艺术的全貌,为观众提供一个客观评价与欣赏各舞种舞蹈的平台,同时也通过新奇的形式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二、电视化放大舞蹈观赏性

最大程度实现舞蹈电视化,是《舞林争霸》节目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节目将舞蹈作为视听艺术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为观众带来富于冲击力的画面和与其高度配合的音乐音响的双重震撼,让人们在电视荧屏上欣赏到舞蹈的魅力,可以说是放大了舞蹈的魅力。

首先,内容电视化。节目中的舞蹈片段并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而是有情节,有情绪,有主题表达的舞蹈语汇。这就要求选手能够用自己的身体去诠释编舞中的故事,表达其中深刻的情感内涵。这是我们在大部分之前的电视舞蹈表演中十分少见的。美国人热心社会问题,希望看到对社会问题的提示和解决。这是西方人的价值观体系重要的标准之一。比如,在第一季中由Mia Michaels编导的《花之舞》,让人异常感动。其实这是一部非常通俗大众的作品,表达的父女之情也是人世间最常见的,编舞把对已故父亲的感受融入到了这段天堂般的舞蹈中了。

其次,表现手段电视化。用最通俗的话来表达就是——《舞林争霸》使舞蹈变得“好看”了。传统的舞蹈表演非常枯燥乏味。而《舞林争霸》节目通过高质量的编舞设计,首先为舞蹈作品设定了主题和情节,然后充分结合电视表现手段,通过全方位的整体包装打造每一支舞蹈,使每一个舞蹈都具有极强的完整性,都可以独立成为节目去演出,都可以独立表达一个事件或情绪,能够深深映入观众的心灵。

我们可以看到摇臂在舞蹈转播中丰富的效果,随着舞者的身体旋转,360度的为观众提供欣赏角度和有冲击力的视觉观感;同时,镜头的切换也与音乐节奏、灯光变化、演员动作相配合,更完美的诠释舞蹈主题,突出细节,让每一个节奏变换时都可能看到舞台上的情境变化。通过各种手段营造特殊的视觉效果,绚烂、剪影、追光,配合着舞蹈的内容变化,给观众更充分的理解空间;烟和雪机的配合更是天衣无缝;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经常会跳脱传统表演区域,拓展到上台口,上场台阶上,甚至是跳到台下,增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观众互动效果也更好;舞美简约的LED弧形屏幕,可以引领观众轻松地进入各种场景;另外很多小道具的运用会恰到好处的点明舞蹈的主题,甚至成为舞蹈的主题和重要元素,床、门、船等等,这就都集中了编舞们的巧思设计。

再次,“量体裁衣”,在编舞创意出来后会根据有意识地安排给最适合演绎这个作品的选手。比如第五季决赛中有一部有关乳腺癌的作品,女生当中只有Melissa有资格去跳这样一个作品,因为这位唯一的已经近30岁的女性对这样一种作品的理解肯定会和年轻人不一样。在美国乳腺癌高发的特别时期,这个作品的反响之强烈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运用流程强化节目娱乐性、互动性

《舞林争霸》强调作为舞蹈节目的专业权威性的同时,也作为赛季真人秀节目,追求节目的娱乐效果和互动效果。编导通过比赛规则的设计,观众在节目中的地位及表现,参演人员和选手的选拔,以及嘉宾邀请等方式,来强化整个节目的娱乐性,并和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1.大海捞“珍”——海选赛程设置增加娱乐互动效果

和《美国偶像》一样,《舞林争霸》设置了多个城市的海选,在全美甄选最优秀的舞者。这是选贤纳士的好方法,同时低门槛也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效果。各色人等让节目显得更加有趣。这些人虽然没有姣好的舞姿,但却对舞蹈抱有无限热忱,使观众也被感染和同化,开始对舞蹈产生积极的态度。这一点不仅被节目组利用,而且得到了充分的放大。有些很有特点的人,编导会专门请主持人采访并制作小片,风格化的介绍人物,接近人物,从而进一步强化媒介“娱乐至死”的效果。

2.评委风格设定和参演人员关系

评委是节目中的重要参演者,他们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的走向。评委在保证比赛的专业权威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增强节目娱乐性的元素。美国版中主评委Nigel相对严肃,角色设定是“权威、毒舌”,但也会不失时机的开开玩笑,和旁边的评委互动,让人忍俊不禁;Mary直爽的性格和她的尖叫几乎成了节目的标志,当她看到优秀的表演时,会克制不住地大声尖叫。她的尖叫也是对选手的最高评价。观众在节目的推进过程中慢慢习惯,甚至开始期待它出现。作为舞蹈界的专业人士,当评委们看到令他们感动的表演时时常会涕泗横流,这使观众更真切地体会到舞蹈的力量。另外,评委和编舞的互动也使节目更加活泼。在节目中,评委点评时总是最先感谢舞蹈编舞的精彩编排。

