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众和#2机调速系统问题分析

2014-07-09王小贵

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22期

王小贵

摘 要:新疆众和电厂#2机投运后调速系统运行很不稳定,针对出现的情况结合调速系统和油系统现状作一专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调速系统;油系统;现状分析和建议

新疆众和电厂投运至今调速系统极不稳定,经常出现负荷较小范围摆动和负荷较大范围上下滑动现象,通过观察和试验,进行了专题分析,现将分析情况做一总结:

1 #2机负荷不稳定原因我们认为,问题应该出在反馈滑阀或油动机滑阀上。其原因

(1)根据调速系统增减负荷动作过程,手动或转速变化都将引起脉动油压变化。以增加负荷为例,增加负荷时三号滑阀将脉动油口关小,脉动油压升高使油动机滑阀上移,油动机活塞下部进油口打开,上部排油油口打开,油动机活塞下部油压升高,油动机活塞上移调门开大负荷增加,同时油动机活塞杆上控制的反馈滑阀向后位移,将高压油到脉动油补充油口关小,使脉动油压恢复正常,使调速系统重新回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由此可见负荷自动上升、下降问题均应发生在油动机滑阀或反馈滑阀上。其原因是:

1)油动机滑阀因油脏发生卡塞动作不灵活,负荷增加时脉动油必须升高到比正常增加负荷时要高的油压才能克服油动机滑阀向上的力,使油动机滑阀突然向上位移过多,可引起负荷向上不稳定,反之向下。

2)由于油脏反馈滑阀卡塞、油通道部分堵塞或反馈滑阀与油动机连杆接触的滚轮本身间隙增大,在负荷增加时反馈滑阀不能及时将高压油到脉动油油口关小,脉动油在较高油压时间较长,负荷必定继续上升,直到反馈滑阀将高压油到脉动油油口关小,脉动油恢复,使调速系统到达一个新的平衡点,负荷停止增加。减负荷则相反。

(2)根据以上调速系统动作及分析的不灵活情况,#2机负荷自动升降较大可能是由于以上原因引起,将前边分析联系起来看,由于滑阀不灵活,在高于正常动作油压后滑阀突然动作,其结果是动作超过了正常动作的范围,引起负向反应,由此引起的后果是负荷自动升降变化。

2 负荷高时摆动小或不摆动,负荷低时摆动大原因是

(1)负荷高时3号滑阀脉动油泻油口开的小、泻油量小。反馈滑阀控制的高压油至脉动油补充油口开的小,高压油补充脉动油可以满足。

(2)低负荷时3号滑阀脉动油排油口开的大、泻油量大。反馈滑阀高压油至脉动油补充油口开的大。由于油脏或部分油口堵塞可能造成高压油至脉动油油量不能满足需要。

(3)#2机充分虑油后负荷稳定,刚启动负荷不稳定其原因是由于油系统中管道、油箱等杂质未清理、冲洗干净所致。启动后由于调速油泵的运行,将杂质带入调速系统引起调速系统动作不正常。

(4)#2机负荷自动下降时#2调门后压力下降快与#1调门不同步,其原因配汽机构#2凸轮型线与#1凸轮型线相差大引起,与负荷自动升降无关。

(5)#2机同步器空行程大其原因有:⑴同步器机械连接由于各部间隙大于正常值。⑵由于油脏滑阀组动作不灵活、油动机滑阀动作不灵活、油动机活塞动作不灵活、调速汽门犯卡。

#2机有时存在调门犯卡现象,表现为油动机活塞上、下压差过大(负荷变化时正常压差应为0.3MPa左右,现在有时达到0.5MPa左右)。

#2机滑阀组动作不灵活,表现为增减负荷时同步器转一圈后负荷才开始动作,由于同步器过调后克服了滑阀阻力,负荷自动升高到一定数值,超过了要调整负荷,反方向调整时同样。根据本机现在实际情况,同步器空行程大主要原因应在于此。

3 #2机油系统存在缺陷

#2机调速系统部件体积相对小,其间隙也小,对油质要求相对较高。而现在#2机在开机后一段时间后,出现油质较差现象,时常出现调速系统不稳定现象,经观察#2机油系统存在有如下问题:

(1)主轴承回油管道坡度太小,运行中可能存在积存杂质,在机组启动时油量变化将其带入主油箱;

(2)油循环倍率大(油量增大现象为润滑油压降低、溢油阀关完)油质污染快且不易滤出。虽增加有副油箱,但不能有效降低循环倍率,因为单位时间内只有前箱回油量的同等油量参与了循环,而不是全部容积油量参与循环,而只是部分参与。

4 副油箱存在以下问题

(1)副油箱下部有约20cm高的死容积,运行过程中可能积存杂质或水分,在调速系统动作油量变化时将其带入主油箱,且带有连续性不易滤出。

(2)副油箱回油接在主油箱滤网后,这部分回油与主轴承回油油流方向相反且不经主油箱滤网就进入射油器。因此副油箱回油其油中水分不能有效分离,杂质不易有效滤出,而造成不利影响。

改进意见:一是更换大容积油箱。二是现有系统改造:

1)增大主轴承回油管坡度;

2)去除副油箱下部死容积;

3)将副油箱回油接至主油箱东部滤网前;

4)将二、三瓦回油引至副油箱,增大副油箱回油管径;

参考文献:

[1]郭钰峰,徐志强,于达仁编著.汽轮机调节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肖增弘,徐丰.汽轮机数字式电液调节系统[M].中国电力出版社.