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斯兰教文化下的舞蹈双生花
——回族舞蹈和维吾尔族舞蹈

2014-07-14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大众文艺 2014年3期
关键词:维族伊斯兰教回族

张 艳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3)

伊斯兰教文化下的舞蹈双生花
——回族舞蹈和维吾尔族舞蹈

张 艳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3)

回族和维吾尔族都同时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舞蹈文化的根明确、清晰且无可动摇——那就是《古兰经》的教义,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回族和维吾尔族舞蹈的艺术风格、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以及舞蹈内容的丰富性与发展现状等方面,呈现出诸多不同,这些都是由不同的地域性的文化特征导致的。

回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伊斯兰教文化

伊斯兰舞蹈文化的主题思想非常明确且从没有动摇,那就是《古兰经》的教义,在伊斯兰教中,世间的人和事物都具有共性和普遍性,任何形式的个人风格和创新都有可能被视为是异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只有在《古兰经》所规定的范围内,才是合理合法和自由的。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让同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和维吾尔族,在舞蹈的风格特征、表现形式和发展现状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别。

一、 维吾尔族舞蹈和回族舞蹈表现形式的差异

维吾尔族自古就是中、西方的交通要塞,也是古代西域乐舞盛行的地方,这些乐舞的形式依然存在于现在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之中,并深深影响维族舞蹈现在的风格特点。维族舞蹈大致可分为三类:自娱性舞蹈、礼俗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最著名的几种形式有:麦西来甫、赛乃姆、多朗、萨玛、手鼓舞、盘子舞等等,都是通过或静或动、或明显或细微的动作以及风格性的移颈、翻腕等动作的装饰,形成维族舞蹈热情、奔放、神气的、稳重的风格特点。

回族的舞蹈动作以宗教生活为基础,将宗教生活中的动作吸收为舞蹈的典型动作和特定语汇,创造出纯净、神圣、静谧之感,充实了回族舞蹈的形体表现和动作语言。刘文怠在《简述回族舞蹈动作与形式特征》一文中,将回族舞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宴席舞、念舞、坐舞和“新花儿”。这些表现形式在具体的动作上都各有不同,但在整体上,都离不开回族舞蹈自身的风格和特点,这四种舞蹈形式都包括了回族舞蹈的主要动作风格和表现形式。

二、 维吾尔族舞蹈和回族舞蹈风格特点的差异

在回族舞蹈中,有大量的作品是根据存在于伊斯兰教文化下的回族特有习俗而改编。回族人爱清洁,喜欢沐浴和洗涤,通常在沐浴时经常会用“汤瓶壶”,在回族地区,人们把洗澡成为“洗净”,这些都有规定的程式动作。回族舞蹈家们借这一生活场景编创了《汤瓶舞》,作品中把“洗净”中“倒三把手”“洗肘”“抹头”“抹耳”以及民族生活中的“接都哇儿”动作夸大变形,从而产生舞蹈的主体动作。另外,回族舞蹈还将宗教仪式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纳入舞蹈语汇之中。回族穆斯林在做“礼拜”时,手臂动作较多,身体动势较大,当念到“都瓦儿”时,头部左右转动;念到“大赞”时,身体和头部同时晃动,而“摇头”这一动作又是回族舞蹈动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宴席曲》是回族群众婚事喜庆中颇受欢迎的自娱歌舞形式,表演者兴起时伴有一些抒情小动作,微闭双眼,伴以“碎摇头”,增添了生活情趣和艺术感染力。

新疆维吾尔族的人们通常聚居在地形单一、开阔并且是半干旱的地区,因此新疆维吾尔地区的自然环境本身就具备了粗犷、壮观、豪放的特点。新疆自古就是中、西交通要塞,维族舞蹈现在的风格就深受西域乐舞的影响,具有浓厚的西域风情。与回族舞蹈最大的区别在于,维族舞蹈多是礼俗性的、丰富娱乐生活的形式,例如宗教仪式中的“萨玛舞”;丰富生活、娱乐心情的“赛乃姆”;婚礼中的“纳孜尔库姆”。值得一提的是《纳孜尔库姆》和《宴席曲》分别是维族和回族在婚庆礼仪中的舞蹈,但是维族明显比回族要热烈奔放些,这恰恰就是这两个民族沉稳与豪放的差异,是不同地域文化造成的民族文化的差异。

三、 伊斯兰教文化促成舞蹈文化内涵的差异

伊斯兰教反对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有乐舞活动加以辅佐,这就是《古兰经》的教义,是神圣且不可动摇的。伊斯兰世界的舞蹈是以宗教思想意识为旗帜,要求舞蹈这个特殊的身体“对象”最终应该体现出“思想”。1也就是说,伊斯兰教不是一种图腾崇拜的律法性宗教,而是运用感官视觉来宣传其教义,因此对于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而言,是不利于其民族民间舞蹈或是其他艺术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们分布在不同地区,他们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自然生态环境不同,他们接受伊斯兰文化的时间和途径也不一样。

回族是内地伊斯兰教的典型代表,它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在许多方面还和儒家思想有着联系。回族舞蹈一开始就不是起源于宗教现象,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审美活动中都找不到任何崇拜和图腾的痕迹。2因此回族舞蹈的舞蹈形态并没有去模仿某个神或是崇拜的一个祖先,没有物象模仿没有神话故事,回族只是在展现民族风貌或是抒发精神情感,就是在这种特殊的宗教观念和民族生活的规定的“管辖”中,回族舞蹈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一方面回族传承在伊斯兰传统文化之中,另一方面,回族对于不断渗透的汉文化进行筛选。虽说伊斯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回族舞蹈的发展,但是在回族传统乐舞的发展中,这种宗教仍给回族舞蹈带去了新鲜的创作灵感。

维吾尔族是先有了民族共同体,然后放弃佛教,改信伊斯兰教。因此维族先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而后才有了伊斯兰信仰,与此同时他们远离汉文化和儒文化,所以尽管伊斯兰教反对音乐舞蹈,但是这种束缚并没有给维族舞蹈带来多大的影响,它仍有完整的舞蹈体系,并被称为“歌舞之乡”。由于维族地处边疆,受当地突厥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较深,伊斯兰教的苛刻的律法并没有给维族舞蹈带来阻碍,反而以伊斯兰教为题材的维族舞蹈常活跃在舞台上。

注释:

1.刘建.张素琴.《舞与神的对话(上)》.

2.马锡珍.《略论回族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1]《中华舞蹈志•宁夏卷》.学林出版社.

[2]《中华舞蹈志•新疆卷》.学林出版社.

[3]李雪梅著.《地域民间舞蹈文化的演变》.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4]杨继国著.《回族舞蹈艺术论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5]《中国艺术民俗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6]罗雄岩著.《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7]刘建.张素琴.吴宏兰著.《舞与神的身体对话》.民族出版社.

猜你喜欢

维族伊斯兰教回族
新疆|跪着跳舞的维族女孩
维族婚姻制度和妇女福利
中国西北伊斯兰教门宦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影响研究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伊斯兰教纯属躺着中枪(点评)
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关系、职业认同及城镇适应性
开罗伊斯兰教老城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