现场观众也是节目气氛的重要构成要素,《舞林争霸》的前排观众,有这样几个特点:前排观众站立观看节目(舞台略高,齐胸);前排观众主要为年轻女性;观众与选手可以近距离互动。这些特点使得观众对选手首先是仰视态度,突出了选手的明星化。同时年轻女性在镜头中视觉表现力强,她们活泼好动,热情洋溢,容易带动节目气氛(与国内节目铺观众声轨的效果明显对比)。

3.利用明星元素引人眼球

结果夜的节目没有太多表演,而是分组揭晓安全的选手,设置悬念。于是,在这紧张的时刻,节目安排当红明星现场表演来调节并带动节目气氛,使节目的舞台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引人眼球。

四、“真人秀”定位——造“人”

《舞林争霸》本质上也是真人秀节目。在表现设定的舞蹈主题之外,还需要对选手个性的塑造。节目提出寻找的不是会跳舞的舞者,而是会跳舞的艺术家。

1.充分塑造选手个性形象

策划和编导对赛程的安排就是为了让选手们有充分的个人展示时间。节目中的主题短片也是围绕选手形象塑造设计的。评委的点评和与选手的对话,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人物形象。

通过主题短片塑造选手形象。每一期节目选手表演前的短片会设定不同的主题,如“观众不了解你的一面”“你对搭档最想说的话”“在舞蹈生涯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人”等等。利用评委热辣点评引导观众印象。要想美国人投票,最大的一个卖点就是:平民英雄。人们更倾向于怜惜和爱护弱者。于是此时,评委的作用就被突出出来,评委对一个选手的评价会很大程度影响观众意见。如第七季的节目中有一位华裔男选手参加,在他几乎完美的现代舞表演过后,三位评委竟都起立鼓掌面带泪容,哽咽着进行点评,而舞者此时也抑制不住的流下眼泪,和评委相对而泣。此情此景,应该换取了大把美国人的眼泪和投票。前面说过Nigel在节目中的权威性,他经常会预言选手是否会在下期晋级或者淘汰,他笃定的语气,让美国观众无法怀疑,而一遍又一遍地用票数去验证他的说法。

2.运用流程和镜头强化比赛的戏剧性、紧张感

通过赛程设置,增加戏剧性,制造紧张感。在赛程设置上,节目组80进20的设置尤为巧妙。节目中先把80人分成四组,领到四个房间,依次由评委去宣布集体晋级或者失败。当听到其他屋子欢呼时,这个屋子人的心态便显露无疑。这样的设置,让观众切身感受到选手的紧张。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选手和观众心理都做了有意识地控制。选出40人后,会让选手单独走过长廊来面见评委,全程跟拍,使紧张情绪加剧。

通过排练短片制造悬念,阐释舞蹈。节目每次双人表演前还播放排练短片,有两种作用:其一是通过剪辑,将短片的矛盾集中在这支舞蹈的难度上,把舞蹈塑造成难度巨大的“不可能的任务”,在小片的最后让观众和选手共同去期待舞蹈的舞台呈现;其二是对一些主题较为复杂,或者有一定背景需要消化的舞蹈,在短片中让编舞来解释,帮助观众对舞蹈的理解。

五、打造节目品牌,造“星”

《舞林争霸》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将节目模式推广国际,形成自己的附加产品和产业链条。并在节目播出中造星,并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利用选手资源:节目关注选手的“后赛季发展”,让往届选手升任编舞。不仅使大家对往届冠军有新的认识,也使大家破解了舞蹈冠军出路的疑问。推出全明星季,引入往届热门选手。在2010年全新的第七季中,聪明的制片人将观众喜爱的往季选手请回和全新参赛者搭档演出。同时还在比赛过程中重新展示这些优秀选手的比赛之路,让观众回顾他们在舞台上的精彩瞬间。这种规则的新改变确实非常吸引人,既能抓住新的观众,也能将原有舞者的支持者重新召回到电视机前。利用十强巡演,塑造节目品牌。巡演形式既扩大了节目的当地影响力,强化观众对节目品牌的认知,也保证了节目的商业价值。

六、结语

美国版《舞林争霸》节目的大获成功来自于对节目定位,观众定位,节目流程等方面的精心探究和精巧策划,更关键的是其对舞蹈电视化的正确把握,及对节目娱乐性和观赏性的全面掌控。中国舞界不缺少优秀的、会跳舞的人,唯一缺少的是充满个性、表达自由的舞蹈思想者,前者是“舞蹈匠人”; 后者是“舞蹈艺术家”。1我们迫切需要一些能够真正懂得舞蹈艺术,同时深谙电视艺术本质的制作者,来向中国观众展现舞蹈魅力,同时也实现节目的造星效果和收视预期。中国版《舞林争霸》如何进一步本土化改造,更对中国观众的口味,还值得中国电视人继续深思。

注释:

1.黄斯.《从《舞林争霸》看大众媒介下的舞蹈》.《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04).

朱梦莹,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广播电视文艺方向2011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真人秀舞蹈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谜语真人秀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舞蹈课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