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2014-07-10季海燕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6期
关键词:训练量教参写作能力

在步入文学殿堂之前,给初中生“打开文学大门”,初步感受文学之美,文学之妙,实是必经之事。这篇文章,不仅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就是从教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师读来也受益匪浅。

一.现状分析

1、学生自身的误识:人人都知道语文是基础,而有些学生则认为语文一看就懂,学语文没有学数理化、外语见效快,多学少学看不出来。因此,语文课堂得不到学生的重视。

2、语文教学本身的误区:①知识结构单一,严重营养不良。这往往是由于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轻视基本技能训练所致。②重视读写教学,忽视听说教学。这使学生讲话不得要领,答问抓不住中心。③重视考场作文的写作,轻视应用文体作文。这使得我们培养的人才在走向社会后面临着许多尴尬:申请报告不会打,广告词不会写……④重视课堂教学,轻视课外活动。“两耳闭塞眼昏花,错把麦苗当韭芽”早已司空见惯。

二.几点思考

(一)多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1、积累一定量的书面言语材料

传统的语文教学对低幼年级的学生输入大量的书面言语材料,也确凿地证明了多读(诵)有着不可低估的效益。许多文学大家和专家学者,几乎无一例外地从“多读多诵”起步。有的甚至到达了“国学”的巅峰,这已给我们作出了学习语文的示范,并给语文教学提供了足够的启示。纵观多年教学经验得出:我们的学生对语文的懈怠,并不是语文缺乏亲和力,而是教师(准确地说是教参解读的层面)和学生理解的层面对接太生硬。老师讲得越多越深,学生心理体验和知识准备就越欠缺,产生的排斥性就越大。

2、培养语感能力

初中生学语文,重在兴趣的培养和阅读“量”的积累,关键要留有阅读的时间,把学生从“揠苗助长”式的分析和—个又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实验循环中解救出来。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必能从持久的阅读中了解历史、建立语感,学会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作品分析,自能达到大家一直期望的“一鞭一条痕,—掴一掌血”的境界。

3、强化结构意识

结构,说到底便是言语材料内部的逻辑联系,它体现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一则堪称典范的言语材料,理所当然地在句与句、段与段的衔接上也应成为典范。因此,所谓强化“结构”意识,便是加强阅读、写作时对句、段之间的逻辑联系的把握。只有加强语段教学的训练,对或精彩的语段或精彩的篇章反复吟咏,才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结构”意识。

4、构建精神世界

“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

学生在阅读一则言语材料时,他们所面对的实际上是一个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意义世界”。在这个“意义世界”里,充盈着作者具体的思想、感情的“精神之素”。由于学生的“精神世界”还处于“等待开垦”的阶段,他们对“外来”的“精神之素”还不具备强有力的自觉选择和排拒的能力。因此,就实际情况而言,在两个“世界”的交会之际,言语材料所承载的“意义世界”对学生的“原始”的“精神世界”在几乎“无抵抗”的状态下将会构成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入侵”和“占领”。因此,抓住这一“等待开垦”的机遇,加强学生的“精神世界”的构建,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必要。

三.多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能力的形成必须以实践训练为载体,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目前初中生每学期写作训练量约一万二千字,每天的写作训练量只有一百来字。这样的训练量与核心写作能力的养成需求存在着很大差距,严重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健康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为篇目教学打基础,写作教学练能力,把教学实践的重心位移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上来。时代也在呼唤这改革的春风,历次语文试卷中作文比分的增加,就足以说明。

四.多悟,是学好语文的核心

由于受西方语言逻辑和标准化考试的影响,今天的语文教学,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很少注意直觉的“悟”,更多的是理性分析,“教教参”“考教参”,教师往往用教参上的“标准”把一篇完整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而这种所谓的标准不能把“惟妙惟肖”说成“栩栩如生”,不能把“齐心协力”说成是“同心协力”,天空,只是“蓝蓝的”……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怎能不被扼杀呢?

季海燕,教师,现居江苏如东。

猜你喜欢

训练量教参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神秘的教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